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yang city new building lightningproof comm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Han Zhengzheng1 bin zhang ningning2 Han Min 2 Korea phase 2
Weather service center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disaster mitigation of puyang city (1 or 2 nanle meteorological bureau, puyang, 457000)
【摘 要】新建建筑物防雷接地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安全和使用寿命。文章论述了建筑内外部防雷接地的常见问题及其具体对策,做到防患于未然,造福于民。
【关键词】新建建筑物;问题;对策
【Pick to】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building lightningproof grounding quality directly affect the use function of the whole building, safety and service life.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mmon problems of build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lightning protection grounding and its concrete countermeasures, do nip in the bud, benefit the people.
【Key words】new buildings;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引言
濮阳市是一个新兴城市,新建建筑物繁多,新建建筑物雷电防御工作尤为重要。雷电对新建建筑物破坏作用归纳起来有两种:一是直接击在建筑物上产生热效作用和电动力作用,一般建筑物易受直击雷的部位多为屋檐、屋脊、屋角、檐角、女儿墙等。二是雷电流产生的静电感应作用和电磁感应作用以及雷电波侵入作用。感应雷能引起火灾、危及人身安全或造成对设备的干扰、破坏。雷电波侵入是由于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对雷电的传导作用,促使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屋内, 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因此防雷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管是直击雷,感应雷或雷电波侵入,都将通过接地装置导入大地[1]。那么, 新建建建筑物防雷系统可靠与否将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安全和使用寿命[7]。在十几年的实际安全检查中发现了以下诸多问题并建议加以防范。
1.新建建筑物防雷中的常见问题
1.1接地形式的选择问题
新建建筑物尤其是小区楼群在设计施工、验收中,由于各接地系统不是由一人或同部门负责管理等多种以素,使得同一建筑周围分布着多个独立的接地系统,而各独立接地系统之间也未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连接,这就造成多个系统的相互干扰和危害,形成了独立的接地系统[4]。
1.2新建建筑物焊接问题
新建建筑物接闪带、均压环、引下线、接地体搭接的连接长度不够,扁钢小于宽度的2 倍,圆钢小于直径的6倍,焊缝焊接不饱满,焊接处有夹渣、焊瘤、虚焊、气孔,焊渣没有敲掉,用螺纹钢代替圆钢作搭接钢筋;用结构钢材代替避雷针(网)及其引下线,热镀锌钢材焊接破坏镀锌层、不刷防锈漆。接地体的引出线未作防腐处理,使用镀锌扁钢时,引出线的焊接部位未补刷防腐涂料;承台钢筋网、桩基钢筋网、地圈梁钢筋网的连接点、跨接点的漏焊、错焊,作为外引接地联结点或检测点预埋件的漏设。特别是在建筑结构转换层,因构造柱(墙)内主钢筋规格的调整变化而发生防雷引下线钢筋的错接、错焊。接地线跨越建筑物变形缝处时,未加设补偿器,穿过墙体时未加保护管。
1.3新建建筑物接地装置的接地引线问题
1.3.1各种接地引线不规范,内设外引同时存在。
1.3.2接地引线材料不合乎规定要求,部分建筑物未利用主筋接地。
1.3.3外置接地引线过长,使得线路产生高电位。
1.3.4许多新建建筑物都是利用建筑物主筋作为引下线,在近地面无测试点或者是测点位置过高。结构只能正确检测每根引下线通断及电阻值的大小,也不能反应并联引下线电阻值的大小,造成导通性能难确定。
1.4新建建筑物接地装置检测的均压问题
在对接地装置进行检测时,大多数地方都把接地电阻作为主要的技术指标,而忽略了接地装置的电位分布不均匀所带来的危险。
1.5新建建筑物配电箱问题
1.5.1配电箱内接地“汇流排”未与接地系统直接连接。
1.5.2配电金属箱箱体未与接地系统直接连接。
1.5.3部分导线裸露严重。
1.6新建建筑物腐蚀及其他问题
1.6.1由于接地装置的腐蚀会造成其截面的直接减少,结果使得接地装置接地电阻超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腐蚀断裂造成一些设备“失地”,使设备处于无接地状态。
1.6.2因地下网腐蚀断裂使地网分割成几块,从而形成多个“独立”的接地装置的局面,发生不同系统间的地电压反击等事故。
1.6.3设备接地引下线及其连接处、各焊接头、均压带、水平接地体未做防腐处理,形成不同程度的腐蚀,从而造成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的危害。
1.6.4屋面金属物如金属门窗、金属旗杆、广告牌、钢爬梯、风帽、透气管、水管、设备外壳等, 未与屋顶防雷系统相连。
1.6.5接地体安装埋设深度不够, 距地面高度小于0.6m;接闪带转弯处呈直角, 接闪带变形严重、支架脱落、引下点间距偏大、不预留引下线外接线。
1.6.6 桥架及金属管、电器的柜、箱、门等跨接地线线径不足;插座接地线互相串接等。
2.新建建筑物防雷中常见问题的对策
