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诸城市“语文学科学习”实验报告_读书论文

山东省诸城市“语文学科学习”实验报告_读书论文

十万人家尽读书——山东省诸城市“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诸城市论文,山东省论文,语文论文,报告论文,主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山东诸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人圣贤辈出:中国第一个贤君虞舜、孔子七十二贤徒之一的公冶长、金石学家赵明诚、明代诗文大家窦光鼐以及现当代文坛脱颖而出的王统照、臧克家、王愿坚等。物华天宝、钟灵毓秀的诸城大地给予了他们不竭的创作源泉。倡导读书,营造书香校园,建设充盈着书香气息的学校,这不仅是学生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升学校办学层次、文化内涵的需要,更是传承地域文化、着力塑造诸城教育精神、提升城市建设品位的必然。近几年来,诸城市教育局教研室借助“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这个平台,以抓师生共同读写、共同成长为基点,以“学生带动家庭、家庭影响社会”为杠杆,取得了很大成效。

一、营造书香校园,为书香人生奠基

一所学校如果书香浓浓,文化建设就有了重要载体。读书只有融入师生的生活中,才能唤醒他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一)用课内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阅读根植于课堂,不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让学生充分自主发展,走“轻负担、高质量”教育教学之路,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追求。我们的做法是以课堂多形式阅读为主,以课余阅读为辅。

为了让大量阅读走进每一堂课,我们规定,每节语文课必须拿出5~10分钟进行拓展阅读,每周拿出1~2节课进行集中阅读,阅读的内容以《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为主(教师也可以从其他途径选用文章),教研组全体语文教师在开学初,经过集体备课精心挑选文本,其中三分之二的内容进行课内阅读,剩余三分之一为课外阅读完成。另外,我们还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需求、不同水平,通过《书香润年华》(自主开发的经典诵读丛书)向学生推荐了中外古今名著,供学生自由选读。以课堂为主阵地,阅读量是很可观的,以小学为例,小学毕业时就能阅读至少400多万字内容。这就势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以教师专业提升工程、青年教师助力工程、名师锻造工程为核心的教师分层发展计划,充分保证了阅读活动的有效性。

除此之外,诸城市教研室还向中小学生各推荐了200多首古诗词(文),按单元的编排形式编写成经典诵读丛书《书香润年华》,将古诗文背诵当作“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古诗词吟咏背诵中受到国学的浸润。两个“200首诗词(文)垫底”,这是对诸城市中小学生背诵量的最低要求。学生诵读经典不仅要熟记、背诵,还要富有感情,形式活泼有趣,特别是全市中小学生的晨诵经典活动,已经成为诸城书香校园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旨在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每年一届的“风华少年”评选活动已举办6届,其中评选“古诗背诵大王”成为了检阅经典诵读成果的重要舞台。

(二)到“农家书屋”去读书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要求:9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但目前,广大农村学校仍然普遍存在买书贵、看书难的问题,达不到基本的课外阅读标准。针对这种情况,诸城市财政投入300万元,在全市233处农村及城市社区建起了“农家书屋”。“农家书屋”高标准配置书架、书橱、桌椅,购买了大量丰富的学生适读书籍,安排专门人员管理,实行全天免费开放阅读。遍布城乡的“农家书屋”为农村学生开展“海量阅读”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我们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借鸡下蛋”,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有声有色的社区“农家书屋”阅读活动。每逢节假日,语文教师就组织学生到“农家书屋”读书,师生遨游书海,成为诸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农村孩子人人有书可读的理想,借助社区乡村“农家书屋”的资源实现了!另外,城区学校积极建设自己的电子图书室,并和市图书馆进行网上共建,实现资源共享。学生借阅图书,通过电子查阅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书读。这些做法不仅大大提高了图书的使用率,也极大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互助阅读,书籍与爱心同行

据统计,诸城各中小学的“好书捐读活动”每学期至少举行两次,全市师生每人每年贡献1~3本好书。书非借不能读也,学校通过这种形式加强了班级图书角的建设。“捐一本,读百本”,广开书源,成效显著。在捐读前,学生可以在书的扉页上写一段推荐的话,介绍自己的阅读体会,并签上自己的名字。班级图书角由专人管理,负责登记造册、日常维护等工作。学期末,图书还可在班级之间交换流动。图书所有权归学生个人,毕业时可以领回,也可以捐赠给学校。这种互助式阅读,大大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资源。

(四)让书香扮靓节日

诸城市实验中学早在2001年就开始举办读书节和图书超市活动,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11届,形成了“读书——让生活更和谐”等十大读书新理念。实验中学的书香校园活动辐射和带动了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读书活动的开展。“读书节”中,我们大力开展了评选读书之星、藏书之家、一次购买图书之最等活动,“读书节”俨然成为学校的重大节日。学校的文化建设与读书活动直接促成了2009年全市全面启动“全民读书活动”。

二、同步写作促进共同成长

阅读与写作要两翼齐飞。为提高语文教师的母语文化素养和写作能力,近几年我们大力推行师生共同写作活动。

(一)共写教学(学习)随笔

每周一次,教师随笔以教育教学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为主,适当兼顾对日常生活、社会、人生、自然的观察与评论;学生随笔可以写读书收获、成长经历、学习心得、生活观察等,以学习生活为主。

(二)共写日记

教师和学生一起天天写日记,记下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感受,记下自己的喜怒哀乐。各校均建立正规的日记本,师生定期进行日记交流,教师总结讲评,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日记本上留下自己的感言。这个方式很好地增进了师生感情,使“教”与“学”更加和谐。市教研室把学校日记纳入教学常规,各校每学期都根据季节时令、节日、学校工作或社会活动、家庭事务、心情心理变化等组织专题日记写作,引导师生观察社会和自然,感悟现实,体味人生,达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目的。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随笔、日记、读书笔记“评、展、刊、奖”系列活动。

