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_张映霞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_张映霞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安流镇蓝田小学 广东 梅州 514000

摘要:阅读在教学之中对信息进行深层次的采集或是加工,同时对世界也会有全新的认知,它可以作为审美体验有效获取的一种方法,利于思维的发散,是组成语文教学的重要核心部分。而作为小学语文具体教学中最的基本的组成部分,阅读不但综合了听说读写等等具体形式的全部特征,而且对学生学习新的文字以及开展必要的书写能力,都有较强的推动作用。想要使阅读在语文这个科目中,占据有利的主导地位,只要将其这个特点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完美的发挥出来。在新形式的语文专业课实施改革的大力推进下,不仅使对其具体的评价方式以及实际的课程目标变化,而且严重的改变了语文学科的专科课思想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形式。这些改变虽然相比之前的模式有所进步,仍然具有不容忽视的问题存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素质教育的有利推行,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逐渐受到各界专业人士的重视。针对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来说,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识字量也增加,致使学生的阅读以及理解水平稳步提升,而且可以自主的进行阅读理解的详细解析和归纳以及概括。老师要在学生能够读明白课文的基础之上,加大力度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自主独立的开展阅读课程的学习。

1.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行为中,由于教师没有对教学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将过多的知识点扩展的太过具体,直接导致了不能按规定时间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从而产生了学生对相关课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的现象发生。

1.1教师提问过于机械

严重阻碍学生素为发展,和想象力创造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源于老师进行课堂教育的授课方式不够全面,灵活性差等。

1.2对学生的评价过于笼统

在开展实际阅读使,老师对于学生提供的答案,回答的太过于模糊,没有针对某一个问题明确的给出答复,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对自身的判断产生偏差。

2.对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2.1教学经验匮乏、教学目标不清楚

在大部分青年老师的的身上普遍存在缺乏专业的老道的教学经验,对教学目标确立的不清楚等问题。所以针对这点,符合实际情况的对语文教学进行深入扩展,这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有助益,进而快速的提升语文成绩。

2.2教师提问的方式不够正确

课堂问题设计,不能对所要提问的问题设计的复杂,也不可以将每一个具体的知识重点,都设计成提问的模式给学生进行展示。如果这样,学生对老师设计的问题之外的其他问题都没有兴趣进行学习了。直接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模式越来越狭窄,思考问题的方式也越来越简单,严重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2.3没有及时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但是在阅读课中,为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老师总是笼统评价,这样做,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水平。

3.语文阅读教学中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

3.1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由于具体的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对语文教学具体内容以及拓展后的内容,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老师针对语文教材内容在使用时,进行科学合理的取舍,是将语文教材再次开发的过程。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是老师在进行授课时,必须要考虑的实际问题,内容太多,导致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内容太少,导致学生没办法学到更多的知识。仅靠课本难以将语文课程学习好,依据以往实践经验,课程标准在新要求当中,学生就读六年级的时候需要将阅读的积累量提升在150万余字[1]。鉴于他们未充裕自身阅读量,所以,便产生当前的阅读现状。语文课程的高质量学习,主要是靠阅读慢慢积累起来的。教师需培养学生对字的认知到足量,对字典要熟练运用,在刊物、书籍的阅读基础上,可以将其经验倍增,此后可以放逐学生独立、自由学习。经阅读量的提高,逐渐对基础语言进行掌握,再者,需要对背诵量进行储备,尤其是小学阶段,比较特殊,通过背诵进行积累相当必要。需要对词语进行熟记,同时深层次、高端的理解,也需对优秀作文选集或是诗歌进行精背,利于兴趣的增高、写作技能的优化等。上述均为教师需进行确定的众多目标,进而对拓展项目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学生消化语文相关知识点。

3.2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思维的训练。提问过与具体化,问题就会变得死板,答案单一,这样的课堂,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感到厌倦,而老师也容易把学生能够回答出所提出的问题作为检验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有效的提问方式是一种开放式提问法,如学习如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这篇文章的学习理解的深层次是通过鲁迅小辈的眼睛对鲁迅先生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丰满学生心中鲁迅先生的形象,为以后进行鲁迅先生文章的学习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这篇文章的学习还应该对课文中刻画人物外貌和性格的语句进行积累思考,通过对文章中人物描写语句的学习,理解刻画人物时可以用到的写作方法。教师在进行备考时,应考虑学生对鲁迅先生生活时代背景的陌生,通过对作者时代背景的介绍,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降低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2]。学习《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时,通过对两小儿的辨论内容,使孔子不能判断谁对谁错。说明了,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会造成不同的结果,事物之间是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的,所以即便是孔子,也没有办法进行判断。这也说明了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根本态度,体现孔子谦虚谨慎的教育手段和学习方法,文章还表明了就连孔子也有不知道的事,所以我们要学无止境。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古板,经常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然后对学生课文中不能理解或者难以掌握的句子进行提问解答,这种教学方式使得课文由一篇完整的文章变成一个个独立的句子或者短语,造成学生学习课文缺乏连贯性,无法使学生对作者进行深层的思想交流,难以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提问模式通过角色互换方式,将学生在课文学习中产生的问题,通过课堂上学生之间互相进行提问,对学生学习课文时产生的问题由其他同学进行回答,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理解中互相帮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对课文的学习理解中。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进行课文的理解学习,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主动对课文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思想方向进行引导,使学生讨论思考的问题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

3.3对学生进行客观性的测评

为更好的将学生思维诱发并拓展,对其自身潜力进行深层次挖掘,在学生对问题做出回应答复之后,教师便会回应好的,其他同学对此问题可以进行作答吗?此种说法表面无太大问题,不但是肯定了学生给出的回答,也对其他同学的回答进行诱导,一并规范答案。然而而,教师对学生作答的正确性便忽视了,主要是担心对学生思维产生压制。相反,这种做法是对学生犯下错误埋下了伏笔,久而久之,学生对于问题的正解便不能很好掌控。因此,教师在问题作答中具备的主导性,和学生在课堂上主体性需有效结合,进行阅读的课堂教学活动时候,需要将教师作用有效发挥,进而带动学生为课堂主角的呈现。学生进行阅读属于个体化行为,此行为呈现中,形成的体验或是感悟并非具备合理性、科学性。此种环境之下,需要教师将自身职能充分发挥,温馨提醒学生作答缺少合理性、全面性,面对他们出现的错误性作答,需明确批评进行精准馈导,在有限的时间节点中,也需给予诱导以及启迪,并非将问题的提出、作答等视作其中的教学模式,不能算作完成提问便深入教学任务。进行正确、合理作答的背景下,方可准许学生发表自身独到的作答见解[3]。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是一项双向活动,是教师、学生和阅读内容之间互动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尺度分寸。阅读要以读为本,重视思考,在读中思考,在读中寻求答案。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读书的时间和机会,为学生以后的良好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家珍.浅谈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2(6):144-144,153.

[2]陈欣荣.基于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分析[J].考试周刊,2015(1):52.

[3]王小华.浅谈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3):59.

论文作者:张映霞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1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_张映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