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患者的内科临床治疗体会论文_杨永昌

出血患者的内科临床治疗体会论文_杨永昌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人民医院 550000

【摘 要】目的 本研究主要就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科的临床治疗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研究对象为 80 例于我院急诊内科 2014 年1 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出血患者,将其按照随机分层法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仅给予对照组的患者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恢复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 结果 恢复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在两组患者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治疗,不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恢复时间,确保患者的出血情况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制止,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内科;出血;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073-01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急症之一,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患者有呕血或便血现象,且患者死亡率在8%~14%之间,因此,如果病情无 法控制,将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通常需要对患者的出血原因以及出血部位进行全面检查,并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这对 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效果均有者至关重要的作用[1]。

1 一般资料

选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急诊消化内科,实施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收集80 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 组当中,男性患者占23例,女性患者占17例;年龄25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45.32±4.98)岁;胃癌导致出血的患者占2例,脑出血应激溃疡导致出血的患者占3例,出血性胃炎导致出血的患者占4例,消化性溃疡导致出血的患者占16例,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出血的患者占12例,其他原因导致出血的患者占3例。对照组当中,男性患者占24例,女性患者占16例;年龄26岁~79岁之间,平均年龄(46.02±4.15)岁;胃癌导致出血的患者占3例,脑出血应激溃疡导致出血的患者 占2例,出血性胃炎导致出血的患者占3例,消化性溃疡导致 出血的患者占15例,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出血的患者占13 例,其他原因导致出血的患者占4例。对两组上消化道出血 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没有明显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 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进行研究对比。

2 方法

本研究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行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法莫替丁每次 20 mg,2 次/d,静脉滴注持续治疗5周为一个疗程,在晚间行肌肉注射,将其与3g止血药均匀混合在一起行静脉滴注,并对患者给予 20 mg 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每天给药 1 次,5 周为一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 0.5 g/次云南白药进行治疗,每天给药4次。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对两组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情 况进行统计处理。采用χ2检验或者t检验,以P<0.05代表 对比两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之间的治疗效果存在差异,统计 学具有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的效果,将其分为4个等级标准:

治愈:患者的病症、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没有呕血或便血 发生;

显效:患者的病症、生命体征、呕血或黑便情况在3d内得到明显的改善;

有效:患者病症、生命体征有所改善,出血情况在3d内有所缓解;

无效:患者的病症、生命体征没有改善,严重者病情加重[2]。

2 结果 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总有效率是%,高于对照组%,故此,两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对比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一 两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40 19 15 7 85%

治疗组40 21 16 3 92.5%

注:* 与对照组相比较,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要想有效地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情况并实施治疗,必须首先对患者的出血的严重程度与出血位置进行确定 。在对该疾病的治疗方面,临床上主要采取的是药物保守治疗方案,治疗的原则为抑制出血症状及补充血容量等,并且实施积极控制与治疗原发病及预防感染等措施,以达到综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目的,同时也能有效避免了因并发症而导致患者身体器官受到严重损伤的情况。在治疗的过 程中,如果患者出现了血容量不足的情况,则需要在遵循“量需而入”的治疗原则,基于平衡液或渗盐水静脉滴注以便于 维持患者血量循环的稳定。如果采用这两种方法依然不能使患者的血液循环达到正常的水平,则需要实施全血输入对患者进行治疗。有以下四种方式:①药物治疗:主要是采用血管加压素及其衍生物 如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如思他宁等止血药物,另外是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抑酸药;②气囊压迫止血③内镜治疗:通过内镜检查出血部位并对对患者的出血处喷洒凝血酶、去甲肾上腺素、巴曲酶、孟氏液、组织胶合物等止血药;另外是为患者注射肾上腺素高渗盐水、无水乙醇,通过这些药物在血管内形成血栓,从而在周围组织坏死后继发纤维形成而发挥作用;还有是通过在出血部位安置血管夹,通过压迫的方式或者曲张血管套扎的方式达到止血的效果;④采用介入治疗,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破裂大出血患者则采用介入穿刺微创栓塞止血手术治疗[3]。

从本研究的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吕小波.急诊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3:85-86.

[2]钱润麟.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11:1650-1651.

[3]田婵娟.7例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43:30.

论文作者:杨永昌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4

标签:;  ;  ;  ;  ;  ;  ;  ;  

出血患者的内科临床治疗体会论文_杨永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