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明杰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第八人民医院 江苏南通 226361
【摘 要】目的:对中药活血化瘀治疗中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从我院神经内科门诊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中风患者中随机抽取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每组53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西药组有7例痊愈,16例显效,18例有效,总有效率为77.36%;中药组有10例痊愈,20例显效,19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2.45%。两组总有效率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活血化瘀法治疗中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药;活血化瘀;中风;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014-01
根据传统中医的辩证理论,活血化瘀法对于包括中风在内的多种疑难杂症都具有较好的疗效[1]。为了具体分析中药活血化瘀治疗中风的临床效果,我院从神经内科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中风患者中随机抽取106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神经内科门诊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中风患者中随机抽取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符合中医辨证气虚血瘀型中风的诊断标准,且中风原因均为脑血栓导致,经CT检查排除脑出血中风。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西药组共53例,其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为36~80岁,平均年龄为(60.3±6.1)岁。33例为首次发作,20例为复发病例。从合并症来看,13例为冠心病,17例为高血脂症,23例为动脉硬化。从临床症状来看,4例神志不清,27例口眼歪斜,17例不能言语,5例半身不遂。中药组共53例,其中男33例,女20例,年龄为37~80岁,平均年龄为(60.4±6.2)岁。34例为首次发作,19例为复发病例。从合并症来看,14例为冠心病,18例为高血脂症,21例为动脉硬化。从临床症状来看,5例神志不清,25例口眼歪斜,16例不能言语,7例半身不遂。西药组和中药组在性别构成、年龄、病史和病症表现上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即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西药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150毫升浓度为20%的甘露醇行静脉滴注,辅以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液和小剂量甘露醇液治疗。中药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活血化瘀法,核心方为补阳还五汤,主要药材为15克赤芍、当归、黄蔑、地龙,12克川芍、桃仁,10克当归、红花等,加水煎服,1日1剂。然后根据中医辨证的不同适当加减。若患者有语言障碍,则可加天麻、宫蒲和远志等;若患者口外有岩屑,则可加牵正散;若患者痰液较多,则可加胆南星、全瓜萎。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疗程。
1.3观察指标
经过2疗程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其具体评价标准如下[2]:(1)痊愈:临床症状彻底消失,神志清楚、活动自如、语言清晰,具备生活自理能力。(2)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肢体活动明显恢复,语言基本清晰。(3)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肢体和语言功能有改善。(4)无效:临床正装无明显改善者。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PASS17.0软件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标准差( ±s)表示,进行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西药组有7例痊愈,16例显效,18例有效,总有效率为77.36%;中药组有10例痊愈,20例显效,19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2.45%。两组总有效率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5.8067,P=0.0159<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两组中风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对比(n/%)
注:和西药组对比,*P=0.0159<0.05,组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从中医辨证角度来看,导致中风的主要原因是气血不足。因此,益气补血和活血通络是有效治疗中风的关键[3]。目前,由于西药无法根据中风的辩证分型进行针对性治疗,所以疗效欠佳,且容易复发,因而本组研究采用中药活血化瘀法治疗中风,并根据其不同的分型加减汤药。
中风患者血气运行不畅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气血,此观点在相关典籍中都可以找到凭证,例《医林改错》载:“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癖。[4]”本研究中的中药组采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主活血化瘀。方药中的黄蔑主补气,桃仁则主活血。经药理分析可知,黄蔑和桃仁配伍服用可有效抑制血红细胞的凝结,降低血液粘度。而方药中的红花和川芍则能够对红细胞的变形进行有效调节,降低血红细胞、血小板的聚集性和粘附性。当归则是补气益血的上品之一。赤芍则能有效预防血栓形成。上述药材合用能起到温经补血,活血通络的功效。
在本组研究中,采用中药活血化瘀法治疗的中药组和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的西药组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45%和77.36%,中药组比西药组高出15.9%,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和其他研究成果基本一致,表明中药活血化瘀法治疗中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进行临床推广。
当然,在行中药化学化瘀治疗中风时,还应该对患者的情志、饮食和作息等进行指导和调节,促使其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并进行适当锻炼,这些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学永,李静华,陈峰.肾炎康胶囊联合中药活血化瘀方治疗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12(11):141-142.
[2]刘婉玲.耳尖放血结合电针治疗中风后失眠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3]沈丽.活血化瘀药穴位注射配合针灸治疗中风——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贵州省针灸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次全国中医外治学术会议贵州省针灸学会2014年学会年会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贵州省针灸学会: 2014:5.
[4]张斌,张文亮,赵耀武,等.补肾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中风恢复期的用药规律及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0,08(34):1082-1085.
论文作者:沙明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
标签:活血化瘀论文; 中药论文; 西药论文; 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有效率论文; 《中医学报》2015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