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中的城市设计策略思考论文_杜宇田

城市更新中的城市设计策略思考论文_杜宇田

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384

摘要: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方法和内容,存在于规划和准备的各个阶段。包括城市总体设计在总体规划阶段、城市设计在详细控制规划阶段、城市设计指导方针日益重要的发展控制环节。在规划的不同阶段,城市设计也有不同的优先次序和内容。无论是大规模的城市空间研究,还是中间层次的局部空间形象,还是微观层次的城市节点空间环境设计,城市设计的作用都贯穿其中。我们已经经历了近30年城市设计发展历程,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规划师将面对的是越来越多的已建成用地以及更加复杂的城市问题,城市设计的介入不仅仅使规划图纸中的空间形态表达优化,重点更在于可以通过城市设计的思维,对该地区的过去与未来、物质与非物质因素进行系统综合的考虑,并直观地呈现为空间结果和形态管控的依据。在新常态指向存量的城市更新大背景中,最近提出的城市修补较城市更新而言,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更强且更具体,更需要通过城市设计的策略和方法来改善城市建成环境以及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更新;城市设计;策略思考

1城市更新内容概述

1.1城市更新概念的理解

目前,城市化与知识化、科技化、国际化等同样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如何在城市化的推动下进行城市更新工作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城市更新,其不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同时也涉及到居民的生活、市场的经济、相关行业的发展以及三方利益等多个方面,然而,一切工作始于对概念的全面理解。因此,如何正确理解城市更新的概念成为了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实现更新带动市场经济、更新推动城市发展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工作。

对城市更新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即“城市”与“更新”。城市,是人类居住的环境,是一切活动产生和进行的平台,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多样连续的、与时俱进的有机体,这种与时俱进与人体机能相似,需要不断的新陈代谢来支持。而这种所谓的城市新陈代谢就是更新。“更新”具有获得新生的意义,是从城市的整体出发,结合了政府、市场、企业、居民等利益主体,在阻止城市衰退的同时促进城市发展,具有未雨绸之意。此外,要注意的一点是城市更新中提到的“衰退”是一种相对的存在,指城市结构以及功能的折旧,它们当下的指标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这种供给与需求的差异甚至会导致城市发展滞后。其中,有形的折旧可以更换设备,但是无形的功能性折旧却对城市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城市更新的概念理解为:“城市更新是在政府管制、行政体制支持的基础上,施以一定经济投入,并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监控更新过程,时刻调整不符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全面考虑人文、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采取依据不同发展阶段和城市基础用多种手段配合使用的更新方式,最终,达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将城市从零星推向整体的浩大工程”

1.2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

基于上述对城市更新概念的理解,主要内容方面将分为有形更新与无形更新两部分。有形更新包括:交通更新、空间规划更新、资本更新等;无形更新包括:城市发展规划调整、城市文化更新、对城市的定位等几个方面。

1.2.1交通的更新。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私家车数量增多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起了严重的交通拥堵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在拓宽主要交通干道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分时段、分区域的交通系统更新策略。控制出行车辆数量以及汽车尾气的排放。节能车以及低污染能源也应列入到更新范围内,呼应低碳政策,提倡“零污染”出行。

1.2.2空间的更新。空间方面强调以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为目标对人类活动空间的面积、布局等进行比例的调整,结合社会经济效益、强调空间资源的重要性。例如在居民小区内,小型商业网点数量应定额在多少,选址应考虑到整个小区每一方位居民到达商业点路程的均衡。居住环境周围教育、医疗、娱乐、采购、商业等日常所需网点是否齐全或到达这些地点的时间成本是否合理。

1.2.3资本的更新。一是物质资产,二是人力资本。物质资产提倡在原有框架的基础上更新换代,降低整体替换带来的巨额成本;人力方面提倡调动人力资源的活跃性,学习最新科学技术及新设备的操作技能。以企业核心资本即“人力”的替换带动整体走向发展的最前端。

