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能强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000
摘要:随着现在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不断加速的城镇化建设进程,使得建筑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而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和进度都需要被严格的监督,桩基与基坑与整个工程后期的环节以及最后的质量都有着不可分割和忽视的联系,所以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本文主要针对桩基础以及深基坑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有助于桩基与深基坑的施工技术不断发展完善,使得工程质量得到提高从而实现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施工处理;基坑施工处理
一、桩基施工在建筑工程中使用的现状
1.1桩基施工的施工程序和方案
目前我们国家采取的桩基施工方案包括测量放线、人工做空、制作钢筋笼、砼的施工等。测量放线是指,挖开土方后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标记,钉下控制桩,确保位置的准确性。人工做孔是指完成标记以后按照标准点将标高引入井圈中,继续挖孔,挖到一定程度时要注意照明和配备通风装置。之后就是制作钢筋笼,做好钢筋笼之后要对其规格进行检测,检验其是否有耳环、加强箍和十字撑,并使之远离人群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隐患。砼的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配料的标准,同时在运输的过程中要不停的搅拌,确保其黏性并在凝固前完成砼的浇筑工作。
1.2建筑施工中桩基处理过程所遵循的原则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施工一般都是在室内进行的,会受到很多未知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桩基处理工作时,若未能及时发现问题桩基并予以解决,则会大大增加施工难度。所以,要想减少这类问题的发生,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应对方案:一旦出现问题,则必须首先明确问题的成因,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方式、方法的科学合理性;施工期间应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尽可能避免问题的产生。及时、高效的解决桩基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更好的保障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实际施工期间,还要定期检查桩孔持力层的深度、岩石的硬度等是否达标,如果某个数据与规定不符,则必须对其展开深入研究,然后才能进行后续的灌注砼、移动钻机的施工,最大化的利用各种建筑材料。
1.3桩基施工在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3.1地下水方面
在桩基的施工过程中,常常要处理地下水的问题。地下水处理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桩基的稳定性。为了方便操作,人们经常采用“井点降水”的方法来处理,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是往往会有其他因素进行干扰,如在挖桩的时候周围吹进了细砂或者其他杂质,很容易造成井漏事故,危及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1.3.2施线方面
工程施线是指在建筑工地上按照设计图纸上的桩基位置将桩基打到相应的位置上。这个过程中需要施线来测好桩基之间的位置,施线的作用就相当于定位系统,需要相当的精确才能确保桩基的准确性,所以一定要谨慎待之,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包括风向、仪器的误差以及认为误差导致问题的出现,增加了桩基的成本,延缓了了工程的进度。
1.3.3桩基方面
桩基经常会出现断桩和倾斜桩的问题。当锤击次数过多或者锤击力度过大都可能导致断桩的出现,而当桩基的底端在打击的过程中遇到了硬物或者石头、桩基密度过小、打桩打击点偏离时,就会造成桩基的倾斜,有时桩基本身也有可能安装不正或者桩架与地面不垂直等等也有可能造成桩基的倾斜。由于作业不达标等原因导致的这些问题会大大降低桩基施工的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桩基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处理分析
2.1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分析
在建筑工程中,对施工现场进行钻孔时,先要把桩孔位置的土层全部挖掘出来,挖掘过程中注意各方面尺寸,合格后还要把底部残留的土质都清理干净。上述操作都完毕后,就可以把准备好的钢筋材质的笼子放入到桩孔中,位置摆放正确后,就应该向桩孔中灌注搅拌均匀的水泥,然后保护好现场,等待水泥完全凝固后进行下一步操作。桩孔挖掘方式需要考虑孔的大小,如果设计桩孔直径在600毫米或者是650毫米范围,一般情况下施工单位都考虑使用回转机进行施工。一个桩的载荷设计范围在1到2MN之间,通常桩的长度会控制在10到30米范围,结合我国目前情况而言,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一定会放置钢套筒,然后再进行混凝土的灌注操作,这样是为了有效保护孔壁,防止出现现孔情况,同时增加了桩基的承载力,一般都会在9MN左右。
2.2挖掘孔桩的两种技术方式
进行桩基施工时,先需要对桩孔进行挖掘,一般有两种方式,机械挖掘和人工挖掘。一般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桩孔直径要大于1米,而且桩孔深度会达到15米左右,也就是说桩的直径会是1.4米,桩的总长度不能超过30米,在对桩孔施工阶段,由于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和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造成地表浅层的土质情况满足不了实际建筑对承载力的要求,进而也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形,导致整体施工质量不合格。如果对建筑地基进行全面处理,又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施工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考虑使用地表下层的比较稳定的土层,或者使用粗砂层的施工方案,以此来减少施工的整体成本。在实际分析我国的深基础方案中,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地下深层连续墙,桩基础以及沉井等方式,在当前的施工技术调查中发现,桩基础施工是最为常见方式,不仅施工进度快,而且施工质量容易保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使用人工方式进行挖孔时,如果施工标准孔深在0.8到1.0米,就能够对护壁进行浇筑处理,让桩孔深度达到技术要求后,然后对桩孔直径进行对应的扩大处理,保证最终的施工质量。
三、建筑施工中基坑技术处理方式分析
对建筑工程的基坑进行挖掘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所挖掘的基坑,在后期出现地下水位要比基坑的基底还要高,这样给施工工作造成了很大麻烦,影响了正常的施工进度,为此必须在进行土方挖掘前就把工程中的排水系统做好。这样当出现类似问题后,基坑内部的积水就可以顺利的排出到外面,如果忽视了这一重要环节,地下水就会渗入到基坑内部,在很大程度上不仅会影响施工进度,而且在基坑的附近还会出现滑坡问题,除此之外,如果渗水情况严重,当整个建筑工程都竣工后,在地基位置还有可能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使用,同时对人身财产也会造成严重影响,损害了企业的经济利益。施工人员一定要清楚,先做好整个工程的排水系统,然后再进行土方的挖掘工作,让建筑施工过程和基坑挖掘过程都不要受到水的影响。这样不仅保证了施工的质量,同时也保证了建筑的施工进度。在进行土方挖掘时,如果使用机械进行操作,那么可以使用分层分段的施工方式,施工顺序是从上到下施工,在实践分析中发现这一环节经常出现问题,所以管理人员一定要做重点监督,严格检查基坑底部的标准高度,同时观察其挖掘宽度是否合格,正常出现的不平整度要控制在1.5厘米以内,当完成基坑土方的挖掘工作之后,后续的施工要及时跟上,如果基坑暴露时间过长,其湿度和整体的密实性和其他土层就产生很大差别,不利于整体的稳定性。
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在这种形式下,建筑产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建筑市场进一步繁荣,建筑技术也随之发展。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桩基础技术能够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提升建筑物的稳定性,对于建筑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苏宁.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4,01.
[2]王强,孙娇.浅谈建筑施工中桩基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3).
[3]赵峰.深基坑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5(10):20,22.
[4]郭健.深基坑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2016(01):122,123.
论文作者:柴能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桩基论文; 基坑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方式论文; 土方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