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期货市场的创新与发展_期货市场论文

论我国期货市场的创新与发展_期货市场论文

论中国期货市场创新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期货市场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期货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就是说,期货市场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客观上需要一个产生价格信号的场所和一种分散风险、转移风险的工具,来指导现货相关行业的生产、消费和流通,转移和分散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价格变动风险,此时,期货市场作为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的场所便应运而生。期货市场的发展同样需要一定的条件,包括市场经济发展程度、市场化进程、相关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环境等在内的期货市场外部条件的成熟、发展和变化,以及期货市场品种数量、市场规模以及市场流动性、规范性、便利性和安全性等内部条件的完善与创新。因此,期货市场的创新发展是完善期货市场发展内部条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推动期货市场发展的动力源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加入WTO,市场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我们面临着“国门打开、价格放开”的新形势,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各行各业都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和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需要在市场经济中作为风险管理工具的期货市场发挥积极作用,为此,国家“十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在新的市场条件下,有学者认为我们应该从国家利益的高度认识期货市场,应该从整个资本市场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高度建设期货市场,应该使期货市场在经济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过程中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和定价中心的作用。①②目前我国期货市场还非常弱小和脆弱,难以承担为国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重任。因此,我国期货市场应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和客观环境的变化,按照创新理论的规律和要求,在十年试点基础上全面进行创新发展。

一、创新理论与期货市场创新发展

1、关于创新理论

创新概念是由西方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A.Schumpter)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最早提出的。熊彼特认为创新指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即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实行新的组合,包括新产品的出现、新生产方法或新技术的采用、新市场的开拓、新材料供应来源的发现以及新企业管理方法或组织形式的推行五种情形。熊彼特将上述五种创新情形归纳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方面。以后,创新理论发展成为当代西方经济学中以研究技术变革和技术推广为对象的技术创新经济学和以研究制度变革和制度形成为对象的制度创新经济学。

技术创新理论是由熊彼特在其194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企业规模越大、市场结构越集中,则技术创新的可能性越高。1984年韩农和麦道威(T.H.Hannon,J.M.Mcdowell)通过实证研究,发现1970年代美国银行业新技术(自动取款机)的采用和扩散与市场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从而认为新技术的采用是导致金融创新的主要因素。技术创新理论认为新技术革命的出现,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和通讯技术设备的新发明成果在金融业的应用是促成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并为金融创新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上的保证。

制度创新是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对原有制度的替代过程,包括制度创新的主体、源泉及适应效率等多种因素。其中有效率的组织是制度创新的关键,因为有效率的组织和创新者的利益最大化行为决定了制度变迁的方向和进程。制度创新经济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戴维斯(L.E.Davies)和1993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诺斯(D.C.North)在1971年合著的《制度变革和美国经济增长》一书中通过分析美国经济二百多年来的变化和各种制度的兴衰,系统论述了制度创新理论,概括了制度创新过程的五个步骤和制度创新的条件。同时,诺斯和戴维斯等制度创新学派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创新是一种与经济制度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制度改革,因此,金融体系任何由于制度改革而引起的变动都可以看作是金融创新。

2、创新理论与期货市场创新发展

期货市场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就是创新过程,既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也包括金融创新。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来看,现代期货交易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必然有其产生的内在动因和外部条件。运用交易成本经济学分析市场交易行为和形式,从传统的现货市场交易到松散的远期合约交易市场,再到标准化期货合约集中竞价交易这一期货市场制度发展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期货市场的产生是一项降低交易费用的市场制度创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期货市场在发展过程中还经历了许多制度创新,如期货交易所在体制上从会员制向公司制方向创新,在交易制度上如保证金制度、持仓限制制度、套期保值制度等向着宽松的方向创新,在交割制度上向着贴近现货市场运行规律的方向创新,在结算制度上向着在交易所内外设立独立结算机构的方向创新等。

同时,认为新技术的发明、应用和推广是经济发展主要原因的创新理论,在期货市场创新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论证,特别是在1980年代后期以来的技术进步对期货市场的成功运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世纪中期电报的发明为期货市场的创立和早期创新建立了技术基础,如果没有电报通讯手段,处于美国内陆的芝加哥的期货交易所将无法与港口和贸易中心城市联系,位于英国伦敦的金属交易所也无法与运送矿砂的远洋货轮建立联系,那么期货交易的集中充分竞价和价格信息的辐射作用将难以实现。在1970年代,以计算机科学及系统工程方法为基础的金融工程在金融期货创新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1980年代后期,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电子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金融领域开拓了广阔的空间,这些前所未有的高新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期货交易的创新,如今电子交易、异地远程交易、联网交易、网络交易已经成为国际期货市场普遍的发展趋势。

