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服务中心:富民党建的创新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农村论文,党建论文,服务中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各地以建设新农村服务中心为抓手,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力拓展为农服务平台,大力推进群众“最想、最盼、最急”民生问题的解决,这样做既探索出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又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使新农村服务中心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强力“引擎”。
一、建设新农村服务中心是富民党建的创新实践
新农村服务中心,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创新举措和生动实践,它是集“党员服务中心、为民服务中心、科技培训中心、文体活动中心、民主议事中心”五位一体的服务党员群众、服务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综合平台,既强化了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又拓展了为民服务空间,丰富了农村党建工作内涵。
1.构筑党建工作新阵地,打造党员服务中心。紧密结合实际,把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按照既有利于促进党组织活动又有利于服务群众的原则,坚持“不花群众一分钱”,探索实行党费拨付、财政投入、上下联动帮扶、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多元筹措建设资金,标准化建设党员服务中心,全面实现“四室八有”(即村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文化宣传室、卫生室,有党旗国旗、有标牌、有柜橱桌凳、有电教设备、有档案台账、有学习资料、有规章制度、有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党员服务中心的建立,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各类组织提供“集约式”的工作场所,村干部有了固定的办公场所,农村党组织建设有了坚实的阵地依托,农村党员“三会一课”、集中教育培训有了阵地,村里经常把党员召集起来,商量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了村级党组织向心力。同时,大胆创新党的组织设置方式,设置工业、农业、综合、管理、老年等不同类型支部,着力创建“基层党组织建设+新农村服务中心建设+新农村建设”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扩大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经济活动中的影响力。在新农村服务中心建立党员管理服务中心,实行村级党员“双限管理”制度,建立党员群众公认的指标体系,强化党员考核和管理,较好地发挥了党员在服务农民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2.开辟利民惠民新窗口,打造为民服务中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实现由管理向服务的职能转变。一是建设农民的放心超市。积极实施市场化运作,在新农村服务中心开设生产超市和生活超市,为农民群众提供安全放心,方便实惠的生活消费品和货真价实的化肥、农药等农资商品;增设“便民药柜”、“放心粮”专柜,开展预约订购大件商品、高档耐用商品等服务项目,切断劣质商品进军农村市场的渠道。有的超市经营户还购置了三轮车,只要老百姓需要,打个电话,就直接送货到田头,用村民的话说,真是“服务到田头、温暖在心头”。二是全面实施“一站式”服务。专门开设便民服务室,把医疗、计生、警务、法律咨询、劳务中介、代收水电费、代办信贷、邮政等各项服务资源纷纷汇集到这个平台上,把户口迁移、婚姻登记、计划生育等公共服务项目集中到这个平台上,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三是建设农村劳务输出人员家庭儿童、老人和妇女的幸福家园。在新农村服务中心建立“留守儿童爱心驿站”,设置爱心书屋;组织镇村老专家、老教师举办“隔代教育家长”学校,引导隔代家长正确教育抚养“留守儿童”。建立“妇女、老人服务站”,全面推行代理服务制,帮助农村劳务输出人员家庭老人、妇女解决生产生活难题。
3.拓展发展富民新渠道,打造科技培训中心。一是提升农民群众致富本领。在新农村中心建设科技培训室,设置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电教示范点,免费为党员群众提供各项信息咨询服务,有计划地开展农村党员和群众学习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着力提高农村党员群众的素质和致富本领。二是拓宽农民群众致富渠道。在中心设置致富经“咨询台”和农产品收购点,积极开展农产品收购、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和科技咨询等服务,努力为本地农产品找出路、找市场,实现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充分发挥了新农村服务中心在连农户、活流通、富农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三是组织农民群众发展生产。积极实施“建好一个新农村服务中心、配好一批带头人、创建一个坚强堡垒”的工作规划,培养造就一批带头创业致富、带民共同致富,领导发展能力强、做群众工作能力强的“双带双强”型村干部队伍。依托新农村服务中心建立合作经济组织,实现行业联合、信息共享、组织搭桥、市场运作,使农业生产由分散向规模,无序向有序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拓展了农民增收的市场空间。四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紧紧依托新农村服务中心这个阵地,借助外力助推农村发展,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合作,组织实施了“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辐射一大批农民增收致富。
4.搭建健康风尚新舞台,打造文体活动中心。坚持以建设新农村服务中心的物质文明建设来推动构建和谐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始终用先进的思想文化来教育引导党员群众,占领农村阵地,全面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在新农村服务中心开设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组织实施村村都有体育设施计划,积极推进一村建设一个篮球场工程,不断完善中心的功能设施,为村党组织向群众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提供阵地依托,为传播先进思想文化搭建舞台。同时适应农民群众文化需要增长的要求,不断拓展中心服务功能,免费提供影视、阅览、健身等服务项目,吸引了很多体育、阅读爱好者,弘扬了文明新风,提升了农民文明素质。过去,村民闲暇之余基本没有什么文化生活,主要靠“搓麻”、“沾纸牌”等打发时光。如今,劳动之余的村民会三五成群走进村里新建的村文化活动室,或看书报,或下象棋,或在电视机前观看村里专门为他们准备的农业实用技术光盘,崇尚健康、热爱学习的新风尚在村里蔚然成风。
