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寻租理论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寻租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通过对西方寻租理论的分析,认为应该借鉴理论分析问题的方法。社会腐败现象的产生,在于市场不健全加上行政管理经济未能适应新形势所致。因而反腐败要正本清源,一方面要大力清除其思想根源,另一方面要加大改革力度。
关键词:寻租 租金 寻租活动 寻租理论
一
“寻租”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安妮·克鲁格最早在《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一文中提出,该文刊于《美国经济评论》1974年6 月号。实际上,在这篇论文发表之前有不少经济学家研究过寻租问题。美国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戈登·图治克在1967年发表了一篇题为《关税、垄断和偷窃的福利成本》的论文,就对寻租的基本思想作了详细论述。而且,他还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坎南等人编著了《关于寻租社会的理论》一书,对寻租理论作了系统化的研究。
安妮·克鲁格教授是国际贸易方面的专家,她的主要研究成果是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战略的选择与经济增长、就业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还有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对发展中国家常见的寻租活动的研究。克鲁格教授的论文《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因限制进口而出现大量的寻租活动,并指出寻租活动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她粗略地估算了1964年印度由于进口而形成的租金数约占国民收入的7.3%, 而1968年土耳其仅进口准许一项产生的租金占国民收入的15%(对于上述所谓的“租金”,笔者持不同观点,认为这只是一种潜在的租金来源而已)。克鲁格教授认为这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较慢的主要原因。因此,她提出了其政策主张,即是开放的贸易战略,其主要内容是以出口促进为主的贸易战略。政府应该采取较为自由的贸易政策,也就是减少出口品的限制,降低其关税。在促进本国产品出口的同时政府要开放本国市场,减少对外国进口品的控制。克鲁格教授指出消除寻租活动的有力措施就是减少政府对市场的过多干预,降低国内市场的扭曲程度。
为了更好地对寻租活动进行分析,鲁格克教授运用了一个假设的模型。她假定某一个国家只简单地生产农产品(A), 其中一部分用于消费(F),另一部分用来换取进口品(M)。又假定一定时期全社会劳动力的供给是一个不变量。同样地,全社会有限的劳动力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人从事农产品生产,另一部分人经营各种产品的进口业务。在自由贸易条件下,人们能够自由地选择农业和进口工作,自由竞争的结果使这两者的工资趋于均衡。如果政府开始实行关税或进口数量限制,在尚不存在寻租行业的条件下,由于进口数量减少,进口业务所需的劳动力随之减少,剩余劳动力转入农业领域,导致农业生产者工资下降,与此同时,从事进口业者工资上升。因此,农业生产者为了自身的利益会想方设法钻进进口业务领域,其手段就是谋取进口许可证。按鲁格克的分析,所谓租金就是进口批发业工资超过农业工资的那一部分,进口许可证的最高价是以此租金为限。鲁格克认为寻租活动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下降。
布坎南、图洛克等研究寻租理论的专家也是积极反对凯恩斯主义的主张,反对扩大政府干预和调节来维持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他们认为正是这些政策主张的结果增加了政府财政预算,扩大了财政赤字,加剧了通货膨胀,从而导致社会经济的严重滞涨,引起社会公众的极其不满。布坎南、图洛克等西方学者崇奉个人自由,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事务,他们认为现代社会经济的弊病是由于政府缺陷造成的,政府不但不能弥补市场缺陷,而且影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布坎南、图洛克等把寻租活动产生的根本原因归结为政府对市场的过多干预。政府拥有各方面的特权、垄断权和优惠权,寻租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影响各种公共权力的运用来获取巨额租金。
二
