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市卫生学校 山东 威海 264300
摘 要: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表明,采用结构化的课堂辅导模式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效果更为理想,因此,我们借鉴专家的观点,将学习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课堂辅导程序进行结构化、模式化的研究,总结出了一种发展训练式的学习心理辅导活动课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极大地推动了课程辅导模式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发展训练式 学习理由 心理辅导活动课
发展训练式的学习心理辅导活动课就是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能力、情感认知、习惯、方法策略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训练与发展。其课堂辅导进程主要分为“目标建构——方法探索——强化训练——巩固提升”四个环节。其应用与实施为一线教师教学研究的重点,下面的课例《给学习一个理由》正是依据该模式进行的,具体分析如下:
一、目标建构
是以情境导入的方式,准确聚焦辅导目标,让学生快速了解课程要探索的主题和达成的目标要求。此环节是整堂课的导入环节,不能占用太多时间,因此设计的内容应当精巧简练,不拖泥带水。那么,什么样的情境导入能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要有理由的”?设计者采用生活类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设计了三个生活场景:一是欣赏大马哈鱼的洄游、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的视频,辅以文字旁白,启发学生领悟:动物们的行动有各自不同的理由,这个理由甚至比它们的生命还重要。二是通过互动游戏——抓与逃,带领学生体验:即使是一个简单的游戏动作——抓或逃,都是有理由的。三是模拟比赛报名场景——万米长跑的报名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每一个行为决定都是有理由支配的,并且深刻意识到“理由”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自己学习理由的强烈欲望,为辅导的继续推进奠定基础。
二、方法探索
此环节主要是带领学生理清自己的学习理由,并初步辨析理由的合理性。对于没有理由或理由不清晰、不稳定的学生,在倾听、分享、辨析的过程中,慢慢学会给自己的学习找恰当合适的理由;对于已经有学习理由的学生,帮助其澄清认识,调整完善自己的学习理由。
活动一:分享学习理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标建构”中三个场景的类比引申出“我的学习理由是什么?”问题的提出。基于前期情感铺垫以及教师语言鼓励、自我开放辅导技术的运用等,学生都能主动自由发言。
活动二:分类辨析。小组分享交流让学生在倾听中对学习理由进行初步的自我判断,教师进行简单梳理,用动机分类将学生分享出来的理由进行归类。并借助“关于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哪种动力更持久更让人快乐”激起学生内心的自我判断,引导学生根据观点一致的原则自动形成正反辩论方,令其在辩析中更清晰地看到“基于内部动机的学习理由更有利于自己的学习”,随着课堂辩论的逐步推进,学生心中的答案也会越来越清晰。
活动三:故事启发。外部与内部动机、学习动机、动力等一系列抽象概念同时呈现给学生,理解不易,再加上要理清相互间的关系,难度会更大。而这些概念与关系,又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理由的正确认识,因此这是该设计的关键和难点。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动机类型与学习动力大小、学习效率高低之间的关系,以便确定有利于自己持续学习的恰当理由,设计者引用了故事《踢桶》,把复杂的问题趣味化、简单化。首先故事的形式,学生喜欢;其次运用故事情节分解加上问题思考,由浅入深、由远及近,由他人推及到自己,围绕动机类型与事情结果间的关系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辩论令学生对两种动机又有了充分的认知,许多学生反映对这个答案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此时辩论的赢输已被抛开,但要给自己找个基于内部动机的学习理由来促进自己学习的想法已深深扎根于学生心田,无需插柳,柳已成荫。
三、强化训练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设置多环节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形成的新认知、掌握的新方法等进行正迁移和运用,进一步强化认知和行为。一是帮助同学环节,通过分析同学的学习理由,了解到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交织在一起,难以分清,这时一定要问自己的内心感受,即从学习结果的感受,反向解读学习动机,帮助其进一步深入了解两种动机对学习的影响,把在《踢桶》故事中获得的认知又再次强化和巩固。二是利用“孔雀开屏美不美”作问题切入点,带领学生共同探索调整学习理由的有效方法——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并以此开展小组为单位的互帮互助,现场操作演练。此刻教师的位置已经退移到外围,而学生占据了中心地位,学生的独立性越来越清晰地呈现,跟随教师的辅导节奏,自觉主动地参与,主动完成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四、巩固提升
这一环节对于教师来说,主要是对本节课的辅导目标进行全面总结提升,并引导学生将本节课的收获应用于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对学生来说,主要是梳理自己对本节课辅导主题的认识,思考从团体和他人身上都学到了什么,怎样将学到的方法、技能应用服务于自己的学习中。
“制作学习理由提示卡”主要是鼓励学生将调整、完善后的对学习理由的新认识进一步清晰化、明确化。“教给学生如何使用提示卡”,提醒学生将两张自制的提示卡张贴在不同的位置,这对自制力欠缺的初一学生来说能起到有效的督促作用。而末尾教师的激情总结,运用“洪荒之力”等当下的时尚语言,富有新意和感召力,激励他们将课堂上找到的学习理由与课后生活实践更好地衔接起来。
论文作者:于永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4
标签:理由论文; 学生论文; 动机论文; 自己的论文; 环节论文; 教师论文; 心理辅导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