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书法心理研究的发展与评价_心理学论文

西方笔迹心理学研究的发展与评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笔迹论文,评价论文,心理学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 B849

1 引言

从亚里斯多德、凯撒、西赛罗到拿破仑;从弗洛依德、荣格、阿德勒到比奈,人们早已认识到笔迹用于理解自己和他人的价值。从高尔顿、阿尔波特到艾森克,一些著名心理学家也曾涉猎笔迹心理的研究。但心理学界对笔迹现象的研究,一直以来呈现颇多争议的局面。大抵有三种观点:其一,主张发展对笔迹的心理研究,认为笔迹作为人的活动产品,作为人的视觉─动作协调、情绪、注意、思维、乃至个性和能力等生理心理活动的投射,肯定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其二,持怀疑的观点,认为在有的研究里,笔迹分析的信度、效度令人怀疑;所以它至少是现在尚未成熟。其三,持否定的观点,认为对笔迹的研究等同于占星术等伪科学,以及民间笔相学家的江湖技艺,或者认为笔迹研究的效度很成问题,不足可取。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外社会上兴起的“笔迹热”中,有些人就是将笔迹分析当作占星术之类的神秘预测术的。互联网上有几十个笔迹网站,有的网站声称可以根据孕妇的笔迹100%地预测胎儿的性别。美国注册的笔迹学家有20,000人,据称都没有接受过适当的心理学训练。然而笔迹分析都要从笔迹揭示人的心理特征。显然,心理学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是迫切需要的,并且面临挑战。

从总的发展趋势看来,主张发展对笔迹心理的研究这种观点是占主流的。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以前将笔迹学分类为“神秘的”(occult),现在改为“行为科学”(behavioral sciences)。这是个重要的标志。此外,根据对美国心理学会的心理学文献数据库PsycINFO、心理测验年签(Mental Measurement Yearbook)1880年以来100多年的文献资料分析,心理学专业文献中对笔迹的研究显然呈上升趋势,在30年代有一个高峰,然后在80、90年代再次出现高峰(见图1),共有2272项研究。如果将美国联机医学文献分析和检索系统MEDLINE(R)Advanced以及美国科教资源信息中心ERIC Database中有关笔迹研究的文献包括进来,共有5226项研究。

从各国的研究状况看,德国、法国、意大利、以色列等国家对这一领域予以更高重视,而且50%-80%的公司企业采用笔迹分析进行人员选拔;相反美国、英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却较为逊色;大概只有0.5%-7.8%的公司企业采用笔迹分析进行人员选拔。中国在历史上对书法笔迹的研究非常重视,并产生了许多精彩深刻的理论,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其它国家无法相比。但我国心理学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其它国家相比,却显得更加薄弱。

图1 笔迹心理研究各年的文献量

2 临床心理学对笔迹的研究

临床心理学对笔迹的研究相对来说较多,而且其研究结果也是较多肯定的。

一些研究分析了精神分裂症、神经症、同性恋以及心理压力与笔迹的关系。例如,Baig等人发现病人的签名可作心理诊断参考。259个随机抽取的住院记录测量其签名的大小并与精神病学诊断作比较,包括100个正常人,45个精神分裂症患者,49个抑郁症患者,15个躁狂症患者,50个躯体心理障碍患者。统计分析表明:躁狂组的签名明显大于其它组;躯体心理障碍组的签名明显大于正常组[1]。Gerken等在一个安定药治疗效果的28天试验中,使用21个精神分裂症被试(年龄20-70岁),发现安定药效果与笔迹测验的得分呈负相关。Agardi等人比较了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者的笔迹,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笔迹中字母和词汇更多写出线外、书写探索区域减少、字母词汇很少放在单位书写区域,运动协调和空间视觉组织能力低效等。Tamas等人使用20人的抑郁患者样本与健康者相比,31个参数中,10个有差异。结果认为书写的低模仿水平,精细动作的延迟是抑郁患者的特征。Anderson讨论了字母"I"的书写作为自我的间接代表在同性恋中的象征意义。他研究了25个男性同性恋与25个男大学生(作为控制组),发现男性同性恋写的"I"字母更多女性化,而控制组则写得更长些、更男性化。认为存在这样一种同性恋的笔迹特征[2]。

