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98金融危机后俄罗斯银行业的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银行业论文,金融危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83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909(2002)06-0071-04
经济转轨初期,在自由化思想的指导下,俄罗斯的二级银行体系得到较大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商业银行的数量急剧膨胀,1995年最高峰期达到了2500家。但是,俄罗斯银行体系的快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银行的地区分布结构不合理,大部分商业银行集中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地区。二是银行的资产和资本规模偏小,截止到2000年7月1日,银行的总资产为19282亿卢布,总资本为2066亿卢布。根据俄罗斯中央银行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01年7月1日,俄罗斯共有注册的银行1312家,其中绝大部分是小银行。资本超过1000万欧元的银行共有208家,占银行总数的15.8%,47.8%的银行的资本在100-1000万欧元之间,36.4%的银行资本规模小于100万欧元。三是俄罗斯银行的业务内容单一,1998年金融危机之前主要的业务集中在外汇市场和国债市场上,与实体经济脱节。
在1998年的金融危机中,俄罗斯的银行业受到重创,许多中小银行被金融危机的风暴所吞没,商业银行的数量由最高峰时的2500家减少到1312家,有16.7%的银行破产或被兼并。经历了1998年金融危机的洗礼后,在俄罗斯中央银行的主导下,银行业主动进行了调整,中央银行开始收回一些不符合要求的银行营业执照,同时要求银行增加资本金,到2000年10月份,俄银行体系的总资本增加了749亿卢布,较上年增长了45%,整个银行体系的资本充足率达到了22.6%。随着俄罗斯经济从1999年开始好转,银行业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较大的变化。
一、俄罗斯银行的实力在逐步增强
银行实力增强的主要表现之一是银行资产的增加。俄罗斯经济从1999年开始出现稳步增长,1999年的GDP增长率为5.4%,2000年为8.3%,2001年为5%。在宏观经济好转的背景下,俄罗斯银行业2000年的资产增长率为12%,2001年的资产增长率为14%;银行资产占GDP的比重由1997年的30.3%增加到2001年的34.9%;银行的可清偿资产占GDP的比重由1997年的4.7%增加到2001年的8.8%。俄罗斯银行主要指标的变化见表1。
表1 俄罗斯银行业基本经济指标的变化(占GDP的%,年末值)
1997199819992000
2001
资产
30.338.233.332.4
34.9
对非金融部门的贷款 10.014.211.511.6
14.7
可清偿资产 4.7 8.0 9.3 8.67.9
国债投资6.7 6.6 4.5 4.33.7
自有资金5.7 4.7 4.8 4.65.6
居民存款7.1 7.3 6.2 6.17.5
资料来源:俄罗斯中央银行统计资料
俄罗斯银行资产增加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增加负债;二是重新调整资产的结构,主要体现在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贷款,到2001年底对实体经济的贷款已经占到GDP的14.7%,同时减少资产中有价证券的持有比例。俄罗斯银行资产和资本规模的增长幅度见图1。
图1 银行资产和资本的变化(2000年1月为100)
资料来源:http://www.dcenter.ru,“2001年末至2002年初的俄罗斯银行:新的转折?”