1.2.4文化的更新。城市文化更新可从城市的软、硬两个文化角度提出更新对策。其中,硬文化指具有可见性和可触摸性质的物质文化、环境文化;软文化则属于一种抽象的隐性文化,如行为文化、观念文化、社交政策等。软文化要在硬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而硬文化的发展也需要软文化辅佐,两者相辅相成。

1.2.5定位的更新。城市定位可以细分为形象定位、性质定位、功能定位等几个方面。这需要充分了解该城市的发展演变趋势以及自身发展所需,以与国家政策同步、改善民生、为经济做贡献、保护环境为依据设计适应发展潮流的定位。

1.2.6规划的更新。这主要是指发展计划的更新。城市的发展规划是以什么样的姿态和什么样的效率展示魅力的城市导航。因此,城市的健康发展需要以城市发展规划为指导。社会和市场的迅速变化决定了发展计划的动态。这就需要不断调整发展计划,以适应发展需要,为城市重建提供可靠的前沿基础。

1.3城市更新的产生背景

城市更新一词最早起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美工业化国家,并于1958年8月荷兰海牙市召开的城市更新第一次研究会上对概念进行了权威性的界定。主要源于第二次产业革命大大推动了城市经济的飞速增长,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城市中的土地资源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此时人口激增、交通混乱、设备陈旧等现象比比皆是。为了摆脱这种空间紧张的状态,在远程交通运输发展的推动下,城市居民开始向市郊转移,即郊区化(Suburbanization)现象。这种人口的分散使城市中心区失去了经济活力,无法承担起城市领导核心的重任,反而呈现一片萧条之势。为了恢复城市活力,吸引人口回归城市并振兴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并改善“郊区化”导致的“死城”现象,欧美国家于二战后开始了大范围的城市更新计划。此时的更新重点集中于建筑设施与环境的改善以及空间的调整再利用。而后又在伯吉斯的“过滤论”(Filter Down)、福利经济学、博弈思想等理论的补充下逐渐趋于完善,为日后的城市更新工作提供了丰富经验。

我国城市更新的历史至今已有六十多年,但较之欧美近二百年的历史,我国仍处于发展阶段,距离成熟还需要一定时间和经验的沉淀。城市更新工作在我国开展较晚,更新的侧重点在于危房等基础设施的改善、解决居民居住问题,而后由于中央政府提出了“变消费型城市为生产型城市”方针的贯彻落实,刚刚崭露头角的更新工作因此被搁置。这也是我国在城市更新历程中出现的一个历史断裂期。从1953年开始更新工作再次启动,进入第二阶段。但资金有限、历史遗留问题过多、设备不完善等缺陷依旧阻碍着工作的进展,“内旧外新”、“投机倒把”、“盲目拆建”的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已经在借鉴欧美城市更新经验时避开破坏环境、市中心衰败结果的同时,转而取其精华,走分阶段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多样性、跳跃式发展的道路。这样不但避免了走弯路,同时也符合发展潮流。目前,我国的城市更新已经逐步走向正轨,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见缝插针”过渡到了“以人为本”、“空间多效利用”、“为环保护”、“强调城市整体性”的更新原则。这一转变将在城市发展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城市更新引入城市设计必要性

城市设计策略引入的独特性在于为城市设计与城市物质环境的关系以及城市生活空间的建设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和审美意义。从空间环境和人类行为感知的角度来看,城市的更新对城市的全面复兴有着深远的影响。城市设计的这一特点可以从人的角度考虑城市更新的生活空间质量,为城市更新的实施提供决策支持和技术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 城市设计能够提升公共空间品质