Keinan和Eilat试图发展一种用以测量心理压力的笔迹分析方法。选择了一些被认为在不同的压力状态下有可能改变的笔迹参数,并预测了改变的方向。56个男伞兵在高低不同的压力条件下留下笔迹样本,并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评价被试的焦虑水平。发现在不同的压力条件下、在预期的方向笔迹的大多数参数发生了改变[3]。Bidoli与Maninchedda测量了笔迹样本以探索焦虑的起源、产生的情境和表现,以期发展一个对抗和减少焦虑的治疗方法。他们收集了26个心理治疗患者的笔迹样本,并对被试作了焦虑问卷量表的测验。结果表明患者的笔迹与焦虑量表的得分有显著的积极的相关。

有的研究讨论了癫痫与笔迹的关系。Perron与Gobineau的研究中,6个心理学家以12项特征评价37个癫痫患者,63个神经症患者的笔迹,评判者相关0.90,正确率达到75%。[4]Perron等分析了100个被试的笔迹,63个被诊断为癫痫症,37个被诊断为其它心理疾患。发现12个变量的笔迹分析能够区别二组被试,二组平均分数有显著意义[5]。

关于脑损伤与笔迹的关系也有不少研究。Silveri等报告了一个67岁小脑萎缩和书写困难的男被试个案。要求被试听写215个大写单词、245个草书单词;并复写15个大写单词,15个草书的单词。结果发现无论是笔划还是字母都有省略和重复的现象出现。Ardila和Rosselli研究了21个(19-65岁)右利手有右半球受损病因的被试。被试做了神经学、神经心理学的测验和特别的书写测验。其笔迹上的错误是:文字的取代;特征省略与增加;字母省略与增加;不能维持水平的书写;不合适的分组和因素的分裂;书写风格的改变等[6]。

Windsor比较了43个注意缺乏活动过度障碍(ADHD)的儿童(8-11岁)和71个正常儿童的笔迹,发现前者易认性明显低,并且写的字母大,书写时间长。此外,药物治疗的注意缺乏活动过度障碍儿童比非药物治疗的注意缺乏活动过度障碍儿童的情况又要好些[7]。

另一些研究试图揭示酗酒、自杀、吸毒者的笔迹特征。Belin发现酗酒者和抑郁者的笔迹有确切的共同特征,表现在动作书写困难、空间的不适当使用、缺乏自信、不成熟、焦虑等方面。并进一步探讨了与双亲相关的特征。[8]Tripp等对68个酗酒者和18个常人的笔迹作了实验比较。测量了压力、可变性、无秩序、速度等,正常组成绩明显要比酗酒组好。书写任务要求愈高,两组差异愈大。但在酒精条件下,当正常组成绩有所削弱时,酗酒组的成绩却有所改善。[9]Mcbride等调查了加拿大安大略21岁以下267个青少年自杀者,并探索了学习无能与自杀的关系,发现自杀者笔记中89%有较多的拼写和书写错误。[10]Belin讨论了4个27-52岁被试其笔迹与自杀的关系,发现4种类型的笔迹与自杀相关:即兴奋的(exalted),静态的(static),迟钝的(stagnant),扩散的(diffused)。认为笔迹分析可帮助鉴定潜在的自杀者及其动机。

除了以上论及的方面,临床研究还涉及了相当广泛的其它方面。

3 笔迹心理分析在人员选拔、司法鉴定和教育评估中的作用

Satow和Rector试图证实格式塔笔迹学家能否用笔迹区分成功的企业家。他们获取了40对笔迹样本,这些样本来自成功的首席执行长官(CES)及控制组(随机选取的个体),3个笔迹学家区分哪些是企业家的。结果表明,这些笔迹学家能区分成功的企业家,成功的频率分别为31/40;34/40;34/40[11]。Keinan等让6名职业笔迹学家、6名心理学家、6名门外汉评价65个士兵(19-20岁)的笔迹样本。这些士兵是注册参加在以色列的步兵军官训练课程的。使用7点量表,有动机水平、心理稳定性、实践性、心理成熟、智力、操作能力、应付压力能力、调整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独立性、社交性和领导能力。并在9点量表上排列每一学员在训练课程中的成功机会。结果表明:笔迹学家评分组内的和谐系数是0.20-0.37;而心理学家为0.17-0.36;门外汉最低为0.09-0.20。但笔迹学家和心理学家能明显预期学员的成功,不过笔迹学家没有心理学家的效度高。[12]但有的研究又出现相反的报导。如Getz与Sharir研究了在以色列集体农庄使用笔迹测验选拔侯选人的情况。205个侯选人每人提供一个笔迹样本,通过笔迹分析预期侯选人是否成为成功的成员。结果表明在留下来的成员与成为成功的成员两组之间并没有什么明显不同,结论是缺乏效度[13]。