2.1按照规范标准要求严把材料、焊接关。对施工人员加强防雷知识培训持证上岗,提高操作人员责任心和焊接技术水平。防雷接地所需材料焊工必须符合要求,实行见证取样,严控材料质量关[10]。防雷接地焊接施工的全过程要按照审核合格后的图纸实行全监控。
2.2对于新建建筑物尤其是小区楼群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和防静电及电磁干扰接地,都是各有各的要求,如果要求在同一范围内分布做到几个相互没有电气联系的接地装置时相当困难的,尤其在现代的大城市更是如此。因为当采用各自独立接地时要求,就必须各接地装置直接至少要在20m的距离[2]。同时又要与各自地下金属管道和各大金属构件有足够的距离,这些要求在实际设计和施工中都是难以做到的。即便做到了,在日后的系统维护和城市其它改造中这些要求也易受到破坏。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除非特别要求作独立接地系统外,均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把独立体连接起来。
2.3新建建筑物防雷接地装置施工的各个关键点。其一是接地极的施工关键点。新建建筑物防雷接地极大多属于隐蔽工程,要熟悉防雷系统的组成部分各个施工要点,严格按照规范施工,每道工序关键部位都需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才能隐藏进入下一道工序。其二是引下线的施工关键点。新建建筑物利用结构柱外侧两根主筋连续焊接作为引下线开始施工时,高层建筑物柱筋都是大于Φ16,一般都能满足截面要求。如果小于Φ16,多根组合,电气连接,总截面积超过2×16mm 钢筋直径,上下均用扁钢闭合焊接,规范提出当利用混凝土内钢筋、钢柱作为自然引下线并同时采用基础接地体时,可不设断接卡[3]。施工技术人员按图纸要求找出全部主筋位置,用油漆做好标记,在地面一层距地高度为0.5m 处用镀锌扁钢4 ×40 焊接出来做为测试点,测试点设置的部位应不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且便于测试。其三是屋面避雷带的施工关键点。屋面避雷带的安装,是整个分部工程唯一暴露在建筑屋面上的地方,其质量观感如何,直接反映出施工队伍的安装水平。一般要求横平竖直,支撑牢固,避雷带弯曲处不得小于90°,要有一定的弧度,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圆钢直径的10 倍。避雷带连接采用双面焊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圆钢直径的6 倍[5]。避雷带的支撑固定采用焊接或卡固,避雷带经过建筑物的伸缩缝沉降缝处应做补偿处理。
2.4严把新建建筑物内部防雷保护。内部防雷装置作用是减少建筑物内的雷电流和所产生的电磁效应以及防止反击、接触电压、跨步电压等二次雷害[8]。它包括等电位连接、屏蔽、加装电涌保护器( SPD) 以及合理布线和良好接地等措施。总配电箱附近设总等电位连接( MEB) 箱,弱电机房设局部等电位连接( LEB) 端子板,门窗、设备外壳等金属物与等电位连接端子盒相连,确保各接地线间的电位均衡,弱电金属桥架至少两端接地等等要严格按照图纸要求施工[9]。
2.5新建建筑物防雷施工自始至终要严把防腐关。防腐关系到整个防雷工程的成败和使用寿命。对于热镀锌钢材焊接中破坏了热镀锌层, 应在焊痕外侧100mm 范围内做防腐处理。对于绑扎部分和关键螺丝螺母也要做防腐处理,避免形成隔离层。
2.6新建建筑物从开始施工就要及时进行分阶段连续检测接地电阻值, 确认接地电阻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当接地电阻值不符合设计要求时, 再次检验施工焊接质量或按设计要求补做人工接地装置[6]。
3.结束语
新建建筑物的防雷接地系统覆盖面广,与各专业系统交叉点多,应加强对防雷接地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每道工序的完成都要及时跟上内业各责任方签字确定验收记录真实有效针,对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 制定防控对策措施, 做到预防为主,动态跟踪, 保证建筑物防雷接地工程的施工质量, 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1.
[2]曹满.《浅析建筑物防雷接地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对策》[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3(6):90-91.
[3]GB 50169 -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4]杨召绪,阳宏声,劳炜.关于新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对比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1(3):92-93.
[5]GB50343 -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6]何金才.《高层建筑防雷接地措施的探讨》[J].福建建材,2014(7):81-83.
[7]吉振习,韩铮铮,等.《谈如何做好基层防雷减灾工作》[J].安徽农学通报,2010(14):209.
[8]GB50303 -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
[9]刘汉景.《浅析高层建筑防雷接地的相关问题》[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6):171 -172.
[10]孟锦.《古建筑防雷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2):251- 252.
论文作者:韩铮铮1,张宁宁2,韩敏2,韩相斌2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5
标签:建筑物论文; 防雷论文; 装置论文; 雷电论文; 系统论文; 钢筋论文; 电位论文; 《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6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