1970年代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石油输出国组织实施石油禁运引发石油危机,世界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发达国家纷纷放宽或取消对利率、汇率等的金融管制,使利率、汇率、股票等金融商品价格急剧波动。以自由竞争和金融自由化为基调的金融创新在欧美国家迅速兴起,传统金融工具无法规避这些新的金融风险,因此需要新的金融风险工具创新。1972年5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首先推出了一批货币金融期货合约,1973年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建立并首次开始有组织的在交易所内进行股票期权交易,1975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推出了第一个利率期货合约,1982年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推出了第一个股票指数期货合约。有学者认为金融期货的创新为期货市场和当代金融市场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在世界金融发展史上,只有股份制的创新可以与其相提并论。

二、期货市场创新发展条件

1、期货市场发展与创新条件

经济发展推动期货市场创新。期货市场既然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那么期货市场的创新发展必然受到期货市场所在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如在英国,由于其在十九世纪率先完成了产业革命而迅速成长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工业国家,首先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机器化工业大革命所造成的跳跃式扩展生产的能力使原料和销售市场成为发展生产的瓶颈。此时英国需要从南美、非洲和远东地区进口大量金属矿砂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有色金属加工生产的需求,伦敦也因此成为英国和欧洲大陆有色金属现货的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在当时的航运条件下,货轮穿越大洋航行能否按期安全到达港口非常不确定,当货轮集中到达港口时又往往造成货物的大量积压,金属材料的价格因此常常起伏不定。在这样的情况下,来自欧洲和英国各地的金属商人、轮船主和金融业者便聚集在伦敦皇家交易所附近的一些咖啡馆里,预先交易这种“即将到达港口”的货物,之后逐步确定了交易场所,并于1877年正式成立了伦敦金属交易所(LME)。③再如,如前所述,在1970年代初,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的金融自由化,直接导致了金融期货的产生。

完备的法律环境促进期货市场创新。法律环境决定期货市场生存,如在美国期货交易的发源地伊里诺州,1867年曾经禁止过期货交易;1936年美国国会通过《商品交易法》,禁止了大部分农产品的期权交易;1958年一些密执根州种植洋葱的农场主取得了代表他们的议员的支持,使美国国会通过了所谓可以交易洋葱以外的任何期货合约的《禁止洋葱期货法案》。在英国和日本,也分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于价格统治的需要禁止了期货交易。同样,法律环境也决定期货市场发展和创新,在西方发达国家,近年来通过不断完备法规体系,为期货市场创造良好的创新发展环境。如美国国会在2000年12月通过了《2000年美国商品期货现代化法案》,取消了1982年以来对证券期货、期权合约的禁止性规定,在农产品方面特别增加了鼓励和便利农产品生产者进行良好的套期保值交易的条款。日本政府战后四十年来由于对期货市场采取严格限制政策而使期货市场的发展较为缓慢,为应对国际期货市场间的高度竞争和发挥期货市场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199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先后三次修改《商品交易所法》,放宽了对期货市场的监管政策,日本期货市场由此得到了迅速的发展。④

现货市场政策直接影响期货市场创新发展。美国政府农业政策对期货市场影响深远,1996年以前,美国农业补贴的主要形式是农作物贷款,具体做法是政府给当年的各种农作物制定目标价格,当农民在市场实际销售价格低于政府目标价格时,农民作为补贴可以得到目标价格与市场销售价格之间的差额部分。美国采用这种办法调控全国的作物产量,当政府希望本国农民多种玉米少种小麦时就增加对玉米的贷款和补贴而减少对小麦的补贴,从而达到调控本国粮食生产的目的。在1996年,克林顿总统签署《农业自由法案》,逐步减少对农业的补贴,让农民有更大种植自主权,逐渐取消长期实行的农业保护政策,使农业走向“完全的市场经济”。在取消农业保护的过程中,美国政府鼓励农民积极参与期货市场,并为其提供相应贷款,利用期货或期权交易来规避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美国政府巧妙地利用期货市场规避农业风险,推动农业的市场化进程,不仅节约了大量的财政补贴,同时也促进了期货市场的发展,极大地增强了美国期货市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⑤这种政策实行到1998年以后,由于农民任意选择种植农产品品种以后使有些粮食开始过剩,造成价格过低,政府不得不继续实行“紧急补贴”。2002年5月13日,布什总统签署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的新农业法案,大范围大幅度增加政府农业补贴,根据该法案,今后10年内美国联邦政府用于农业的补贴将达1900亿美元,比旧法案规定的补贴增加了80%。新农业补贴法案必将对农产品期货市场产生新的影响。

2、中国期货市场创新发展条件

我国期货市场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现阶段的我国期货市场明显带有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时代特征。因此,我们在研究中国期货市场创新发展时,必须高度重视期货市场创新发展条件,这些条件包括期货市场相关环境即法律法规、相关行业政策、市场化进程以及期货市场自身条件等。

期货市场法规体系。法律环境对期货市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决定着期货市场的定位、规模、功能发挥和发展空间。我国现行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及相关管理办法是在国家对期货市场进行清理整顿时期颁布的,具有诸多明显的限制性条款,其中部分内容已经与目前经济发展对期货市场的需求不相适应,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期货市场的发展,因此需要尽快进行修订和完善。同时,需要加快立法进程,争取《期货法》的早日出台,为期货市场的发展创造适宜的法律环境,促进期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行业的政策环境。随着经济发展,国家将进一步放开市场,放开价格,继续发展商品市场,重点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将为期货市场的创新发展奠定现货市场基础并创造良好的外部运行条件。特别是改革价格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市场形成价格机制,将成为促进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的内在动力,有利于市场价格的自由竞争和合理形成,推动期货市场品种创新和体系完善,为政府、企业有效利用期货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和风险转移机制创造条件。

