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语文教学效益的提高论文_左战岐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效益的提高论文_左战岐

河北省沙河市第四中学(054100)左战岐

【摘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已深入教育教学中,面对此轮新课改,对从教多年的教师,如何尽 快适应,怎样尽快提高课堂和效益,这是摆在数以万计的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任务。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效益提高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广大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为打破 传统的教学模式,尽快步入新课改行列,我一方面积极参与 各方面培训;另一方面经常挤时步入新课改走在前面的名师 课堂,向他们求取真经,不断树立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意识。新 课改的意识逐渐占据了我的大脑,取而代之的是自然而然的 行动。老师当导演,学生当演员的行动在我班的语文课上越 演越烈,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课堂的效益也突显出 来了下面,我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体会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1 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1.1 改变传统的导入模式,导入体现以生为主体。例如:我 在组织学生学习《童趣》这篇文章时,我的导入设计是这样: ①四人一小组,分别讲一个童年难忘的趣事。②全班集中由 同学自主举手,然后抽2~3 名同学各讲一件童年趣事。事 毕,掌声响起来。③师请一名同学小结。先后对此活动总结, 并引导全班同学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最后自然过渡到《童 趣》。再例如:我在组织同学们学习《看云识天气》这篇课文 时,我的导入是这样设计的:①师问:天气对我们的学习、生 活、外出活动重要吗?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然后各位 讲一下天气与学习、生活、外出活动有关的故事。②全班集 中,请2~3 名同学给全班同学讲。③师作结:首先掌声响起 来,感谢同学的精彩故事,接着师说:“今天我们在家要知道 天气情况,非常简单———看天气预报,然而当我们出门在外 又不具备条件时,要知道天气情况时怎么办?请同学们与我 一起走进《看云识天气》,它会告诉你。”古人云:“良好的开端 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精彩的导入定能引领学生走向成功的 课堂。

1.2 课堂提问讲求艺术。成功的提问,能促使学生认真阅读 课文,并积极动脑筋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①提问要有目的性。提问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 所以,必须从对实现教学目的意义出发来设计提问。要做到 有的放矢,教师就要对提问认真准备,精心设计。②提问要有 趣味性。富有趣味性的提问,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 使课堂教学在比较轻松、和谐、融洽的氛围中顺利进行。③提 问要抓住矛盾,激活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并不是一 开始就非常感兴趣,所以教师应抓住矛盾,设置问题,引导学 生开动脑筋,从而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④提问要注意总结 评述。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能置之不理,或者简单说“行”、 “可以”之类,需要在内容、思路、方法、语言等方面作出简要 的评述。既要让答问的学生知道自己答得对不对,好不好,又 要让全班学生知道正确的答案是什么,怎么回答更符合要 求。总结评述是回答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知识的系 统与综合,认识的明晰与深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 系着提问的质量。

1.3 引导学生合理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习语文的 目的,就是要逐渐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些能力从 何而来?精心设计教法并组织实施至关重要,此环节我是这 样做的:①短小优美的文章,还朗朗的读书声于课堂。古人 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 吟。”例如:我在组织学生学习朱自清的《春》时,就是先采取 各种方式让学生读,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抓住了春的哪 些方面进行描绘,结果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春草,春花,春 雨和老少迎春)。②一篇课文侧重培养学生一至两个方面的 分析能力,一篇文章什么能力都想培养,结果什么也得不到。 ③巧妙合理的板书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手段。良好的 板书设计就像一则精美的广告,令人难忘。

2 渗透德育,巩固迁移,提高能力

结合课文内容对生进行德育教育都是我每节课堂设计 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例如,我组织学生学习完《论语》十则后, 总结时,我引导学生先归纳出文中我们如何学习,如何做人 的名句,然后请学生说感想,谈体会,事毕学生受到很大的振 动,特别是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感想。学生是谈得振振有词,激动万分。后来写 作文时,部分学生还引用了此文中的许多名句进行说理,启 发读者,教育他人。

3 讲究听课技巧,注意听课方法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是举疑解难的过程。听 课方法得当,习惯有素,配合默契,能使课堂的每分钟都有效 地得到运用,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产生更好的教学效 果。在听课的方法与习惯养成上,由于每个语文教师课堂教 学的特色各异,语文教师在刚开始接受新班级授课时,都有 一个了解、融通、适应到默契的过程。适应与默契。首先老师 要适应学生,适应学生的基础,适应学生的特点,关键要适应 学生以往语文养成的一些好习惯;其次老师要放开架子让学 生适应自己。适应的最高境界就是默契,每个学生不同的神 情,老师能体察出对知识的掌握运用程度;老师的每一种神 情、动作,学生都能体会出所传递的知识信息。

论文作者:左战岐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3年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7

标签:;  ;  ;  ;  ;  ;  ;  ;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效益的提高论文_左战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