城市设计实践在上海从1980年代就开始探索了,相对于规划所依托的经济社会等内容,城市设计主要关注公共生活和公共领域的形成。城市设计从公共空间领域的角度出发,以倡导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为目标。在城市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弥补城市更新只为追求更高建筑量而忽略了公共空间品质设计的失误。城市设计是政府对于城市建成环境的公共干预,它所关注的是城市形态和景观的公共价值领域(Public realm),不仅包括公共空间本身,而且涵盖对其品质具有影响的各种建筑物。城市需要以提升公共空间品质为目标的城市设计来保障公共审美得到体现,而城市设计研究对于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无疑是有好处的 [9]。可见,在目前城市更新工作缺乏与规划编制体系对应的情况下,引入城市设计作为决策支持和方法手段是合宜的,符合城市更新并非追求增长导向而更加注重城市品质提升的目标,从城市更新更高的社会性角度看,城市设计也具有较高的公共参与载体平台的优势。

2.2城市设计保证城市更新的可实施性

城市设计是规划和建筑之间的桥梁。城市设计可以通过三维空间真正反映规划意图。详细的模型、场景表现甚至详细的建筑平面,可以使城市更新与改造的各个利益相关者直观地判断城市更新后的形象、环境和空间状况。在居民讨论或公众参与的过程中,协助提供一个直观的对话工具。同时,由于城市设计具有嵌入规划编制系统的优点,可以实现土地或地区更新与城市整体的关系。然而,如何将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相结合,则是城市设计保证城市更新实施的关键。就城市更新的具体需求及上述分析发现的问题而言,面向实施的城市设计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将更新对象面向城市整体或其背景相关城市片区,结合控规研究开展引导型城市设计,解决局部与整体关系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面向城市更新具体的局部工程实施型城市设计,解决更新项目的形态和空间品质问题。引导型城市设计可考虑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单元划分一致或者包括几个相关的单元,进行整体功能策划,并辅以城市更新目标导向的城市设计方案,保证控规的指标与城市更新一致,并最终可以实施。而微型地块的城市更新则可以进行实施型城市设计,落实空间形态、公共服务和道路交通等要素,以保障最后有效的实施。因此,作者建议可以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框架下确定城市更新协调范围,进行城市设计,通过合宜的方案比较、利益相关者协商、公共参与等程序,寻求多方认可的实施方案,制定不同于普适性控规技术规定的更新区规定和城市设计附加图则作为共同管控依据,从而保证城市更新的实施。

3 城市更新中的城市设计策略与方法

3.1针对城市情况选取最佳的设计方法

总之,城市设计包括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城市的整体设计是一种宏观的设计。旨在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和体系。微设计更倾向于在城市建筑中实现公共界面和更新控制。由于各城市所处的区域环境不同,在城市更新过程中需要选择不同的城市设计方法。其中,城市整体布局可以采取宏观的城市设计方法,从该地区的文化历史出发,绘制出整个文化脉络,通过对当地城市空间格局的了解,逐步规划公共设施的布局。确定各种设施的规模等具体要素,同时与规划系统相联系。现在微设计的应用比宏观设计更广泛。微观设计采用小范围、轻量化的思路,将大规模的调研摒弃,采用渐进式的方式,将提升城市质量作为首要任务。局部城市设计的方法运用能够根据使用者以及社区的具体需求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来进行建筑以及周边环境的城市空间设计。这种小范围的改造升级,不会破坏城市的整体布局,还能够起到美化细节的作用,让建筑物变得更有生命力,保留地方历史回忆的同时也带给地方新的活力。

3.2结合公共设施合理设计

公共设施作为城市发展运行中不可或缺的城市配套,与城市设计相结合有助于将各开发地块城市风貌有机结合,同时满足了人们对生活的便利性要求以及城市的认同感。目前,为满足上层次规划要求,通常将公共设施指标、公共空间面积落在不同地块,满足公众的功能性需求。如能在控规城市设计层面提前对公共利益设施进行提炼,并与城市设计意图相结合,在城市景观廊道、轴线、节点中,附带公共设施,则能进一步提升公共设施的服务效能,同时增加公众生活的愉悦感和便利性。

