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访问印度对中印美三角关系的影响_奥巴马论文

奥巴马访问印度对中印美三角关系的影响_奥巴马论文

奥巴马访印对中印美三角关系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巴马论文,中印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0年11月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率领250位高管抵达印度金融中心孟买,开始了对印度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这是奥巴马亚洲四国(其他三国为印度尼西亚、韩国和日本)行的第一站,访问规模创下美国之最,对印美两国意义重大,成果显著。美印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签署了总价达100亿美元的贸易协议,双方还达成共同进行清洁能源研发和季风预测合作的两项协定及有关核能、能源、页岩气和疾病检测的四项备忘录。这次访问被誉为是印美关系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美国南亚战略的重大调整。奥巴马的“亚洲四国行”始终暗含中国因素,将对中印美三角关系带来一定影响。

一、印美之间的主要利益诉求

修昔底德曾说:“无论国家之间还是个人之间,利益的一致是最可靠的纽带。”①利益将决定国家政治行为,作为内政延续的外交也将受到利益趋同性的影响,表现出合作或竞争的状态。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美印两国之间的利益诉求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低级政治和高级政治相交织、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共存的背景下,奥巴马的印度之行开启了印美进一步合作的大门。

(一)美国对印度的利益诉求

2009年初,高呼“变革”的奥巴马入主白宫。此时的美国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深陷经济衰退以及伊拉克、阿富汗两场战争,迫使奥巴马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作出大幅度调整。在南亚战略上,奥巴马更看重对反恐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巴基斯坦。“阿巴新战略”的出台加深了美巴的合作关系。奥巴马政府看重日益有世界影响的中美关系,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放在了更重要的战略位置。一时间印美关系停滞不前,即使2009年美国盛情接待辛格总理的正式访问,两国之间也没达成任何实质性的成果。就在许多分析家批评美国新政府忽视印度或把印度排出美国亚洲战略的时候,奥巴马以空前的规模访问了印度。究其原因,这和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息息相关,也深受美国国内局势影响。

1.美国反恐重心东移

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两线作战。就在人们质疑这两场战争为何爆发、何时结束的时候,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并深深打击了美国经济。更为严重的是,长期的反恐使美国游离于亚太机制之外,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受到了很大的削弱。如何尽快结束这两场战争,恢复美国的亚太利益,成为奥巴马外交政策的当务之急。2009年12月1日,奥巴马在西点军校提出了“阿巴新战略”:(1)增加阿富汗的兵力(增兵);(2)增派文职人员;(3)与巴基斯坦建立有效的伙伴关系。“阿巴新战略”的提出,标志着美国反恐中心的东移。美国政府十分明白,只有通过巴基斯坦才能解决阿富汗问题,但巴基斯坦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印巴克什米尔问题的消减,这需要印度以更积极的姿态缓和与巴基斯坦的关系。特别是在反恐后期,以及将来美国军队撤离阿富汗之后,亟须扶植一个“代理人”确保南亚局势的稳定。而作为南亚唯一大国的印度无疑成了美国的首选。在反恐问题上需要印度的支持,使美国主动向印度靠拢。

