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保障对微观资源配置的影响_收入分配论文

论社会保障对微观资源配置的影响_收入分配论文

论社会保障对微观资源配置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配置论文,微观论文,社会保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47;F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300(2000)01-0054-05

社会保障是通过收入分配方式来实现的,它主要是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来调节各阶层的经济利益,而资源配置则是从效率范畴的角度来分析经济的运行。但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则以其特有的功能会影响经济效率,从而最终影响到资源配置的效果。笔者主要从劳动力的供给、储蓄、投资和消费几个方面来考察社会保障对微观资源配置的影响。

一、社会保障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从经济学一般原理来看,劳动力供给是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之一。社会保障作为市场经济的安全阀,对劳动力提供一定的保护性措施,并对劳动力的供给产生重要影响。

1.劳动力的供给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人类社会经济运行追求的主要目标,也是经济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这是因为经济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标志,也是人类文明取得不断进步的物质基础。从宏观经济学的意义上来看,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新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但是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单纯以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来考察不能反映出国民福利的状况,因此提出经济增长还应该考虑人均GAP和人均GDP,或是国民福利指数。

从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来看,经济增长的实现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分工所引起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劳动在全部劳动中所占的比例是决定国民财富增长的主要因素。美国的索洛·萨缪尔森和英国的斯旺·米德新建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提出了人力资本可以变动的经济增长模型,认为长期的经济增长是由劳动增长率与技术进步所决定的。这些都说明劳动力的供给是经济增长不可缺少的条件和重要因素。

2.社会保障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1)社会保障对劳动力供给的积极作用。

首先,保护了劳动者供给的积极性。社会保障制度是国民经济的稳定系统,它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保证制度和福利提供制度,为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提供了一个“安全网络”,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物质生活提供了有效保障,使社会成员在其因各种原因而发生生活困难时获得了“生存权利”保障。在失去工作机会或劳动能力之后,可以从社会保障体制中得到帮助,或从自己的社会保障存储中得到一定的福利条件的改善,这样在劳动期间可以免除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劳动,努力为社会创造财富。

其次,促进了人力资本的形成。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从其类型上看,可分为三种:金融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其中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20世纪60年代,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建立了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素质的提高对经济增长有重要贡献,这种贡献可能比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的贡献要大得多。因此舒尔茨指出:“改善穷人福利的决定性生产要素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人口质量的改善和知识的增进。”[2](P4)而人力资本的形成是通过教育、训练来进行的。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来看,劳动力价值包含三个部分:维持生存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瞻养家属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必要的教育训练费用价值。因此,人力资本形成的前提条件是劳动者自身和家属的生存得以维护。这样在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条件下,能首无保障劳动者的生存权力,并对劳动者进行劳动技能的教育训练,使其素质得以提高,从而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

最后,保证了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经济增长需要一定数量的高素质的劳动者,经济增长的实现则要把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到能发挥作用的环节上,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人力资源配置的条件是要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但在人力资源流动中往往存在一定的风险,这是因为经济增长是具有周期性的,在周期上峰时,经济增长速度高,就业机会多,劳动力资源流动快,而且能被充分利用。在周期下峰时,经济增长速度减慢,劳动力需求减少,劳动力资源流动减慢,这样会有一部分劳动力资源沉淀下来进入劳动力储水池中,如果没有社会保障,这部分人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如果有社会保障这一安全网,则能保证劳动力的流动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2)社会保障对劳动力供给的非积极作用。

尽管社会保障对劳动力的供给在本质上是积极的,但也存在着非积极的因素,在有些情况下会阻碍劳动力的供给。例如,有些国家失业保险的标准太高,时间太长,使得一些人会“自愿失业”或失业以后不积极就业。有些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程度过高,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一些人提前退休。这种情况表明,在社会保障实施过程之中,必须从经济增长和经济的长期发展着眼,制定合理的标准,设置合理的项目。社会保障对劳动力供给的非积极作用是就短期而言,从长期来看其积极作用仍居主导方面。

二、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

从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来看,储蓄是指收入当中未耗用的或没有被用于个人消费的那部分收入。储蓄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但储蓄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是十分明确的,没有储蓄就没有投资的基础,从而就不能形成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因此,储蓄始终是与经济增长相伴随的话题。社会保障是通过收入分配的方式来实现的,而收入又是储蓄的函数,对储蓄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社会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储蓄产生着影响作用。