3.3公共空间的精细化控制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建设主体之间的开放空间。是公众进行公共交流和举办各种活动的公共场所。它的目的是为大众服务。在城市设计中,步行系统、绿地系统、界面控制系统等分析要素和方法能够合理地分析和控制城市公共空间。对于城市的更新,由于追求其高容量率,大面积的绿地将会减少,比例将会大大降低。精细的城市设计,可以有效地增加城市的绿地服务效能,并且,也能通过组织公共空间,来承载各类公共场所的活动,这对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也极为重要。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精细的城市设计,对于各类空间界面的提升,为民众多样化空间的扩大,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并且,对增强人民归属感,提升人民自豪感,也起着不小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为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提供丰富的公共空间形态。同时,通过步行连续性、环境个性化等城市设计方法的应用,展现不同城市最具特色的部分,彰显城市风貌,走出“千城一面”的固有模式,从而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3.4控制结果最优

所谓城市改造,主要是针对建筑环境、优化空间环境、功能组织和设施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协调各种社会利益,提高环境质量,实现互利共赢。首先需要注入新的资本,然后利用现有的社会关系对现有资源进行重组和分配。在利益重组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利益冲突的情况。因此,在城市改造的初始阶段,我们应该关注经济和环境的最优目标,并以此为结果。除了对开发指标进行把控平衡外,城市设计也是平衡利益冲突,控制结果导向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城市更新项目中,应从最终结果进行考量,不应过分追究具体贡献的绿地、广场用地等公共用地的面积数量,而应该把控独立占地及非独立占地的公共空间对项目城市环境的影响,最终达到最优结果。

3.5城市设计满足规划需求

为了与城市规划相衔接,城市设计也被分为相应的级别,有总体级、分区级和地块级。其中,城市更新的主要方式分为两种,分别是分区级和地块级。如果采用全面改造更新的策略,需要对地区进行研究,并且将与上级的衔接,放在首要位置,此外,还要兼顾改造后的景观、风貌,以及与周围景物的文化协调性。如城市设计进行微改造,则需要对其进行地块级研究。在其符合分区设计的前提下,将具体设计条件个性归纳入其中。城市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将城市发展的元素统一起来,并进行梳理和研究,最终形成共同的标准,运用到城市建设当中。

4结束语

由于市区重建是一个涉及多重利益的建筑环境,经常会面临过度重建及兴建、难以与法定规划衔接、对公众环境质量缺乏重视等问题。城市设计策略的引入,可以使城市更新更直观地确定最优的空间结果,更好的计划管理,更好地组织公共空间,更好地选择城市设计方法,使城市更新能够真正为人们服务。不是新一轮的利益追求单一的经济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爽. 城市更新与功能提升方法研究[J]. 建材与装饰. 2018(08)

[2] 郎嵬,李郇,陈婷婷. 从社会因素角度评估香港城市更新模式的可持续性[J]. 国际城市划.

[3] 纪强. 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的作用与角色探讨[J]. 住宅与房地产. 2017(32)

[4] 王宏伟. 基于文化价值回归的城市更新研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7(34)

[5] 李丽. 浅谈城市更新[J]. 上海房地. 2018(06)

[6] 潘付英,梁倩. 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暨《规划师》·日照经验交流会(2017)成功举办[J]. 规划师. 2017(08)

[7] 郭斯凡,王琦. 英国城市更新策略下的人文关怀——以莱斯特国家太空中心为例[J]. 城市住宅. 2017(09)

[8] 刘勇,张伯伟. 旧城改造、城市更新与地方重塑[J]. 公共艺术. 2016(01)

[9] 程又新.城市更新办法:“更新”可持续发展[J]. 上海人大月刊. 2015(06)

论文作者:杜宇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  ;  ;  ;  ;  ;  ;  ;  

城市更新中的城市设计策略思考论文_杜宇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