2.中国因素凸显

亚太地区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崛起,也成为印美靠拢的驱动因素。在美国疲于应付恐怖威胁之际,中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在世界的影响日益增大。据《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2010年中国内地上榜企业由2000年的10家增加到46家,仅次于美日两国。其1.95万亿美元的营业总收入超过2009年巴西的GDP,可以排名全球第八大经济体。②即使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9年,中国经济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率。美国国内出现了“美国真正的威胁是中国”的声音。《今日美国》2010年11月2日报道称,中国日渐增强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让亚洲国家感到“担忧”。③美国白宫副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本·罗兹说:“亚洲的崛起是我们这个时代具有决定意义的故事之一,经济增长的中心正朝亚洲转移。”④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2010年10月28日在夏威夷发表讲话时也指出:“我们知道,21世纪的大部分历史将在亚洲书写。”⑤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在亚太地区致力于推行“靠前部署”外交,采取了较布什政府更为积极、主动、深入的“接触”政策,将更多的外交资源部署到亚太地区,加快与亚太地区接触的步伐,目的在于保持和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而美国历来的地区战略就是遏制任何地区大国的崛起,并在地区扶植盟友,以维护地区均势,从而确保美国的全球霸权。奥巴马总统决心重返亚太,⑥启动了“美国—东盟首脑峰会”机制,加强了与东盟国家的伙伴关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亚太事务。奥巴马在一年内两次出访亚洲,⑦而且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国防部长盖茨等要员频繁穿梭于美国与亚太之间,并高调介入亚太事务。⑧2009年7月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参加东盟地区论坛,就称美国要“重返亚洲”。白宫亚洲事务资深顾问杰夫·巴德也表示,奥巴马将致力于展示美国重新参与亚洲事务的立场,以缓解中国的邻国对于其在该地区越来越过分自信的担忧。⑨在东北亚美国有盟友日本、韩国,在东南亚美国竭力拉拢东盟国家,同时希拉里·克林顿对中国南海问题的高调介入,也表明了美国重返亚太的决心。在南亚,印度惊人的经济增长速度、庞大的新兴市场、与生俱来的地缘优势、最大的民主国家身份,以及“共同的价值观”,使印度这一地缘政治支轴的作用得到美国再次重用。哈佛大学教授、曾任美国国务院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伯恩斯认为,印度的崛起正在改变全球地缘政治版图,这对美国自身的全球利益具有重大影响,加强美印战略伙伴关系变得迫切而必要。⑩其实,奥巴马执政以来,印美战略合作关系是在继续发展的。2009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提出了“3.0版印美关系”,希望进一步提升双边关系。2010年6月印美开启战略对话,承诺建立“全球战略伙伴关系”。但印度历来都是美国用来平衡亚洲势力的棋子,美国基于自身利益对南亚政策进行调整而不单纯取决于印度综合国力的提升。因此,奥巴马印度之行是否标志着美印战略的根本转变或者说是美印同盟的形成,还取决于未来国际局势的发展及美国国内政局的走向。

3.奥巴马亟须开拓印度市场

自2007年末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经济就开始衰退,在危机爆发三年后其就业和消费问题仍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早在2009年7月日本著名学者大前研一出版的专著《美国,再见?——后金融危机的全球趋势》就指出,从2008年9月那一刻开始,美国就已经揭开“失落的十年”的序幕。(11)美国劳工部2010年10月8日发布报告称,2010年9月美国非农业部门失业率继续维持在9.6%的高位,与8月持平,显示出美国就业市场的压力依然严峻。(12)11月初,美国政府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决定在2011年6月底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足见问题的严重。美联储继续选择量化宽松政策,向全球债权人转嫁危机。从短期看这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金融市场,但对就业和消费的帮助不大。美国中期选举,民主党惨败。经济不振、失业率居高不下是民主党此次溃败的主要原因。此番亚洲之行,奥巴马率领一大批企业高管访问印度,参加美印企业高峰论坛,是希望印度对美国开放市场,让美国企业进入一些目前还受控制的行业(如零售、电信等行业)。奥巴马由往常的领袖形象变成美国的“首席推销员”(英国《金融时报》语),可看出奥巴马希望力挽狂澜,通过贸易巩固与亚洲国家的关系,开拓南亚大市场,为美国企业寻找商机,创造更多就业,从而缓解国内经济压力。(13)奥巴马于2010年11月6日在《纽约时报》上发表署名文章称,振兴美国出口,尤其是增加对亚洲市场的出口,对于美国经济复苏意义重大。(14)在中美贸易争端增加的情形下,拥有12亿人口的正在日益增长的印度市场成为美国开拓亚洲市场的优先选择。奥巴马的百亿美元订单将为美国创造5.4万个就业岗位。(15)与印度开展经贸合作,能让美国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推动美国经济复苏和就业,同时也可推动印度经济持续增长。按照奥巴马的说法,他将美印关系称为“21世纪起决定性作用且不可或缺的伙伴关系”,“美国将亚洲特别是印度看作今后一个市场”。(16)

