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吉林长春 130041)
【摘要】多余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根据病情做好病情观察、基础护理、症状护理、呼吸道护理、管道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等临床护理活动;同时做好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感染、脑心综合征、眼部和口腔等部位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不断提高治愈率水平。
【关键词】颅脑损伤;临床护理;并发症;预防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2-0236-02
颅脑损伤是危及生命的常见疾病,重型患者具有复合创伤多、病情重、变化快、救治复杂、并发症多、病程较长、护理工作量和难度较大等特点,伤后常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认知、语言和心理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颅脑损伤病情复杂多变,即使顺利手术也可致死。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护士应积极做好临床和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工作,通过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共同努力,不断提高生存质量,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1.临床护理
1.1 病情观察
早期判断颅内血肿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死率的关键。脑疝出现前要及时手术。早期和术后24h内要系统观察记录并对照意识、瞳孔、生命体征是否发生异常变化。
要定时观察吞咽动作、咳嗽反射、角膜反射和疼痛刺激反应,据此判断意识障碍程度。GCS评分是反映意识状态的客观指标,通过每天3次综合评定睁眼、语言和运动的情况,及早诊断和治疗脑水肿。
瞳孔变化的观察尤为重要,这是可靠的脑疝诊断依据,且随意识障碍而出现。注意观察双侧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是否存在。如一侧瞳孔由小逐渐散大,光反射减弱,提示脑疝形成;如瞳孔完全散大,光反射消失,为后期脑疝。
要严密观察T、R、P、BP是否出现异常变化。如有颅内压升高,可出现术后血压升高,脉搏洪大有力,呼吸进行性变慢变深;如颅内形成血肿,可出现一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活动减弱或偏瘫;如有脑干损伤,可出现呈角弓反张,去大脑僵直伴有呼吸频率改变。
重型颅脑损伤病情重、病势急且严重影响心脏功能,一般颅脑损伤越严重,心电图异常发生得越早。所以,应及时使用心电监护仪做心电图分析。
1.2 基础护理
病房每天及时开窗,定期消毒,保持空气的流通和洁净。
饮食护理。为及时回复脑细胞功能,促进颅内血肿吸收,应供给患者充足的营养。常用鼻饲+静脉营养的途径,未清醒和行气管切开者应置胃管,进行管饲营养。置胃管前应做好胃肠外营养,保证热量的需求。患者应多摄入水果蔬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避免和降低便秘的发生机会。
为促进脑循环,降低颅内压,应抬高床头20°~35°,头倾向一侧,扩大肺通气量,避免胃内物质进入气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症状护理
高热者可采用温水或酒精擦浴、冰盐水灌肠、冰袋降温或低温冰毯等物理降温法,必要时根据病情采用药物降温。
遵医嘱用约束带或镇静剂于躁动者,约束带松紧度要适宜,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每2h为昏迷者翻身扣背,按摩受压部位皮肤,以防压疮发生。
重型颅脑损伤易发生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出血。要密切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变化,给予胃肠减压、冰盐水冲洗、胃管注入止血药物并使用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等,一般2~4d可控制消化道出血。
为有效控制脑水肿,应及早联合应用脱水剂,使之安全渡过急性脑水肿期。
脑脊液漏者切忌用棉球堵塞或冲洗,要清洁消毒耳道和鼻部的皮肤,避免使用捏鼻、打喷嚏、鼓气等动作,以免造成颅内感染的发生。
1.4 呼吸道护理
呼吸道通畅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的关键,必须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和呕吐物。可适当抬高卧床者床头15°,有效防止误吸,减少肺部感染的机率。要定时为患者翻身扣背,促进排痰,若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可雾化吸入或吸痰。护士要根据确需吸氧治疗者病情实际,合理安排吸氧时间、次数等,保证氧饱和度在90%以上。因咳嗽严重而不宜吸氧者,可采用气管插管术辅助呼吸。
1.5 管道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通常放置1~2根引流管,引流渗血渗液,防止继发性血肿形成,降低颅内压。要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防止滑脱或抓落。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外观性状和24小时引流量。脑室引流管开口需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
1.6 早期康复护理
颅脑损伤多合并神经功能损伤,早期患者长期卧床不起或昏迷,肌肉可出现萎缩,关节会出现僵硬或变形,阻碍患者顺利康复。护士应适当按揉和推拿患者肌肉和关节使之得到被动运动,维持受累部位血液循环,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的发生。对失语者应耐心做语言训练,促进语言功能康复。
由于恢复期颅脑损伤患者肢体活动障碍,常会出现悲哀、抑郁等心理障碍,护士应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并做好家属工作,介绍成功康复患者并与之交流,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和护理,树立积极应对疾病和康复的信心。
2.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
2.1 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性护理
注意保持昏迷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和呼吸道的分泌物。呼吸道受阻严重时应及时做气管切开术,定期做气管套管消毒,及时做气管内吸痰,给予雾化吸入,保持敷料的清洁。
2.2 泌尿系感染的预防性护理
应采取下腹部按摩尿潴留膀胱充盈者,促进排尿,但不得直接挤压膀胱。为排尿困难者留置导尿管,留置期间应注意防止感染,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定期做膀胱冲洗。用1:10碘伏稀释液清洗会阴区和尿管近段1~2次/d,用手轻轻旋转尿管,以防止尿管与黏膜粘连。夹闭导尿管,待有尿意或膀胱胀时再放开尿管,以训练排尿功能,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2.3 脑心综合征的预防性护理
脑心综合征是重型颅脑损伤严重的并发症。应持续心电和血流动力学监护颅脑损伤患者,及时发现心电图的变化,避免或慎用增加心脏负担药物。如发现脑心综合征应遵医嘱应用强心、抗心律失常和营养心肌的药物。
2.4 眼部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
观察颅脑损伤患者眼部是否出现异常变化很重要。观察时要动作轻柔,防止损伤角膜。昏迷病人眼睑常不能闭合(或不严)易受灰尘空气的刺激,引起角膜炎症和溃疡,可覆盖无菌纱布予以保护,有分泌物或炎症时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再涂抗生素眼膏加以保护和治疗。
2.5 口腔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
颅脑外伤昏迷病人机体抵抗力较低,口腔细菌生长繁殖可引起局部炎症和溃疡,感染性分泌物误吸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护士每天定时用生理盐水或复方硼酸溶液行口腔护理:用止血钳夹紧棉球,防止落入口中,棉球含液量要适中,防止液滴引起呛咳,彻底干净清洁口腔。
重型颅脑损伤为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病情发展快速,并发症多,应重视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熟练过硬的护理技术,要熟悉重型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共性和个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全面综合分析病情,为早期诊治提供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依据,熟练地应用各种护理技巧,通过高质量的临床护理和并发症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不断提高治愈率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慧飞,邹静.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效率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7,22(1):200-201.
[2]黄柳兰,曾浩,李玉玲,等.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1-4.
[3]艾秋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8(4):248-250.
[4]毕加荣.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护理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32):490-491.
[5]陈小红,廖翠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10):41-42.
论文作者:胡萍,杨雨,付佳,李金秋(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9
标签:颅脑论文; 损伤论文; 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预防性论文; 病情论文; 呼吸道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