一般经济学教材对“租金”一词定义为,租金是支付给资源所有者的报酬超过那些资源在任何可选择的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报酬那一部分,也就是超过机会成本的收入。租金是供给缺乏弹性的生产要素所获取的报酬。马歇尔对租金概念作了一些引伸,他把短期内缺乏供给弹性的生产要素(比如说建筑物、机器、工具等资本物品)所获得报酬称之为准租金。实际上,租金就是支付给生产要素的报酬超过为获得该要素供应所必须支付的最低报酬的部分。
标准经济理论教科书上所述产生租金的供给弹性缺乏是生产要素的自然禀赋所致。常见的例子是农业,适宜于农业耕作的土地数量是有限的。还有就是地下石油、煤、天然气、贵金属和其它类似的资源,其供给也是固定的。另外,有许多资源的供给数量限制不是由自然条件而是由政府法律法规因素造成。在许多领域,必须有执照或许可证才能进行生产经营,其数量是由政府来规定,烟酒经营及出租行业等都是用这种方法进行管制的。
寻租理论讨论的租金是由于政府对市场进行行政干预和管制,抑制了市场公平竞争造成资源的稀缺性,从而形成的额外利润。这种租金的数量之多,我们从前面克鲁格教授估算的数据中已经了解。所以,寻租可以称之为占有或获取具有固定供给量的生产要素的要求权的努力。
巴格瓦蒂在美国《政治经济学杂志》1982年10月号撰文《直接非生产性寻利活动》,把各种寻租活动归结为寻求直接非生产性活动。他把各种从事非生产性活动所获取的利润称之为直接非生产性利润。巴格瓦蒂的概念其范围比较广。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他把直接大量生产性寻租活动归纳为以下几类:
1.政府为保护本国经济,对本国的商品进口及外汇供给实行严格的管制政策时,会产生大量的租金,从而引起寻租活动。
2.各利益集团为了在政府预算中占有更大的份额,进行寻租活动而展开竞争。
3.为使政府税收制度有利于本利益集团而进行的寻租活动。常见的例子有,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等对应税集团的利润影响较大,为寻求税收的好处,会出现各种寻租活动。
4.为逃避政府的管制,比如说避税、偷税、漏税及走私贩毒而进行的寻租活动。
各类寻租人在上述寻租活动中,采用的主要手段是游说、疏通、吹嘘、奉承、哄骗、接近权力中心、找靠山和走后门等。寻租就是通过从事非生产性竞争活动,获取某些行业或项目的独家经营权、特许权、优惠权,还有优惠的税率、汇率、利率及其它稀缺资源的供给,从而获取利润。寻租并不会创造更多的社会资源,它只是改变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关系。寻租的成本低收益高,且固定成本较为稳定,追加成本不多,其收益呈递增趋势。可观租金的存在,诱导大量的人或利益集团从事寻租活动,而且一项寻租活动会一连串地引起其它更多的寻租活动。
寻租的结果是损公肥私,既导致公共权力的不合理运用,又造成社会资源的畸形配置和浪费。寻租活动的不良后果还表现在阻碍制度创新,导致交易费用增加,扭曲市场规则,引起社会分配极其不公平,并且会形成一种腐败盛行的社会风气。
为了更加具体地剖析寻租活动,我们可以看下面实例。先假设某开发区可供批租的土地数量是有一定限制的。由于土地的批租是由政府主管部门决定,实际上更是由政府的主管官员决定,那么,批到土地的最佳办法就是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劝说或贿赂政府主管官员,影响他们在批租土地时的决策。由此可见,这部分本来可以用于创造财富的资源被挪用来从事非生产性的寻租活动。
前面曾提到寻租活动具有连锁反应,此处联系这个例子分析布坎南关于寻求租金的三个层次。布坎南原来是通过描述出租汽车执照的分配来说明这个问题。在本例中,那些想批到土地的企业或其他集团或个人进行疏通政府主管土地批租官员的寻租行为就是布坎南所说的第一层次的寻租活动。由于主管的官员能够获取特殊好处,那么就会有人去积极竞争能够得到租金的职位,取得土地批租的决策权,这就是第二个层次的寻租活动,其实质不过就是我们常说的“跑官”现象。如果所批土地的租金都转化为政府收入,由于这笔收入很难以无差别的或随意的方式通过财政预算分配,那么各独立的利益集团就会为了在此总额中获取有利于自己的份额而展开第三个层次的寻租活动。在这三个层次上,政府的行为都造成了稀缺性,有潜在的租金存在,自然地,就有可能引起各种形式的寻租活动。
关于对付寻租者的手段,西方学者K·J·科福特和D·C·科兰德曾做过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寻租行为予以揭露,也就是实行“阳光政策”。2.形成一种反对寻租的道德或思想环境。因为社会观点或意识形态对人们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3.改进调整财产权的程序,合理界定产权,防止由于所有权不清晰而引起的寻租行为。4.制定结束性条款,取消那些有利于特殊集团的法律或法规。5.政府出钱使垄断者放弃垄断地位,但此措施只适应于某些特定时期一次性使用,因为对政府来讲经常性地买下垄断地位可能会引起另外一些负面影响。6.改变制度结构,使寻租活动变得更加困难,从制度上限制那些可能造成寻租活动的行为,常见的有进出口关税和配额、特种行业价格和价格补贴、以及给特殊生产者和特定消费集团的补助或津贴,还有就是要弥补财政预算和税收制度可能出现的一些漏洞。7.改进政府内部的选举程序,建立减少寻租行为的选举制度,从而在决定政府官员的问题上形成一种竞争性市场。8.对寻租活动征税并对反寻租活动予以补贴,比如说,对政府政策造成的垄断地位所带来的纯租金进行征税。