经济发展和市场化进程。计划经济不需要期货市场,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期货市场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经济发展和市场化进程也是期货市场创新发展的条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加入WTO,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类商品市场和价格将进一步放开,同时市场主体所面临的价格风险也将进一步加大。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和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市场条件下,政府和企业对风险管理需求的增强将促进和推动期货市场的创新发展。

首先政府部门进行宏观经济决策需要期货市场提供可靠的价格信号。从农产品市场来讲,近年来国内农产品供求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成为经济工作的重点,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完善,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作为一项重要改革措施稳步推进,实施了调整粮食品种结构、缩小粮食保护价范围、销区粮食购销市场化等一系列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措施,玉米等大宗粮食品种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粮食保护价格范围正逐步缩小。此外,加入WTO以后,国内市场的开放将转变为全方位的开放,法律框架下可预见的开放,以及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开放。与此同时,关税将进一步降低,关税避垒将逐步取消,国内外市场将进一步实现对接与融通,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互动性进一步增强,国外市场风险也将同时进口,国内市场影响因素增多,商品价格波动将更为剧烈。在这样的市场发展状况下,政府对市场的调节将逐渐消除行政性色彩,而将更多地采取市场手段,这使政府利用期货市场价格信号作为决策参考或将期货市场作为经济的调控工具成为可能。

其次企业需要利用期货市场指导生产经营、规避经营风险。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国内市场的对接以及国内外市场价格联动性增强,使企业对利用期货市场价格信号和风险转移机制安排生产经营、规避市场风险的需求日渐强烈,包括粮食、石油、金属以及金融、证券等在内的各个行业的风险管理需求日益迫切,需要期货市场提供配套服务。同时,国际统一的市场规则和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将进一步融入我国,国内国外企业在同一规则下自由竞争,企业市场风险意识不断提高,利用期货市场将成为自觉行为。市场主体对利用期货市场指导经营决策和规避风险的需求,将在期货市场品种数量、市场规模以及流动性、开放性、便利性、规范性、安全性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从而推动期货市场的创新发展。

三、期货市场品种创新

1、期货市场发展与品种创新

品种创新是期货市场发展的重要条件。如前所述,期货市场发展历程也是品种创新过程。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为例,在1848年由82个商人发起创立以后便开始了品种创新历程,1851年开始了第一笔3000蒲式耳玉米远期合约交易,1865年开始玉米、小麦等谷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交易并实行保证金制度,1936年开始大豆期货交易,1951年完成豆油、豆粕推介,1966年开始雄幼牛家畜期货交易,1969年开始夹板、白银期货交易,1972年开始木材期货交易,1973年由CBOT会员发起成立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1975年开始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美国政府抵押协会债券期货交易,1977年开始推介美国国库券期货合约并于1981年成为美国最为活跃的期货合约,1982年开始美国国库券期权合约交易,1983年开始原油和炼油期货交易,1984年开始大豆期货合约的期权交易,1996年开始美国国库券收益曲线套利期货和期权合约交易,1997年开始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期货及期权合约交易,1998年开始两个电子化期货合约交易,1999年开始10年期委托期货合约交易,2001年加入CBOE与CME合资推出的单只股票期货合约项目。

纵观CBOT品种创新历程,经历了从谷物期货到农产品期货、工业品期货、金融期货和期权交易。目前CBOT拥有期货和期权品种56种,其中农产品16种,金属7种,金融12种,证券类指数6种,其他指数2种。随着品种的不断创新,CBOT上市品种实现多元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1925年创历史最大成交量,交易谷物269亿浦式耳;1990年成交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54亿张合约;1992年金融工具交易量迅速增长,达到1.13亿张,占CBOT种交易量的75%;1994年成交量再创新高,达到2.195亿张;1998年成交量达到2.81亿张,成为过去30年中所创第25个纪录。经过几十年来不懈的创新和发展,CBOT成为国际期货市场举足轻重的综合性交易所,保持着国际期货市场领先的地位。⑥

品种创新决定着期货市场的功能发挥。期货市场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就是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期货市场的这些功能和作用是围绕着上市交易品种展开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期货市场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期货品种的数量和范围来决定的。上市品种越多越丰富,期货市场功能发挥所影响的行业和领域就越广泛,期货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就更显著,期货市场与整个经济的融合性、依赖性、作用性也就越强。如果上市交易的品种范围狭小,那么,期货市场就很难体现其发现价格、规避风险的作用。

