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涉及面广,体系复杂,但又十分重要,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研究并加以解决。要真正做好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可以说绝非易事,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对安全生产管理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目前的管理现状、以及在新形势下的应对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 电力 安全生产管理 对策
电力能源是当今社会十分重要的能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电力在企业和家庭的使用层面越来越广,几乎是无所不在,社会对电力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因此,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对客户端就尤显重要。但是,电力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安全生产又是这一系统工程中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充分重视优化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这一方面是电力行业做为基础的先行行业,必须要领先于发展的需要;二是从电力企业不断发生的的大小事故看,因为安全生产管理问题导致的占比偏大。因此,高质量保证电力安全管理,为社会提供安全稳定优质的电力产品,是在新形势下我们要着力研究的大课题。
1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内涵及其意义
电力安全生产指的是整个电力系统无人身伤亡、设备损坏和电网事故以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以充分保证人员、设备及系统运行的安全。具体范围包括发电、送电、变电、配电、用电、电网等所有环节。所谓的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就是要对这些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确保各个环节及人员的安全。
电力安全生产对国计民生意义重大,它是确保国家经济建设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首先,电力企业能够安全运行,能减少各种费用支出,实现电力企业效益最大化;其次,电力安全生产能保证电业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其三,实现了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对广大的电力用户及社会的各个层面如工业、交通、医院、国防,以及社会稳定等等都会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搞好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最大的政治,最好的效益,是电力企业的大事,也是整个社会的大事。
2 现阶段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2.1 安全管理观念落后
电力行业作为社会的基础性行业,已经进入了智能电网发展阶段,这使得传统的管理观念和模式难以适应现代化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需求,更难以确保电力安全事故的有效预防和处置。这具体表现在:一是没有建立新型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各个细节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来考虑;二是培训考核不务实,走过场,奖惩不到位,缺乏以儆效尤的效果;三是没真正落实“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机制,从每一个细节、每一项制度上真正做到防微杜渐,而是事后来分析来总结的多,不出事则日渐松软,出一次事又狠抓一次安全,形成时松时紧被动抓安全管理的局面。
2.2 安全管理职责落实不力
电力行业涉及的环节较多,分布又十分复杂,安全管理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就我国一些地方的电力企业对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落实情况来看,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仍很多,如:没出事时就只对安全预防搞一点走走形式式的培训和宣传,甚至搞点答题考试等等,而不是去严格督促执行好每一个安全细节,遵守好每一项安全制度,并认真研究完善实施中发现的安全措施缺陷,把苗头性的安全小事当大事抓,做到时时处处事事讲安全;工作人员对现场情况不太了解,设备不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导致问题长期存在得不到解决;对现场进行检查时,只在面上查看,走过场,没有针对性,难以发现事故隐患;有的安全职责制度不完善,有几样上墙就算数,有的虽然看似很系统很完善,但也只是做摆设,既不要求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执行得好坏一个样,也不在发生安全事故后,认真总结,痛下狠心,以儆效尤。凡此种种,电力安全管理实际就成了一句空话,也因此在一些地方和企业常年大小事故不断,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2.3 安全管理规范化程度较低
电力生产管理工作环节较多,种类复杂,又加之各种智能化设备的普遍应用,整个电力行业的安全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却没有及时跟进,管理体系难免不完善,加之缺乏科学的监督体系,使得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效率得不到保障,难以充分的发挥其管理效能。规范化与标准化管理体系的缺乏,还导致了总体规划以及设计的科学化水平不够,实际应用中经常会出现顾此失彼,增加了体系内各环节之间有效的沟通以及反馈的难度,从而大大降低了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电工工具设施问题较多
目前在一些电力企业中,电工工具设施暴露出的安全隐患较多,如:所使用的安全工具或多或少有一些质量缺陷,特别是在一些农村供电企业尤为明显,这些存在安全问题的工具主要有登高作业工具、起重工具、带电操作工具、绝缘工具等,因此而引发的事故案例也不在少数;其次,对于内部所使用的安全工具缺乏定期检测制度,导致很多事实上已经损坏的工具还在带病服役,从而造成安全事故;对新的电工工具设施的引进,在制度上缺乏跟进的检测和安全使用措施,这些工具设施在所使用的环境发生变化后,就难以发挥其全部的效能和作用,给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2.5 值班人员误操作
