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质量管理对于任何从事生产相关的企业来说是关系企业存亡的重大问题,质量问题绝不容忽视。因此,如何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产品质量,都是长期以来企业经营者的一大课题,建筑企业也不例外,对建筑设计企业的设计质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只有依靠现代化的质量管理方法才能顺应时代潮流,达到设计质量要求。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国内设计行业质量管理现状及解决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质量控制;建筑工程;设计;应用
随着近年来我国房地产的迅猛发展,开发商出于成本控制的需求,对设计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设计图纸上一个不经意的小错误往往导致少则几十万多则上千万的损失。设计行业中的许多大型企业也越来越深刻认识到提高设计质量的重要性。而设计企业如何通过自身的管理来应对这种要求,成为设计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的生存,设计企业的竞争不应仅停留在价格上,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提高设计水平和设计质量以取得业主的信任,从而保证更大的收益率。
1国内设计行业质量管理现状
国内多数设计企业,尤其是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的质量管理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
1.1依靠企业文化教育
企业通过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教育,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及对设计质量重要性的认识。教育员工把设计质量当作企业的生存之本,即通过提高员工重视设计质量的自觉性达到保证设计质量的日的。
1.2建立企业标准
设计行业对设计质量有着明确的设计深度标准。每一个成熟的设计企业也有着企业内部的设计深度标准,并通过内部的质量抽查、质量评审、评优等保证措施,力图使企业的产品质量达到统一。
1.3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现在大多数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基本上沿袭既往的“校对、审核、审定”的基本体系。在整个生产流程中,依靠各个技术环节中相关技术负责人员对设计质量进行把控。
1.4质量责任落实到人
企业通过质量责任的落实,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设计师对质量责任的风险意识。住建部2014实施的五方责任制也对设计质量的追责起到了推动作用。作为企业,一般通过对客户回访、质量抽查、奖惩措施等加强设计师的责任意识。
1.5技术团队建设
大型设计企业在技术团队的建设上一直以来都是舍得投入的。通过业务学习、科研、技术交流等提高设计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从而达到保证设计质量的目的。这种方法是迄今为止最有效,也自然成为国内设计行业中大型企业值得夸耀的资本。
1.6设计协同管理平台建设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科技手段的发展,各大企业增加投入,争相加快了设计协同平台建设。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各专业间、各设计环节间及项目相关各方(包括业主、合作设计单位等)的协同。力图通过信息化管理和网络技术应用实现信息共享,从而避免交流环节中的信息不对等导致的错误,提高设计质量。
从以上的各项措施来看,总体来说突出的是“人”,仍未从根本上摆脱这种依靠员工个人素质的管理方式,与现代管理的思维相背离。在手工业时代,一个优秀的技师、工匠通过长时间的刻苦磨练,通过娴熟的技巧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然而离开了这位技师、工匠,产品质量就无法保持稳定。
现代化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企业中所有部门、组织、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即现代管理更应该注重的是利用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及制度体系实现科学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解决方案
建筑设计质量在当前的工程管理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加强建筑设计质量管理,就需要在时间性、适应性、可实施性、可信性、经济性、安全性以及功能性等方面做好。而前期的设计工作则成了决定建设设计质量高低的最为重要的因素。设计单位在充分认识到设计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对不同建筑的设计需要深入实践,在实践的同时注意发现不完善的地方进行纠正,如此一来,才能够在修正中逐渐形成高质量的管理。规范各个阶段,包括设计、策划、方案和初步设计阶段以及施工图设计等各个阶段,严格按照标准规则进行。尤其是在第三阶段,设计和开发输入、设计制图、设计验证、设计会审、设计输出等阶段是关乎整个管理程序的核心部分。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设计质量管理也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2.1建立、完善、科学利用质量管理档案
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档案非常重要。作为企业,首先应该清楚地了解自己产品的质量水平(也就是起点),才能找到如何改善和提高(也就是达到目的的路径),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也就是最终的目的地)。
这里的重点在于“完善”和“科学利用”。有些企业有质量管理档案,但没有定期整理完善,更谈不上科学利用。需要通过质量管理档案对企业质量进行同行业的横向对比和企业自身的纵向对比,才能发挥其真正作用。
2.2利用数理统计模型作为检查产品质量的依据
现代质量管理的核心是“用数字说话”。遗憾的是现在设计企业,乃至建设行业中还未能形成一套完整的可供参考的数理统计模型。这需要开发企业和设计企业进一步的努力来不断完善。许多大型企业已经认识到数理模型能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并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开始利用定量分析手法对设计企业进行要求。例如定额设计、对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洽商进行要求等。这样,对设计企业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谁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个课题,意味着将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同时,作为设计企业自身的管理,也应该不断收集、整理、总结质量管理数据,形成各自的质量管理数理模型,这将对设计质量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2.3建立、完善、更新质量检查的checklist
1)建造标准checklist经过长年的总结,各种大型开发企业都已形成比较完善的建造标准、产品标准等。这些标准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非常值得设计企业学习和借鉴。
2)制图标准(设计深度标准)checklist除了国家设计深度标准,许多企业自身也有独自的设计深度标准。如果这些标准以。hecklist的形式加以整理,将更有利于质量检查中的实际应用。
3)校对、审核、审定的checklist现实工作中的校对、审核、审定工作多数依据相关人员的经验。这种依靠经验的工作方式既不利于总结和整理,也会造成标准不统一的现象,导致设计质量因人而异,设计质量不统一。
以上例举的各种checklist不仅需要总结,更需要及时总结、整理、更新。同时也将为数理模型的建立提供原始数据。
3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设计周期有了大幅缩短。从建国初期2万平米需要2一3年的建筑设计周期到现在不到1年的时间就可以完成100万平米以上的建筑设计。本文提出的建立、完善、更新企业质量管理档案、质量检查数理模型,checklist的解决方案,在其他行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建筑设计行业中仍处于探讨阶段。
参考文献
[1]黄澄铠.建筑设计院的设计管理[D].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 2014.
[2]尹航.基于BIM 的建筑工程设计管理初步研究[D].重庆: 重庆大学, 2013.
[3]包晗.现代建筑设计院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的研究[D].长春: 吉林大学,2013.
论文作者:李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4
标签:质量论文; 企业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标准论文; 数理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的是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