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转型与东北振兴--2005年5月21日在两岸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研讨会上的讲话_经济转型论文

政府转型与东北振兴--2005年5月21日在两岸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研讨会上的讲话_经济转型论文

政府转型与东北振兴——2005年5月21日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海峡两岸研讨会”的演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峡两岸论文,研讨会论文,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论文,政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两年,我研究的重点是政府转型。从2003年明确提出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虽然只有两年的时间,却在经济学界及相关领域引起广泛的关注,并成为包括政府在内多方面的一个共识。

我认为,在东北振兴中强调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这里,我给大家提供几个数字:一是2000年相关研究机构公布的关于以政府与市场关系为重点的市场化指数,辽宁省排在15位,吉林是20位,黑龙江是27位(注:樊纲、王小鲁,《中国市场化指数》,经济科学出版社。)。二是根据有关部门的分析,2001年底东北三省国有商业银行分行的不良贷款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注:李剑阁,《防范金融风险振兴东北经济》,作者在2003年12月3日在“东北振兴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目前,东北地区国有资本在全社会的资本总量中仍然占70%左右。正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背景下,最近在关于东北振兴的讨论中有一个比较广泛的共识,即东北振兴的关键是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而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的首要因素是政府转型。东北振兴,凸显政府自身建设与改革的重要性。这里,我就政府转型与东北振兴,提出三个问题和各位讨论。

一、如何客观地分析政府转型对东北振兴的重大影响

1、推进政府转型有利于解决东北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一些情况来看,近几年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有几个突出的问题。例如:(1)以单纯GDP增长速度和项目规模为重点的政绩观。表现在急功近利,盲目攀比,搞各种类型的“形象工程”,劳民伤财。这个问题在东北地区应该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2001年12月12日,东北某省组成14个市6800人的庞大队伍到外地去招商,这样的招商队伍可称得上是“史无前例”。(注:张志勇等,观察报告:“新东北”究竟靠什么振兴?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03月02日。)(2)以争上大项目为主要表现的投资冲动,使政府事实上仍在扮演投资主体的角色。(3)以掌控资本、土地等重要生产要素为主要特点的政府经营城市,进一步推动了所谓的“招商引资热”和“开发区热”。这三方面问题的背后,其实是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在起主要作用。所以政府不转型,东北振兴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仅难以解决,而且会越来越突出。

2、推进政府转型有利于化解东北发展中不断突出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近几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实践看,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相当突出。例如:(1)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失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2)经济社会结构与城市转型,尤其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带来的人口、就业和资源等压力正在逐步增大。东北有资源型城市30多座,以煤炭、石油和森林工业城市为主要类型,占全国资源型城市数量的1/6(注:金凤君、陆大道,《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科技导报,2004年10期。),如何解决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对东北振兴至关重要。(3)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逐步显现,社会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进一步复杂化。在这样一个特定情况下,我们应当认真地关注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和潜在的社会风险对经济持续增长的威胁。搞不好,还有可能导致经济增长的中断。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上,放到协调重大利益关系上,放到社会再分配上,放到着力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上。

3、推进政府转型有利于抑制腐败,改善政府的公众形象。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有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但这种增长方式走到今天,已经弊多利少,难以为继。其中有一条,就是腐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的滋长。这里,我简要地指出三个问题:(1)政府掌控主要的生产要素和一定的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权力,会限制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容易形成比较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和贫富两极分化。(2)不断扩张的行政权力和资本结合,不仅会使政府行为受到自身利益的局限,并且会使某些集团性、体制性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滋生。(3)各类腐败现象造成的经济损失在逐步增加。胡鞍钢等人在“经济繁荣背后的社会不稳定”一文中指出,90年代后半期,各类腐败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占GDP的比重约在13.3%-16.9%之间(注:王绍光、胡鞍钢、丁元竹,《经济繁荣背后的社会不稳定》,战略与管理,2002年第3期。)。在东北的某个城市,有披露的腐败一条街(注:鲍盛华\高广志《东北用公款高档消费严重 吃财政吃出腐败一条街》,新华网,2003年11月5日。)是典型的案例。因此,我想腐败这个问题在东北地区可能会更突出,更受到多方面的关注。最近,提出“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的方针是符合实际的,是反腐败的有效途径。推进政府转型有利于抑制腐败,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众形象,也有利于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二、怎样有效地发挥政府在东北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政府的作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是不同的。在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大背景下,在改革发展的特定阶段,政府的有效作用,我把它概括为“三大主体”和“三个转变”。

1、政府要成为经济性公共服务的主体。为此,应该实现由经济建设型主体向经济性公共服务主体的转变。经济性公共服务主体的基本涵义主要是,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管理的有效性、经济信息的公开性、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市场环境的公平性。如果政府把这样几个方面的经济性公共服务做好了,会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重要的保障。