(三)共记“阅读卡”、共写“周读书小练笔”

我们强调阅读的实效性。在全市初中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要求,推行使用“阅读卡”。内容包括:内容梗概(300字)、摘录(不少于5段,每段不少于100字)、一句话书评(30字左右)、人物形象(场景、精美句段)赏评(不少于300字)、迁移写作训练等栏目。这样,每次阅读活动,仅读书笔记就至少在1800字以上,阅读效果非常好。在全市小学坚持“少动笔墨多读书精练笔”,让学生从过分重视摘记的做法中解脱出来,将大量时间用于阅读。每周“两练笔”,即每周一次主题日记、每周一次读后感,辅之少量精彩内容的摘抄积累,教师每周一评,以表扬鼓励为主,学生的读书兴趣非常浓厚,效果也显而易见。

三、让读书成为生活方式

(一)精心设计读写活动

1.唱响“四季歌”

春之韵、夏之歌、秋之颂、冬之情四季歌系列活动是诸城市教研室在全市中小学开展的一项重要的特色系列活动,通过唱(搜集不同季节歌曲进行学唱展示)、画(画出自己喜欢的不同季节的景物)、诵(搜集不同季节的精美诗文、童谣、春联、谚语等编成相声或小品进行表演)、写(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设计主题手抄报)的形式,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各种素质。

2.“共读一本书”

家长、教师、学生同读一本书,同写一份稿(读后感),同讲一个主题。该项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拓展了知识,而且增进了师生之间、家校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在这项活动中可以从不同侧面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3.经典诗文诵、唱、演

集背诵、演唱、表演于一体,让学生在诵、唱、演中体味经典诗文的魅力,内容以各年级背诵的经典内容为主。活动按照班级、级部(教研组)、学校三个层次进行,每学期举行一次。不少学校的做法很有特色,如明诚学校的弟子规、千字文操,府前街小学每年一度的“六一古诗文朗诵大赛”等。

我们还根据时令、节气或时事来组织、设计适合师生读写的活动。如,“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组织评选教师参与全国语文教师阅读大赛、全国教师写作大赛等活动。每年都定期举行全市语文教师阅读写作征文比赛等。

(二)鼓励学校探索个性化读写活动

为了推动师生读写,我们提倡学校根据自身特点优势,探索有个性的读写活动。各个学校都在读写结合方面进行了积极探讨,创造性地开展了一些活动。如实验初中每年一届的“图书超市”,学生可以将富余的图书自由交易,大大刺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百尺河初中的“日记节”,已连续举行了7届,多种形式交流分享日记成果。实验小学利用文学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写实践活动;石桥子小学把古诗词学习引入到该镇小学书法特色教育中,每天练字就写古诗词,书法教育和经典学习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林家村中心校、西郊学校成立小记者站,小记者们用自己天真童趣的笔触描绘出社会百态、学校生活,成为学校与媒体沟通的桥梁;文化路小学的“儿童诗”创作走进课堂,也开展得风生水起,每周一节儿童诗创作课,每天一次的优秀儿童诗朗诵……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读写活动,使诸城的学校处处充满书香,时时张扬个性。

四、在探索中收获成效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深入开展,在全市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不论城区还是乡村,学生热爱阅读的风气越来越浓厚,影响所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效。

首先,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教师垄断课堂的弊病得到彻底改观,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落实,教师讲课时间得到有效控制。课堂采用小组合作教学,学生之间沟通顺畅,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保护和张扬,“海量阅读”得以保证,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大量阅读也推动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全市小学以三级课程整合、构建语文课程新体系的研究初见成效,孕育出本土名师、名法,如孟疃初中白玉红老师和她的“动态诗化,五维度”教学法,林家村初中臧芳虹老师和她的“三秀一评”教学法,枳沟镇枳沟小学的吕映红老师和她的“赏评”习作教学法,密州路学校李洪芹老师和她的“读思议说”四步习作教学法,实验小学纪永梅课改团队和他们的“自主互动、读写互补”单元主题系列化教学法,府前街小学李海梅老师和她的“诗意语文”研究,等等。

其次,通过几年的读写活动,师生共同成长,人人磨炼出一支“烂笔头”。我市一大批青年教师建立了质量较高的个人博客,教学随笔丰富充实,每个语文老师能结合教学实际总结得失,反思成败,写出教育教学中的点滴收获,写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真情实感。龙源学校于海波老师将自己的教学反思、随笔结集出版了《水的心事》,孟疃初中的白玉红老师将教学随笔、诗歌创作等结集出版了《璞玉心语》,枳沟初中孟祥霞老师结集了《山那边是海》,枳沟小学吕映红老师出版了《为你修得生花妙笔》……教师们每年都有大量的教学论文发表于各类报刊。

各类活动的开展,为更多师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各类读写赛事中,每年都有很多师生获奖。林家村初中刘焕东老师的《悠悠楹联情》、繁华初中八年级学生娄明的《女孩的天空》等多篇作品将被《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收入。特别是《女孩的天空》一文,形象地反映了诸城少年学子在读书中成长的精神高度。

苏轼知密州时,苏辙造访时曾盛赞诸城“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让我们倍感振奋的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开展,不仅影响了学校,而且正在惠及全市百姓。在诸城,以阅读为鲜明标志的爱书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已蔚成大观,“十万人家尽读书”已经成为当代诸城人的自觉追求。

标签:;  ;  ;  ;  

山东省诸城市“语文学科学习”实验报告_读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