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缅语因果复句关联标记研究——兼与汉语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复句论文,汉语论文,因果论文,标记论文,藏缅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因果复句是藏缅语复句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类型,其语法形式之一是关联标记。藏缅语不同语言的关联标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通过亲属语言对比,能够看到藏缅语因果复句的历史演变轨迹。本文通过27种藏缅语①的比较,就关联标记的语序类型、语源关系、功能特点以及语言接触等几方面,分析其特点,试图理出藏缅语因果复句关联标记的演变脉络。
一、藏缅语因果复句多是前因后果句
藏缅语因果复句中因句和果句的位置有两种情况:一是前因后果句。这种复句与人的认知顺序相同,即先说出一件事情的原因,再说出由于这个原因引起的结果。藏缅语各语言中大多数句子都是前因后果句。如藏、羌、景颇、彝、载瓦等语言。如景颇语:
因为咳嗽,不能吃辣椒了。
又如阿昌语:
:因为做错事,所以爸爸说我。
二是前果后因句。果句在前主要是为了强调结果。例如:
羌语(曲谷话):
现在别打扰我吧,因为我忙得很。
毕苏语:
我不能借,因为我只有一个。
为了强调结果,有的语言在原因分句的后面还要加动词re[31]“是”。如景颇语:
鸡跑掉了,因为昨天没关门。
果句提前的,多使用判断句,以判断词“是”结尾。如白语的前果后因句,要在果句后加判断词”“是”,偏句后边还可以加tsi[31]“缘故”。
我来帮助你们,因为怕你们几个忙不过来。
这把刀这么快,是由于我磨了他一次。
二、藏缅语因果复句关联标记的优先语序是居中
藏缅语因果复句关联标记在复句中的位置,有居中、居首和成对使用等三种情况。其中,优势语序是居于分句之中。成对使用的关联标记多与语言接触有关。
1.居中的关联标记
居中的关联标记又分为两种,一是关联标记位于前一分句,即原因分句的末尾,这一类型最多。例如:
羌语(曲谷话):
因为路垮了,今天走不成了。
因为他说得太快了,大家都听不清楚。
景颇语:
因为油放多了,感到有点腻。
载瓦语:
由于果子吃多了,所以肚子疼。
错那门巴语:
因为你不通知他,所以他不来了。
另一是关联标记位于后一分句,即果句的开头,也是居于两个分句之间。例如:
彝语:
月亮出来了,因此地下有了人影。
桑孔语:
别人全都砍完了,所以没有树了。
毕苏语:
他们吃过了,所以他们不想吃。
格曼语:
我没有听完她说的话,因此有些事情我不清楚。
2.居首的关联标记
关联标记放在居前的因句首,有的语言是汉语借词,本语词的很少。例如:
羌语(桃坪话):关联标记是“因为(汉语借词)”。
因为天旱,所以庄稼长得不好。
白语:关联标记是tshu[33]ui[44]“就为”(汉语借词)。
就因为等你,要不我们早就到了。
桑孔语:
因为他不会干,所以我们帮他干。
3.语言接触对关联标记的影响
只有少数的几种语言有双用关联标记。有一些是汉语借词,是语言影响而产生的。
羌语(桃坪话):(汉语借词)……
“因为……所以”。
因为水小了,所以水磨转不动了。
扎巴语:……
“因为……所以”[6](p151)。
因为我实在太累了,所以不想去。
桑孔语:……the[55]a[31]/the[55]ma[33]“因为……所以”。[4](P169)
因为今年雨水充足,所以稻子长得好。
喀卓语因果分句的连词,本语词与汉语借词并用。如:……
“因为……所以”(汉语借词)和
“因为……所以”(本语词)并用。例如:
因为生病了,所以我没去。
因为生病了,所以我没去。
从以上的描写中,可以得出两点认识:1.关联标记的优先语序是居于分句之间,前一原因分句的末尾。2.不同的是:使用的标记丰富程度不同;语言接触的特点不同,借用关联标记的特点不同。
三、藏缅语因果复句关联标记的多功能性
藏缅语因果复句的标记,有的语言还兼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如有的语言,因果复句的标记还能连接连动结构,有的还能当别类复句的关联标记,如假设复句、目的复句等。有的还有兼表补语的标记。但不同的语言,兼用的种类多少不一 (最多的有三种,少的只有一种);兼用对象不一。其差异,是由使用语言的人在认知上的归纳特点不同决定的。不同功能的孰先孰后,有的难以判断。下面举些例子。
阿昌语:表示因果复句的关联标记有多种功能。除连接因果分句外,还连接两个先后的动作,相当于“之后”义。而且还能连接假设分句。相当于“的话”。此外还可以连接中心语和补语。例如:
因为下雨所以我不来。
做完之后去吧!
