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重建指导论文_马洋 彭鹍 孙颖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重建指导论文_马洋 彭鹍 孙颖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 101300

【摘要】 目的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已成为近年来治疗各种骨性关节炎、关节疼痛、强直或屈曲挛缩等疾病的有效手段[1]。为了提高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导的效果,加快和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方法 对20例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 针对不同问题,因人而异,,协助鼓励病人功能锻炼。观察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18例患者膝关节活动正常,2例患者在膝关节活动度大时有轻度疼痛感,经积极锻炼股四头肌,疗效改善。结果出院时及3个月后复查优良率达97.3%。 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行有计划的康复指导可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人工、 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重建;指导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0例,男6例,女14例。年龄70~84岁。均为后交叉韧带保留型。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原发病:骨关节炎1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合并症有:高血压8例(长期服用降压药物),糖尿病2例。

2 康复指导方法

2.1 指导前工作 专业护士与医生沟通,了解病人术中情况、是否保留韧带、假体位置、术后功能锻炼时应注意的问题等,与医生一起制定适合该病人的个性化康复锻炼计划,并将计划进程和康复目的告知病人和家属,取得配合。

2.2 康复指导方式采用一对一的方式,由专业护士利用锻炼图谱讲解、自己亲身示范、邀请病友交流经验等方式,每日床边指导、协助、鼓励病人完成当日的功能锻炼。术后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告知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并教会其锻炼方法,如踝泵运动 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直腿抬高运动等[2]。

2.3 康复指导内容

2.3.1 术后当日抬高患肢,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防止患肢外旋外翻压迫腓总神经,同时进行被动踝关节背伸、跖屈运动,24h后即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早期开展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肌力训练可减少肌力衰退,有益于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主动背伸踝关节,尽力伸膝,使髌骨向近端牵拉,持续5~10s,50次/h,3~4次/d。并按摩伤口远端的皮肤肌肉,作向心性按摩,3~5次/d,每次10~15min。以促进肢体的静脉及淋巴回流,减少关节内粘连及关节外肌肉的粘连、挛缩,消除肿胀,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拔除引流管后即可使用CPM机(持续被动运动。

2.3.2术后3日内以减少局部出血、恢复体力、增加肌力为主:指导病人正确使用冰袋冰敷压迫膝周,防止出血,一般使用3天,Tid,15min/次。

2.3.3 术后4~7日以增加肌力、增大关节活动度为主:停止冰敷,原活动继续并适当增加术后7~10d,督促患者进行静脉瓣膜功能锻炼。将患肢悬持床旁1~2min,然后抬高放于床上6~7min,逐渐增加下垂时间,减少抬高时间。同时可行仰卧位直腿抬高锻炼。患肢伸直位,尽力抬高离开床面至最大耐受角度,然后缓慢放回床上,2次/d,每次10~20min。还可进行抗重力伸膝锻炼,在患膝下垫一枕头,保持屈膝30°,而后使足跟逐渐抬高离开床面直至患膝伸直,如此反复进行,2次/d,每次10~20min。

2.3.4术两周后,患者可以借助习步器下床站立(旁边需有专人守护),将身体的重心放在健侧站立10s,再移至患侧站立10s,以患者能耐受,无头晕为宜,逐渐增加站立时间。在拄拐下地行走时,先使用双拐,站立时伸膝屈髋,迈出第一步,站稳后身体略前倾,再迈出另一条腿,逐日增加行走的距离,当其在心理及生理上能承受时,脱离拐杖在平行杠内行走。

3 结果 所有病例均按计划行康复指导训练,其功能得到很好恢复,术后2周关节活动度>90°,行走步态良好。无感染,关节积液粘连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

4 讨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可有效解除膝部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矫正畸形,医务人员及时全面的指导、深入细致的康复护理、可获得良好的关节伸屈功能并促其尽快恢复正常步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李 妮,王晓霞,消海云,等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的康复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632

[2] 李 妮,王晓霞,消海云,等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的康复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632

[3] 何涛,陆延仁.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研究进展.中华物理医学康复杂志,2005,27(4):253

论文作者:马洋 彭鹍 孙颖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上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  ;  ;  ;  ;  ;  ;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重建指导论文_马洋 彭鹍 孙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