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与备考分析论文_林春晓

中考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与备考分析论文_林春晓

(福建省诏安县官陂中学)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发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在初中升学考试中的占分比例逐渐扩大,对学生今后的长足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主要就中考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及备考策略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对日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备考

自2012年开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逐渐出现在各地中考试卷当中,并受到了命题老师的极度青睐,然而对于一线教师来讲,普遍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及如何进行备考感到茫然。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并不在现行的初中语文教学范畴之内,教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更好地完成教学计划,往往会忽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新中考背景下,教师应积极整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资源,优化教学策略,加大阅读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中考成绩,促进我国初中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1、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分析

最近几年来,根据我国中考形势来看,非连续性文本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时代性;(2)生活性;(3)文化性,下文围绕这些特点展开深入分析:

(1)关注时事,触摸前沿新闻。比如说:2015年福州卷:《纪念抗日战争和反法酉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6年舟山卷:《打游戏月入3万的少年该力挺吗》;2017年丽水卷:《职业生涯规划,你准备好了吗?》等等。

(2)聚焦民生,倡导健康生活。比如说:2015年遵义卷:《抗生素滥用》;2016年邵阳卷:《关注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2017年绍兴卷:转基因食品该强制标识吗》等等。

(3)宣扬文明,彰显核心价值观。比如说:2015年嘉兴卷:《车窗抛物屡见不鲜,扔掉的不仅是文明》;2016年温州卷:《嘿,邻居,中国邻里关系的调查》等等。

(4)传承文化,歌颂伟大民族。比如说:2015年义务卷:《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主题阅读》;2016年北京卷《“京剧”的主题阅读》;2017年河南卷:《二十四节气》等等。

(5)关注科技,培育创新精神。比如说:2015年广州卷:《数字时代我们大脑被改变了》;2016年遵义卷:《智能机器人》;2017年南通卷:《天舟一号》等等。

2、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与备考策略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许多教师在初一、初二教学阶段并没有进行非连续文本阅读教学,通常只是到了初三复习阶段,找出历年的非文本性文本训练试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并对其加以指导,然而这种临渴掘井、临时抱佛脚的备考方法,根本无法快速地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有效解决非连续性文本问题。此外,由于初中生已经习惯了连续性文本阅读模式,形成了连续性文本解决思维,让其将单一化的文本阅读思维转化为多元化的文本阅读思维,一方面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另一方面还会感到茫然失措、无从下手。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切实解决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问题,不但要丰富教学内容,开展不同形式的文本训练,而且还要注重学生阅读思维与阅读习惯培养,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深度挖掘教学素材,优化课程设计

(1)加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新课教学的有机融合。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革新与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更好地满足新时期初中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与课文特点,巧设阅读问题,补充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思维。比如说,在学习部编版初中语文《我爱这片土地》这节课时,可补充《观田家》、《二十四节气歌》等相关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在学习《智取生辰纲》这节课时,可补充关于《水浒传》的相关内容与创作背景,深化学生感知体验;在学习《孔乙己》这节课时,可补充鲁迅先生《呐喊》、《彷徨》小说集,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与理解,促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有序进行。

(2)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实现教材资源的整合与重组。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应通过优化课程设计,促进教材相关课文之间的“合纵连横”,深化学生的探究体验。此外,还可以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与重组,提高学生的信息甄别、分析能力,强化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水平,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以目前部编版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完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智取生成纲》、《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这几节课后,可围绕“经典名著”开展一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活动,将本册中的相关课文进行整合重组,这样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还能将更多精彩的名著片段集合在一起,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经典名著的学习乐趣,从而在增强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升学生中考成绩。

2.2、聚焦时事政治,关注生活热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当下比较热门的话题,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民生实事、生活热点,拓展学生的见闻视野,进而掌握更多的写作素材,积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经验。比如说,在课前,教师可以利用三分钟时间,让学生对于最近热门话题进行探讨与交流,锻炼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跳跃性思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此外,由于初三学生的学习时间较为紧张,教师也可以将当下一些热议话题的相关资源整理好,结合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考点,为学生设置二至三道阅读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文本阅读,这样既能节省学生时间,又能达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训练效果,帮助学生做好相关的备考准备,促进我国初三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常态化是解决备考问题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文本练习形式,优化阅读教学措施,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培养,传授给学生更多的解题技巧,从而在增强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推动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玉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解析与备考策略[J].试题与研究:中考,2015(22):14-19.

[2]刘春文.关注课标对接生活倡导实践——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类型分析与备考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7(5):73-75.

[3]范维胜.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备考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4(14):64-66.

[4]周国显.2013年浙江六市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特点分析[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1):24-25.

论文作者:林春晓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  ;  ;  ;  ;  ;  ;  ;  

中考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与备考分析论文_林春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