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宝集团破产及对韩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韩国论文,社会经济论文,集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韩国第14大企业集团“韩宝”系列企业之一的“韩宝唐津钢铁厂”(即韩宝钢铁公司,简称韩宝钢铁,为韩国第二大钢铁企业),由于经营不善,无法清偿巨额债务,被迫于1997年1月23日宣告破产。 韩宝集团的核心公司韩宝株式会社等20家系列企业也随即倒闭。这不仅是韩国历史上最大的公司破产案,而且有可能导致金融动荡,韩国上下为之震惊,也引起了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关注。关于韩宝事件的成因及其影响,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已有多种解释,但一般分析较为笼统,多是直接的或表层的原因探究。〔1〕〔2〕〔3 〕本文试图对韩宝事件的成因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行系统的、多层面的探究。
一、韩宝破产成因
笔者认为,韩宝的破产有直接的或表层原因,也有中层原因,更有深层次的原因,不能归咎于其中的一种因素,而应该将这些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察。下面在三个层次上进行分析。
(一)直接的或表层的原因
韩宝钢铁公司破产的最初的直接动因是决策失误。韩宝钢铁公司在无充分资金保障的条件下,盲目向多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借入巨额贷款,而又没有产生足够的盈利来偿还。这座现代化大型钢铁企业计划投资2.7万亿韩圆, 兴建“世界第五大钢铁公司”(也将是韩国最大的私营钢铁公司)。1990年动工兴建,第一期工程于1995年5月竣工投产,二期工程原计划于1997年5月竣工。在建设初期,韩宝集团只出资900亿韩圆,其他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在建设过程中,不断修改项目投资计划,不断增加贷款数量,近7年来共举债约5.7万亿韩圆, 超出原预算的1倍多。 1993年一期工程边施工边生产时曾经有过盈利,原计划用一期工程收入陆续偿还贷款本息,但由于热轧钢板和钢筋等产品滞销,故在随后的几年内连年亏损,1996年亏损高达898亿韩圆, 从而债台高筑,偿还贷款的计划随之成为泡影。到1996年末,韩宝钢铁公司负债达5.1万亿韩圆,负债率达1000%;无力偿还到期贷款2000多亿韩圆。 债权银行不得不于1997年1月23日宣布韩宝钢铁公司破产。表面上看, 这是债权银行落井下石,事实上直接原因还是在于其内部决策失误。
(二)中层原因
第一,缺乏足够的经营管理经验,企业内部管理较差,贪大求洋,盲目地、不适当地引进发达国家未实现“商品化”的技术和设备。这不但使其生产经营不能及时走上正轨,难以产生规模效益,而且导致产品质量大大降低,造成大量的库存积压。
第二,韩宝钢铁对产业预测有重大失误,没有能够正确地预测钢铁业的发展前景。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市场对钢铁需求量的下降,加上韩国国内需求饱和,钢铁业发展已步履维艰。韩国经济界早就有人预言:韩宝集团热衷于“盲目上项目铺摊子,唐津钢铁厂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迟早要爆炸。”其预言不幸言中。
(三)深层原因
第一,作为股票上市公司的韩宝钢铁公司比较注重利用股权、债权方式筹措资金带来的眼前利益,而相对忽视经营机制转变所产生的长远利益。所以在具体运作中,原有经营管理方式的惯性仍然存在,没有从根本上转换经营机制。韩宝钢铁公司曾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借款5 万多亿韩圆(合58亿美元),约是其总股本的20倍, 等于所有韩国银行1996年所获总纯利的6倍〔4〕。为了获取巨额贷款, 韩宝钢铁公司不惜重金行贿,给正常的股权、债权融资的健全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潜在危机。