2、政府要成为社会性公共服务的主体。为此,应当实现由单纯注重经济增长向同时关注社会和谐发展的转变。这里,我用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1)城乡差距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有的学者估计现在我国城乡的实际收入差距在6∶1左右(注:陈旺,《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为6∶1值得警惕》,中国青年报,2002年11月1日。)。我认为,这个数字是符合实际的。(2)收入分配差距正在拉大。根据抽样调查,目前我国20%的最高家庭收入和20%的最低家庭收入差距是15倍。美国是10倍,一般发达国家是6-7倍。社会警戒线理论认为,收入差距达到10倍以上时,贫富差距显象化,社会风险由此增多,并进入不稳定状态。(3)社会发展严重滞后。2003年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国际社会发展指标,我国排在第103位,这同我国日益上升的经济地位是不相称的。从这样一些情况看,政府应当主要关注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应当关注这些不断增长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给经济持续增长带来的威胁。政府应当在协调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中,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实际进程。

3、政府要成为制度性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为此,应当实现由以GDP为中心向以提供制度性公共产品为中心的转变。这里,我提出三个问题讨论:

(1)经济转轨时期最重要的公共产品是什么?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从东北来说,市场化改革的任务还相当重。在这个特定的背景下,企业、社会、个人最需要的公共产品是什么?我认为,制度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和相关的制度保障最重要。比如说,近几年一些创业型企业家先后落马,制度性公共产品不到位是主要原因。我们进行了20多年的国有企业改革,什么时候把企业家的制度安排作为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由于我们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使得有的企业家应该得到的大部分没有得到,不该拿的却拿了,并因此触犯了法律。这应该说是制度缺失的结果。由此可见,在经济转轨时期,制度性公共产品对企业、对社会的发展尤为迫切、尤为重要。

(2)贫富差距的扩大和某些突出的社会问题的产生是不是改革造成的?有人把这些问题的原因归到改革上,并由此指责改革。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呢?我想,事实上正是由于相关的市场化改革不到位,尤其是社会改革不到位、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才是形成今天某些严重社会问题的一个深刻原因。也就是说,只有不断加快改革,实现市场化改革的实质性突破,才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正确选择。

(3)对当前的改革要做客观分析。有人说,我国进入了后改革时代,改革基本完成了。这个看法也是不符合现实情况的。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的新阶段。从现实情况看,改革还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的改革严重滞后,例如金融体制改革;二是有的改革在实践中变形走样,例如公车制度改革;三是有的改革尚未解决深层次的问题,例如投资体制改革;四是有的改革由于涉及利益关系难以推进,难以出台,例如所得税税制改革。就是说,不是改革已经完成,而是某些改革远未到位,更不能不顾事实,简单地把现存的某些社会问题归到改革的头上。

三、为什么要把政府转型作为改革的中心和重点

温总理在提出今年改革任务时,明确地把“加强政府自身的建设与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放在五项改革的首位。对于东北振兴这个非同寻常的课题来说,加快政府改革,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更是重中之重。

1、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时期只有把这样一个转变解决好,宏观经济中的结构问题、运行机制问题和增长方式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的稳定发展才有好的制度保障。从东北的情况看,十一·五时期加快政府转型有迫切性。有人提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没有条件?从现实情况看,应当说有一定的客观基础。比如说,我国新增GDP的60%、新增就业的70%都是民营企业提供的。2004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经济增长方式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对于未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极其关键和重要。

2、十一·五时期各项改革的顺利推进,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转型的进程。十一·五时期,预计我国的改革将发生四个大的变化:(1)由微观管理体制改革向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和转变;(2)由培育非国有市场主体向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推进和转变;(3)由商品市场向要素市场的推进和转变;(4)由竞争性领域的改革向垄断性领域改革的推进和转变。十一·五时期的各项改革已对政府转型提出了客观要求。而且,在实现改革的四大转变之中,十分突出地把政府改革提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政府自身的建设和改革,客观上已经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和重点。

3、十一·五时期将从多方面来推进政府转型。也就是说,以政府职能转变为重点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例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公务员制度改革,推进依法行政等。

有人提出,谁来推动政府转型?政府转型的动力何在?我认为,重要的是两条:一是政府理念的转变。政府工作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还是以公共服务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企业的事、社会的事。在现实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政府必须以公共服务为中心,实现公共政策的转型,才能为全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供制度保障和社会保障。二是要形成改革的大环境,营造改革的氛围,这样才能为政府转型提供不断的动力。

(根据录音整理)

标签:;  ;  ;  ;  ;  ;  ;  

政府转型与东北振兴--2005年5月21日在两岸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研讨会上的讲话_经济转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