2、中国期货市场品种创新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行业需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客观上需要期货市场提供更多的交易品种来实现风险的分散与转移。我国期货市场当前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品种匮乏,使期货市场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国期货市场在规范整顿过程中,上市品种由35个减少到12个,而实际上市交易的只有6个,活跃的只有2、3个。如在农产品方面,面对加入WTO之后国门打开、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后粮价放开的新局面,期货市场过少的上市品种明显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现货相关行业的需求,严重制约和影响着期货市场经济功能的发挥和行业的自身发展。因此,无论是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期货市场生存与发展需要,都迫切要求我国期货市场进行品种创新。⑦

在品种创新方面,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相关商品的市场化发展情况,有原则、有步骤地上市各类实物商品和金融衍生品期货及期权合约。笔者认为在上市品种选择和推出过程中应遵循这样几个原则:一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原则。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进程,政府对一些品种的流通、价格等管制情况将逐步放松,在市场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应适时推出该品种期货交易。如国债,在1995年发生国债"327"事件时,就是因为“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条件还不成熟”而被暂停国债期货交易,现在长期国债利率已经基本放开,国债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国债交易日渐活跃,初步具备了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条件。再如外汇,人民币在资本项下不能自由兑换外币的情况下,是不适合开展期货交易的,也就是说现在还不具备开展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的条件;二是大品种原则。我国期货市场试点实践和国外期货市场发展经验说明,一个品种的期货市场规模同其现货市场规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尽管小品种有时由于投机过度暂时也能将规模做大,但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却十分有限并极易引发市场风险,只有大品种才能长期做大,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因此,对于农产品期货,应尽快推出玉米、大米、棉花、白糖、豆油、油菜籽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对于工业品期货,应加紧石油、黄金等能源及矿产资源品种的研究开发,对于金融期货,应积极进行国债期货、股指期货以及外汇期货的调研设计;三是贴近现货市场运行规律原则。期货市场是在现货市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能脱离现货市场,特别是在我国现货市场还不够发达和现货行业相关企业参与期货市场还不够积极的情况下,期货市场运作只有遵循现货市场运行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经济功能。因此,期货市场的期货合约设计、交易交割制度的制定等都必须在满足和适应现货市场交易习惯的基础上,反映期货市场独特的运行规律和特点。

四、期货市场技术创新

1、期货市场发展与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始终推动着期货市场发展。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为例,1966年第一次在交易池中使用电传打字机提供快捷、准确的交易指令处理服务;1967年在交易池采用新型电子报价显示屏,使价格传输速度缩减至数秒钟;1970年在行业领先着手在距交易池15英里外期货公司处以计算机进行报价及数据处理,标志着美国期货交易所第一次使用计算机进行远程交易登录;1989年启用并完善电子化的交易指令传输系统;1994年推出电子交易系统ProjectA,在芝加哥、纽约、伦敦、东京、悉尼和新加坡等主要城市可以使用;1995年启动Markplex系统,通过因特网提供延期报价、数据查询等商业服务,成为世界上第一家通过因特网提供服务的交易所;1998年将场内公开喊价交易方式和电子交易系统ProjectA对接,进行24小时连续交易;2000年与欧洲期货交易所(Eurex)成功启动a/c/e系统。可以说,不断采用新技术,创建新系统,逐步实现交易电子化和联网交易,培育和发展了CBOT的核心竞争能力,保持了CBOT的可持续发展。

电子化交易、网络交易已经成为目前世界期货市场的重要发展趋势。从1980年代后期,新技术大量应用于期货市场,一方面大幅度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引发了期货交易方式的变革,迅速改变着期货交易的实现方式,另一方面使期货交易所间的联网交易成为可能,使期货交易跨越了空间与时间的障碍,引发了世界期货市场格局的重大调整,进一步加剧了期货市场间竞争压力,期货交易所因此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和更大的风险,由此促进了期货市场间的合并,美国商品期货交易管理委员会经济分析部关于《美国期货市场全球竞争力回顾》报告显示近十年来全球发生了17例期货交易所合并事件,其中有4例跨国合并发生在欧洲的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目前,除少数历史悠久的期货交易所如LME和CBOT等考虑到长期的交易习惯和从业人员就业等问题尚没有完全开展电子交易外,世界上绝大多数期货交易所都开展了电子交易,如法国国际期货交易所(MATIF)、东京谷物商品交易所(TGE)和悉尼期货交易所(SFE)等都完全实现电子化交易,在全球范围内,不同程度运用电子交易系统处理期货期权的交易所数量从1990年的8家增加到1997年的约40家。此外,许多交易所实现了跨地域、跨国家的联网交易,如1984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建立相互对冲系统,1999年初CME、法国巴黎交易所有限公司(SBF)、SIMEX建立联盟并允许其会员在CME全球电子交易系统(GLOBEX)进行交易的合约享有交叉保证金特权,此后1999年9月巴西商品期货交易所(BM&F)宣布将加入该联盟。作为新经济时代显著特征的因特网技术广泛应用于期货交易,在期货市场掀起了网络交易的热潮,网络交易进一步降低了交易成本,扩大了市场辐射范围,增强了市场便利性,缩短了推出和活跃金融衍生品的时间,并使市场流动性显现明显的“马太效应”,网络交易在期货市场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期货交易所保持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要前提。