第二,在金融改革、创新、自由化过程中,没有建立、健全金融风险的预警和监管机制。韩国政府顺应国内外需求,在80年代初制定了一系列金融自由化的政策和措施〔5〕〔6〕。主要有:逐步实行国有商业银行民营化;取消人事管理、组织管理、预算管理等内部限制,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率;大力发展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并实行业务创新。在90年代,韩国金融自由化的进程呈现出加速发展的势头。它给韩国金融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增加了社会效益,推动了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但金融改革、创新、自由化等带来的弊端也十分明显,如增加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风险和金融管理的难度,并有可能导致金融动荡。这次韩宝事件表明,各债权银行和金融机构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没有建立健全或严格执行风险预警、预测和监管制度,使韩宝和各有关银行得以内外勾结,最终导致韩宝破产。
第三,“政企勾结,以权谋私,行贿受贿”,使韩宝钢铁公司能在无明确担保的情况下,非法获得巨额贷款,这是韩宝破产的另一个深层次原因。到1992年末,韩国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共有14家,都实现了非国有化或民营化。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主权扩大,但韩国银行体系仍然受到政府的很大干预。韩国政府至今仍通过各种手段介入银行金融业。有关政府部门或官员通过自己的地位影响或干预银行的正常业务,如贷款的发放等,或通过中央银行提供各种资金和贴补信贷,扶持银行的发展,挽救处于困境中的银行。在这次韩宝事件中,执政的新韩国党的4 位官员在为韩宝贷款或征地过程中给有关银行或部门施加了不应有的影响,并从中获得了数亿韩圆的巨贿,从而使韩宝钢铁得以在无明确担保的情况下,获得无法偿还的巨额贷款。
二、韩宝破产案的社会、经济影响
(一)政治影响
韩宝破产后,韩国传媒都在不断地进行大量的报道,给韩国政局带来动荡。韩国在野党一再指责执政党和一些政府官员与韩宝一案有牵连;认为韩宝集团通过行贿手段使得政府官员向贷款银行施加压力,在没有充分担保的情况下,就向韩宝集团提供了巨额贷款。此案在韩国闹得沸沸扬扬。
韩宝事件是韩国“文人政权”成立4年来的最大丑闻。 金泳三总统提倡的清除腐败政策和成果曾经使公众对他的支持率达到90%;受韩宝丑闻的影响,目前的支持率已大大下降。
(二)造成企业破产风的蔓延
韩国银行担心韩宝破产案会造成信用紧缩刺激利率上扬,引发金融动荡,中小企业将蒙受其害。最近,破产风正在韩国蔓延。继韩宝破产后,排名第26位的大财团三美集团的旗舰企业三美钢厂, 因无力偿还1.45万亿韩圆的巨债于1997年3月19日宣布破产;次日三美集团亦被迫倒闭。这不仅给韩国经济增加了新的困难,也使政府面临更加困难的政治局面。此后,银行界在贷款方面变得更加审慎。这就导致更多的公司处于困境,甚至破产。韩国建筑公司于3月21日宣布破产;22日, 韩国最大的出版公司高丽苑出版社也因无力偿还10亿韩圆的到期债务而宣告破产,并殃及一大批小出版社和许多书店及印刷业。有报道说,仅3 月份前20天韩国就有240多个实体破产;到3月末,破产的小公司实际上有上千家之多。针对这种局面,韩国政府宣布了一项包括提供资金援助、信用保证、扩大财政支援和减免税收等内容的扶持中小企业的金融政策,以缓和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3 月份刚刚上任的韩国副总理兼财政经济院院长姜敬直于3月24日向金泳三总统报告说, 政府已经采取措施来稳定金融市场。但在改变高成本、低经济效益结构的过程中,那些没有竞争力的公司破产是不可避免的。