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和平镇宏升卫生院 162404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血管性痴呆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性的血管性痴呆相关的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针对且全面化的个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进行护理干预之前的ADL和 WMS评分和对照组干预前的相关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表示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在干预之后的ADL和WMS评分和对照组在干预后的相关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表示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康复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等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血管性痴呆;康复效果
血管性痴呆(VD),表示的是在缺血性的卒中或者是出血性卒中以及一些造成记忆和认知的行为等出现脑区低灌注的一些脑血管疾病所导致出现的一些认知性的障碍性的疾病[1]。近年来,血管性痴呆病症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一些高龄、吸烟以及有痴呆家族史等人群都容易患上血管性痴呆[2-3]。血管性痴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患者在认知能力等方面的障碍。笔者主要分析护理干预对血管性痴呆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3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14例,女性患者有16例,其中年龄最大为78岁,最小为54岁,平均年龄为(63.5±4.5)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16例,女性患者有14例,其中年龄最大为79岁,最小为52岁,平均年龄为(65.4±4.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等基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表示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性的血管性痴呆相关的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针对且全面化的个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中常规性的护理方法,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
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方式。首先,在日常的生活技能方面进行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的严重程度来进行日常生活中的锻炼,制定适合患者身体锻炼的针对性锻炼计划。其次,在患者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方面的训练。护理人员通过日常的训练来让患者的思维能力能够逐渐正常化,护理人员可以询问患者一些生活中非常普遍的问题,或者是让患者做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题等。针对一些失语的患者还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分别性的训练。再次,训练患者的记忆能力。护理人员经常询问患者所处的地点和工作地址等,或者是对于当时所处的一些周边的建筑物进行提问,刺激患者对于周边环境的记忆。另外,针对患者的社交能力进行训练。护理人员需要和患者进行经常性的沟通,或者是进行一些简单的问答过程来对患者进行用脑训练。最后,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了解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并且及时疏导。鼓励患者要积极面对治疗,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尽早康复。
1.3 观察指标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表(ADL),痴呆严重程度临床评定表(WMS),来评价患者的在干预前后的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P<0.05表示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以上可知,观察组在进行护理干预之前的ADL和 WMS评分和对照组干预前的相关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表示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干预之后,观察组在干预之后的ADL和WMS评分和对照组在干预后的相关评分有差异,P<0.05表示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血管性痴呆病症越来越成为了危害中老年健康的重要疾病,其主要的表现是认知功能出现障碍,患者经常出现焦虑和烦躁的心理状态,甚至可能会出现性格上面的改变[4]。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需要随时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并且在发现了不正常的情绪变化之后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有助于患者配合治疗。另外,在针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其中包含日常的生活能力、记忆能力以及智能认知等各方面的训练,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护理中,护理人员能够提供全面性的护理方法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的能力,和相关研究相符[5]。
本文研究发现:观察组在进行护理干预之前的ADL和 WMS评分和对照组干预前的相关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表示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在干预之后的ADL和WMS评分和对照组在干预后的相关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表示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康复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等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吴雅燕,吴旭英.老年期痴呆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01):45-46.
[2]石景洋,张彦丽,唐学敏.电针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行为能力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2(08):14-15.
[3]黄玮.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05):102-103.
[4]王宝林.奥拉西坦+尼莫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2(01):15-16.
[5]梁娟.血管性痴呆防治与护理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2(04):105-106.
论文作者:耿玉馨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患者论文; 血管性论文; 痴呆论文; 统计学论文; 评分论文; 对照组论文; 能力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