值班人员误操作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认识上的偏差,引起人员误操作,如老职工凭经验认为,误操作必然是违规,但违规不一定都会出事,致使他们严谨作风欠缺,图方便省事,造成安全事故;另一方面,一些基层员工职业素质和技术素质较差,不能很好地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以致出现违章操作;再则员工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能力的限制,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不熟悉,也会发生误操作,酿成安全事故。
3 新形势下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企业的安全管理最终是要落实到企业的员工层面,所以,在安全管理抓落实的过程中,首先要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将责任进行细化,并层层压实责任,企业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在机构设置上应有专门的监管部门,负责制定和落实相关安全管理规定和措施,对其进行科学的分解,并将制度中所规定的具体责任落实在具体人员身上;与此同时,责任的划分还应当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奖惩制度,把安全生产的绩效同员工利益有效地结合,以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3.2 强化员工安全意识
安全管理的落脚点是一线员工,所以,电力企业首先就需要强化员工的电力安全生产意识,让安全生产深入人心,从而使员工在工作中可以始终保持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并具有极强的责任感。要强化员工安全意识,首先要晓之以理,让员工深刻认识安全的重大利害,真正让安全问题触动他们灵魂,让他们自觉地随时绷紧安全这根神经,然后才是在具体措施上下功夫。在加强安全意识方面的措施包括:重视预防意识培养,如重视对电力生产的各个环节的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防微杜渐,保证电力设备的健康运行状态;其次,加大对电力生产设备和技术更新换代,从硬件上支持电力安全管理;加大对安全生产的宣传和教育,调动企业全员重视安全,重视预防,形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良好氛围,促进电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3.3 加强安全监督管理
电力系统设备多,网路复杂,技术性强,所以安全管理头绪自然就很宽泛,因此,要做好电力安全,加强安全监管就显得十分必要。首先,电力企业应该有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相应的人员职数保障,并赋予一定的管理权限;其次,监管部门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电力生产活动进行监管,及时处理在监管中发现的问题苗头,充分保证电力安全生产;第三,国家相关安全管理部门要定期或重点对有关电力生产企业进行检查,督促电力企业从领导到部门到员工,层层落实好安全责任;最后,要重视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按照预案在平日做好实战演练,在事故发生时能正确处置,做到有备而来,把事故的损失降到最小。
3.4 重视对安全工具及设施的管理
在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中,安全工具和设施对安全生产意义重大。电力企业要重视形成一套完整的工具设施监管体系,包括制度、标准、人员责任等等。首先应制定完善对工具设施的管理检验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定期检验标准,然后,要切实落实日常的维护检查制度,将检查当中所发现的不合格工具及时报废处理,对于合格的到期的工具也要强制报废,不能心存侥幸,继续使用。此外,要做好安全工具的使用记录,包括采购时间、维护情况、使用异常等等,从而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3.5 加大电力安全人才的培训和提升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这对电力企业尤显重要。一方面,电力企业在不断的更新设备的同时,人员结构化问题也应同步提升,应加大对高精尖人才的引进,为企业的管理部门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时,电力企业还应该加强在岗职工的技术和安全管理培训,吸纳各类先进管理思想以及管理技术,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和安全管理素养,在企业内部形成重视人才、以人为本位的良性发展态势,推动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体系复杂,但又十分重要,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研究并加以解决。要切实做好电力安全生产管理,首相是思想上要高度重视,然后措施上要全面具体不走过场,不留死角,并且理念上要不断完善不断更新,以适应未来条件下更为复杂和高端化的电力生产安全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实电力生产安全管理,保证电力企业安全稳定运行,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杜新光.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 20012
[2]曾宪洪.基于新形势下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研究[J].科技与创新, 2016, 01
[3]萧树阳.电力安全生产的管理及探讨[J].电力安全生产的管理及探讨, 2010 年
[4]王大为,曲弘.新形势下实现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思考[J].电子制作, 2014(05)
论文作者:丁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8
标签:电力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安全生产管理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工具论文; 员工论文; 《中国电业》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