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 要】目的:探索ICU脑出血患者的肠内营养护理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112例ICU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观察组行肠内营养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血清指标、并发症情况以及护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8.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86%,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血清情况比较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血清指标恢复较快、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ICU;脑出血;肠内营养;护理
脑出血指的是一种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到老年人的健康[1]。其中大部分的脑出血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在术后常处于高代谢应激的状态之下,需转入ICU进行监护。肠内营养支持可以减轻ICU脑出血患者不良反应,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生活质量,从而保证良好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2]。我们通过对ICU脑出血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可以降低患者营养不良的情况出现,提高ICU脑出血患者的身体免疫力,因此本文通过ICU脑出血患者肠内营养护理作用研究,希望能够掌握合的营养支持护理方案来提高患者的效果。本次研究随机选取112例ICU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现将具体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住院部收治的112例ICU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进行修订的脑出血诊断标准,男性63例,女性49例;年龄在51-78岁,平均(61.14±4.45)岁;其中69例有高血压病史;行颅脑CT检查结果示: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出血,其中48例基底节出血、29例丘脑出血、23例脑叶出血、12例小脑出血;出血量在20~138ml,平均(78.3±41.6)ml。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的比较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研究分组意义。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脑肿瘤患者、严重痴呆及精神病患者、中重度昏迷或是脑疝患者。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利尿、脱水、制酸以及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①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完全肠外营养支持护理,营养袋1500ml/天,按照150ml/h左右进行静脉滴注。②观察组:在人住ICU2天之内插入胃管,未出现明显胃潴留症状的时候可给予小剂量的流质饮食。48小时之后,采用24小时持续滴注方法,即经胃管鼻饲补给营养物质,利用输液泵对于滴注速度进行控制。开始以每日所需总量的百分之二十五,以每日25%的用量递增。直至滴注6~7天后,将肠内所有营养物质滴完。
1.3观察指标
①护理前后均对患者血糖、血电解质浓度、血清血蛋白以及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进行检测;②密切注意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③观察患者护理效果。
1.4判定标准
显效:病情逐渐恢复,未发生并发症。有效:病情逐渐好转,伴随轻微并发症。无效:病情未有好转,且伴随严重并发症。
1.5统汁学方法
实验数据录入SPSSl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完成分析检验,计量时数据录入形式为“x±s”,完成t检验,计数时数据录入形式为%,完成秩和检验,当P<0.05时,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主要并发症为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等,观察组共发生4(7.14%)例,对照组9(16.07%)例。观察组护理后总有效55(98.21%)例,对照组总有效38(67.86%)例。两组并发症率、总有效率比较(X2=3.96、31.73,P<0.05)。
2.2两组患者血清指标情况两组患者血清指标护理前后相比较,P<0.05:且术后观察组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详见表l
3讨论
ICU脑出血患者出现脑损伤之后,其全身呈现出高能量代谢状态,临床表现为机体的耗氧量和耗能量增加,多出现于患病后3~6d,因此需行大量营养支持[3]。但是现阶段临床常用的肠外营养支持虽能提供机体所需的营养,但容易导致肠道膜萎缩,进而造成胃肠功能障碍,为患者预后带来不利影响。近年来,临床采用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保证机体营养供立的基础上,有效改善患者的肠道功能,且具有安全、方便、经济、少并发症且有效等优势。因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具有重要的价值[4]。
肠道是人体一个重要器官,其粘膜对全身血压降低和供氧量减少尤为敏感。ICU患者常因禁食、胃肠减压及疾病原因易造成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营养缺乏,可导致肠道的低灌注状态,损害肠道粘膜屏障功能,进而导致细菌易位的发生。在蛋白质营养不良时,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肠粘膜损伤及肠道菌群失调,也易发生细菌易位。而肠内营养有助于维护肠粘膜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持胃肠道固有菌群的正常生长,刺激各种激素的分泌,促进胃肠蠕动,从而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5]。因此,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主要目的是减轻营养底物不足,防止细胞代谢紊乱,支持器官、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参与机体调控免疫与生理功能,减少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在后期,肠内营养支持进一步加速组织的修复[6],促进病人的康复。目前我国的ICU脑出血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往往因为缺乏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面使得身体的免疫能力下降,同是也使得护理效果降低。通过分析肠内营养支持在ICU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所以通过本次的护理,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肠内营养支持对ICU脑出血患者护理有很好的疗效[7],将促进ICU脑出血患者的康复,降低ICU脑出血患者的疾病痛苦,这也对我国护理方面提供了进一步的完善。
本次研究对选取的11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组,对其护理价值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A1b,显著增高,GPT与GLU显著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说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ICU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显著改善其血浆各项指标水平,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率,有助于ICU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和恢复。虽此次研究所选取的受研究病例较少,研究数据与相关研究存在一定差异,有待进行进一步研究,但肠内营养护理的效果已得到确认.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ICU脑出血患者行肠内营养护理比常规护理具有更好的临床综合效果,其血清指标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宗彩霞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锥颅术术后两种肠内营养护理方式的比较研究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28(8):64-65.
[2]吴丹再,颜杰,阎丽等.脑出血昏迷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1):89—90.
[3]沈建红,费学芬.苏忠周等.脑出血伴糖尿病患者应用螺旋型鼻肠管实施肠内营养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4,13(4):342-343.
[4]陈燕珍,谢聪篙,常婉贞等.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护理体会 [J].基层医学论坛,2014,16(3):282-283.
[5]刘其国.早期肠内营养预防重症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研究[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8,9(6):32-33
[6]顾建帮.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营养指标及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5)3891-3893
[7]刘彩虹.重型颅脑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0,38(6):994-999
论文作者:曾芙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4
标签:脑出血论文; 患者论文; 营养论文; 并发症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血清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