2、中国期货市场技术创新

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从1990年代建立期货市场之初就开展了通过计算机自动竞价撮合的电子化交易。2001年5月我国三家期货交易所开通了通信联网系统,三家交易所的会员单位,只要就近同一家交易所联通异地交易系统,便可以开展三家交易所的期货交易,再将同另外一家交易所联通的异地交易系统作为备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会员的交易成本,提高了市场整体电子化交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各期货交易所异地远程交易发展迅速,开展异地远程交易的会员达到80%以上,孕育着传统的有形交易模式向着新的无形交易模式的逐步转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同国际期货市场相比,我国期货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还比较简单,技术实力还十分薄弱,对技术的投入非常有限,技术水平还存在着相当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期货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我国期货市场不可避免地要面临来自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在政策允许条件下,国内市场参与者将自由选择国内外市场,国外投资者也将对国内期货市场提出国际水准的要求,正如证券市场正在研究推出的QDII和QFII制度。因此,期货市场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在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上,在系统容量和质量上,在规范管理和技术队伍建设上,在提高便利性和稳定性、安全性上,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进电子化、网络化以及无形交易方式发展。

在期货市场技术创新过程中要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创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环境。如尽快制定电子化交易的行业标准和管理规范,完善电子化交易和管理的外部环境,确立电子化交易的法律地位;二是加大技术投入。技术投入应包括硬件设施、交易系统和技术力量等方面,期货交易所作为期货市场创新的龙头,应积极加大技术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推动行业技术创新;三是推动技术应用。大力发展电子网络交易和远程交易,打造安全、稳定、高效的交易平台,保证异地客户通过专线或互联网及时下单,有效成交,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最终实现无形交易方式的网络交易;四是推进实时异地热备份交易。美国在发生"911"事件中,纽约期货交易所(NYBOT)等交易所的主机、交易池和部分数据遭到破坏,由于NYBOT等交易所建立了异地热备份机制,保证了交易数据的安全性、连续性、可靠性,并得以迅速恢复交易。我国期货交易所和期货公司也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建立异地热备份机制。

五、期货市场制度创新

1、期货市场发展与制度创新

期货市场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制度创新。期货市场的发展需要根据相关市场条件的规范、发展和成熟,通过对期货交易、交割、结算等规则的修订和完善,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以促进期货市场功能发挥,并为投资者提供宽松的市场环境。美国是现代期货市场的发源地,在期货市场发展过程中,随着相关市场的规范和信用程度的提高,自律管理的严格,美国的期货交易所通过制度创新创造相对宽松的交易交易环境,以促进市场交易的活跃和功能发挥。如在交易制度创新方面,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规定在保证金制度上按净持仓收取保证金,在限仓制度上只对客户限仓并相对宽松而不对期货公司代理部分限仓,在涨跌停板制度上当进人交割月时放开涨跌停板并不事先增收保证金;在交割制度创新方面,如CBOT根据现货市场运行规律的变化,对玉米期货和大豆期货实行船运凭证交割,对豆粕期货的交割地点实行以厂代库交割,在农产品期货交割方式上实行期货转现货交割和滚动交割;在套期保值制度创新方面,不断拓宽相应套期保值范围,1936年时套期保值要求与现货交易是同种商品并数量相等、方向相反,1968年套期保值范围拓宽至相关品种并将数量增加至一年的生产需求,1976年套保范围进一步拓宽至通过玉米期货可以为未来玉米加工品、销售玉米种子和甜玉米保值,以及通过成品期货为原材料保值等。⑧

我国期货市场在试点初期,由于缺乏市场运作经验和照搬国际成熟期货市场现行管理制度,市场规则制定的是相对宽松的,虽然在一段期间内促进了市场的活跃,但市场也由此出现了很多风险事件,如临近交割月逼仓弃仓事件等,这使我们认识到许多国际成熟期货市场惯用的规则并不一定都适合于我国发展中的期货市场。在2000年5月三家交易所实行的新规则中,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总结过去所发生风险事件的经验教训,采取了比较严格的交易规则,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对于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保持市场稳步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过于严格的规则往往导致交易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流动性,降低市场效率,抑制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

2、中国期货市场制度创新

我国期货市场内外条件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期货市场经过多年的规范整顿,期货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化,期货经纪业自律程度提高,市场参与者理性运作程度增强。此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入WTO,国内企业避险需求加大,需要期货市场在发现价格、规避风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期货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增强。这些变化对期货市场提出了新的要求,客观上要求期货市场具备相当的市场规模和市场流动性。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相关现货市场的发展情况,结合期货市场自身实际发展情况,适时进行制度创新,不断调整和完善期货市场有关合约、规则和制度,使期货市场适应经济发展。