1.影响储蓄的主要因素

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代表人物认为,影响储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凯恩斯在其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依据其心理法则指出决定储蓄的主要动机是:“谨慎、远虑、计算、改善、独立、企业、自豪与贪婪”[3](P94)萨缪尔森也认为“个人进行储蓄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他想为老年的生活或将来的开支作准备;或者,他可能具有不安全感而未雨绸缪;……或者,节俭可能是一种习惯,几乎是一种条件反射,其根源连自己都不知道”。[4](P229)杜森贝认为,从长期来看,决定储蓄率的主要因素是:收入、利息和对未来的预期等因素,由于这些因素在长期内变化非常缓慢,因而长期储蓄率是稳定不变的。而短期内决定储蓄的主要因素是收入,短期储蓄随收入增减而变化。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认为收入是影响储蓄的主要因素,但收入分为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他认为持久性收入具有稳定性,不会影响储蓄,而暂时性收入不会提高消费水平,会影响到储蓄。美国经济学家、198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莫迪利安尼把个人储蓄行为与其生命周期结合起来。认为储蓄的变化与个人生命周期有紧密联系。他将人的一生分为未成年期t[,1]、成年期t[,2]、老年退休期t[,3]三个阶段,在t[,1]和t[,3]期消费支出大于收入,没有储蓄可言,只有在t[,2]阶段由于收入大于储蓄,才有现实的储蓄。

2.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

(1)社会保障资金筹集对储蓄的影响。

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方式一般采取现收现付制、半基金制和基金制三种形式。无论三种形式中的哪一种,都对储蓄有重要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对个人储蓄和社会总储蓄的影响是不相同的。从个人或企业角度来看,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都能减少个人或家庭的收入,从而影响到个人和企业的消费储蓄倾向。而从社会总储蓄的角度来看,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则能增加社会总储蓄,因为筹集到的社会保障资金中有一部分是将来才使用的。

(2)社会保障资金的存储过程对社会的储蓄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社会保障资金的存储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储蓄过程。现收现付制是从人们的现期收入中通过强制性储蓄积累起来的,然后用于当年的支付。半积累制(半基金制)是一部分把当年收入强制积累起来然后用于当年支付,一部分通过强制积累起来,以备未来之用。积累制(基金制)是一种典型的储蓄,逐年从收入中强制积累储蓄,然后存储起来,而在未来使用,这是明显地抑制现期消费。因此,社会保障基金的存储过程实际上本身就是一种储蓄过程,它对储蓄产生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3)社会保障资金的支付对储蓄的影响。

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实际上是社会保障基金的储存的使用,这一使用过程也就是基金存量数额的减少过程,基金数额的减少意味着储蓄的减少。但与此同时却增加了一部分公民的货币购买能力,促进了消费和需求的增加,这实际上又表现为国民经济的一种扩张性力量。

3.社会保障对个人储蓄和企业储蓄的不同影响

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是通过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存储、使用而发挥影响作用的,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资金的筹集。从一般意义上来说,资金的筹集是通过收税和收费的方式来进行的,收税和收费影响个人和企业的收益,从而对个人和企业储蓄产生影响作用,但这种影响作用对个人储蓄和企业储蓄是不同的。

个人储蓄取决于收入水平、消费倾向和储蓄回报率的高低,即利率对个人储蓄行为的引诱。从一般意义上来说,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增加了家庭消费的成本,因而有抑制消费、增加储蓄的效果。但对不同家庭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对低收入的个人和家庭来说,因其收入大部分用于基本生活需要,所以影响最大。对高收入家庭来说,大部分收入用于生活享受,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有可能减少奢侈品的消费。对于富豪阶层来说,由于其边际储蓄倾向递减,因而社会保障税的征收只减少储蓄。[5](P109)企业储蓄是指企业税后利润支付了股息和红利分配之后的余额,企业储蓄是企业进行积累,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企业储蓄是企业收益的函数,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企业也需承担必要的部分,这些部分的承担会减少企业的收益,而影响企业的保留利润和资本积累能力,降低企业的储蓄率。

从上述资金筹集阶段的分析来看,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降低了个人和企业的储蓄率。但是从社会保障资金运营的全过程来看,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存储和给付实际上是把个人和企业部门的“个体储蓄”转化成了政府统一管理、依法运行的“社会储蓄”,增加了储蓄的集中度。

三、社会保障对消费的影响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在社会生产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需求的方向和数量决定着企业的生产方向和产量。需求又是由消费所引起,因而需求问题始终是经济理论研究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对消费产生着影响,最终影响到了社会总需求。

