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三年级的物理复习中,我们应该选择并充分利用这些问题_平抛运动论文

高三物理复习中要选好题、用好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要论文,用好论文,物理论文,高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学物理教学中,基本定律、定理教学,习题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高三复习课教学中习题课占有相当的比重。在高三复习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现象:重题型,轻视问题的联系;重技巧,轻视物理思想方法的提炼;重复习资料,轻视教材(课本)。在这种教学状况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具体表现在:虽然做了大量的习题,但只会解决一些熟悉题;遇到“变题”(改变原来习题中的某些条件或求解设问的角度,使之成为一个新的习题,称之为“变题”)、陌生的问题或情境新颖的问题,就无所适从,不会迁移变通,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信心,阻碍了学生的进步和全面发展。搞好习题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概念、定律、定理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能发挥其独特的功效。因此,教师要加强对习题的研究,选好题,用好题,切实提高复习课的效益。

      一、选好题——高三物理有效复习的助推器

      1.选好题的三个视点

      (1)从高考命题特点看

      回顾自2009年以来浙江省自主命制的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已逐渐形成了“着眼基础、源于教材;联系实际、注重建模;重视实践、关注过程;助推课改、倡导探究”等较明显的特点。在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这样的特点有利于高校选拔真正优秀的创新型人才,也有利于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这就要求我们选择的问题应该符合高考命题的特点。

      (2)从学生认知水平的角度看

      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就是要探明学习者知道了什么,即现有的认知水平,并据此进行教学。因此选题要认清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能力水平,选择的问题是大部分学生经过教师点拨并通过自身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

      (3)从发展学生能力的角度看

      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潜质。这与提高学生解决新颖问题的能力是吻合的。因此选题要考虑该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2.好题的五个标准

      (1)问题是否来源于课本、围绕教指(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考纲

      许多高考试题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课本中例题、习题是教材编写专家的集体智慧结晶,具有代表性、基础性、典型性,将课本中的问题进行适当改编,有助于落实双基。

      (2)问题是否能帮助学生消化和强化方法

      选题应该避免问题的简单重复,为了让学生切实掌握一些重要的思维方法,可以设置相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消化和强化方法。

      (3)问题对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是否有益

      设计的问题之间应该具有一定的梯度,应遵循从思维的较低水平向较高水平发展,能让学生拾级而上。问题太简单、太难都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需要把握的尺度是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够得着”。

      (4)问题是否蕴含重要的物理思想

      物理思想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重视物理思想的教学是提升学生物理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选题需要考虑是否蕴含重要的物理思想。

      (5)问题是否有利于拓展、变式

      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其基本特征是可探究性,掌握探究、变式、拓展的方法,以达到解一题、通一类、带一串的目的。

      3.选题的策略

      (1)设置台阶——升华思维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的教学原则,“化大为小”、“化难为易”设计例题,不仅可以降低综合性问题的梯度,突破教学难点,而且能够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2)一题多变——拓展思维

      对例题进行广泛的变换引申,尽可能引申出更多相关性、相似性的新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3)由此及彼——广阔思维

      在教学中,为了加强新旧知识内在联系的对比,挖掘知识的本质,把握知识的结构,通过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比较、分析、综合,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共性与个性,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所以在选题时,各题要紧紧围绕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题目的选择、选编以教指、考纲为纲,以教材为本,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二、用好题——高三物理有效复习的强心剂

      教学中应从有效教学的要求出发,从反思学习的角度,从策略的高度,去寻找问题的本质,并通过优化方法、错因分析、归纳总结、拓展探究,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1.揭示本质——回归本源

      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物理问题,它的解题方法非常独特新颖,教师需要展示这种方法是怎么想到的,并揭示隐藏在“怎么这么巧”的解题背后的物理本质,这样才能撩开解题神秘的面纱,还巧法为通性通法,易于学生接受。

      2.多方探索——激活思维

      让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开启思维的大门,从不同的思维角度获取不同的方法。题目解完后,带领学生回过头来反思,本题复习了哪些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重演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和物理思想,哪道题可以拓展、推广、引申、变式,这些题都还有哪些解法,引导学生使他们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这样能使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做一题得多法,从而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3.错因分析——矫正思维

