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济核心理论体系的构建_经济学论文

商业经济核心理论体系的构建_经济学论文

商业经济核心理论体系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体系论文,核心论文,商业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商业实践的发展和理论工作者的努力,商业经济学科建设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迄今为止的商业经济学,研究方法十分落后,理论体系极不严密。我对目前商 业经济学核心理论体系不足方面的总体评价是:(1)充斥着以政策取代理论的现象,所谓理论主要是政策文件的注释、说明,严重颠倒了理论与政策的关系;(2)片面强调商业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因而大量重复政治经济学中的内容和结论,(3)将具体的商业 活动业务细节描写错误地等同于实证分析,导致将商业常识和具体业务细节作为必要内容吸 纳进课程和教材中,冲淡了研究的理论性、学术性和一般性;(4)大量充斥的是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的所谓“理论”;面对于丰富的年复一年的商业统计资料却视而不见。难怪乎有人说,十年前的商业经济学教材现在用也无妨(事实上,1988年编写的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通用教材《商业经济学》至今仍在使用,而萨翁的经典巨著《经济学》从1948年的初版到1992年的第14版,平均3年再版一次)。(5)教材中章节安排随意性很大,彼此之间逻辑性极差,章节 之间的可调换率(可调换章节在总章节中所占比例)很高,至今还没有一本教科书能够提供一个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一般性的理论框架,结果教材越写越厚,内容越来越杂、越来越空;(6) 由于缺少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致使对一些基本的概念争论不休,比如流通和商业、商业和贸易,众说纷坛,导致所谓“你不说我还清楚,你越说我越糊涂”。其结果是,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内容空洞乏味,尤其是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几百页的教材,学生可以像阅读通俗读物一样在几天内自学完毕;在理论界,商业经济学这门学科不受重视(尽管目前已有十多位商业经济专业博士生导师);对实践的解释力、指导性差,很多商业实践在理论上得不到解释。

理论研究就是要构造出更好地解释具体经济现象的假说,而在构造过程中靠的恰恰是概念和原理中内含的逻辑。教科书充实与否的决定因素不在于它的字数,而在于它的逻辑。对这一逻辑体系的构建是相当困难的,以至于凡是讨论商业经济学学科建设的文章都明智地回避了这一问题。商业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其核心理论体系的构建必须符合主流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研究规范,在此基础上按一定逻辑顺序展开。

商业经济学的具体理论范式表现为:(1)以理性行为为基本假定。所谓理性行为亦称最大化行为,是指介入商业领域的每一个行为主体(商人、商业企业等)的目标都是追求效用最大化。(2)确定以均衡分析为代表的实证方法为主导方法。具体为供求分析法、成本收益分析法、边际分析法、利益矛盾分析法、公共选择方法、博奕方法、制度方法等。对于商业经济学而言,经验实证比理论实证更重要。(3)“资源配置问题”和“人的积极性问题”这两个经济学基本问题贯串始终。商业领域的资源配置状况直接关系到商业经济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率,是商业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人(商人、商业企业等)的积极性问题,即通过某种制度安排来促使人们努力工作。商业制度既包括正式制度(如商业法规、商业条例等),也包括非正式制度(如商业道德、商业文化等)。不同的制度对人和企业积极性的引导方向和程度不同。

关于研究规范,就商业经济学核心理论体系构建而言:首先是建立前提假设,即对商业问题进行抽象和假定,将问题限定在相对简单的范围内。前提假定必须使逻辑推导具有可操作性。第二,逻辑推导,是指逐渐将限定的范围扩大即放宽假定,从设定的前提假定中推导出明确结论的过程。在推导中应善于借助模型,包括理论模型和计量模型。第三,导出假说,即每一步推导都应得出一个或一组清晰的理论观点。第四,统计检验,运用(商业)经济统计资料检验每一个(组)理论假说能否经得住经验资料的验证。第五,提出政策(对策)建议。

根据以上所述,我认为商业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体系应表现为以下九个方面的逻辑顺序:

1.商业发育理论。发育是指生物体成熟前机能和结构发生的变化。物物交换具有最严格的假设:没有货币、没有交换中介人、交换双方互为供求、不存在垄断、不存在对外贸易、产业简单等等。这种以“商品——商品”为表现形式的交换,称作简单的商品交换。去掉“无货币”假设,使货币变量进入模型,物物交换就演变为以货币为媒介的简单商品流通,表现为“商品——货币——商品”这一为买而卖的过程。再去掉“无中介人”假设,“商人”变量进入模型,商品交换进一步发展为“货币——商品——货币”,称作发达的商品流通即商业,表现为为卖而买的商人行为。对于这一商业发育过程,马克思解释为三次社会大分工的结果;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是降低交易费用的产物。在商业发育过程中,商人从他诞生那天起,就直接处在交换中,而且与手工业者不同,他们只能依靠交换获得生存和发展。商人精神的发育过程不容忽视。