1.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

从各国经济运行的经验统计证明,消费占需求的60%以上,消费的决定对经济的运行影响很大。关于消费的决定问题,不同经济学家的解释是不相同的。凯恩斯认为,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取决于经济制度、经济组织、消费习惯、收入分配、各阶层的生活状况等社会与制度因素;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工资单位的变化、收入与净收入之间差额的变化,财产价值的意外变化,财政政策的变化和个人对未来预期收入的变化。同时,凯恩斯从长期利率的变化分析了消费倾向的变化,收入分配的水平对消费具有影响作用,长期中收入分配更加平等化,有助于消费倾向的提高。[6](P214)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者莫迪利安尼认为,每个人都依据自己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其消费支出,各个家庭的消费则受制于该家庭在其整个生命期间内所获得的总收入。弗里德曼认为,人们的收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暂时性收入,一部分为持久性收入,人们在计划自己的消费水平时,不是依据短期收入,而是依据持久的长期收入,即消费是持久性收入的稳定函数。杜森贝在其相对收入假说中认为,一个人的消费不仅取决于他自己的相对收入,而且取决于他在收入分配中的地位。

由上述各种不同流派的经济学家的消费理论来看,消费是由收入决定的。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的收入水平是有差异的,在总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分配越平等,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愈高,而且收入分配的变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而收入分配对消费的影响也是长期的。

2.社会保障对消费的影响

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目的在于社会稳定,但客观上却具有经济调节功能,对收入分配的均等化具有正向的作用力。通过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提高了一部分社会成员的边际消费倾向,从而对消费产生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有:

(1)提高了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和消费能力。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庇古认为一元钱对于穷人和富人的边际效用是不同的,一元钱对穷人的边际效用高,而对于富人的边际效用低,因此实行具有收入均等化效用的社会保障制度则有助于提高边际效用。同时从边际消费倾向来看,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高,而高收入阶层边际消费倾向低。这样实行社会保障,可以提高低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和消费能力,从而有助于全社会消费量的提高。

(2)社会保障会增加人们对未来预期的乐观性。从经济学的一般原理来看,人们的收入总是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消费,一部分为储蓄,即Y=C+S。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C=Y-S,消费的大小取决于储蓄的量。在没有社会保障制度的情况下,人们在安排自己的收入时,总要留出一部分进行储蓄,以防备将来随时出现的各种意外风险。如果建立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客观上为人们建立一个“安全网”,这样个人的储蓄积累就会由社会公共部门负责,个人不必为失业后的生存而担心,不必为退休后的消费而建立储蓄,在这种情况下自愿储蓄尽管还存在,但总的增加了人们对未来预期的乐观性,从一定意义上有助于消费需求的扩大,这一点已为中国当前的经济实际所证明。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买方市场阶段,消费需求严重不足,尽管政府采取了多种刺激消费的方针政策,但消费仍不见提高,储蓄率反而一直居高不下。这里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收入差别过大,低收入者过多,但更为重要的是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是悲观,而非乐观,因而不敢也不能放手去进行消费。因此,扩大内需要从长期着眼,注意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提高人们的消费心理预期。

四、几点政策建议

1.加快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的步伐,促进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买方市场阶段,经济增长速度减慢,就业机会减少,再加上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有企业减员增效政策的实施,产生了大量的过剩劳动力。但是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这不仅不利于社会的稳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同时也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为这些过剩劳动力当前由于市场萎缩而暂时退出了劳动过程,而经济一旦起步仍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加快社会保障建立和完善的步伐,以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2.加快社会保障资金的统筹,促进现收现付制向半基金制和基金制过渡。

由于社会保障基金制的建立可以促进消费、投资和储蓄,而投资和储蓄的增加不仅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而且有利于资本的形成。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依据发展经济学的原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最大制约因素是资本形成,而资本形成主要来源是储蓄和投资,因而建立社会保障基金则有利于促进资本形成,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

3.努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在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

市场经济的内涵有两方面:一是促进资源配置以提高经济效率;二是促进合理分配以实现社会公平。在中国市场化的进程中,我们在经济效率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但在社会公平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诸如行业分配不公,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等,这些现象不仅不利于社会公平,而且不利于资源的进一步有效配置。因此,努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是当前中国市场化改革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收稿日期:1999-09-16

标签:;  ;  ;  ;  ;  ;  ;  ;  ;  ;  ;  

论社会保障对微观资源配置的影响_收入分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