注:横坐标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02年1月
俄罗斯银行实力增强的另一主要表现是法定资本规模的增加,由1999年的不足700亿卢布增加到2001年6月的约2400亿卢布。尽管俄罗斯一直到推行金融自由化路线,IMF和一些金融寡头的代表一直要求国有资本退出银行的要求较强烈,但近几年来银行体系中的国有股份比重却有较大增加。其主要原因是1998年金融危机后,中央银行不得不对一些商业银行大规模注资以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帮助其渡过难关。同时外资银行(在此外资银行专指外资100%控股的银行)的比重却下降到6%,这说明外资银行在经受1998年金融风暴的冲击后,对俄罗斯的金融市场持更加谨慎的态度。在外资和国内私人资本不愿和无力对银行资本追加投资的情况下,国家承担起稳定银行的任务是负责任的行为。俄罗斯银行法定资本结构的变化情况见图2。
图2 俄罗斯银行法定资本结构的变化
资料来源:http://www.forecast.ru.“面临经济增长召唤的俄罗斯银行”
注:横坐标时间为1999年1月至2001年6月
虽然俄罗斯银行的实力在1998年金融危机以后有较大发展,但与其他国家的银行实力相比仍然是十分弱小的。截止到2001年中旬,俄罗斯银行的总资本规模为130亿美元,仅为世界上最大银行(花旗银行)资本额的1/4。虽然俄罗斯外贸银行的资本规模在中东欧地区是最大的,但其资本规模仅为15亿美元。根据《The Banker》的统计,在2001年初,该银行在世界银行的排名为第222位。俄罗斯银行中大多数是中小银行,注册资本小于1000万欧元的银行数量占到银行数量的84.2%。俄罗斯银行的资本情况见下表:
表2 俄罗斯银行资本规模(2001年7月1日)
银行数量比重(%)
总计1312100.0
10000万欧元以上 22 1.7
5000-10000万欧元29 2.2
2000-5000万欧元 70 5.3
1000-2000万欧元 87 6.6
100-1000万欧元 627 47.8
低于100万欧元
477 36.4
资料来源:http://www.crb.ru
俄罗斯银行实力弱小的另一个主要标志是银行的资产占GDP的比重偏小。在发达国家该指标在80%-150%之间。与某些东欧国家的银行资产占GDP的比重相比也是严重不足的。在2000年初,波兰银行资产占GDP的比重为48.8%,匈牙利为55.1%,捷克为108.7%,而俄罗斯仅为34.9%。俄罗斯银行资产实力的弱小表明俄罗斯的金融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无法为经济提供必要的资金融通,成为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而这一制约因素在短期内也是无法得到较大的改观。
二、俄罗斯银行的经营状况显著好转
1.银行的效益显著提高,利润来源发生较大变化。随着俄罗斯经济形势的好转,其银行的效益也有较大增长,2000年的利润额为250亿卢布(约合8.3亿美元),占自有资本的7.4%。在2001年的第二季度银行业的利润总额已经达到了280亿卢布,可以说,俄罗斯银行的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对俄罗斯经济有重要意义的是,在银行业的收入中利息收入首次超过外汇业务和有价证券业务收入,占到第一的位置。
在1998年金融危机以前,由于俄罗斯国债市场的高收益率以及通货膨胀的严重威胁、俄罗斯银行的主要资产集中在外汇市场进行投机活动和持有国债上(GKO-OFZ),外汇业务和国债收入一直是俄银行的最主要收入来源,同时也是导致银行与实体经济脱节的重要因素。从1999年俄罗斯的经济开始好转,卢布汇率趋于稳定,国债的收益也大幅度下降,在这种背景下银行对实体经济的信贷开始大幅度增加,由1999年的占资产比重的29.7%增加到2000年末的33.9%,到2001年末又增加到40%,尤其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对内需部门的贷款增加较快。内需部门对信贷需求的增加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开始逐步发挥作用,1998年金融危机中卢布贬值所导致的进口替代效应也开始发挥作用。可以说,从1999年开始的贷款需求持续增加,是2001年银行业利息收入大幅度提升的主要原因。
2.银行的风险水平降低。银行的风险包括系统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利率和汇率风险等。随着俄罗斯宏观经济形势的好转,通货膨胀的压力日益减少。在国际上,美国国内美元的利率也处于较低水平上,相应的利率波动风险在逐步减少;俄罗斯出口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影响,进出口顺差从1999年开始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上,1999年的外贸顺差为357亿美元,2000年为607亿美元。俄罗斯外汇储备截止到2001年12月1日达到372亿美元,卢布与美元的汇率处于较稳定的水平上。
在宏观经济背景逐渐好转和贷款总量增加的情况下,银行贷款质量开始向好的方面转化,主要表现为银行的逾期贷款比重在减少,到2001年初,逾期贷款比重为3%,仅为金融危机前的一半水平。
随着俄罗斯银行经营效益的提高和逾期贷款比重的下降,其资本充足率也在进一步提高,到2001年初其资本充足率达到了25%。