(二)印度对美国的利益诉求

利用大国博弈,确保印度的国家和地区利益,成为印度政府最有效的外交方式。在当前的情况下,印度需要美国帮助其提升大国地位,包括核地位和联合国安理会的诉求。归纳起来,就印度而言,美国可以通过三个途径帮助其实现“大国梦”。

1.获得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以实现政治大国的理想

印度领导人从不讳言印度的战略目标是成为一个和其他大国平起平坐的世界大国,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将确保印度同中、美、俄、法、英享有同等的发言权和决策权。根据《联合国宪章》,“凡非程序性决议案,必须得到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至少9票以上赞成,并且5个常任理事国中没有一国投反对票才能通过”。这就意味着常任理事国手中享有“生杀大权”。印度早在1994年第49届联合国大会上,就正式提出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要求。2004年9月,印度与日本、德国、巴西发表共同宣言,组成了“四国联盟”,发起了最猛烈的“入常”攻势。印度一直以来希望得到美国对印度入常的正式支持。布什政府时期曾对印度入常问题表示过强烈的反对,但之后美国的态度有所转变。奥巴马上台后,美国对印度入常的态度逐渐明朗。2010年在美国与印度的首次战略对话会议后的记者招待会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表示,在扩大联合国安理会议题上,美国会“明确承诺”考虑印度成为常任理事国新成员。此次奥巴马的印度之行,彻底表明了美国支持印度的决心。2010年11月8日奥巴马在印度国会发表演讲时对印度申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表示支持。奥巴马表示,他将支持印度获得期待已久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帮助印度实现在国际上与中国处于同等地位的愿望。

2.进入核俱乐部争当核大国

奥巴马入主白宫之初,对美印核合作表现冷淡,布什政府时期达成的《民用核能协议》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以至于有分析家认为,“美国与印度的核协议不适合民主党的政策框架。如果有选择的话,他们(美国)将收回布什政府与印度达成的核协定的部分内容。”(17)正当印度惴惴不安的时候,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与印度外长克里希纳签署了《终端用户监督协议》,打开了美国向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出售高科技武器的大门。2010年7月30日美国和印度签署了一份核协议,根据协议,印度拥有对美国提供的核材料的再处理权。奥巴马在印期间放宽了自1998年以来美国实施的对印度的技术出口限制,取消了印度购买“双用途”(即军用和民用)技术的禁令,正式宣布取消对印度实施的高科技产品和核技术禁运政策。这意味着印度不仅能获得美国的民用核技术,而且还可能获得可以用于军事用途的核技术。除了在政策上支持印度发展核能,美国还支持印度加入世界四个核不扩散国际机制,即核供应国集团、导弹及相关技术控制组织、以制止化学与生物武器扩散为宗旨的澳大利亚集团以及控制常规武器转移的《瓦森纳安排》。美国在核问题上的双重政策引来了国际社会的极度不满,特别是印度的邻国巴基斯坦。美国对印度的核支持,增加了南亚的不稳定因素。

3.确保印度的南亚地区大国地位

印度的对外战略是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大国,在地区战略上就是确保印度在南亚的霸主地位。南亚诸国在独立之初,由于力量都比较弱小,需要印度的帮助和支持,但随着国家主权意识和国际交往能力的增强,这些国家不再甘心受制于印度。这与印度的目标自然就会发生冲突,而印度不会放弃对南亚诸小国的控制。现实的情况是,印度与其南亚邻国或多或少都有矛盾。巴基斯坦是印度成为南亚霸主的首要障碍。“九一一”事件爆发后,南亚成为世界反恐中心。美国对巴基斯坦的重视和援助引起印度的强烈不满,但印度意识到借助美国反恐可以打压巴基斯坦在南亚的势力。特别是美国将一批活跃的克什米尔武装团体认定为恐怖组织让印度大为满意,布什政府关于帮助印度成为全球大国的承诺也使印度信心倍增。然而,奥巴马任职初期,美印关系走向并不如布什政府时期强劲。奥巴马宣誓就职后,曾立即打电话给十几个国家的领导人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协商,而印度领导人没有被列入这份名单,这让印度颇感失落。这次奥巴马的印度之行,给印度带来了莫大的欣喜,因为奥巴马改变了40年来所有访问印度的美国总统的一个惯例,这就是访问印度的同时也要到访巴基斯坦。这一惯例的改变,被一些人解读为美国的南亚战略将印度第一变为了印度唯一。