我国期货市场制度创新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一是遵循现货市场运行规律原则。如前所述,期货市场要正常发挥发现价格、套期保值等经济功能,就需要在期货合约设计中交割标的物的交割标准品和替代品标准、质量等升贴水等制定过程中,以及在包装要求、交割方式和交割地点选择等方面,充分体现现货市场运行规律,使期货市场交割成本接近现货市场交易成本;二是遵循期货市场运行规律并保持市场流动性原则。期货市场以其特有的保证金机制、双向交易机制等保持高效率,以保证金制度、持仓限制制度、涨跌停板制度、每日结算制度、强制平仓制度、大户报告制度等维持公平的交易秩序和环境,因此应不断完善期货市场各项制度,创造宽松环境,提高运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同时要注意保持市场流动性,期货市场只有形成一定的交易规模,拥有相当的市场流动性,才能便于相关企业入市进行套期保值,并有能力分散和转移风险,投机者在以获取差价利润为目的进行期货交易的同时承担市场风险,创造市场流动性,因此,制度种创新要充分考虑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和保持相当的市场流动性;三是考量市场承受能力原则。期货市场制度创新既要遵循上述原则,还应综合考量市场成熟程度和承受能力,既要为市场发展创造空间,同时又要注意有效防范和控制市场风险,要以现货市场的发展状况为基础,以市场中介机构和市场参与者信用、规范、自律程度为依据。通过制度创新,使我国期货市场逐步建立起既适合国情又符合国际惯例的科学完整的规则体系,从而促进我国期货市场持续稳步发展。⑨⑩

六、期货市场主体创新

1、期货市场发展与主体创新

期货市场是在现货市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期货市场主体也是在不断创新基础上多元化的。现货商们在创建期货市场初期,市场主体多为现货商和相关业者,随着经济和市场的发展,市场分工趋于明晰,市场主体也逐步多元化,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也发展成为市场主体。目前,国际期货市场中期货公司,包括商品投资基金、对冲基金、保险基金和养老基金等在内的各类基金,包括银行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相关现货行业的生产商、贸易商和消费企业,各类大型商社等都是期货市场的积极参与主体。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原油期货市场成交量中,生产者占30%,贸易商和加工者占30%,金融机构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占8%。期货市场主体的发育状况和结构、参与程度和多元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期货市场发展程度和层次,主体结构的多元化能够增强市场流动性和稳定性,促进市场功能的发挥,使期货市场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其经济功能并服务经济发展,同时也是期货市场发展的动力源泉。

我国期货市场建立初期的市场主体还是比较健全的,虽然结构不是很合理,如现货相关行业参与不够广泛,但是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国有企业、中介机构等都能够自由参与期货交易,促进了期货市场发展。但是这些机构在参与期货交易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许多风险事件,引发了国家有关部门的严格监管,导致了现在市场主体缺位以及主体结构的严重不合理,从而制约了期货市场的发展。我国期货市场市场主体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一是我国期货市场不是由现货商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发组织起来的,现货市场的不发达使得期货市场在合约质量标准和交割环节存在一定的成本,现货商直接进入期货市场特别是农产品期货市场进行保值交易还不够广泛;二是主体结构单一,业务单一,规模不大,实力不强。期货公司作为市场主体只能开展经纪不能自营,国有现货相关企业只能参与保值交易,并且由于很多国有企业尚未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决策机制不畅,参与期货保值交易也不够积极;三是主体结构不合理。金融机构不能参与期货交易,各类基金不能进入期货市场并且还没有期货投资基金。因此,在稳步发展期货市场的新形势下,我国期货市场应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注意加强和完善市场主体建设,尽快形成多种主体并存的市场格局,增强市场流动性,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促进市场功能发挥。

2、中国期货市场主体创新

首先培育综合类期货公司。对期货公司实行分类管理,允许综合类期货公司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推行管理账户、代客理财、转委托业务,开展自营业务,进行境外期货业务代理试点等。在综合类期货公司发展过程中,一是实行集团化、全能化发展战略,以设立控股子公司的方式开拓投资、投行、经纪、资产管理、咨询、境外等业务,并以参股或控股的方式参与到保险、银行、证券等行业,以迎接金融期货时代的到来,适应金融业混业经营发展趋势;二是通过兼并重组和联合进一步调整期货经纪业结构,使其数量和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其次鼓励现货相关行业企业入市。现货相关行业企业广泛参与期货交易,对于密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联系,增强期货市场所发现价格的有效性和应用性,在临近交割月实现期货市场价格向现货市场价格的有效回归和趋同性,都是至关重要的。同时,现货相关行业企业只有参与到期货市场中来,才能规避在现货市场经营过程中所无法回避的价格变动风险。目前,我国还有一些地方性行业文件限制国有企业进入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这样做是不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因此,应放开和鼓励现货相关行业企业进入期货市场。

再次适时设立期货基金并允许金融机构入市。设立期货投资基金将在提高期货市场稳定性、扩大市场规模和增强市场流动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也为中小投资者在期货市场提供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渠道,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机构经营范围的不断拓宽,金融机构参与期货交易只是时间问题,正如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美国、英国等国家的期货市场广泛参与期货交易一样。