从总体上看,俄罗斯银行的经营风险较前些年有较大的减少。在金融危机以前,主要的风险是汇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但从1999年开始,随着对经济贷款规模的大幅度增加,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已成为主要风险。
三、银行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日益密切
在1998年以前,俄罗斯经济一直处于衰退之中,通货膨胀居高不下,财政赤字严重,国家不得不发行大量国债来弥补财政赤字。为了保证国债的顺利发行,就必须保持国债市场的高收益率。在这种背景下,俄罗斯银行将大量金融资产用于国债投资,到1997年中旬银行持有的国债占到其资产的30%,其中储蓄银行的比重高达60%,到2000年10月储蓄银行持有俄罗斯特有国债总额的60%。而俄罗斯居民储蓄的71%又集中在储蓄银行,该银行将俄罗斯居民95%以上的存款投资到国债上,从根本上切断了居民储蓄和实体经济的联系。可以说,国债市场对银行资金的吸纳最终排斥了实体经济对信贷的需求。
1998年金融危机以后,俄罗斯资本市场上的泡沫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市场开始恢复其本来面目。随着俄罗斯经济从1999年开始好转,实体经济对贷款的需求迅速增长,到2001年6月银行对非金融部门的贷款达到4200亿卢布,银行对实体经济的信贷由1999年占资产比重的29.7%增加到2000年末的33.9%,到2001年末又增加到40%。实体经济贷款的增长,为俄罗斯经济的复苏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在对实体经济贷款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俄罗斯经济中的美元化倾向开始缓解,主要表现为贷款中的外汇贷款比重在逐步减少,从1999年占68%的比重降到2001年6月的33%,已经低于1998年金融危机以前的水平。同时,银行体系中的外汇头寸、负债和资产中的外汇比重也在稳步减少。2001年1月外汇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为41.7%,外汇负债的比重为35.7%,到2002年4月相应的比重分别降低到38.4%和34.3%,外汇头寸在2001年的第四季度中减少了10亿美元,达到60亿美元的规模。
俄罗斯经济中美元化倾向的减弱表明了人们对俄罗斯经济预期的稳定,通货膨胀的威胁在逐步减轻,同时也与俄罗斯国际收支形势的好转密切相关。
在看到俄罗斯银行与实体经济关系逐渐密切的同时,还应清醒地看到其中的问题。一是贷款结构变化不大,到2001年末,43-44%的贷款仍然集中在出口导向工业部门,而贷款的1/3又集中在原料产业中。这说明俄罗斯经济对出口部门的依赖尤其是原料出口的依赖仍然十分严重。同时,投资结构决定产业结构的变化。国家对投资缺乏明确的政策导向,完全由市场来决定投资方向和规模,所以俄罗斯近几年的投资结构仍然在加强俄罗斯畸形的经济结构。二是受负债结构的约束(俄罗斯银行的主要负债为企业存款和居民储蓄,其中企业存款的65-70%停留在结算账户上或是活期存款,平均存款期限为3个月,而居民储蓄的期限一般为3-6个月),贷款的期限仍以短期贷款为主。在银行所放出的440亿美元贷款中,一年期以上的贷款仅有170亿美元,因而企业贷款不得不主要用于流转资金,流转资金中贷款的比重在2001年由22.6%增加到28.6%。受贷款期限的限制,企业无法筹集到足够的长期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等项目的建设。据统计,目前俄罗斯工业信贷资金缺口达50亿美元。俄罗斯银行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受控于不同的金融工业集团(国有银行除外),因而俄罗斯银行贷款的40-45%具有封闭特征,贷款主要在本集团内部发放,银行业内部的条块分割严重。
四、俄罗斯银行体系中外资银行的变化
在经济转轨初期,以盖达尔为首的政府在新自由主义思想指导下,全面推行以自由化、私有化为核心的经济改革路线。俄罗斯的资本市场和银行业对外资全面开放,到1998年6月俄罗斯共有146个外资参股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其中外资100%控股的只有17家,有11家外资的股本超过50%。其中由外资100%控股银行的资产占俄罗斯银行资产总值的5-5.5%。目前,外资100%控股的银行共有21家,其中18家在莫斯科,2家在圣彼得堡,1家在库班。外资银行在俄罗斯主要的业务范围,一是为大型的外国公司和俄罗斯的大型出口商提供服务;二是在俄罗斯国债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
经历1998年金融风暴以后,俄罗斯外资银行的活动开始更加谨慎。外资100%控股的银行占俄罗斯银行法定资本的比重有所下降,在2001年中,其比重由7.5%降低到5.3%,其净资产占银行业总资产的比重为5.3%。外资银行服务的客户范围仍然很小,可以说它们对俄罗斯经济的前景和经营风险持谨慎态度,所以它们并不急于投资开拓新的市场。外资银行各项指标的变化见下表:
表3 俄罗斯银行体系中外资银行所占的比重%(年末值)
наконецгода 1997
1998 1999 2000
净资产 5.46.8
5.4 6.5
对经济的贷款6.7
12.8
6.6 5.1
持有的国家有价证券 7.04.9
4.0 3.8
自有资本3.20.9
5.9 6.6
资料来源:http://www.dcenter.ru,“2001年末至2002年初的俄罗斯银行:新的转折?”
