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发展的几个重大问题——对《中国的社会保障报告》的评论与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几个论文,重大问题论文,改革发展论文,社会保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关于“记账式个人账户”问题。针对《报告》提出的“记账式个人账户”建议,我们认为中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进一步改革的方向,是把它改造成为补充性制度,规模不宜太大。这个制度可以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或税收减免优惠,但主要针对正规就业人员。为了避免对金融市场的冲击,个人账户基金可以适当集中到省级个人账户管理中心,而且不宜全国集中统一管理。作为完全积累制的养老金基金,要坚持投资运营的市场化,参保人对自己拥有的账户基金具有一定的投资决策权限。
二、关于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和养老保障制度框架问题。《报告》提出扩大养老保障“覆盖面”的建议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如何落实还不很清楚。建立多种制度尤其是一个基本统一的基础养老金制度显然需要时间,但当务之急是确定起始时间。同时,取消“中人”环节,通过适当制度措施让“中人”选择“老人”制度还是“新人”制度。显然,基础养老金制度缴费率一定要降下来(我们的测算应当不超过14%-16%)。可以通过专项保险费用方式筹集,也可以把这部分资金作为社会保障税筹集。
三、关于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与模式选择问题。我认为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应该坚持保险与福利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对特定的地区与人群实施以福利为主的制度模式,对其他地区与人群则实施保险为主的制度模式。要对农村的老年人、低收入群体、贫困群体实施福利型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对于农村中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缴费能力的人群,比如乡镇企业职工、非农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实施与城市社会保障相衔接,又考虑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的社会保险制度。在筹资方式方面,建议采用缴费的方式筹集农村社会保险资金。
四、关于养老保障基金的管理体制问题。《报告》回避了中国社会保险基金“双元征收体制”的争论,也没有给出将“双元征收体制”改变为税收征收的充分理由,很难打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征收的顾虑,社会保险征收体制改革的阻力仍然存在,其可行性值得怀疑。如果未来的基础养老金制度实行全国统筹,就应当由中央政府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所有符合条件的参保人的基础养老金,均由国家统一管理筹资和待遇发放。至于个人账户基金,由于规模已经缩小,建议将个人账户资金与职业年金合并。
五、关于养老保障基金债务管理与国有股转持问题。这个建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很有价值。当然,转持国有股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只是解决社保基金长期债务的措施之一,如何根据需要和现实可能多渠道筹集储蓄性社保基金,并且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实现保值增值,仍有大量而艰巨的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