Quinan曾研究过100个凶手、100个伪造者、100个非罪犯和6个屠夫。发现凶手组的笔迹与其他组相比,速度更慢、更难看、更无规则;而屠夫在各方面类似凶手[14]。Downey研究了笔迹的伪装,他曾让12个男12个女的被试在无线格的纸上写诗句,然后再重写以伪装笔迹。发现伪装笔迹的改变主要表现在字母大小、斜度、线条质量、字母等形式上[15]。

关于笔迹在教育评估上的作用也有不少研究。Johnson和Carlisle用笔迹评价量表(HES)评估了103名1-3年级的正常成绩和学习失能的学生。正常组和失能组二组的明显差异表现在字母的形式和大小上。Oosthuizen试图用笔迹来预测学生的学术成就。69个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提供了笔迹样本并完成个性问卷。发现笔迹作为一种心理测量比个性问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笔迹测验比个性问卷得到更高的多元相关。二者联合预测心理学课程的年级平均成绩,有显著意义。May和Brannin检验了两个假设,即1、书写速度与IQ有关;2、笔迹易认性与IQ无关。53个(17-45岁)被试完成笔迹易认性与速度测验以及智力测验,发现IQ与易认性呈负相关,与速度不相关。认为结论支持将笔迹测验当作对IQ的一种测量,并驳斥了那种将笔迹不清、难以辨认的人当作愚钝者的普遍的偏见。

4 笔迹与人格

笔迹究竟能否揭示人的人格特质?这一问题的确激发了研究者的很大兴趣,但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也出现了复杂的结论。

Van Rooij等探讨了是否可从笔迹正确推断一个人的外向性。基于3种人格问卷的测验,3人被区分为外向;3人被区分为内向。10个笔迹学家(年龄35-60岁)独立地将6人的笔迹样本判断为内向的或外向的。10个笔迹学家对6人的判断,总共60个判断,58个是正确的。该研究证明可从笔迹对人的内外向特质作出正确评估[16]。Tett与Palmer(1997)检验了M.N.Bunker1979年提出的笔迹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据说找到了与人格特质相关的笔迹因素。49个大学生(年龄19-46)的“内容不确定”(Content-neutral)的笔迹由2个训练过的编码者独立地分析30因素;大学生同时完成杰克逊人格问卷(JPI-R),这一测验测量15人格特质。笔迹分析的评定者信度中等;笔迹因素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显著。[17]艾森克和Gudjonsson检验了笔迹与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中的P、E、N、L4分量表的关系。48男5女(平均年龄30)被试完成EPQ并提交笔迹样本。发现笔迹与P分有显著相关。结论部分支持笔迹分析的效度。[18]Aguilar对316被试(8-24岁)施以艾森克人格测验,结果表明内向与外向的被试,出现更多书写错误,而居于内外向的中间者错误较少。[19]

也有研究得到不满意的结果。Rosenthal和Lines也检验了笔迹学家声称的笔迹是外向测量的假说。58个学生样本的3个笔迹变量——线的斜度;字母倾斜;字母宽度;与EPQ比较,结果并无显著相关。Furnham等让64个18-70岁的被试完成EPQ并提交笔迹样本,发现13个笔特征与EPQ无显著关系。Crumbaugh等人认为笔迹分析是一种投射技术,比其它投射技术效度既不好也不坏。主要因为主观性不好统计。建议采取整体的全面的分析方法。