注:外资银行指法定注册资本为100%外资的银行
五、经由俄罗斯银行的资本外流规模在增加
多年来,俄罗斯一直存在着严重的资本外流和资本外逃问题。资本外流是指经合法途径流往国外的现象,而资本外逃则是指资本非法流向国外的现象。2000年6月,欧盟打击非法洗钱活动专家委员会举行会议,把俄罗斯列入应该对资金流动进行严格监控的15个国家的“黑名单”,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俄罗斯资本外逃及洗钱的严重性。
一般可以用俄罗斯银行提供给非居民银行的银行间贷款的规模来确定资本经由俄罗斯银行外流的规模。在通常情况下,这些非居民银行是由俄罗斯国内控制的在经济特区注册的银行。
与1998年金融危机以前相比,通过“提供给非居民银行的银行间贷款”这种形式流出的资本规模增加了1倍,其占银行资本规模的比重由金融危机前的2-3%增加到7-8%。到2001年中旬,俄罗斯银行存放在发达国家银行的资金达到300亿美元。
资本外流的加剧,一方面说明了在俄罗斯进行投资活动的风险较高;另一方面表明俄罗斯银行对在国内开展业务的兴趣在减弱,许多与投资有关的环境和制度因素不利于增加对国内的投资;同时,在俄罗斯存在严重的影子经济和犯罪经济,许多非法获得的收入也需要通过资本外流的方式得到合法的身份。在俄罗斯占有重要地位的“金融寡头银行”(由金融寡头控制的银行)的资本外流的速度又远远高于一般的银行,其对实体经济贷款的增长速度要低于银行业的平均速度,同时期可清偿资产的比重在显著增加,这些都说明“金融寡头银行”在加快资本外流的步伐。
除了经由合法渠道的资本外流以外,俄罗斯每年非法的资本外逃大约为200亿美元。在俄罗斯经济急需资金的背景下,大规模的资本外逃和外流无疑是在一个虚弱的病人身上抽血,严重削弱了俄罗斯经济复苏的基础。
总之,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是俄罗斯经济转轨时期各种矛盾的总爆发,其中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只是一个外在因素,俄罗斯经济日益激化的内在矛盾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内在因素。金融危机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受到极大损失,许多企业和银行破产;另一方面,危机挤掉了金融市场上的泡沫成分,使其恢复本来的面目,尤其是银行业在危机过后将增加资本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对俄罗斯银行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银行的资产规模有较大的增长,对实体经济的贷款大幅度增加,银行的效益和经营风险等都有好转,这些将促进俄罗斯经济的发展。但同时要注意到俄罗斯银行业中对经济发展的许多不利因素,如银行资产规模过小、资产结构不合理等都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国家对银行的信贷投向没有明确的导向,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银行的地区分布不合理,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构成约束;银行的业务内容单调,经营管理能力也有待提高等。
标签:银行论文; 金融风暴论文; 金融论文; 银行资产论文; 国债利率论文; 银行资本论文; 卢布汇率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投资资本论文; 经济资本论文; 外资银行论文; 经济论文; 卢布论文; 经济学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