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敏霞
(张家港乘航医院有限公司 江苏 苏州 215617)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实施饮食及运动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2015年1月1日至 2015年11月20日收治的233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11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123例,常规护理上给予饮食及运动指导),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饮食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饮食及运动指导;糖尿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1-0239-02
糖尿病多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他生物作用受到损害所导致,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发病后会累及心脏、眼、血管及肾脏等不同慢性功能[1],同时此病也会引发其他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控制好糖尿病患者血压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则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所选233例糖尿病患者均选取我院2015年1月1日至 2015年11月20日收治的,所有患者均符合WHO标准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均在患者的知情同意下进行,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10例)和观察组(123例),对照组:男性69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68.63±6.12)岁,平均病程(2.52±1.03)年。观察组:男性70例,女性53例,平均年龄(67.52±5.59)岁,平均病程(2.12±1.04)年。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性别、年龄及病程上,经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药物指导及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实施饮食及运动指导,具体措施: (1)对每日脂肪的摄入量进行合理的控制,尽可能多吃蔬菜和水果,烹饪时,控制用盐量,保证每人每月的食用盐小于80g[2]。(2)合理选择食用油,选择豆油以及菜油,尽可能的选取花生油和麻油,保证患者一周3次鱼类。(3)注重矿物质元素的补充,增强低钠饮食;补充膳食纤维,服用维生素片,降低胆固醇。(4)运动指导:运动时间为饭后60~90min,每周运动2次或者3次,每次运动时间控制为40min。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或喜好选择慢跑、打太极等有氧运动方式。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血糖变化情况,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主要包括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方面,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PEMS3.1软件处理数据,血糖水平采用(x-±s)表示,两均数比较用t检验;生活质量采用%表示,用χ2检验。检验P值,当P<0.05,为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糖变化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各项水平均得到改善(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血糖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x-±s)
3.讨论
糖尿病多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他生物作用受到损害所导致,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发病后会累及心脏、眼、血管及肾脏等不同慢性功能,一旦确定此病后患者就要终身治疗,因此有效的饮食及运动指导尤其重要。徐灵莉[3]等学者通过选取9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个体化饮食管理)及对照组(饮食宣教),得到干预组患者的空腹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由此表明:糖尿病患者采用个性化饮食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且降低血糖。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采用饮食及运动指导,得到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与相关学者相一致。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实施饮食及运动指导具有显著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丽琴,徐勤容,陈育群等.膳食结构调整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干预中的应用评价[J].护理与康复,2014,13(11):1077-1079.
[2]蔡燕萍.糖尿病患者饮食摄入量快速推算方法初探[J].中国乡村医药,2011,18(1):12-13.
[3]徐灵莉,蒋娟,兰花等.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J].重庆医学,2015,44(13):1784-1787.
论文作者:钱敏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血糖论文; 患者论文; 饮食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两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