5 笔迹测量及其信度、效度

相对来说,关于笔迹测量信度的报导一直是比较满意的。例如,Wallen等对标准化的常模参照测验笔迹速度测验(HST)的信度作了检验。两个评定者从1292个样本中抽取165个(13%)评定,发现信度极好。[20]Galbraith与Wilson要3个笔迹学家分析5个人格特征:注意细节、支配、坚持、自我意识、倔强。评分者信度为0.78[21]。

虽然笔迹测量的信度较为满意,但其效度的报导则显得复杂。上文已讨论过笔迹分析在临床、人员选拔、人格评估等方面的效度问题。其效度检验一般是:(1)以其它心理测验为效标,如人格测验EPQ、16PF等,结果是有的报导相关显著,有的报导相关不显著;(2)或以某些专家、管理者的评定为效标。其报导也是有的有效度、有的无效度。(3)有的研究使用因素分析等技术检验了建构效度,如Peeples和Retzlaff让244个大学生抄写2段内容。测量了25个笔迹特征(如字母斜度、基线的角度、词的大小)。因素分析抽出三个因素:高、宽、角度,解释变异的21%[22]。其它研究有的抽出5个因素。

笔迹测量检验效度使用的效标,其本身的效度也可能是一个问题。例如,据英国心理学会的统计资料,人格测验的平均效度为0.15;关于其它心理学问卷测验在人员选拔中的效度的研究也认为,其效度也是不太高的。而使用管理人员、熟悉者的评定作效标,其本身的信度、效度也是一个问题。这也可能是造成笔迹分析效度检验复杂性的一个原因。

6 讨论

以上对一百多年来国外关于笔迹的心理学研究作了概览。总的看来,临床心理学对笔迹的兴趣显得更浓,成果更多,较少争议而颇多肯定。在人员选拔、司法鉴定、教育评估等方面,笔迹分析似乎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但关于其效度的不同证据。笔迹究竟与人格有多大关系,一直以来是引人入胜的课题,但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结果,也是众说纷纭。归根结底,笔迹研究的争论,其焦点还是笔迹测量的信度与效度的问题,而且主要还是效度问题。以下几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1)笔迹热出现在社会上而不是心理学界,这一现象值得思考。如果我们看到笔迹分析主要的内容是人的心理品质,就应当想到:这一工作本来就应该由心理学家来完成的,而不是让没有受过心理学训练的笔相学家根据笔迹大谈人的性格、能力等等。无论如何,心理学家在这一领域离现实的要求无疑相差甚远。所以,心理学必须介入这一领域,这应当是心理家的任务、责任、义务所在。

(2)心理学界关于笔迹的研究,其中不少研究都使用笔迹学家充当被试来进行笔迹分析。笔迹学家有不少流派,而且大都依据自己的经验来用判断,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也可能是造成一些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的原因之一。特别是笔迹学家缺乏心理学训练,他们对性格能力等心理品质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对人相关心理品质的判断自然也就应该令人怀疑了。所以,笔迹分析只有成为心理学的工具,才能是真正可靠、有效的科学工具。笔迹的心理测量既不反对依据经验的诠释;又应走向标准化的客观测验。

(3)在笔迹的心理学研究中,纳入研究的笔迹特征、笔迹因素各有不同。有的采用3种、有的5种、有的几十种、有的几百种。Marchesan(1980)甚至认为可以用上800种特征。这一方面造成了研究的复杂性,采用不同的特征显然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另一方面这也可能是尚未开拓的丰富资源,是心理学可以一显身手的荒原。

(4)笔迹测量应当是一种投射测验。它类似于罗夏黑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以及绘人测验,但又不同于这些测验。它是基于自然条件的人的活动产品,这种活动产品不是象其它测验那样是在给定的限制的条件下完成的,它有赖于长期形成的生理心理品质,并反映这些生理心理品质。笔迹测量或许可以弥补其它心理测验的不足,如在特定的测验情境中,被试有可能装好、装坏、随机应答等等,而笔迹测量就可避免这些局限。

总之,笔迹测量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领域,是心理学涉足较浅的一个领域;也是一个有望成为其它心理测量较好补充的尚需发展的领域。

标签:;  ;  ;  ;  ;  ;  ;  

西方书法心理研究的发展与评价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