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码与登录号结合的探讨_图书馆论文

条型码与登录号合二为一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二为论文,条型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条型码与登录号合二为一的可能性

在我国图书馆已建的图书馆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中,条型码是做为标示一本书的唯一性代码而存在的,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是图书流通管理中的杠杆。

条型码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就在于它的唯一性、输入的快速性与计算机的辩识性。然而,条型码能在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得到应用的关键还是在他的唯一性,在借书还书检索图书时就是根据一本书一个条型码的特点,能在几十万甚至一百几十万个书目记录中准确地找到要找的书。

那么,在已有的书目数据中是否能够找到一个与条型码具有共性的数据来呢?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登录号(或叫做财产号,馆藏号)。众所周知,每一本书到图书馆后,加工的第一步就是给它们打上一个号码——登录号,每本书一个号码,显然,登录号有着条型码的最大的特点——唯一性。

既然登录号也具备有唯一性,那就可以用登录号取代条型码,也就是说条型码所标示的内容可以用登录号的内容(数字)取代,而不必另外设置一个数字来编制条型码。从理论上讨论的结果可以看出,把登录号与条型码合二为一是完全可能的。

二、条型码与登录号合二为一的意义

每一本书有一个登录号又同时有一个条型码,而这两个数据又具有同样的属性,显然是重复的数据,况且条型码本身并不是图书的一个属性,而是为了处理图书时有意识地附加上去的,而这个附加的属性在原有的图书属性中本来就已存在,这个条型码(内涵)本身就是多余的,完全可以不要。这就可以使本来就不堪负重的书目数据库节省一些空间,况且设置数据库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去掉冗余的数据。

现在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对每一本书的条型码是完全存入的,有的对登录号也是完全存入的,也就是某一种书有多少复本也就有多少个条型码与登录号,并且条型码的序列与图书的类别和种别不相符,可以说有点杂乱无章。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种杂乱无章不影响检索图书与借书还书,可对于书目数据库的设置来说是有害无益的。

对于登录号来说有如下的性质:

1.唯一性:图书馆的每一本书都只有唯一的一个登录号;

2.有序性:登录号是按图书到馆的先后次序分配打上去的,按递增顺序保持其序列。

3.连续性:到馆的图书逐本打上登录号,号码井然有序,不会出现跳跃;

4.可比性:登录号做为一个数字,是可以比较大小的;

5.纯数字构成;

6.登录号长度的一致性,每个登录号的长度都是一样的。

由于有以上特性,建立一个登录号索引,利用登录号来处理图书可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根据登录号的性质可知,每一种书的登录号是连续的有序的,而且可以比较大小,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只要取每种书的最大登录号与最小登录号即可,毫无疑问,凡是小于或等于最大登录号,大于或等于最小登录号的这一闭区间范围内的登录号都是这种书的复本。这就可以使存放某种书的全部登录号减少至只要存放两个登录号,如每种书平均复本为10,就可以节省8个登录号的存贮空间。

再看最大登录号与最小登录号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呢?它们之间的联系是最大登录号可以通过最小登录号加复本数计算出来,也就是说只要存放最小登录号与复本数就可满足检索要求,如果登录号长6位,复本数长2位,那么这里又可以节省4位(4个字节),相比之下,采用这种方法存贮登录号比将全部登录号存入的方法要节省86%的存贮空间,利用登录号的性质节省存贮空间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一般说来,在查书目数据库的主文档时都通过查索引来实现的,对于查某一种特定的书来说,通过登录号索引可以快速准确地查找到某一种书,所以可以把登录号索引利用来进行借书还书,快速准确地查到某种或某本书的借书记录。登录号索引在书目数据库中的作用可用下图表示:

利用同一个登录号索引可以查找主文档中的图书记录,也可以查找流通文档中的借书记录。

登录号索引文档可以采用最简洁的那种格式,即:

最小登录号 复本数 主文档地址 流通文档地址

在计算最大登录号时应该是:

最大登录号=最小登录号+复本数-1

这是因为复本数是包含了最小登录号的,所以必须在最小登录号加复本数之和后减去。

主文档地址是存放登录号索引文档与主文档相对应记录的拉链指针的。

流通文档地址是存放登录号索引与流通文档相对应记录的拉链指针的。

如果主文档与流通文档中的记录的个数与顺序是相对应的,那这两个地址可以合二为一,这就意味着凡是到图书馆的每一种到馆的书都进入了流通书库。

在流通文档中必须把每一种书中每一本书的唯一特征标识出来,现在的做法是把每一本书的条型码存放于流通文档中,而利用登录号可以有一种更简洁的形式。

在现在的做法中,由于把条型码贴上图书时是见书贴码,所以一种书的复本的条型码(内涵)是没有规律的,不具有登录号的性质,这就必须将每一个条型码完整地存入流通文档中。而用登录号则简洁得多,在登录号索引中有一个某种书的完整的最小登录号,利用这个登录号,在流通文档中只要用一个最简洁的能区别各本书的数字就可以了。当通过登录号查流通文档时,该种书的最小登录号是已知的,对于同一种书的不同复本的登录号除尾数外前面几位都是相同的,如果复本在100本以下,那么同种书的不同复本的登录号只是最后两位不同而已,在流通文档中只要用登录号的最后两位数就能表达出登录号的唯一性来。

用两位数表示登录号只有在与登录号索引中的最小登录号连系起来才能表示出唯一性,不要忘记这一点。处理一本书的借书记录只要13个字节就能满足需要(没有借出去的书只有登录号其他是空白),比用完整的条型码来表示某一本书要简洁得多。

条型码(纯数字的)也同样有登录号具有的性质,也可以用登录号的存贮方法与处理图书的方式,而不必把每一个条型码所表示的数字(内涵)存入书目数据库。显然,条型码与登录号选其一就可以了,或者说是合二为一吧。那么,选择条型码还是选择登录号呢?无论选择哪一种都有其利弊。

选择登录号的有利之处是制成条型码后,条型码的内涵即是登录号,反映了馆藏图书的数量与历史,不必制定新的号码系统:不利之处就是要按登录号来制做条型码,在贴条型码时要找到相对应的图书比较困难。

选择条型码的有利之处是完成对书进行条型码处理的过程简单,可在短期内完成对全部的图书的条型码化处理;不利之处是条型码的数字不能准确反映图书馆的藏书,两登录号作为反映图书馆财产的一个重要标识就消失了。

相比之下,选择登录号更有利,在对现有的图书馆藏书进行条型码处理时是艰难的,特别是把条型码与登录号对照贴上图书时,其中的细致烦琐的工作量很大,万事起头难,一旦将现有藏书处理完毕,对新书处理就比较简单了,所以,从长远利益考虑也应该选择登录号。

三、条型码与登录号并存的原因

条型码与登录号并存于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中是目前我国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的现状,造成的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设计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时根本就没考虑到登录号这个能取代条型码因素,没有对书目数据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而是简单地给图书强加一个新的属性——条型码(内涵);

2.由于要把登录号与条型码统一起来困难太大,工作太艰苦,就放弃了这种努力;

3.没有过登录号与条型码合二为一的理论研究,使人们缺乏认识,缺乏理论指导,使很多人认为这样做是不可能;

4.没有研究出一种好的解决登录号与条型码合二为一的具体的工作方法。

由于以上原因,使条型码与登录号并存成了现状,要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改造的话,可以说是积重难返,痼疾难医了,但在新上马的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切切要注意到这一点,在系统进行修改与重新设计时也应考虑这一点。

我国的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微机是唱主角的,对节省存贮空间的要求更高,也更具有其实用意义,而现在条型码与登录号并存的状况浪费了较多存贮空间,令人婉惜。此外,还给计算机处理书目数据增加负担。

四、条型码与登录号合二为一的具体措施

将条型码与登录号合二为一是保留条型码的外形,充实以登录号的内涵,也就是条型码表示的数字就是登录号,要实现条型码与登录号合二为一,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种:

1.一次性完成

将借出的图书全部收回,整理上架,然后将按登录号顺序一次性印刷好的条型码以每一种书为单位贴上去。由于登录号是从小到大有序的,首先从小的登录号开始核对图书,即输入最小的登录号到书目数据库中去查找该种书,通过登录号索引可以很快查到该种的复本书名分类号等数据,根据复本数就可确定从最小登录号到哪一个登录号是属于该种书的,把这些条型码做为一个单位放在一起并记上书名与分类号,以此类推,对每一种书都这样做,就可以把条型码与每一种书对应起来,然后以分类号为线索按图索骥,找到该种书,再按每一本书上的登录号贴上相对应的条型码,贴条型码的工作就完成了。

把登录号与每一种书对应起来的工作是很琐碎,几十万个登录号要对应若干万种书,要按班逐步一一做完很不容易,而且也很费时间。特别是在印刷条型码时有的并没有同时印上条型码表示的数字,给这项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困难。所以在印刷条型码时最好同时印上条型码所表示的数字,这会给下一步的工作带来很大方便,这样可以很直观地读懂条型码,可加快工作的进程。

当然,也可以任意输入一个登录号,通过登录号索引可以找到包含这一个登录号在内的一串对应某种书的登录号。

在做条型码与图书登录号对应查找处理时,可以多台机子同时运行,以加快这一工作的完成。把印刷好的条型码分成若干部分,每台微机(或终端)负责一部分条型码的核对工人,核对好的以每一种书为单位用纸袋袋好。

在完成了核对工作之后,下一步就是将条型码贴到相对应的图书上去,做这一工作时可分头进行,每个人带若干个装了条型码的纸袋到书库中去找到相应的书把条型码贴上去,这个工作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做,只是在贴条型码时要仔细核对一下,以免贴错了。

2.分批处理

把书库中已有的书先按上述方法进行处理,这样做肯定出现这样的情况,某种书有10本,可书库中只有6本,还有4本借出去了,那就先将这6本贴上条型码,余下的4本待读者还回来时再进行处理,这就势必要将余下的4个条型码保存起来备用。在一次印刷好条型码的处理中要保存的确不是一件好做的事情,但如果配有激光打印机自制条型码的话,这工作就变得容易多了。每当还回一批书时。就将这一批书的登录号逐个输入计算机,通过激光打印机打印出条型码来,然后逐本贴上去。

这种处理方法的优点是图书馆可维持正常的工作,不影响开放,不影响读者的借阅,缺点是将整个图书条型码化的时间化,经常要做,而且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上马后,原有的手工管理系统中的还书手续部分还必须保留,以便陆陆续续还回来的书。

3.重新确定登录号

要按原有的登录号来编制条型码困难确是很大,尽管用以上两种方法可以处理,但必竟不尽人意,那么是否可以重新确定登录号呢?应该是可以的。重新定义的登录号是000001开始编号直至n号,这个号码系统准确地反映了图书馆现藏书的数量,但反映不出藏书的历史,这无伤大雅。当新书进馆后,就从第n+1开始打登录号。数字n+1是图书馆藏书的一个分水岭,从第n+1本开始,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编码阶段。

重新定义登录号后,在将图书条型码化时,必须将所有的图书全部收回馆里来,进行一次性处理。对于每一种书贴上什么数字的条型码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每一种书的条型码数字必须是连续的,以符合登录号应具备的性质。

按重新定义的登录号编制的条型码贴上图书之后,要用光笔将条型码读入,根据建立登录号索引的要求,只要读入最小登录号(条型码,再输入复本数就可以了。当然,还要输入分类号,以便通过分类索引找到这些条型码对应的图书在主文档与流通文档中的地址。

4.对新书的编码

无论采用上述三种方法中的哪一种,主要都是在处理原有的藏书时产生种种困难。对于以后进馆的新书的处理就容易了,可将待用的条型码印刷一批,新书进馆后就以每一种书为单位逐一按顺序贴上条型码,当然,条型码表示的数据也就是登录号。

标签:;  

条形码与登录号结合的探讨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