七、期货市场体制创新

1、期货市场发展与体制创新

期货交易所会员制是期货市场体制创新的起点。在过去的150多年里,世界绝大多数期货交易所都是非营利性质的会员制组织,会员制是期货交易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采用的一种相对有效的组织制度,它有助于发挥期货交易所的组织功能,使期货交易的参与者成为期货市场的管理者并拥有平等的权利参与交易所的经营管理,完善交易所的自律管理,保持期货市场公平公开公正的特性。但随着新IT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化交易的普及,以欧洲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期货交易所之间的联网与合并成为期货市场发展的新趋势。这些期货市场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加剧了期货交易所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客观上要求期货交易所增强核心竞争能力,通过采用新技术或联网合并,扩大市场规模和辐射范围,同时也需要期货交易所采用更为积极的组织制度和管理体制。

期货交易所公司制成为期货市场创新的新方向。在国际期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期货交易所互助性组织形式的会员制在适应新的市场发展形势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管理效率低下,决策制定速度缓慢,交易成本较高,对市场需求的变化缺少敏感性,缺乏创新动力和应对市场竞争的快速反应能力。因此,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期货交易所(EUREX)、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伦敦国际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LIFFE)、香港期货交易所(HKFE)等多家国际性期货交易所先后成功地进行了公司化改造。这些期货交易所通过公司化运作,在管理效率、融资能力、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以及市场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已经逐渐显现出来,并且在自律与监管方面也实现了平稳运作。

2、中国期货市场体制创新

我国目前期货交易所是以会员制的组织形式运作的,但是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我国的会员制并不完整。如一是会员资格在很大程度上仅代表交易权利,在参与交易所的管理上还有很大的局限性;二是期货交易所存在着产权关系不明晰,财力有限并抗风险能力不足,监管相对较严并缺乏创新动力和实力等问题。在我国期货市场进入稳定发展新阶段以后,这些问题已经凸显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期货市场的创新发展,而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体制创新。通过体制创新,可以完善期货交易所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增强市场应变能力,促进市场的创新与发展。我国期货市场应根据发展情况,在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会员制管理的同时,选择市场运行规范稳定并交易活跃的期货交易所,借鉴国际期货市场成功经验进行公司化改造试点,在妥善处理盈利机制和一线监管关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期货交易所体制创新的有效途径,切实解决期货市场发展的根本问题。

八、期货市场信用体系创新

1、期货市场发展与信用体系建设

信用体系建设是关系到期货市场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一位投资者的利益,还关系到行业形象和是否能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以及投资者切身利益是否能够得到切实保护,市场能否维持正常的交易秩序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等。完善的信用体系建设能够促进市场发展,信用体系的缺陷同样能够制约期货市场发展。如日本期货市场在1952年重新开始期货交易以后,由于战后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中介机构的不规范和大量其他行业如证券业失业人员加入到期货经纪人队伍中来,出现了许多严重侵害投资者利益的事件,如对赌、吃点、强行买卖、擅自买卖、不及时兑付、卷款潜逃等,在社会中造成了恶劣影响,至今制约着期货投资者规模的扩大。市场的信用程度决定着市场的发展。

在我国期货市场试点初期,由于社会整体市场经济秩序尚在建立过程之中,对期货市场的管理也缺乏相应的经验,出现过为数不少的坑蒙拐骗等信用诈骗事件。如期货公司从业人员或法人代表携客户保证金潜逃,期货公司因种种原因在停业时不能如数退还客户保证金等,同样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经过规范整顿,这些问题现在已经很少发生了,但是如何从制度上进一步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从根本上杜绝这些事件的发生,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2、中国期货市场信用体系创新

根据期货市场组织结构特点,信用体系建设应从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从业人员和投资者等几个层面着手。关于期货交易所,从业务制度来看,目前实行的交易交割和结算制度基本上是行之有效的。如交易制度上的保证金制度和追加保证金制度、涨跌停板制度、强制平仓制度等,交割制度上的临近交割月逐步追加保证金制度、扩大涨跌停板制度和交割违约罚款制度等,结算制度上的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风险准备金制度以及同结算之间的综合授信额度制度等,这些制度基本上能够保证期货市场在一般情况下的正常运行。从监管体制来看,国家监管部门对交易所的直接监管体制,通过《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包括交易所高级管理人员任命、交易所例会制度、提示制度等监管措施,监督交易所规范运作和管理人员尽职守则。但是,随着期货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结构的多元化,期货交易所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制度创新,健全期货市场服务功能,在期货市场持仓量、交易量、交割量等实现突破时,保证期货市场能够维持正常的交易秩序。如在结算制度方面,在综合类期货公司推出以后,期货交易所可以实行结算会员制度,在期货交易所进行公司制改造以后,期货交易所可以将结算功能独立出来,成立结算子公司等。

