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简古文二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简古论文,文二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877.5 [文献标识码]A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传抄古文在学术界的地位日益得到认同。其中北宋夏竦《古文四声韵》一书,由于收录传抄古文资料十分丰富,所以倍受学者青睐。近年随着楚简的不断发现,一些高难度的文字考释,往往借助于《古文四声韵》才得以迎刃而解。本文试举郭店简中这类已识字而结构不明和未识字的例证各一则,用以说明《古文四声韵》在考释战国文字中不可替代的字典作用。
释达
郭店《老子》甲篇“长古之善为士者,必非(微)溺玄达,深不可志(识),是以为之颂(容)。”(8)《释文注释》“达,简文作,《古文四声韵》引《古老子》达作与简文极近似。《包山楚简》第119号有此字,系人名司马达。”(注: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114页,文物出版社,1998年。)另外,《性自命出》“达于义者也。”(54)《究达以时》“童(动)非为达也。”(11)、“穷达以时。”(14)“达”字还见于《五行》“疋肤肤达者君子道”(43)等。这些明确的辞例,证明“达”字的释读不可移易。
九店56.30“是胃(谓)达日。”《释文》早已隶定为“达”(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陵九店东周墓》507页,科学出版社,1995年。),后来《释文与注释》又详加解释:“达字原文释为“达”是可信的。”(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九店楚简》87页,中华书局,2000年。)
长沙楚帛书甲篇“咎(晷)而〈天〉步达。”有学者指出“所谓咎(晷)天步达,就是说通过规测周天度数,制定历法,推步达致神明之境。”(注:曾宪通《楚帛书文字新订》,《中国文字研究》第一辑91页,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按,“咎而之达”其义待考,然而“达”之隶定则毫无疑义。
以上郭店简中“达”的出现频率较高,异体也较多,例如:
众所周知,在战国文字中“=”形和“口”形往往是装饰部件,且可以互换。其例甚多(注: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232-233页,中华书局,1989年。)。饶有兴味是,“=”形和“口”形有时在一字中共见,(注:何琳仪《楚官肆师》,《江汉考古》1991年1期。)这与“达”的异体变化完全吻合。下面将这类例证一并列举如次:
细审上表这类有规律的变化,有理由推测战国文字“达”的主体部分应由“”旁和“午”形所构成。如果上溯西周金文、横比秦系文字:
还有一种可能,根据上表“危”的原形,可以推测郭店简“达”所从“=”形乃省形符号(注: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225-226页,中华书局,1989年。)。
《释文注释》隶定A为“”,释“望”;隶定B为从“心”从“”,亦释“望”(注: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203页,文物出版社,1998年。)。或释A为“枉”,读“狂”(注:黄德宽、徐在国《郭店楚简文字考释》,《吉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建所十五周年纪念文集》,1998年。)。《释文注释》隶定C为“”,未予解释(注: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198页,文物出版社,1998年。)。或释C为“枉”,训“邪曲”(注:黄德宽、徐在国《郭店楚简文字考释》,《吉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建所十五周年纪念文集》,1998年。)。或释C为“棿”,通“臬”,训“法度”。(注:刘钊《读郭店楚简字词札记》,《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0年。)
上揭三字都有一共同的偏旁,以上学者或放在一起讨论,无疑是十分正确的。然而其隶定则有可商。下面列举诸家所涉及相关郭店楚简文字如次:
其中“”所从“亡”旁,“往”所从“之”旁,“毁”所从“臼”旁,“兒”所从“臼”旁,与上揭三篆同属一批竹简资料。细审各自形体判然有别,其间似无切合之点。三篆形体诡异,在现有古文字资料中,恐怕很难找到可以比照者,大概只能在传钞古文中寻觅。
以上“兢”字上方为三横笔或三斜笔,而郭店简A、B这一部位为二曲笔,无疑应属简化。至于A、B与C之间的递变关系,应属“收缩笔划”现象(注: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216-217页,中华书局,1989年。)。
郭店简A之“兢”当训“恐惧”。《诗·大雅·云汉》“兢兢业业”,传“兢兢,恐也。”《尔雅·释训》“兢兢,戒也。”凡此皆由《说文》“兢,敬也”所引申。其中以“敬”训“兢”,恰好与郭店简“兢生于敬”可以互证。先秦以后,这类词汇甚多,诸如“兢栗”、“兢悚”、“兢恪”、“兢戒”、“兢畏”、“兢悸”、“兢业”、“兢惧”、“兢惭”等等,均可由“兢”之义训而推求。简文“兢生于敬”,可参读《新苑·反质》:“君子服善则益恭,细人服善则益倨;我以自备,恐有细人之心也。”
郭店简B从“心”,从“兢”,应是“兢”之繁文。同文求异,所谓“避複”者也。《论语·学而》“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可以为郭店简“耻生于敬”作注(“恭”与“敬”对文见义)。
《语丛》2.3简文“兢生于敬,耻生于兢”,大意谓“兢戒由恭敬而生,羞耻由兢戒而生。”
郭店简C从“木”,从“兢”,字书所无,疑是“”之异文。检《老子》七十六章“木强则共”,马王堆汉墓帛书甲本“共”作“恆”,乙本作“兢”,乙本注“兢,甲本作恆,疑读为,兢是假借字。”(注: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马王堆汉墓帛书(壹)》94页,文物出版社1980年。)是其佐证。《说文》“,竞也。从木,恆声。,古文。”
郭店简C应读“恆”。《说文》“恆,常也。”
《语丛》1.93简文“仁义为之(恆)”,大意谓“以仁义为典常”。这应是汉代“五常”之滥觞,参读《汉书·董仲舒传》“夫仁谊(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白虎通·性情》“五常者何?谓仁义礼智信也。”
[收稿日期]2002-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