二、印美联合制华的可能性

从美国方面看,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已经做惯了世界领袖,不会像其他非领袖国家一样采取灵活的立场和方式与正在崛起的大国开展友好合作。即使是经济利益的驱使也难以改变美国拥抱一个被其称为“异类文明”的国家,因为美国不能容忍任何国家挑战其引以为自豪的自由民主价值观和超越其他国家的综合实力。特别是前者,美国是绝不愿意放弃的。因此,美国在与中国实行“接触”政策的同时,必然会加以防范。布什在上台执政的初期曾表示,中美关系不是“战略伙伴”而是“竞争对手”,把中国视为假想敌国的冷战思维十分明显。虽然这种态度在其执政后期有所缓和,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威胁论”的呼声再次凸显。奥巴马在对华政策上也多次出现摇摆。2009年11月奥巴马对中国进行首访,把中美关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但随后出现的中美贸易争端、两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的分歧、美国对台军售、会见达赖、谷歌事件、介入中国南海争端、施压人民币升值、声称《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等一系列事件,使中美关系出现反复。美国对华外交的摇摆,反映出美国复杂的心态。一方面,从美国的全球利益出发,需要遏制中国的崛起;另一方面,从美国的经济利益和商业利益来看,通过对华“接触”可以确保美国在亚太的地区利益。而与南亚大国印度合作,不仅可提高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力,而且也有利于美国遏制中国、打击俄罗斯、排挤其他对手。奥巴马说,美印关系有无穷的潜力,是亚洲安全、繁荣和进步的基石。(18)但不管怎样,美国都不会忍受其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从印度方面看,印中两国虽有悠久的友好交往史,但印度对中国有疑虑,认为强大的中国在地缘上对印度造成了严重威胁,对印度的崛起是一个挑战。为了应对来自中国的“威胁”,印度希望加强美印联系。同时,印度一直把南亚当成自己的“后院”,中国发展与巴基斯坦以及其他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被认作是对印度的包围与打压。随着中国海军远洋战斗能力的增强,印度在国内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既抱怨中国实施所谓的“珍珠链”战略,又抱怨中国插手印度“后院”,还对中国进入印度市场进行种种限制。

印美两国对中国崛起的共同担心,促使两国在抗衡中国问题上达成了某种默契。印度总理前顾问巴鲁就曾说:“印度和美国都面临着中国崛起的威胁,没有人希望中国独霸亚洲。”(19)美国2006年出台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指出:“印度是美国全球伙伴和可以共同发挥作用的民主国家,而中国则是要重点防范的大国。”(20)印度军方2006年的《国防报告》也指出:“中国军事的现代化、军费连续十年两位数的增长,以及在两国边境地区不断修建基础设施,应该引起印度的高度重视。”(21)美国将国力上升的印度看作制衡中国的“盟友”,印度将美国视为平衡中国压力的理想伙伴。这种共识同样暗含在奥巴马访印的战略意图中。奥巴马把美印双方关系定义为“21世纪全球战略伙伴关系”,并对印度入常及核合作予以承诺。这无疑表明,美国把印度视为战略盟友,把印度的国际地位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奉行遏制战略(或均衡战略)的意图十分明显。《纽约时报》2010年11月8日发表评论称,美印关系的“加热”,奥巴马对印度“入常”的高调支持,不仅标志着美国希望加强与印度的合作,更深层意图是“抗衡中国”。而印度媒体也认为,美国向印度出售“环球霸王”军用运输机,使印度获得了将部队快速部署到中印争议地区的能力,印度对华战略威慑力将大增。(22)其实,在奥巴马访印之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一系列表态和举动都体现出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倾斜以加大对中国遏制的意图。她的六次亚太之行,欲调整亚太局势。借助朝韩“天安舰事件”、中日钓鱼岛争端等问题夯实美韩、美日同盟关系,利用南海问题离间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对中国的担忧和猜忌,使印度一直在谋求借助美国的力量遏制中国。印度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分析家布拉马·切拉尼就曾说:“印度是从一个包含着他的最大邻国——中国的更大框架内来看待印美战略关系的……印度必须为自己找到一个盟友,因为中国日益强大和充满自信对印度长远利益越来越不利。”(23)奥巴马此次访问对印度的多项许诺俨然给予印度盟友身份。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奥巴马的印度之行将促使印美结成同盟以对抗中国呢?其实不然。