你不吃的话我也不吃。(假设)
我吃得饱。
这几个不同的句子,在认知上有个共同点,就是先发生的动作在前,后发生的动作在后。例a是,原因在结果之前;例b是,“做完”在“去”之前;例c是,假设在结果之前;例d是“吃”在“饱”之前。
波拉语:有三种功能,一是因果关系的标志;二是施事助词的标记;三是工具助词的标志。
因为走了一天,腿也疼了。
被我喝了。
他用手抓。
以上三种功能在认知上的共通点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施事和工具是形成动作行为的条件,条件也是原因。在波拉人的认知上,是把施事和工具看成是形成动作行为的原因。
载瓦语:lui[55]或mu[51]是因果关系标志。它还可以用来连接两个动词、形容词、词组,表示连贯关系,有“以后”、“之后”义。
由于果子吃多了,所以肚子疼。
回去之后又来了.
热了以后又凉了.
基诺语:mjα[33]除了连接因果关系外,还用于连接承接关系的分句。
由于玉婻的帮助,我很快就学会了打针。
我吃了饭就走。
傈僳语的“因为”“为了”在复句中承担两种职能;一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因为”,二是表示目的“为了”。
因为那一次,我认识了她姐姐。
为了把植树搞好,还要好好按照政策办。
四、藏缅语不同语言的关联标记大多无同源关系
藏缅语因果复句的关联标记,是构成因果复句的主要语法形式。不同的语言,因果复句关联标记的语源存在什么关系,是同源的,还是不同源的?弄清语源关系,对我们认识藏缅语因果关联标记的形成和发展会有帮助。
我们收集了27种语言的关联标记,并进行了对比。对比后看到:大部分语言的关联标记不存在同源关系,只有少量比较接近的语言有同源关系。见下表:
注:带*号的为可以双用的关联标记
上表中的彝缅语支语言的关联标记都比较接近,但没有语源关系。其中有关系的是浪速语的、波拉语的
和景颇语的
。但却是浪速语、波拉语是借自景颇语的。其他不同语支之间的关联标记,相去甚远,可以明显看出没有语源上的关系。
五、从语言对比看藏缅语因果复句的形成和发展脉络
藏缅语的因果复句,大多数语言都有标记,标记具有普遍性。但当我们比较了标记的语源后,看到绝大多数语言之间都没有同源关系,正如上表所显示的。这一现象说明藏缅语不同语言的因果复句,标记是后起的,也就是说是在它们分化为不同的语言后才各自创新的。
至于原始藏缅语的因果复句是否经历了由无标记到有标记的演变过程?从少数语言因果复句标记不发达的现象中,可以假设原始藏缅语曾经历了无标记的过程。格曼语的话语材料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这个语言在表达因果关系的句子时,基本不用关联标记表示,因果关系只能凭前后语义关系判断。羌语也有这个特点。格曼语、羌语是否反映藏缅语因果复句无标记的形式,虽然现在还无法完全肯定,但可能性是存在的。
至于为什么大多数语言都出现了因果复句的标记形式,而且大都数量有限,格式又基本统一?这可以看成是类型学引发的共同特点。也就是说,藏缅语大多数语言的因果分句标记是后起的,共同的语言结构特点和认知特点使得它们都具有产生因果复句语法标记的条件。但各自产生的标记,没有共同的来源,所以也就没有语源上的联系。
由于藏缅语的因果复句的标记不发达,所以容易接受别的语言的影响而产生借词标记。以羌语(曲谷话)为例,表示因果关系或申述理由的,一般不用连词连接。但近年来,在一部分青年和干部的口语中,借用了一些汉语的连词“因为”。同时,不仅借用了汉语的连词,而且还采用汉语因果关系的构式,即
一词位于原因分句的开头。又如仙仁土家语,除本语词ε[35]ka[54]“所以”外,又借用了汉语关联标记
……
。同时,外借的关联标记可以和本语词互相搭配使用,衔接自然连贯。例如:
仙仁土家语:[9](p145)
因为打瞌睡了,所以没看见花开。