金泳三总统不久前在写给全国8 万个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信中说,韩国正面临最近几年来罕见的困难,提高经济效益和搞活企业是国家的头等大事;为了恢复经济,必须大胆地推行经济自由化,解决生产与管理的关系,尽快实行金融改革。韩国8 家大银行进行了紧急磋商并发表共同声明,保证不会因呆帐增多而收缩银根,承诺通过融资解困,竭尽全力帮助因韩宝集团和三美集团破产而受牵连的中小企业渡过难关。4月15日,韩国11家大银行亦达成协议, 决定共同采取紧急措施,防止50家大企业破产。一连串大企业的倒闭或可能倒闭,必然将影响和加深韩国的经济困境,所以11家大银行决定联手帮助一些资金短缺,然而从长远看有光明前景的企业集团。韩国银行联合会声明说,协议的目的是从国家经济利益考虑,防止大公司不必要的破产〔7〕。
(三)对经济的影响
1996年韩国经济滑坡,财政赤字达到创纪录的230多亿美元, 外贸逆差亦达200亿美元。 造成这一严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韩国政府过分的监管政策致使韩国经济结构成本高、效率低,从而使这个实行出口导向型国家无法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尽管金泳三政权从一年前就保证要解决这一问题,然而时至今日非但没有转机,反而每况愈下。1996年底因为新韩国党抛开其他政党闪电般地通过《劳工法》,导致为期一个多月的全国性大罢工。在政府中又先后发生包括几位高官受贿被判刑或辞职等丑闻,从而使金泳三及其党政班子的威信大大降低。对此,韩国百姓和一些社会团体感到深深的忧虑。人们认为,这种局面不仅无法克服韩国的经济危机,而且会使政治局面和经济状况继续恶化。1997 年3月份韩国贸易逆差达到18.8亿美元,比1996年同期的4.46亿美元大幅攀升,使第一季度贸易逆差总额达到74.3 亿美元, 是全年贸易赤字预算140亿美元的一半多〔8〕。为此,1997年3月31日, 金泳三总统在内阁财政经济院主持了有主管经济的各部处长官和中央银行总裁出席的会议,要求各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克服目前的困难,保持国家经济和金融形势的稳定。4月1日,金泳三总统又与在野的新政治国民经会议总裁金大中和自由民主联盟总裁金钟泌,在总统府就韩国目前面临的严峻形势举行了会议。在野的反对党领袖决定摈弃政治前嫌,支持总统金泳三,共同挽救被韩宝贷款丑闻和罢工重创的韩国经济。他们将联合组成一个特别经济委员会,处理经济问题,并达成了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呼吁国民一起分担由经济困难造成的痛苦,努力恢复国家经济;近日内组成由朝野各党和各阶层代表参加的经济对策协商机构,协商制定克服经济困难的中长期对策;成立一个特别调查组,一定要查清韩宝贷款贿赂案的内幕,使之不再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吸取韩宝贷款丑闻的教训,加速金融体制改革,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件〔9〕。同时, 韩国政府亦调低了对经济增长的预测,预计1997年经济增长率为5.5%, 而1997年年初的预测为6.4%(1995、1996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8.95 %、7.1%)。新财长姜敬直则强调, 不应该马上借着刺激经济去解决经济问题,而需要彻底改革经济,放宽监管和刺激同业竞争;政府计划在1997年度财政预算中,削减22亿美元,并将削减税收达相同幅度。