关于期货公司,通过减少期货公司数量,提高期货公司注册资本,实行期货公司内控制度指引,对期货公司进行年检等有效措施,期货公司从整体上来说规范化程度显著提高,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但是,现行制度也存在着缺陷,如当期货公司出现超出其注册资本范围的风险事故,投资者利益在现行制度条件下是没有保障的,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制度创新。一是建立期货公司信用档案和公示制度,监管部门、期货业协会和期货交易所应建立期货公司信用档案,在对有关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后向社会公示;二是推行客户保证金封闭运行制度,保证期货公司客户保证金安全;三是建立补偿基金制度,在进一步减少期货公司数量、提高期货经纪业整体信用意识的基础上,建立期货经纪行业补偿基金制度,在期货公司出现倒闭等意外事件时,保证客户利益不受损害。

关于从业人员和期货投资者,首先对于从业人员,应建立联保制度,即在成为从业人员时由其有一定经济条件的直系亲属或有关社会关系对其从业期间的行为进行经济担保,期货业协会应建立从业人员行为守则和信用档案制度,并将有关信用状况定期公示。其次对于期货投资者,期货交易所等机构应建立期货投资者信用档案,跟踪其交易行为、实物交割以及套期保值等信用状况,在对有关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后向社会公布。

九、期货行业文化创新

1、中国期货行业文化背景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市场经济社会中一个行业的文化与市场经济整体发展程度以及行业成熟程度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我国仍然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只有二十几年的时间,市场秩序正在从双轨制的混乱中逐步形成,法律法规初步建立,国家正在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信用问题、诚信问题开始受到普遍关注。在这样的经济条件和环境下,我国期货市场建立初期,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体制不到位和管理不规范,以及对期货市场的运作缺乏经验和对期货市场的风险缺乏认识,期货市场出现了各种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不健康的行业文化氛围。不健康的行业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期货市场组织者的角度来看,运作管理不规范,同个别会员单位甚至投资者串通在一起操纵市场价格,经常随意性更改交易交割制度,官僚作风严重,不坚持三公原则,侵害投资者利益,工作人员泄漏内幕消息,人为限制交割以及交割仓库无端刁难交割客户,以控制风险为由采取各种随意性措施如关闭下单通道等;从中介机构角度来看,管理不规范,吃点对赌,帮助投资者分仓逃避规则限制,不按照规则规定收取客户保证金和进行风险控制,挪用客户保证金,自营亏损告黑状或鼓动客户告黑状,传递或散布虚假信息等;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由于自身对市场判断失误而导致亏损时无理取闹,聚众闹事,扰乱社会治安和市场秩序,攻击谩骂,告黑状,制造散布谣言等。这些不健康的行业文化曾经产生恶劣的影响,败坏了期货市场的信誉和形象,改变了管理层和社会公众对期货市场的正面看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期货市场的发展。

2、中国期货行业文化现状

经过数年的规范整顿,我国期货市场规范化程度得到极大提高,市场理性运作氛围日渐浓厚,市场形象和社会认可程度得到极大改善,告状闹事的少了,依法治市、规范经纪、理性投资正在成为期货行业健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这些变化与近年来期货市场的长期低迷存在一定关系,随着市场实现恢复性增长和交易规模的继续扩大,是否能够保持健康的行业文化,还需要行业全体从业人员的长期共同努力。当前,期货市场仍然存在一些不健康的行业文化,主要表现在:尽管期货市场在新体制新规则条件下实现规范管理和运作,但是一些从业人员和投资者思想还没有从过去不规范时代的怪圈里转变过来,仍然抱着过去的眼光看现在,不是对市场进行客观理性深入的分析和判断,而是抱着侥幸心理盲目入市,只要亏损便怨天尤人,怨声载道,绞尽脑汁在自身和市场之外的第三者身上找原因。近年也有少数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报刊、网络等媒体制造和散布谣言,搬弄是非,甚至进行人身攻击,把自身亏损原因推向非市场因素,以发泄怨气。也有极个别投资者利用法律制度缺陷,在投资失误以后反将中介机构告上法庭,并在多家中介机构制造同样事件等。在期货市场进入规范发展时代的新时期,这些现象显得极不协调,需要进行行业文化创新。

3、中国期货行业文化创新

期货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高级组织形式,期货市场所倡导的自律、诚信、法制、规范、公开公平公正、自我责任等都是市场经济社会的先进文化,是期货市场发展的软环境,也是推动行业发展的保证。健康的行业文化应该是自律的文化,诚信的文化,法制的文化,规范的文化。期货行业文化创新需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发挥交易所、期货公司等所谓“强势群体”的自律规范作用,依法办事、规范管理,不断完善各项规则制度,有效防范和规避制度缺陷所带来的风险,使不健康的行业文化没有市场;二是充分发挥中国期货业协会和地方期货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推动行业自律文化和诚信文化建设,协调媒体进行健康行业文化的宣传,发挥媒体舆论导向以及在社会监督和树立投资者信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三是在期货市场各个层面的各种类型的培训和投资者教育过程中将健康行业文化作为必须的内容,使健康行业文化深入人心,形成健康行业文化氛围,使投资者等所谓“弱势群体”集中精力研究分析市场,自觉地理性投资运作。

标签:;  ;  ;  ;  ;  ;  ;  ;  ;  

论我国期货市场的创新与发展_期货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