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竞争力关系研究_企业竞争力论文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竞争力关系研究_企业竞争力论文

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竞争力关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技术论文,竞争力论文,能力论文,关系论文,企业技术创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呈现越来越大的动态特征。缺乏创新能力将会导致企业发展的停滞,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竞争力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且多侧重于定性研究,在定量研究方面,往往侧重于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追求分析方法上的创新,而对于技术创新能力与竞争力关系的实证研究则少之又少;国外学者偏重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但对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往往只是以R&D投入或专利数进行衡量,而技术创新囊括的应该是从R&D到价值实现的全过程,因此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衡量应该是多维度的。本文基于创新的过程特征,从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和创新产出的角度,全面地构造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分析框架,对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创新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二、技术创新能力与竞争力关系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通过构建技术创新能力与竞争力分析框架,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技术创新能力与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黄鲁成和张红彩(2005)从投入能力、研发能力和产出能力的角度构建了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认为技术创新的投入能力是影响北京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王章豹和李垒(2007)从技术创新基础能力、投入能力和产出能力的角度设计了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发现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是与企业竞争力关联度最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乐琦和蓝海林(2008)在“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竞争力水平”关系模型基础上,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与企业竞争力正相关,而研发人力的投入与企业竞争力负相关。龚艳萍和曲宁华(2008)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最大。

国外学者对于技术创新能力与竞争力关系的研究更为深入,但偏重于从R&D投入和专利的角度进行研究。Jenssen(2003)认为可以通过组建复合型人才团队的方式来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可以培养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Solleiro和Castanon(2005)认为智力资本、创新环境、科技政策对企业或产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Kaplinsky和Paulino(2005)选取产出单位价格为竞争力评价指标,研究发现专业化是决定制造业竞争力最为重要的原因。Castellacci(2008)对主流的研发溢出方法和基于演化经济学视角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主流的研发溢出方法偏向于传统的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政策,而演化经济学视角的分析方法强调体制改革和政策干预对于创新模式和产业竞争力的显著影响。Cho和Leem(2008)发现韩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与竞争力之间并无显著联系,韩国应将制造业创新活动纳入国家的范畴,而不应由企业进行。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于技术创新能力与竞争力关系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多是从产业的角度进行分析,缺乏从企业角度的研究,因而对于创新主体——企业的直接指导作用不强。

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竞争力测度

1.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

目前国内外对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尚无统一的定义。Burgelman(1996)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便于组织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组织特性全集。Barton(1984)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是人力资源、技术系统、管理系统的能力和企业价值观。Lall(1992)将技术创新能力定义为有效地消化、吸收和提高企业现有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技术创新是一个涉及到各种资源之间互动的过程,对技术创新的测度也应该是多维度的。成功的技术创新并不只是依赖于企业的技术能力,还取决于企业的生产能力、营销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等。同技术创新能力的界定一样,国内外学者对于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研究也做了不少尝试,但至今仍没有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尽管国内外学者对于技术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大多集中在以下的一些重要指标上:技术创新能力投入型指标,技术创新能力产出型指标和技术创新能力的环境指标。

鉴于此,本文基于技术创新的过程特性,从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和环境支持上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测度指标体系。其中,技术创新能力投入指标包括R&D经费投入强度和R&D人员比率;技术创新能力产出指标主要包括专利拥有数、当年申请专利数、新产品产值率和新产品销售收入比率;技术创新能力环境指标主要包括政府税收减免率、金融机构贷款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中的比率和政府资金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中的比率。

2.企业竞争力测度

对于企业竞争力的测度,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各学者倾向于采用不同的指标。常用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企业利润、出口率、新产品销售收入比率、产出单位价格等。本文认为,企业利润是企业各种竞争优势的综合反映,是企业最终取得收益水平的体现。因此,本文选取利润指标反映企业最终竞争力。

四、实证研究

1.数据收集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06年“武汉·中国光谷”创新调查。从所调查的1061家企业中筛选出已通过认定的777家高技术企业,然后采用随机抽样选取了250家高技术企业,基于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剔除了54家在公司经营中出现异常波动和数据不完整的企业,选取196家企业作为研究样本。

2.相关分析

本文先对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与竞争力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验证。由Pearson相关系数可知,除研发人员比率、政府资金比率这两项指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其它各项指标与企业利润均显著相关(减税比率在0.05显著性水平下相关,其它各指标均在0.01显著性水平下相关)。因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竞争力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3.多元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求“武汉·中国光谷”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如何影响企业竞争力的,结合相关分析结果,本文以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新产品产值率、新品销售收入比率、拥有专利数、当年专利申请数、金融贷款比率、减税比率作为自变量,以企业利润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

通过分析发现,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同时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R=0.633,Sig.=0.000)。同时各指标的容忍度和VIF值显示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同时,回归结果显示,除当年专利申请数、新产品产值率和减税比率三项指标,企业竞争力(利润)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其他各项指标均有显著的回归关系。其中,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是影响“武汉·中国光谷”高技术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标准回归系数为0.386),其次为新产品销售收入率(标准回归系数为0.252)、拥有专利数(标准回归系数为0.213)和金融贷款比率(标准回归系数为0.113)。

结合新产品产值率和新产品销售收入率与竞争力标准回归系数可以看出,高额的新产品产值率并不意味着企业拥有强劲的竞争力。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从研发到价值实现的全面过程,必须借助强大的营销能力将新产品产值转化成新产品的销售收入,最终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结合拥有专利数和当年申请专利数与竞争力标准回归系数可以看出,对于高技术企业,企业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企业的专利存量,而并不一定取决于企业当年申请专利的数量。对于这一点,可能是由于企业拥有专利数反映的是企业的知识存量,而当年专利申请数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R&D项目的数量及达到的层次,并且当年申请的专利并不一定都具有价值,而且该指标也不能反映出那些以非专利形式存在的技术成果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结合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金融贷款比率和减税比率与竞争力标准回归系数可以看出,资金投入是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方式,金融机构贷款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超过了政府资金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企业的税收减免额度对企业竞争力不存在显著影响。因此,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应加大对高技术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同时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鼓励企业进行创新,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五、结论

本文从技术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和创新产出三个方面构建了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测度指标体系,然后综合应用相关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武汉·中国光谷”高技术企业竞争力的创新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竞争力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研发人员比率和政府资金比率与企业竞争力不相关。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其次为新产品销售收入率、拥有专利数和金融贷款比率,而新产品产值率、当年申请专利数和减税比率并不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技术企业应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从研发、生产、营销等方面全面地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同时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也应为企业创造更为和谐的创新环境,引导企业进行创新。

标签:;  ;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竞争力关系研究_企业竞争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