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论文_周镜臣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论文_周镜臣

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柳州 545001

摘要:经济的发展带动我国城市化建设效率的提升,随之而来的是不断扩大的现代建筑施工工程,并且建筑工程质量要求和施工效率要求也不断增多。现阶段,多种新材料和新工艺不断兴起并发展成熟,广泛应用于现代化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是其中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施工技术,它的应用能够有效避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裂缝,以满足工程质量要求,本文将分析实际建筑施工过程中如何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作用;应用要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所掌握的施工技术也不够全面,导致我国很多建筑工程质量也没有保证,尤其是建筑出现较多的裂缝问题。一旦出现裂缝不仅会严重影响整个建筑的结构和安全,更是对建筑材料的浪费,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施工问题不断革新施工技术,而作为现代化建筑施工的代表技术,后浇带施工技术以其适用性强的特点应该被广泛应用,带动现代化建筑质量的提升。

1.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

1.1 预防温度裂缝的形成

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行业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各种各样的施工技术表现出高效、复杂的特征趋势,也因此,现代化建筑的施工周期比传统建筑施工要更长,这就容易使建筑整体结构容易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在温度变化的作用下,混凝土内外产生温度应力变化,从而发生热胀冷缩的相应改变,局部膨胀或收缩会使建筑结构发生结构变化,严重时会造成完工的建筑出现很大的裂缝。这就需要施工工人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在特殊位置预置一定的缝隙,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处理,有效缓解混凝土凝结时收缩在升温之后产生的较大张力,起到预防混凝土受温度影响产生裂缝的目的。

1.2 解决高层建筑沉降差问题

现代化城市规划发展的主要原则是提高城市土地空间利用率,这就使得近年来高楼层建筑不断增多,虽然高楼层建筑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高楼层建筑存在的质量和安全隐患要比传统建筑多得多,很多高层建筑急于求成,在正式施工时没有制定完整的施工方案,设计图纸也大多没有经过多层审核,缺乏科学、合理性,使得最终建成的高层建筑整体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严重时会在未完工时暴露出来,阻碍工程进度进一步推进。但如果将后浇带施工技术引入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物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降低设计规划阶段产生的风险,有效减少质量问题和安全威胁,从而确保建筑工程顺利高效完成。

2.在建筑施工时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前期准备工作

后浇带施工技术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是前期准备工作对实际施工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需要做好前期准备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应用价值,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

(1)对于后浇带的清理工作,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要求,清除后浇带上的浮浆等杂物,可以借助高压水枪进行清理工作,确保浮浆清理干净,如果清理工作不到位,后浇带后期施工质量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阻碍工期推进。另外也要清理好施工现场周边的杂物,必要时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对建设项目施工各个环节进行问题的预防,避免出现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新问题。完善的清理工作才能保证后浇带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粘性,从而提高整体后浇带施工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保证工程顺利推进。

(2)构成混凝土建筑结构的钢筋是重要的结构材料,不能出现锈蚀现象,因此在钢筋使用前需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除锈,除锈的常用方法是使用钢丝网进行打磨。打磨过程中无法再次使用的钢丝网,应尽早去除,并做好后备补充,避免影响工作周期。

(3)混凝土强度的控制工作直接影响后期工程的质量,因此,在前期制备混凝土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研究如何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并应用于实际施工中。常见的方法主要包括使用一些化学添加剂增强混凝土强度、控制混凝土的含水量等。在准备工作中使用的方法应该经过多次试验,并且形成稳定熟练的方法才可以应用于实际施工,进而提高施工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工作要点

3.1要把握好施工宽度和施工间距

对于现代建筑工程来讲,后浇带施工技术主要通过控住建筑物的施工宽度和施工间距来保证施工建筑具有良好的完整性和整体性。整体性就好比楼层建筑低于22层的情况下,楼层基础及楼板内具有受力效应的钢筋应避免断开和切割。但在大跨度的建筑施工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事实需要针对性地切割建筑结构的受力钢筋,在这之后再进行符合标准规定的焊接,主要目的是防止高楼层建筑局部受力过大出现建筑结构下垂和弯曲的问题。一般来讲,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这种情况需要将施工宽度把握在7m以内,具体宽度可根据实际工程进行调整。而后浇带间距的设置则需要严格依据实际施工环境来进行,例如当施工位置是在温度较稳定的南方,建筑混凝土相对来说受温度影响较小,就可以结合设计图纸既定的40cm施工间距适当缩小。

3.2合理规划浇筑时间和断面形式

后浇带的断面设计应与混凝土预留裂缝的断面相互协调,目的是避免建筑结构受意外状况影响而加剧了应力大小,或是应力过于集中造成的后浇带变形现象,还能够有效解决后浇带浇筑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直缝等问题。对于后浇带施工技术来讲,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所需要的时间有较大差异,现代楼层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一般都要控制在两个月的时间内,这就更加需要施工人员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实际施工,但对于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来讲,楼层主体产生沉降的时间会比其他建筑结构所需时间长,并且混凝土在沉降凝固时也表现出更大的裙楼载荷。基于这种情况,施工人员需要在高层建筑主体部分应用施工技术完成沉降后,才能继续其他建筑结构的施工,这种施工周期方式能够有效发挥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后浇带施工时间还会受施工季节、施工材料等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实际施工时应结合施工设计图纸进行更深程度的规划,避免影响实际施工效果。

3.3施工材料和施工位置的合理选择

施工材料是技术应用效果的基础影响因素,而施工位置则会直接对施工效果产生影响。在后浇带施工中,施工人员必须把握好各处建筑结构的受力情况,从中选择所受外力最小的位置应用后浇带混凝土施工技术,但对剪力墙位置处不能在中间位置进行后浇带施工,应选择大梁和模板作为施工位置才是正确的做法,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后浇带施工过程产生较大的弯矩或超过剪切应力范围而加大构建压力。

对于后浇带材料的选取,施工人员应结合实际工程裂缝进行搭配,施工前必须清除掉裂缝部位的杂物包括积水等,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对后浇带构件表面进行干燥处理,必须保证其持续24小时内具有一定的含水量,后浇带施工所选的混凝土应该是没有应力收缩或微膨胀形态的混凝土,必要时可以在施工时向水泥混凝土中添加一定量的膨胀剂来维持混凝土的初始状态,但要注意添加剂的比例不能过大,可以依据等级标号来选择混凝土进行施工,以满足构建所需的高强度要求,提升技术应用效果。

3.4合理规划预设模板和混凝土浇筑流程

整体建筑施工过程如果需要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施工单位及相关人员必须提前依据设计 方案和设计图纸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并规划好预设模板的选取和安置。进行后浇带混凝土施工浇筑时,必须检查钢丝网模板的性能结构,使其满足模块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最终使建筑工程顺利进行并保证质量可靠。

结束语:

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不断推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质量要求的不断增加同时也在推动着建筑施工技术的革新。施工人员所能做到的就是运用一切技术手段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尤其避免建筑表面出现裂缝问题,但由气候条件产生的裂缝是无法避免的,施工人员应明确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内涵其应用要点,在实际施工时结合工程图纸做好前准备工作,并选取性能可靠的施工材料,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施工位置及模具的选取,提高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实施效果,进一步促进建筑整体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国强.建筑工程超长混凝土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38):7-8.

[2]张杰.后浇带施工技术管理分析[J].山西建筑,2018,44(23):98-99.

[3]桂宾,董海娟.浅析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城建工程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8(08):166.

[4]付晶晶.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的相关思考[J].中华建设,2018(07):118-119.

[5]梁昌春.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8,44(20):86-88.

论文作者:周镜臣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4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论文_周镜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