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农村地区的供电可靠性论文_林松佳

浅析如何提高农村地区的供电可靠性论文_林松佳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肇庆高要供电局 广东肇庆 526100)

摘要: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关系到电力系统中电源建设、电网结构、供电能力等工作的状态,是提升电力系统供电水平和电网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因素。生产管理工作中,应当不断提升配电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为加强供电可靠性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供电可靠性的标准逐渐完善,农村用电的可靠性不断加强,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创造了更多收益,同时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促使电力事业不断发展与进步。本文基于浅析如何提高农村地区的供电可靠性展开论述。

关键词:如何提高;农村地区;供电;可靠性

引言

农村配电网的改造历经多年,虽然当初的供电系统设计理念大大提升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对电力的供应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加强农村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既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又加快了农村电力系统的发展。供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电气设备和配电线路。供电系统分为低压用户供电系统、中压用户供电系统和高压用户供电系统三个等级。

1农村供电现状

农村配电设备停电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点:①线路建设不规范,安全隐患较大,再加上现在农村的大力开发,给电力设施造成很大的威胁,外力破坏电力设施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给电力设备停电带来较大的风险;②配电设备的老化没有及时得到有效的维护,造成设备长时间带缺陷运行,使设备故障停电较为频繁,从而造成农村地区供电可靠性不高。③不可抗力因素增多。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会受诸多不可抗力因素的制约,继而形成外力破坏设备引起的配电事故,

2农村配电设备的运维策略及检修管理

完善设备运维、检修管理体系,确保设备稳定运行,配电线路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涉及较多的内容,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完善配电线路运行维护的管理体系,使线路运行维护工作更为规范化和标准化,具体做到以下几点:①对线路运行维护管理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归纳总结,认真分析影响线路运行维护管理效益的因素,以不同境况为基础进行科学划分,如根据季节性将防风、防冰、防汛、防雷工作纳入到制度管理中,形成系统完善的规章制度、按期开展专项工作,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设备制定相关的运行和检修方案,使设备无缺陷运行。②明确线路运行管理的行为主体责任人制度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如强调用户关注自身范围内的线路保养及维护工作等。③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值班制度与考核制度,并从岗位的实际需求出发,对工作人员加以科学分配,明确人员的岗位职责,确保线路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3提高农村地区的供电可靠性措施

3.1科学规划供电线路

要想保证配网线路供电可靠性,首先必须要从线路规划开始入手,根据供电区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科学划分分配供电负荷。凌海对于变电站出线而言也必须要进行规划,一般在进行规划的时候需要按照不跨区域供电的原则进行。对于变电站本身的布局而言,也必须保证布局合理,通过合理布局来最大限度的缩短主网供电线路,其主要目的是缩短供电半径并以此来优化配网网架结构。最后,对于配网线路而言必须要加强对偏远地区的配网线路规划,根据偏远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施工,增加相应的联络开关来提高地形复杂路段的线路应变能力,以此提高供电可靠性。

3.2完善配电网管理制度

供电可靠性管理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是一项现代化管理工作,应当受到管理层人员和基层员工的重视,每个部门应当积极参与,做好相应的分工和合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些工作开展中,电力企业应当制定完善的科学管理制度,将每一项制度以书面形式贯彻和落实,管理层人员应当明确工作中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借助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保证供电的可靠和稳定。针对非故障性的停电,应当制定合理的停电时间和阶段,采取现代化、系统化和综合性的停电模式,减少非故障停电次数,保证供电的安全稳定。在非故障停电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日常的维护和维修工作,随着现代化设备的更新,应当不断更新检测技术,增加设备安全运行的时间。加强日常的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优化设备维护方案,借助红外线监测等方式,了解设备的运行现状。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减少维修的次数,不断改进维修和检测方式,加强相关维修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效提高维修的效率和质量,提高设备维修水平,以安全作为前提开展带电作业和维修工作,尽可能地减少停电时间,避免出现重复性的停电送电。通过考虑经济、安全等多方面的因素,应当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配电网的结构,做好预停电规划。

3.3合理规划配网架构

在管理配电网的时候,要合理的规划配网的架构,因为配网架构对于供电可靠性的影响极大,所以相关人员从规划方面入手进行改进。在具体改进时,工作人员要合理规划线路接线模式,降低安全隐患,提升线路的可靠性。而对配网架构中已经存在的线路,工作人员就要想办法提高线路的性能。例如,可以在一些分支线路上设置合理装置,这样就可以避免维修工作对主线带来的干扰,同时一些电力企业也应该积极改进技术,科学探索更多有效的配电网连接方式,从而提升电能的利用率,满足人类用电的需求。2.4重视检修工作为了避免配电网和供电系统出现安全问题,工作人员一定要重视日常的检修工作。在以往我国电力企业进行检修的时候,通常是检查设备是否出现故障,其实这种故障检修模式并不是完善的,所以相关人员应该提高检修人员的科学性和计划性,要考虑到各个系统硬件设备的小需求和功能,提前进行分工,尤其要注重一些损耗型的部件,要定期进行维修检查,以免其在运行中发生问题,造成不利影响。

3.4合理安排停电时间

为了保证电网运行的协调性,停电时间的安排也是值得注意的一点,电力企业要合理掌控停电情况,还要提前制定出风险预防方案和解决举措,以降低突发停电现象出现的频率。另外,企业可以应用自动装置进行用电管理,实时监督与控制。例如,可以启用重合闸与电源自动投入装置,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与科学性。

结束语

供电可靠性是指供电系统对电力持续供应的能力。它是供电系统考核电能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评断社会经济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准之一,也反映了电力工业满足国民电能需求的程度。为满足当前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必须有力保证供电可靠性。提高配电运行中的供电可靠性,可为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提供更好的电能支持。提高供电可靠性离不开先进技术、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与政策保障,应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品的作用,结合实际统筹安排,构建最佳的配电系统,真正实现线路管理自动化,保障线路安全的同时,减少维修线路的次数。

参考文献:

[1]池云平.电能质量与供电可靠性关系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8(32):94-95.

[2]杨建国,郭洁琼.优化配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J].农电管理,2018(11):51.

[3]魏智勇.配网运行管理与供电可靠性分析[J].科技资讯,2018,16(31):127-128.

[4]沈洪流.数据中心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供电方案设计[J].浙江电力,2018,37(10):14-18.

[5]龙康清.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分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8,35(10):71-73.

[6]陈家伟.配网管理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8,25(10):207-208.

论文作者:林松佳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7

标签:;  ;  ;  ;  ;  ;  ;  ;  

浅析如何提高农村地区的供电可靠性论文_林松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