2.商业企业均衡论。媒介商品交换的中介人由商人发展为商业企业是商业发展中的革命。在模型分析中,商业企业对商人的替代使模型复杂化。既然商人能够联结生产和消费双方,为什么还会出现商业企业?对此,马克思认为这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科斯认为是“纵向一体化”的产物。商业企业均衡主要研究“纵向一体化”后不同组织形态下商业企业利润最大化条件MR=MC(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的实现问题。这涉及到独资商业企业、合作商业企业、公司制商业企业、商业企业集团等企业组织形态。同时不能忽视由商人精神发展而来的(商业)企业家精神在商业企业由均衡、打破均衡、再均衡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3.交换均衡论。埃奇沃思方盒理论证明了物物交换均衡的条件是交换双方用以交换的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而将商业企业的交换形式纳入模型后的交换均衡的实现问题则构成该部分的主要内容。它的实现取决于什么样的交换形式能够扩大交换量、能够节约交易费用、能够提高交换总效用。这一问题涉及到交换形式按成交方式划分的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按付款形式划分的一般买卖和商业信用(预付贷款、赊销、分期付款、商业票据等)、按所有权划分的买断和代理制、按数量划分的批发(批发公司、批发市场等)和零售(专业零售店、百货店、超级市场、连锁经营)等等。

4、流通均衡论。一次商品交换构成一个流通环节,一个个的流通环节就构成了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完整的流通渠道。因此,在交换均衡分析的基础上,再纳入流通环节与流通渠道变量。分析流通环节与渠道是怎样进一步影响均衡的,这就是流通均衡的条件,在此条件下能够使流通量最大、流通费用最低、利润最多。这涉及到产销合一的渠道、产销分离的渠道、产销结合的渠道等多种渠道形式以及渠道形成的影响因素等问题。

5.市场均衡论。由于流通领域中存在着完全竞争(比如日用消费品流通)、完全垄断(比如棉花流通)、垄断竞争(比如粮食流通、石油流通、卷烟流通)等不同的市场结构形式,这样可以在主流经济学市场结构理论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分析。主流经济学的市场理论侧重分析在不同市场结构中厂商的产量确定与利润最大化问题,而这里侧重的是在不同市场结构中流通运行的不同态式,是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再加入“市场结构”变量,丰富模型,进一步分析不同的垄断、竞争态式对流通均衡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市场体系与市场发育等问题。

6.贸易均衡论。当商品流通的范围跨越国界时,整个商业被分为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两部分。贸易均衡理论并不研究属于国际贸易理论范围的诸如国际贸易原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等问题,而是指国内贸易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均衡。关于对外贸易,主流经济学中有“经济增长发动机”学说,也有“对外贸易乘数理论”,都强调了对外贸易顺差对国内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但“顺差越大越好”是有条件的,其中就有在一定条件下国内贸易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均衡问题,这正是贸易均衡论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7.商业均衡论。商业均衡量商业经济中最高层次的均衡,它主要研究整个商业与其它产业之间的产业均衡。这涉到工商关系问题、农商关系问题、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中介地位与社会职能等问题。

8.商业经济增长论。传统的商业经济学没有涉及商业经济增长问题,而只是离散地研究了商业领域的人、财、物等要素。商业作为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产业,可以结合商业统计资料,通过相关参数变量分析,建立商业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一定时期内商业经济增长水平(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质量(商业经济效益)、增长速度(增长率)、贡献(商业经济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的比较及其变动分析)。相关参数变量涉及到商业资本(筹资与投资)、人力资本(企业家)、商业劳动力(就业)、商业技术水平与变动、商业物流、商业规模、商业结构与布局、商业信息、商业制度等等。从发达国家来看,目前美国3/4的劳动人口与日本近2/3的劳动人口都是从事商业服务业。在发达国家,商业服务业活跃的地方,新增的工作机会甚至超过了从制造业消失的工作数目。90年代初期,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达到60%以上,中等收入国家也在50%左右。在我国,就业人数在第一、二、三产业间的比例,1994年为54.3:22.7:23,预计2010年将是38:24:38。三次产业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七五”期间为26.2:43.2:30.6,“八五”期间为20.7:47:32.3,预计2010年为8.5:54.7:36.8。虽然与发达国家比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比值较低,但其增长的趋势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商业经济增长问题必须作为必要的内容纳入体系中。

9.商业政策论。作为最后的篇章,主要研究商业管理体制、商业法律、商业文化道德、统管社会商业等问题。

以上九个方面构成了商业经济学学科的核心理论体系。然后的问题就是确定学科主干课程。目前各高校商业经济学学科的主干课的设置多是因人设课,课程体系的系统性、稳定性很差。我认为,依据商业经济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即培养在各级政府的商业管理部门从事商业政策的制定与管理、或在各种商贸企业从事策划与战略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商业经济学学科的主干课程要由以下九门组成:商业经济学、商业(思想)史、商业企业管理学、商品流通学、商业政策学、商法、商业服务学、商业电算化、商务英语。在九门主干课之外可开设若干选修课,如市场营销学、市场预决策、消费心理学、外贸实务、商品学、价格学、商业地理等,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的商业经济学课程体系。

标签:;  ;  ;  ;  ;  ;  ;  ;  ;  

商业经济核心理论体系的构建_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