三
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许多领域新旧体制并存,而且新体制不健全。一些本该由市场调节的事务仍由政府来管理,另外,政府管理的某些方式未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给寻租活动留下大量可趁之机。
众所周知,商品价格双轨制造成计划价格与市场价格之差价;外汇管制造成汇率国家牌价与市场自由价之差价;国家计划内的优惠利率与市场利率之差价;这些差价都是形成经济租金的重要来源。据有关学者统计,中国1981~1988年仅各种差价的总规模就达到占GNP20~25 %的惊人程度。如果再算上其它诸如争取更大份额的财政拨款等等,1988年各种经济租金粗略地估算也达4000多亿元。90年代以来,寻租活动的对象由商品差价、汇率差价和利润率价等转向股票价差、房地产价差,甚至开发区价差。从目前的趋势看,中小型国营企业的收购与兼并将成为寻租活动的重要目标。
寻租理论最早在中国提出是1988年,学者们借鉴西方寻租理论分析“中国经济中的某些消极现象”。当时大部分学者的观点是:(1 )寻租活动的根源在于政府的行政干预。(2 )寻租活动的危害不仅在于造成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引起腐败盛行,导致经济效益低下,而且由于寻租产生既得利益阶层,阻碍改革的进程。(3 )消除寻租的根本方法“就是解除对微观经济活动、包括厂商价格行为的行政管制,放开价格,健全市场,开展平等竞争”。其中,学者们用寻租理论来解释腐败现象泛滥的原因。
所谓腐败是为了私人目的滥用公共权力的行为。腐败现象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及其各个方面,常见的现象有贪污、行贿、利用裙带关系走后门、利用工作之便进行经济犯罪等等。对目前我国腐败现象蔓延的原因,争议非常大,其中有几种代表性的观点:1.腐败是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由此对改革的市场经济方向提出质疑。2.腐败是市场经济改革必须承担的社会成本,要搞市场经济就不得不忍受腐败的存在。3.腐败不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但是由于我国正处在新旧两种体制的转轨时期,一方面旧体制仍在起作用,另一方面新体制还没完全建立。因此,出现“市场流行官场法则,官场通行市场法则”的怪圈。在围绕反腐败问题的讨论中,有一些人对西方寻租理论进行全盘否定,认为寻租理论不能算一种科学理论,认为借鉴寻租理论会误导反腐败的正确方向。
笔者认为西方寻租理论产生的背景是西方社会,前面我们也作了分析,其结论决不会适用我国。我们在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理论的时候,要在分析它们产生的前因后果的基础上,进行借鉴为我所用。也就是说,我们借鉴的重点不在于这个理论的结论,而是分析问题的方法,更需要的是产生理论的工具。
西方寻租理论是在西方国家不干预社会经济到干预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提出的。从西方寻租理论我们应该得到启发,政府在制定各种制度时,不能单纯地考虑其积极作用,还要考虑其负面效应。以前有人总是强调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只该是“裁判员”的角色,这种比喻不一定恰当。实际上,政府与企业一样都是现代市场经济中内在的组成部分,只有认清这一点,无论是政府在制定方针、政策及制度等的时候,还是企业在从事经济活动的时候,双方都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发挥各自的职能,协调彼此的关系。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由政府完全管理社会经济逐渐转变为由计划与市场共同调节市场经济,这是一个由完全干预转向减少干预的过程。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腐败现象蔓延祸国殃民,这是由于市场不健全加上行政管理经济未能适应新形势要求这双重原因的结果。我国当前仍处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市场机制很不健全、不完善,政府干预还是必要的。腐败现象蔓延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我们咎个领域的制度中出现的种种漏洞,反腐败要正本清源。首先必须大力清除腐败产生的思想根源,在经济建设中一定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另一方面,还要加大改革力度,堵住制度漏洞,绝不能因腐败现象的存在,而否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