在中印美三角关系中,美国掌握了主动权,奥巴马访印的举动加强了美印之间的合作,但是印美结盟联合对抗中国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就美国来说,在处理全球战略性问题以及其他国际事务时需要中国的支持,如伊朗核问题、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化解全球金融危机等问题。在地区事务方面,美国的政策是不希望任何国家主导任何地区,若一味以牺牲美中关系为代价发展美印关系,这无疑是为美国树立一个敌国。美国不会单纯扶植某一地区的某一国家,而是要借助地区强国之间的博弈,实现地区均势以维护美国霸权。在发展双边关系方面,美中关系要居美印关系之上。有媒体称奥巴马此次亚洲行有意绕开中国,似乎把美中关系置于美印关系之后。其实,奥巴马总统已于2010年专程来访中国,2011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访问了美国,而专访的意义将更加深远。美国和中国之间有60项对话和协商机制,并且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和战略对话已进行了多年。然而,美印之间战略对话才刚刚开始。在经贸方面,美中之间的经贸总量要远远高于美印之间的经贸总量。以2009年为例,美中贸易额高达2989亿美元,而美印贸易总额仅为500亿美元。美国在华投资达600亿美元,援建了5.5万个项目,而在印度这个数字微乎其微。(24)可以说,印美战略伙伴关系正在构建过程中。

从印度的立场来看,若与邻国中国为敌,最不利的将是印度自身,而不是作为离岸大国的美国。美印两国的利益诉求与期待不尽相同,(25)而印度要成为世界大国,也不愿屈从于美国。美国习惯当“领导者”的角色,习惯于其他盟友与伙伴忠诚和顺从,但印度有独立自主的外交传统,认为自己也是第三世界的代言人,不希望当美国的小伙伴,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表达了希望美国给予印度较为平等的地位。所以,印度一直以来反对霸权,倡导多极世界。印度对外政策的长远趋势是谋求均势而不是美国优势,因为:第一,如果能与那些拥有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国家构建起稳定和有选择的合作关系,就能确保印度应对超级大国美国的颐指气使;第二,谋求均势是一项保险的政策,因为当世界走向多极结构时,印度将在这一结构中确保占据有利的一极地位;第三,印度的公众舆论近乎于一贯地不赞成与任何大国结成同盟。(26)

三、中国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印美目前仍是“伙伴”,而非盟友,印美联合制华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也应该谨防印美联合对中国发难,使中国处于不利地位。在中印美三国的较量当中,如何处理好与印美两国的关系,塑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周边环境,成为中国外交的关键。

