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是以人为本的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的、持续的发展。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学习要有一种动机和需要,教师要刺激学生的需要,善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潜能,让学习中的人身体得到解放,为心灵松绑,从而达到教与学的高度契合,创造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为了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教学中要将三维目标自觉地渗透到每一次教学之中,每一个活动之中,不可偏废。过去的知识本位观忽视了人的需要,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忽视了学生发现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把语文的工具性进行了片面强化,因而这与当今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时代特点不相符。当今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做到知识与能力并举,强调学习的过程和行为方法,在听、说、读、写中表达感情,分清是非曲直,陶冶情操,从而变得聪明、能干、活泼、乐观,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我们要知道有教师的发展才有学生的发展。
和谐教学是以创设良好的、融洽的、和谐的教学气氛为保证,以师生间平等、民主、融洽、合作的和谐关系为前提,在师生教学双边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教师适时有效地进行点拨和引导,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全体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而要实现和谐教学,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以“爱”为核心。在课堂上,师生间充满了爱意,课堂就会由此变得轻松,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能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才会存在着尊重与理解,学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也不会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才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要做到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和谐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寻求优化教学策略,始终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构建语文教学和谐发展
教与学本来是一对矛盾,我们语文教师就是要设法把二者统一起来,让教与学都能最优化。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认识教与学的关系,通过系列措施化解两者之间的矛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交流合作,鼓励创新;
3.平等对话,循循善诱;
4.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5.开展活动,营造氛围;
6.长期训练;循环发展。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用兴趣吸引人,用真情打动人,感染人。语文教学要让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艺术园地,切忌生硬灌输,走进死记硬背的死胡同里。因为师生一旦在语文课上兴致勃勃,文学情感的闸门被打开,双方弹出和弦,情感共鸣,可以产生极强的教学合力。从一定意义上讲,语文课是情感课,语文课堂更是一块情感共鸣的艺术园地。教学诗歌、散文时,教师尽力运用饱含深厚情感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诵读、赏析、评论,自由展开想象,或说三道四,或由衷赞叹,或低吟轻咏,或慷慨激昂,从而激起学生的爱祖国、爱师长、爱真善美、爱美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充满活力,理性的光芒就会在情感共鸣的火花中放射出来,学生的知识跳跃、迁移也因此有了物质基础。师生之间在课堂上、求知的过程中要尽量拉近距离,而在人格上、为人处事上要保持距离。
教师要善于开启人的心智。教师掌握了谈话的艺术,会让自己更富有人格魅力,达到以情动人,以意感人,以和育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豁达开朗的谈话,展现你的个性;(2)宽容忍让的谈话,展现你的胸襟;(3)微言大义的谈话,展现你的机智;(4)义正辞严的谈话,展现你的自尊;(5)一言九鼎的谈话,展现你的胆识;(6)平等和谐的谈话,展现你的性情。一部《论语》记录孔子的谈话,无不启迪你的智慧,教你怎样富有魅力,如何开启人的心智。
二、凸显学生主体,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自我教育的习惯,促进教与学和谐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1.培养学生语文兴趣,增强学生语文学习主体意识。精心设计导语,激起学生的求知兴趣;巧设问题,促进思考,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运用动人的故事,吸引学生,增添趣味,引导学生渐入佳境等。
2.教师适时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教学把握时机,适时引导,不牵制,不压抑,不把答案彻底告诉出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最终找到答案,这样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的教师可以称得上“善喻”。
3.有目的地长期培养和训练,循序渐进。
4.在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础上,还学生学习的自由。这就是从牵着走到放手走的过程。学生会做的事,教师不必越俎代庖,学生不会做的事,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合作完成,始终无法解决时,教师再给予适当点拨,指导。教师只有解放自己,才能最终解放学生。
初中语文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按照生本教育理念来设计课堂,建构教学,将有效化解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习的方式就随之发生转变。成立学习小组,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学会分工与合作来完成任务,确定中心发言人向大家讲解,敢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堂教学也不刻意追求其完整性,在学习活动中要有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讨论、交流要以问题为中心,重在解决问题,取得成效,在问题提出——思考——讨论——探究过程中了解到什么,知道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学生在参与中分享到快乐,共同发展。教学中坚持“先学后导”,重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感受。我们试探用课堂评价来促进初中语文教改,效果不错。评价主要为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在“教”上重点评:教学理念、教学艺术、资源利用和课堂效率;在“学”上重点评:学习空间、学习状态、实践活动和创新精神。关键点是三维目标的落实。加强自我教育,促进习惯养成。1.每周事先布置阅读任务,天天进行30分钟晨读,日积月累,积沙成丘;2.周周安排专题周记、个人日记练笔任务,学会收集材料,观察生活,表达真情;3.办好班级刊物,办好黑板报,全员参与,鼓励创新;4.向校刊、校广播室及有关报刊杂志积极投稿,展现自己的思想与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要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目的,必须明确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把握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教者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教学相长,充分凸现学生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论文作者:加孜拉·黑扎提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8月总第1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6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师生论文; 教与学论文; 课堂论文; 和谐论文; 《教育学》2016年8月总第1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