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石头过河”思想的内涵与意义_摸着石头过河论文

“摸石头过河”思想的内涵与意义_摸着石头过河论文

“摸着石头过河”思想的内涵和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摸着石头过河论文,内涵论文,意义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597(2006)05—0065—03

“摸着石头过河”思想是邓小平等同志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提出来的。“摸着石头过河”,反映了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发展规律,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的精神,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今天,深刻理解“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内涵,对于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摸着石头过河”思想的基本内涵

理解“摸着石头过河”思想,必须掌握这样一个基本前提: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既无前人的实践经验可资借鉴,又无现成的理论指导。世界在前进,中国要富强,中国要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势在必行,怎么办?绝不能等,也不靠“神仙皇帝”,要相信群众,要依靠全党的智慧和力量。因为改革开放,事关我国发展大计,事关社会主义前途,事关十几亿中国人民的福祉,我们不能再犯过去的错误,要在实践中探索改革的路子,认识改革的规律,总结改革的经验教训,并用于指导新的改革实践。毛泽东在《实践论》中非常明确地指出:“认识开始于经验——这就是认识论的唯物论。”① 他还说:“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② 世界是物质的辩证发展,认识的内容与辩证发展的物质世界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存在于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中去并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邓小平说:“我们现在做的事都是一个试验。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新事物,所以要摸索前进。既然是新事物,难免要犯错误。我们的办法是不断总结经验,有错误就赶快改,小错误不要变成大错误。”③

第一,“摸着石头过河”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摸着石头过河”,强调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以条件、地点和实践为转移。条件不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同,要勇于突破实践中特别是理论上的各种障碍。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反复强调的:“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④ 因此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冲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所有条条框框的束缚,解放思想,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去大胆探索。“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反对照抄照搬,要将别人的经验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

第二,“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基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我党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所形成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随着我党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成就,社会主义改造比较顺利以及苏联经验和国际环境的影响,我们党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逐渐偏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给党的事业和国家建设造成了重大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新得以确立,我们党的事业和国家的建设才重新回到了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道路上来,开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思考、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党终于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而这条道路的探索过程正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具体体现。

第三,“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主体应当具备敢闯敢试的大无畏精神和敢于负责、勇于承担责任的广阔胸怀。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⑤ 他还说:“搞改革完全是一件新的事情,难免会犯错误,但我们不能怕,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停步不前。”⑥ 这就是要求改革者,要有敢为天下先的闯劲,又要勇于承担改革的风险,一旦在改革中出现了问题要敢于负责,改了就是了。敢闯不等于乱闯,敢试不等于瞎试,这种“闯”和“试”一定要符合历史现实,要符合中国国情,要符合社会主义事业,要有科学的态度。总之,一切要以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准绳。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不可缺少。

第四,检验“摸着石头过河”的成败得失,标准是“三个有利于”。“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邓小平提出的检验我国改革发展成败的标准。这“三个有利于”也是检验“摸着石头过河”成败得失的标准。其中,生产力标准是第一位的,符合这三条标准就是成功的,反之则要总结经验教训,再探索、再闯、再试。邓小平一贯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必须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样的社会主义才有优越性,才有说服力,也才有生命力。胡锦涛也强调:“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⑦

“摸着石头过河”思想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为起点,到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这一过程,反映了我们在实践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一步步深化。指导这一探索实践的理论基础自然就包括“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

第一,“摸着石头过河”思想告诉我们,未来的改革开放仍然要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活动的基础;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和深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我们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为指导,进行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活动,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随着我国与国际在经济等领域的接轨,改革开放正以前所未有的形式和规模迅速发展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有了深刻变化。实践向前发展,推动着理论也向前发展。我们已经在“摸”的实践中不断有了对“过河”规律性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正是对这种发展规律进行的新的理论概括和提升。

第二,“摸着石头过河”思想告诉我们,未来的改革开放仍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改革刚起步的时候,邓小平就明确指出:“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我们不熟悉的、预想不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它涉及的面很广,涉及一大批人的切身利益,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和问题,一定会遇到重重障碍。”⑧ 改革开放20多年走过的道路确实是不平坦的,有来自右的方面的干扰,“左”的干扰尤其严重。如果不从“两个凡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就不可能进行改革开放;如果不从姓“社”姓“资”的困扰中解放出来,就没有经济特区的大发展,就没有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就没有可能性。这一切说明,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才能健康发展。及时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吸取科学进步和文化发展的新成果,与时俱进地回答社会经济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克服前进道路上新的障碍,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依据。

第三,“摸着石头过河”思想告诉我们,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胆子要大,要敢于冒风险,同时步子要稳,要有科学态度,要有求真务实精神。所谓胆子要大,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搞下去。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千辛万苦已经走到了今天,我们还要继续走下去,直到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那么就要经常反思走过的路,步子既要快又要稳,要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充分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发展方式的准确概括。

“摸着石头过河”这一富有特色的表述,形象地反映了我们党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决心和探索改革开放道路的勇气。正是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党才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理论观点,才不断在“摸”的过程中总结新的规律,提升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无数次“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必然会逐渐认识和掌握“过河”的规律,并运用这个科学规律指导今后的实践。

注释:

①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0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91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4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1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2页。

⑥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9页。

⑦ 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3年7月2日。

⑧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152页。

标签:;  ;  ;  ;  ;  

“摸石头过河”思想的内涵与意义_摸着石头过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