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消化内科 湖南株洲 412000)
摘要:目的 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与其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4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对实验组患者采用单一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进行治疗;常规组不服用任何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程度、出血方式。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史方面的患者数量显著超过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数量显著超过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会明显提升消化道严重出血的可能,患者的药物类型会直接影响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对于存在冠心病、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的患者而言,长期使用这类药物对于十二指肠的影响最为严重,会导致肠黏膜严重受损。
关键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病症;影响因素
近些年,伴随着临床中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提高,医学界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重视度不断提高,因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临床中对于血栓栓塞类疾病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所以临床当中的应用量处于不断提升阶段[1]。在治疗过程中,普遍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心脑血管疾病,例如冠心病患者,往往会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从而达到抗血小板的治疗效果[2]。在治疗过程中,脑血管疾病例如冠心病患者可以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以及实行支架植入或搭桥手术患者而言,可以强调联合抗血小板治疗的重要性。对于存在既往史患者,例如短暂性脑缺血、心房颤动、肺部栓塞等患者,服用这一类药物之后,消化道出血率会显著提升。抗血小板药物在心脑血管保护方便,也能够为肠胃消化道形成一定的伤害,最严重的伤害状况便是消化道出血,近些年临床工作中出现的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这也间接的证实了上述的理论[3]。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以我院患者为例,探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相关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病症以及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4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14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n=70)与常规组(n=70)。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1例,患者平均年龄(55.1±12.6)岁;常规组患者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29例,患者平均年龄(54.9±10.5)岁。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备可比性。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的相关标准;存在便色深黑、呕血或带血等症状;愿意参与本次研究并前述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由静脉曲张所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服用过阿司匹林以外的NAAIDs药物所导致的消化道出血;合并肝硬化、食管破裂患者。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对实验组患者采用单一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进行治疗。70例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用量75 mg/d,阿司匹林用量100mg/d。
常规组不服用任何药物。
观察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程度、出血方式,并在借助内镜观察内在特征表现,根据每一位患者的年龄、INR值以及服用药物的类型等,探讨患者消化道出血程度和患者基本生理状况以及既往史等之间的关系。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差异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既往史对比
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史方面的患者数量显著超过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既往史对比
2.2 两组患者出血形式和内镜检查结果
实验组患者发生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数量显著超过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当前,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大多数都会应用到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血栓栓塞类型疾病的应用中为了达到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普遍会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4]。但是,伴随着治疗方案的广泛性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人体消化道的损伤越发明显和突出,尤其是越来越多的患者消化道发生严重出血。与此同时,伴随着社会人口的不断老龄化,对于抗血小板药物的需求会不断提高,这也必然会增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数量[5]。相关研究显示,阿司匹林会抑制TXA2介质的血小板聚集,并破坏PGE2与PGI2介质的胃粘膜保护作用,而氯吡格雷会选择性的抑制二磷酸腺苷和血小板之间的受体结合,从而继发性抑制二磷酸腺苷介质的糖蛋白复合物的活化,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6-7]。因为血小板聚集是促使伤口愈合以及止血的主要因素,所以在血小板聚集遭受抑制之后,胡自进一步的导致相应部位发生出血,同时这一种出血的止血难度比较大。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史方面的患者数量显著超过常规组;实验组患者发生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数量显著超过常规组。上述结果充分证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会明显提升消化道严重出血的可能。在非静脉曲张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比例中,对于存在冠心病、高血压以及糖尿病史的患者而言,其消化道严重溃疡的可能性更高,其可能是因为这类患者的胃粘膜发生退行性病变的程度更高。同时,因为血管硬化等因素,血供应不足而导致营养不良会间接促使溃疡黏膜再生[8]。
对于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患者而言,应当注意日常生活习惯,对于存在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史患者而言,需要注意这一不良反应的发生,在进一步掌握该类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当中的了解以及相应风险的前提下,更准确的评估和应用这类药物,并最大程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药物负面作用。
综上所述,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会明显提升消化道严重出血的可能,患者的药物类型会直接影响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对于存在冠心病、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的患者而言,长期使用这类药物对于十二指肠的影响最为严重,会导致肠黏膜严重受损。
参考文献
[1]刘静,张铁亮,戴远辉,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治疗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11):1060-1063.
[2]刘莹,尤嘉璐,石进,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2016,11(7):1022-1026.
[3]Bozzi L M,Mitchell B D,Lewis J P,et al. The Pharmacogenomics of Anti-Platelet Intervention(PAPI)Study:Variation in Platelet Response to Clopidogrel and Aspirin.[J]. Current Vascular Pharmacology,2016,14(1):116.
[4]Morneau K M,Reaves A B,Martin J B,et al. Analysis of gastrointestinal prophylaxis in patients receiving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with aspirin and clopidogrel[J]. Journal of Managed Care Pharmacy Jmcp,2014,20(2):187-93.
[5]冯雪,张志广,李熳. 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PCI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J]. 天津医药,2014,42(3):251-253.
[6]Strate L L,Liu Y L,Huang E S,et al. Use of Aspirin or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Increases Risk for Diverticulitis and Diverticular Bleeding[J]. Gastroenterology,2011,140(5):1427-1433.
[7]张丽仙.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相关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医刊,2017,44(4):35-40.
[8]Alli O,Smith C,Hoffman M,et al. Incidence,predictors,and outcomes of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n patients on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with aspirin and clopidogrel.[J]. 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2011,45(45):410-414.
论文作者:王凤霞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8
标签:患者论文; 消化道论文; 药物论文; 实验组论文; 抗血小板论文; 阿司匹林论文; 冠心病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