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全面的提高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进一步降低了初中化学教学的难度,使学生在初中化学课堂的学习中能够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长远学习和长远发展非常有利。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不断的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长远学习。
关键词:创设教学情境;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8-032-02
所谓的创设教学情境主要就是指,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语言、实物、问题等为学生创造一个虚拟化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快速的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更快,有助于实现良好的化学教学效果。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情境教学策略进行有效的应用和实施,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注重情感交融创设和谐情境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兴奋剂,情感对人的行为施以巨大的动力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多给予学生激励、唤醒和鼓舞,由情生趣,以情诱思,创设和谐愉悦的心境,通过激情飞扬的课堂教学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师富有情感的风趣幽默的语言、亲和的教态容易感染学生的情趣。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大胆地讨论发言,让学生在争辩中逐渐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天性自然地流露出来,发挥自己的潜能,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教学方式的选用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因学生而变。找到自己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最佳方式,使学生从内心感到教师是和他们一起在学习,平等对话,没有居高临下的压抑感。在教师用心创设的和谐情境中师生情感交融,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学习情趣和学习动力倍增,思维有效碰撞并闪现智慧的火花,由“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联系学生生活创设经验情境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生活又是创新的唯一源泉。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而初中化学具有启蒙性、基础性、全面性、发展性等特点,更应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由表及里地认识化学世界。
在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烧开水时,不小心将少量水泼撒到煤炉火焰上,炉火不但不减退,反而蹿出一股火焰且燃烧更旺;冬天关闭门窗用炉火取暖,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煤气中毒等等。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样的生活经验绝大部分部分学生都有,最容易启发学生形成表象,积极思考,达到愤悱状态,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利用化学实验创设实验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堂也因实验而更加精彩。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设置情景的有利因素和重要方式,实验不但可以提供大量的情境素材,而且能够强化和凸现各种化学现象,富有真实性、知识性、应用性和趣味性。应将实验情境的创设贯穿教学始终,对实验进行创造性设计,设置许多生动而有趣的情境,注重启发与发现相结合,动手和动脑相结合,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可让学生表演“水中生火”、“魔棒点灯”和“烧不坏的手帕”等趣味实验。在学习“氧气的检验”时,老师先不讲检验方法,而是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有氧气和空气的集气瓶,结合自己记忆系统中的信息,从而产生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它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你能说出砖头的各种用途吗?例如造房子,垒起来作凳子,代替“哑铃”锻炼身体,当榔头敲钉子,……凡此种种。这种是发散思维的心理活动。
发散思维的思维特点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流畅性指思维发散的数量;变通性指思维发散的范围;独特性指与众不同的独到见解。
四、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1、要充分创设“发散性问题”的情境。思维源于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积极表现独立见解的良好时机,为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条件。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 其中最常用的是设问法。其典型问法是“你对此问题的解答想到了哪些可能性?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思维保持旺盛的态势和高度的自由。将思维向不同方向展开,尽可能得到独创的想法和见解,使之尽量受到发散思维和训练。
2、要教给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过程。教师在讲解某个问题后,学生经常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你是如何想到用这种办法来解决的,我为什么想不到?”所以教师在上课时既要讲自己的思维结果,更要讲思维的过程和方法,诱导学生从单纯的知识继承,发展到思维的模仿。教学中应以方法为纲,将知识网罗起来,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运用多种媒体,创设直观情境
教育家荀况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行、声、色的感官刺激,不仅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易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操的知识趣味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从信息角度看,利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吸收,不但能使学声置身于课堂教学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中,较好的理解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制作课件]:奇怪的“死狗洞”与二氧化碳情境:在法国阿尔卑斯山下有个山洞。有一天,三个探险者带着几条狗进洞探险,走着走着,几条狗便瘫倒在地,四肢抽搐,相继死去,可奇怪的是人却安然无恙。消息传开,许多好奇者蜂拥而来,屡次试验结果都相同。为此,人们称之为“魔洞”,认为洞内有一“妖魔鬼怪”专门杀狗,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受到上帝的保佑,他不敢轻举妄动。难道真的有这么离奇古怪的事情吗?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让我们一起讨论今天的学习内容----二氧化碳。通过教师对这一探险故事的播放及富有感染的讲解,顿时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迫切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求知欲大大提高。
六、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强“双基”教学是培养发散思维的前提,加强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强化新学过的知识,牢固的打好基础。然后再经教师的潜心引导,多方启迪,方能使学生发出发散思维的灿烂火花。
2、要注意发散思维训练和集中思维训练的前提,单纯的注意一方面是不行的,如果没有集中思维的训练,也就没有给予分析比较的能力,往往是面对很多方案,很多可能性,表现出犹豫不决,优柔寡断难以提出创新和独特的见解,这样就培养不出创造性人才。任何一个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都是从发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再从集中思维到发散思维,多次循环才能完成。
3、注意磨练学生经受挫折的意志力。因为任何活动都会遇到失败和挫折,只有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知难而进,科学的先进的东西往往是从多少次失败中升华出来的。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由于化学知识较为抽象,很多的化学概念枯涩难懂,导致学生学习难度的不断增加,影响到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化学学习水平的提高。针对于此种情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降低初中化学教学的难度,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够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史妍妍,郜焕平,张爱民.浅析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国校外教育. 2009(11).
[2]朱成贵,刘益春,高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构建有效化学课堂[J].科学大众. 2008(11).
论文作者:宫仁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2
标签:情境论文; 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化学论文; 教师论文; 初中化学论文; 知识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8月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