(四)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1997年1月23日韩宝钢铁公司破产后,24 日韩宝钢铁公司股票被韩国证券交易所暂停交易;27日在交易所的监督下,该股恢复交易,终场下挫390韩圆,以4570韩圆收盘。 该事件使韩国股市投资者信心大受打击,因为担心其他企业的财务状况可能会受到涉及,汉城综合指数1 月28日(星期一)开盘剧跌20.41点,收于664.70点,较上周下跌15点。 几个月来,韩国股市走势一直比较疲软。韩宝事件带来的阴影,促使投资者更多地考虑股市风险。4月1日,韩国朝野三党领导人共同呼吁社会各界为使国家渡过难关而共同努力,股市才有所回升。到4月10日, 汉城综合指数收盘为688.04点;4月14日收盘指数为704.20点。 为了吸引外资,迅速摆脱韩国目前面临的经济困境和股市的低靡,韩国政府不久前决定进一步开放本国资本市场,其主要内容有:外资持有上市公司股权比例的最高额度将从20%放宽到23%;外资持有每家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上限从15%提高到18%;外国单一投资者持有上市公司股权上限从5%提高到6%;放宽对高度保护的债券市场以及外国资本流入的管理;允许在韩外国厂商在海外自由筹措为维持企业正常运转所需的资金;允许外资购买韩国大型企业发行的无担保可转换公司债券。此外,韩国政府将面向亚洲投资者设立债券基金会,以促进韩国的债券投资。上述开放计划将从1997年5月1日起实施。原拟于1999年开放公司债券市场的计划,也有望在1997年启动。韩国通商产业部也从1997年4月1日起允许外国投资者投资韩国创业投资公司,然而投资方式仅限于购买这些公司新发行的股票〔10〕。有关权威人士认为,此举对于振兴韩国中小企业和股市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意义。
(五)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影响
1997年1月份发生的韩宝集团破产事件震动了韩国银行业, 随后三美集团和不少中小企业破产,有些则濒临破产的边缘,因此韩国银行的呆帐也越来越多。韩国第一银行董事长李光宇认为,韩宝和三美破产事件至少给韩国大银行留下了1.5万亿韩圆(约合17亿美元)的呆帐; 这些呆帐尽管给银行的经营带来麻烦,然而也无须担心银行业会被拖垮,银行业准备与受牵连企业一起共渡难关。此外,韩国一家证券公司估计,韩国银行业目前有110亿美元的不良贷款, 已经是在韩国规定的最低资本线上维持营运。在韩宝破产后,韩国银行为防止在债权人和供应商中间发生破产的连锁反应,向金融系统投入了71亿美元。同时,针对韩国企业破产造成银行业信誉下降、银行外汇资金短缺的情况,韩国银行决定对几家大银行提供紧急外汇融资,准备拨10亿美元低息贷款给银行,以解燃眉之急。韩国银行又于1997年4月11日宣布,自韩宝钢铁于1月份倒闭后,一些银行在海外的借贷成本飞升,央行会额外向那些银行提供10亿美元短期备用信贷。新任财政经济院长姜敬直为了在韩国两家主要企业倒闭后恢复外界对该国金融制度的信心,于4月12 日也承诺向出现滚动资金短缺的银行提供协助。他又承诺向在海外筹资出现困难的银行提供协助。
(六)对证券公司等的影响
由于近期韩国股市持续低靡,造成股票经纪行盈利持续受压。韩国政府连续采取措施,以缓解本国股票经纪行的财务压力。首先,允许经纪行发行企业债券,以降低其筹资成本。其次,放宽经纪行在各单个上市公司的持股上限,由5%调高至15%, 使经纪行有权对有潜质的股票做出策略性股份投资。1997年4月12日,韩国政府又表示, 计划颁发更多的证券公司营业执照,以在开放本国金融业前先放宽管制。新措施还包括新成立一家证券交易所,并让机构投资者进行场外交易。同时,韩国政府计划放宽对成立海外基金的限制,而且允许外国发行的证券在本国市场买卖。
注释:
〔1〕 沈莉:《韩爆发历史上最大公司破产案》, 《上海证券报》1997年1月31日。
〔2〕 徐宝康:《世界第五钢铁厂破产内情》, 《环球时报》1997年2月9日。
〔3〕 [美]《糟糕的亚洲银行业》,《商业周刊》1997年2 月24日。
〔4〕 [美]《东亚银行遍尝坏帐苦果》,《商业周刊》1997 年2月24日。
〔5〕 韩国银行《韩国金融体系》(英文版),1993和1995 年版。
〔6〕 何喜有:《论韩国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 《东北亚论坛》1996年第2期。
〔7〕 丰泽:《韩金融界施援手解企业危机》, 《金融时报》1997年4月2日。
〔8〕 《韩朝野联手解决经济丑闻》,《国际商报》1997年4 月5日。
〔9〕 《韩国朝野领导人呼吁社会各界共渡经济难关》, 《人民日报》1997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