第一,中国在处理中美印三边关系时,应放弃传统的零和博弈思想,理性看待印美两国合作。美国对中印的需求完全取决于美国自身国家利益的轻重缓急,这一点印度也十分明白。因此,在之前乃至将来的发展过程中,中印都将受到美国不同程度的防范和制约。中国政府不应就印美短期接触对中印美三角关系的发展趋势下定论,应以长远的战略眼光,理智地看待印美接触,但这并不意味着放松对印美打压中国的警惕。对于奥巴马的此次访问,有媒体大肆渲染其打压中国的意图,这对发展中美和中印关系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第二,不谋求地区制衡,而以地区共同利益发展与美国和印度的关系。寻求共同利益可以让中国减少或避免受制于印美的牵制。当共同利益大于分歧时,国家行为体都将以国家利益为大局,暂时搁置分歧。中国与美国和印度之间有许多利益共同点,中国政府应致力于放大这些共同点,以寻求共同进步。如中印之间在谋求发展中国家利益方面有许多共识,中印可以在多边外交场合共同协作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第三,以灵活、务实的外交方式,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发展同美国、印度的关系。我们看到印度和美国的外交具有摇摆性,中国政府应灵活应变。在美国反恐之际,大力发展经济并不断改善同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是中国内政外交的明智之举。美国重返亚太后,调整了与中国周边国家的外交战略,中国也应及时调整,努力改变周边外交相对薄弱的状态。中国需要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对国际局势进行科学预测,并作相应准备,而不是采取事后应对的策略。就中美印三角关系的发展来看,中印两国对美国的需求大于美国对中印两国的需求,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也要远远超越印美关系。

第四,积极参与南亚事务,发展同南亚诸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外交行为涉及双边和多边,未来无论是印度加紧对中国戒备,还是中印分歧缓和,对中国来说最好的南亚战略便是在南亚广交朋友。由于印度同南亚其他国家存有矛盾,它对中国与南亚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也心存芥蒂。若中印关系走向迟缓甚至后退,中国与南亚其他国家的密切关系将给印度带来更大的压力,印度为了确保其南亚大国地位,必将采取措施缓和与中国的关系。若中印关系发展顺利,中国对南亚事务的参与也能让印度更好地了解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进一步消除分歧。因此,加大同南亚的合作是平衡中印美三角关系的关键。

第五,注重经济战略布局。美国重返亚太,很大程度上是加大在亚太的军事部署。目前,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外交是成功有效的。美国多次派出航母参与亚太地区军演,重塑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地位。客观地说,中国在军事战略上还不能与美国抗衡,与美国在亚太开展军事竞争与中国的对外战略不符。这样,在经济轨道上的运作将成为中国外交特别是周边外交突破重围的最佳选择。目前,相比较于东北亚、东南亚等地区,中国在南亚地区的经贸合作相对薄弱。加大与南亚大国印度的经贸往来,有利于发挥中国的经济战略的优势。即使在与印度加强经贸合作方面有来自美国的竞争,这种竞争相比较与军事方面的竞争也是良性的。因为军事竞争冲突较大,而经贸竞争的结果是比较优势的凸显,生产结构的优化以及双赢的实现。

从总体上看,中印美三角关系的结构特征是三国都在有限的范围内调整外交政策,整体格局是相对稳定的。在这一判断下,我们一方面要消除那些被夸大的印美威胁,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中印美三角关系的变动,以平衡印美之间的关系。因此,尽管奥巴马的首次印度之行在印美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但这并不能预示中印美三角关系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动。

注释:

①[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徐昕、郝望、李保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7页。

②健君:《“走出去”新关口》,载《瞭望》,2010年12月6日。http://www.lwgcw.com

③Calum МacLeod,"Obama packs much into 9 days in Asia," US Today,November 2,2010.http://www.usatoday.com

④Stephen Kaufman,"Obama's Trip Underscores Asia's Importance," October 29,2010.http://www.america.gov

⑤Hillary Rodham Clinton,"America's Engagement in the Asia-Pacific," U.S.Department of State,October 28,2010.http://www.state.gov

⑥2009年11月14日,奥巴马在日本首次全面阐述其亚太政策时就称自己为美国历史上的首位“太平洋总统”。

⑦2009年11月1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开始出访日本、新加坡、中国和韩国,并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APEC领导人峰会;2010年11月5日,奥巴马总统访问印度、印尼、韩国和日本四国,并出席在日本横滨举行的新一届APEC峰会。