语言之间相互接触和影响,一般是从词汇开始的,然后逐步深入到语音、形态和句法。在词汇的借贷中,一般借用的新词是实词,很少能够深入到虚词层面。因果关联标记的借用属于深层次的词汇借用,而且不是单纯的词汇借用,而是牵动句法结构变化的语言影响。
六、从藏缅语的因果复句反观汉语
拿藏缅语和汉语对比,有以下几个现象值得注意:
1.汉语的因果复句的语法标记比藏缅语丰富
复句语法标记丰富与否,这与书面语发达与否密切相关。汉语的因果复句比较丰富,形式多样,这与汉语长期有丰富的书面语有关。
现代汉语使用的因果关联标记,大多是从古代汉语传承下来的(有的由单音节变为双音节)。如表示因句的语法标记有:“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逍遥游》)“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史记·卫青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诗)“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冯谖)“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论语·八佾)古汉语表结果的关联标记有:“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此外还有“以故、是故、为之”等用在结果分句中。[11]
相比之下,藏缅语因果复句的关联标记不甚发达。特别是没有文字的语言(如羌语、格曼语等)相对于有文字的语言(藏语、景颇语等)就更不发达,甚至有的语言只有一两个关联标记。
2.因果复句关联标记的位置不同
因果复句关联标记的位置与语言类型是前置型还是后置型有关。藏缅语属于后置型语言,所以关联标记居后的为多;前置型的关联标记大多是因语言接触而受其他语言影响产生的。而汉语是前置型语言,所以关联标记居前。
3.汉语因果复句关联标记的位置比藏缅语灵活
汉语的关联标记可以根据强调对象的不同而移动,可以位于分句主语的前或后,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例如:(1)因为他排行老二,人们都叫他二姑娘。(2)这位老太太因为年纪大,住在后院,年轻人都叫她后院奶奶。例(1)为了强调事件“排行老二”,“因为”居前。例(2)为了突出人物“老太太”,“因为”居后。[12]
但藏缅语的关联标记一般不能移动,都居于第一分句的后边或第一、第二分句的最前面,位置比较固定。
4.汉语因果复句关联标记表意的细致性
藏缅语各语言关联标记不是很丰富,表达因果关系复句时,表达的语义关系比较笼统、粗略,只是表明两个分句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汉语因果关系的关联标记比较丰富,表达的语义更为细致。例如汉语表原因的关联标记“因为”和“由于”,二者除了在搭配上的不同特点外,在所运用的语体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口语里常用“因为”,较少用“由于”。
5.藏缅语因果复句关联标记的多功能性比汉语强
哈尼语的关联标记a[55]ne[33],除了做因果复句的关联标记外,还可以连接先后发生的两个动作。例如:
从前由于不施肥,庄稼很不好。
干完活儿赶街去。
藏缅语因果复句关联标记还能表示其他意义的特点,与其不发达有关。而汉语因果复句关联标记一般只有一个意义,不表示与因果关系意义距离远的语法意义。
注释:
①本文语料除了标明具体出处外,均引自《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的藏缅语部分。景颇语、阿昌语等语料除标明出处外,均来自戴庆厦田野调查记录。
标签:因果关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