      通过暴露学生的错误,剖析错因,从而实现从错误向正确的过渡,进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归纳总结——升华思维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必须要有优化的过程,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自己总结解题方法,让学生自己在知识的学习中进行高层次思维。这体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剖析自己的思维,自主建构符合其认知水平的知识体系。通过总结、提炼,使学生的认知上升到物理思维的层面。

      5.合理推理——创新思维

      通过对原问题进行广泛联想——一般化,类比,拓展,变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完善知识结构,将学生引入到一个更广泛的领域,去体验物理探究与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一个教学案例

      [问题]如图1所示,一高度为h=0.2m的水平面在A点处与一倾角为θ=30°的斜面连接,一小球以

=5m/s的速度在平面上向右运动。求小球从A处运动到地面所需的时间(平面与斜面均光滑,取g=

)。

      某同学对此题的解法为:小球沿斜面运动,则

,由此可求得落地的时间。

      问:你同意上述解法吗?若同意,求出所需的时间;若不同意,则说明理由并求出你认为正确的结果。

      

      1.一题多解

      [解法1]不同意。小球应在A点离开平面做平抛运动,而不是沿斜面下滑,正确解法为:

      落地点与A点的水平距离:

      斜面底宽:

      小球离开A点后不会落到斜面,因此落地时间即为平抛运动时间,所以

      

      [解法2]不同意。小球应在A点离开平面做平抛运动。假设斜面足够长,则小球落地点与A点的水平距离

      小球下落的高度为:

      又

      所以

      代入数据,得

      

      小球离开A点后不会落到斜面,因此落地时间即为平抛运动时间,所以

      

      [解法3]不同意。假设小球以速度v在A点离开平面做平抛运动刚好落到斜面与地面的连接处,则小球落地点与A点的水平距离:s=vt。

      小球下落的高度为:

      又

      由以上几式可得

      代入数据,得

      而

      小球离开A点后不会落到斜面,因此落地时间即为平抛运动时间,所以

      

      [解法4]不同意。小球应在A点离开平面做平抛运动。巧用平抛运动中的一个常用推论解。

      

      即对于平抛运动轨迹上的任一点A(x,y),其瞬时速度方向、位移OA方向分别与

方向的夹角满足tanα=2tanθ的关系。

      

      对本题: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以速度

在A点离开平面做平抛运动,落到斜面时,其位移方向与

方向的夹角即为θ=30°,此时,其瞬时速度方向与

方向的夹角为α。

      

      小球下落的高度为:

      

      小球离开A点后不会落到斜面,因此落地时间即为平抛运动时间,所以

      

      

      

      因此,小球沿平行于斜面方向上运动的距离为

      

      小球离开A点后不会落到斜面,因此落地时间即为平抛运动时间,所以

      

      2.方法归纳

      从以上的求解过程可以看出,解法1—解法5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答。解法1—解法3注重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简单、明了,属于常规方法;解法4则另辟蹊径,属于熟能生巧;解法5则体现知识的活用,不拘一格,实属创新之杰作。

      3.拓展变式

      小球以初速度

自倾角为θ的斜坡顶端被水平抛出。若不计空气阻力作用且斜坡足够长(重力加速度为g),试求:

      (1)小球被抛出多久距离斜坡最远?

      (2)此时最大距离为多少?

      【参考答案:

      其他变式,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本案例中,由一道较基础的平抛运动问题出发,让学生尝试评价判断解决,得到多种解法后,帮助学生归纳解题策略,从而优化思维。通过评价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严谨性;设计拓展变式,让学生加深对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选好题、用好题是习题教学的“左臂右膀”,选好题是习题教学的根本和保障,用好题是习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习题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问题载体,感悟解题过程,领悟解题方法,最终清晰提炼出隐含在解题过程中的物理思想方法。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变式或训练,特别能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这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中学物理教学效益大有帮助。

标签:;  ;  ;  ;  ;  

在高中三年级的物理复习中,我们应该选择并充分利用这些问题_平抛运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