⑧比如对韩国“天安舰事件”派遣航母威吓朝鲜,拒绝与朝鲜进行任何直接的双边对话;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支持越南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派出航母与越南进行联合海军演习;向新加坡、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出售先进武器并提供军事技术支持;支持老挝和柬埔寨的湄公河开发计划;高调介入南海事务,宣布美国在南海有“国家利益”;钓鱼岛撞船事件发生后,美国又声称《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等。

⑨Matt Spetalnick,"China high on agenda for Obama's Asia tour-aide," Reuters,November 2,2010.http://www.reuters.com

⑩Venkatesan Vembu,"Over here,Mr.Obama,you can still win," Daily News & Analysis,November 6,2010.http://www.dnaindia.com

(11)许凯:《大衰退阴影下的美国走向》,人民网,2010年11月18日。http://fund.people.com.cn

(12)《中期选举:民主党的失败,不等于奥巴马的失败》,载《南方周末》,2010年11月3日。http://www.infzm.com

(13)拥有12亿人口和8%~9%年经济增长率的印度目前只是美国的第14大贸易伙伴,两国在2008年的贸易总额只有400亿美元,远小于美中和美欧同期贸易规模。

(14)Barack obama,"Exporting our Way to Stability," New York Times,November 5,2010.http://www.nytimes.com

(15)内容包括:(1)印度购买10架美国波音公司生产的C-17“环球霸王3”型军用运输机,总价大约41亿美元,预计为美国创造22160个就业岗位。(2)印度斯派斯航空公司订购30架波音737-800型客机,总价24亿美元,创造大约12970个就业岗位。(3)印度军方购买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107台F414型发动机,用于装配轻型战斗机,总价8.22亿美元,创造大约4440个就业岗位。(4)美国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公司计划在印度设立一家工厂,将为美印两国创造就业机会。(5)通用电气公司向印度萨默尔果德一家发电厂出口6台电涡轮机和3台蒸汽涡轮机,总价4.91亿美元,创造2650个就业岗位。(6)通用电气公司和美国电动柴油公司今后10年内为印度铁路部门生产并供应1000个柴油火车头,价值超过10亿美元。(7)美国企业向印度出口采矿设备及相关配套设备,价值6.41亿美元,创造3460个就业岗位。

(16)"Remarks by President Obama and Prime Minister Singh in Joint Press Conference in New Delhi,India," The White House,November 8,2010.http://www.whitehouse.gov

(17)T.P.Sreenivasan,"Hillary's Passage to India:Short-term concerns test a long-tern relationship with the U.S.," Wall Street Journal,March,2009.http://online.wsl.com

(18)"Remarks by the President and the First Lady in Town Hall with Students in Mumbai,India," The White House,November 7,2010.http://www.whitehouse.gov

(19)Calum MacLeod,"Obama packs much into 9 days in Asia," US Today,November 2,2010.http://www.usatoday.com

(20)"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U.S.Department of Defense,February 6,2006.http://www.defense.gov/qdr/report/report20060203.pdf

(21)Gulshan Sachdeva,"India's Strategic Thinking and its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Asian Survey,Vol.41,No.3,2006,p.25.

(22)李岩:《奥巴马亚洲行的“中国影子”》,2010年11月5日。http://news.xinhuanet.com

(23)李家祥:《不断升温的美印战略关系背后的中国因素》,《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4期,第104页。

(24)Srikanth Kondapalli,"Obama's Visit:The China Angle," Rediff,November 4,2010.http://news.rediff.com

(25)例如在多哈回合谈判、全球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问题上,美印分属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矛盾不易调和。又如在伊朗、缅甸、阿富汗等问题上,印度作为地区大国,有自己的战略利益和经济利益,也很难完全迁就美国。从历史上看,不仅在冷战期间印美分属不同的阵营,而且印度也曾多次遭到美国制裁和“背叛”,其国内一直有不少人对美国持怀疑态度。

(26)时殷弘、宋德星:《印度和平崛起问题及中美印三角关系》,《国际展望》,2009年第3期,第12页。

标签:;  ;  ;  ;  ;  ;  ;  ;  ;  ;  ;  ;  ;  

奥巴马访问印度对中印美三角关系的影响_奥巴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