5.构建民主和谐新平台,打造民主议事中心。通过建设民主议事中心,打牢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物质基础,着力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促进民主和谐的能力。在中心建设民主议事室,统一设置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进一步健全党群议事和党务、财务、村务公开等规范性制度,组建村民议事会和村民理财小组,对发展党员、村庄发展规划、财务收支、公益事业、项目建设等重大事项,通过召开党员会、群众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和民情恳谈会等形式,全部在民主议事室讨论决定,并在公开栏内公布。在管理载体与制度设计上,使得基层党员干部置于群众的视线内,向群众开放,接受群众监督,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使得党员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关心村务大事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一些久拖未办的民生热点问题得到了解决。在村“两委”换届中,广大党员群众民主法制意识的明显增强,许多体弱多病的老党员和外出务工的党员纷纷来到中心参与选举,保证了换届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同时,注重和谐乡村构建。在中心建设民情调处室,积极为村民调解邻里纠纷,确保农民反映自己的诉求有地方,不再说理无门。在农村,有事找中心成为了农民的“口头禅”,一些矛盾得以化解在基层,促进了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新农村服务中心运行的具体成效
1.在强化与拓展之间,创设了一个新舞台,满足了新农村建设对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推进了党的先进性建设。通过实施上下联动帮扶、财政转移支付、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建设新农村服务中心,切实解决了村级党组织有活动场所和服务平台的问题,为保障村级党组织正常运转和发挥作用创造了必要条件,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通过拓展服务平台,为农村基层党组织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提供了一个重要载体,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2.在农民与市场之间,架设了一座新桥梁,满足了农民生产生活需求,为解决农村问题探索出了新路子。新农村服务中心不仅解决了农民培训阵地缺失问题,实现了农民科技培训的常态化,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密切了农民与市场之间的联系,激活了农村商品市场。两个超市的建立,让农民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享受到市场服务,提升消费档次,切断了劣质商品进入农村市场的渠道,被广大农民群众亲切地称之为“咱农民的放心超市”。同时,在更深的层面上强化了农民群众的市场经济意识,锻炼教育了村干部,使村干部学会了用市场手段解决农村发展问题,拓宽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视野,增强了引领发展和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和能力。
3.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结成了一条新纽带,服务到了农民群众心田,推进了和谐社会建设。服务中心的健身房、棋牌室、图书阅览室等,每天都对村民开放,吸引了很多体育、阅读爱好者,农民娱乐有了好去处,农村社会风气明显改善。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把农民群众日常最为头痛的科技咨询、医疗、计生、法律咨询、劳务中介等各项服务资源纷纷汇集到这个平台上,就连代缴手机、电话费,代灌煤气等烦琐生活小事,也已走入这个中心。在新农村服务中心设立“留守儿童爱心驿站”、“妇女、老人服务站”,成立留守人群互助组织,新农村服务中心也成了农村留守人群的幸福家园。
4.在群众与组织之间,打开了一条新通道,满足了农民的利益诉求,加快了新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新农村服务中心建成后,一些重大事项一律在中心内由广大党员和村民代表商议决定,一些关系全村发展的重大工程一律公开招投标,村务公开了,办事透明了,管理民主了,干部的身子直了,老百姓的心也亮了,如今,在全市农村,过去的“上访专业户”变成了“致富大能人”,过去有名的“上访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新农村服务中心建有民情调处室,农民反映自己的诉求有了地方,一些久拖未决的矛盾得以化解,促进了农村的和谐。
三、建设新农村服务中心的几点启示
1.顺应民心,尊重民愿,是新农村服务中心迅速兴起的内生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反映最多、群众呼声最高的是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如何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好农民增收现实需要,破解了农村发展难题,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拓展了为农服务平台,实现了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同步推进、互动发展。这是新农村服务中心得以在我市迅速兴起的内生动力所在。
2.紧扣服务这根弦,把普惠百姓的优美旋律弹到老百姓心坎上,是新农村服务中心充满活力的关键所在。新农村服务中心立足“三农”、服务“三农”,配套的生产和生活两个超市,由良好信誉的大型连锁企业直接配送,质量有保证,服务更贴近,把完善的市场化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围绕这一服务平台,将农民群众最需要、最直接、最关心的服务需求源源不断地充实到服务中心来,新农村建设需要什么,党员干部就服务什么;老百姓需要什么,党员干部就服务什么,党员干部真正变成了服务群众的“服务员”,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正因这一服务体系的构建有了空前的提升。
3.规划引领建设,科学统筹推进,是新农村服务中心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规划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重复建设是投入最大的浪费。在新农村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在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总揽之下,把新农村服务中心建设与村庄规划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合理确定新农村服务中心的建设地址、图纸方案、投入资金和功能布局,统筹推进新农村服务中心建设。在具体实施中,坚持因村制宜、量力而行、分类推进。实践证明,规划引领建设,科学统筹推进,保证了新农村服务中心建设健康发展、有序运行。
4.唱响市场经济主旋律,打好市场运作主动仗,是新农村服务中心焕发生机的时代要求。建设新农村服务中心,必须积极融入市场经济主战场,走市场化运作之路。实践证明,这是在经济后发地区解决资金瓶颈的有效举措。建设两个超市,通过出租,收取一定数额的房屋租赁费,投入变成了投资,既从源头上彻底解决最新农村服务中心长期运行的费用保障问题,又增加了集体收入,提升了党组织为民办实事的能力和实力。目前新农村服务中心“两个超市”网点的不断壮大和推开,已经形成了一张完善的市场网络,其产生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对于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乃至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无疑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5.积极配合资源,同频共振聚合力,是新农村服务中心强力推进的有效途径。新农村服务中心建设之所以取得长足进展,还得益于对新农村建设的超常运作,得益于对资源的有效整合。组织部门充分发挥整合资源的功能,动员供销、经贸、发改、民政、卫生、体育、文化等多个部门的力量,全力扶持新农村服务中心建设,使之成为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服务基层的多维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