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成因溯源及其促进策略论文_周霞丽

“学困生”成因溯源及其促进策略论文_周霞丽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草河小学,511400)

摘要:转化学困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既是难点,也是重点,尤须重视。造成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样的,既有教育心理学层次的原因,也有教学领城层次的原因。前者归为心理健康障碍,后者归为知识结构障碍,分别就其成因及其相应的促进策略加以叙述。

关键词:心理健康障碍;知识结构障碍

导言:

马克思说过,搬运夫与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启蒙之初,学校接受的是在知识上嗷嗷的孩童,本无所谓优等生与后进生之别。但是人是宇宙中最具能动性、活跃性的因素,在时间和知识长廊的行进中,在外在环境与主观能动性的相互作用下,有的同学就落在了后面,于是,“学困生”就出现了。

何谓“学困生”,称呼各异,观点不一。过去很长时间,我国教育工作者一-般把学习有障碍的儿童界定为“差生、“双差生”、“后进生”、“学习不良生”、“学习困难生”等,这些带有贬义的岐视的称谓,给那些学习落后的学生一律戴上无能、落后的帽子,违背了教育民主、教育伦理的要求。“学困生”一词似乎更接近于实际,更妥当。

如何定义学困生,就教育界现状而言,这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在第一线的学校实践中,往往倾向于单纯的学业标准。这种标准失之片面,我认为学困生是指智力基本正常的学龄期儿童由于环境、心理和素质等方面的影响,致使学习技能的获得或发展出现障碍,学业成绩明显落后。学业成绩畸低,是所有“学困生”外在表现的共同点。把握这一点外,教育工作者还应当看到“学困生”背后复杂多样的成因。这种成因,既包括教育心理学层次的原因,也包括教学领域的原因。下文将前者归为心理健康障碍,后者归为知识结构障碍,分别就其成因及其相应的促进策略加以叙述。

一、心理健康障碍及其应对策略

“学困生”的成因,心理健康因素不可忽视。心理健康问题,中小学生般存在两种情况:-是心理因素的积极性没有激励和发挥出来:二是心理因素的某方面因素产生了问题,如情绪、情感障碍、动机障碍、人格适应不良等。这类学生的心理障碍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与学校、家庭教育的失当密切相关。就拿动机心理障碍形成原因来说,就有两点:1、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了,甚至要求每次测验都100分,造成学生心理压力过重,学习心理紧张,欲速则不达,有的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过低,主张放任自流,只求成绩合格,造成学生对学习毫无责任感,学习动力不足,自暴自弃。2、竞争意识不强。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太阳,事事由父母操心,无须动脑筋,整个家庭围着他们的轴心转,没有竞争,没有比较,到了学校也不可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交往,怕做难题,怕失败。

对于心理健康问题造成的学业滞后,其成因已经超出知识接受的范畴。所以老师不能仅仅着眼于教学内容的强化、督促等措施上,还应该掌握一些心理辅导方法,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活动领域,去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解决“落后”之根本障碍。

二、“知识结构障碍及其应对策略”

心理健康障碍,是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的。下面从教育科学控制论的角度,直接分折“学困生”在智育领城内的外在表现,即:知识结构障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人是由幼年向成年阶段成长的,人类也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人和人类知识的积累也经历着由低至高这个发展规律。学校教学有其自身特点,它是一种高效能的学习,吸收与接纳古圣先贤们几千年来积累的文明精华。在教育部门课程设置控制下,学习呈现出一种阶梯型的发展态势。从这个角度看来。“学困生”可作如此理解:基于各种内在或外在原因,知识准备不足,难以跨越下-级学习阶梯的那一部分学生。学习内容这种阶梯态势是与集体性授课式格格不入的,尖锐冲突的。正是在这种矛盾冲突下,在进步教学过程中,这类学生的问题才显得如此棘手,“学困生"问题的解决才显得如此迫切。

要解决这种冲突,应该紧扣这种冲突的内在联系,去认识学科特点,优化教学内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学生弥补知识不足这些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设计,落实课堂教学,配以课外辅导,从而解决“学困生”的求知障碍,协助他们迎头跟上。

首先,要抓住学科特点。一般说来很多新知识是建立在已经学过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必须有上位学习、下为学习的知识基础才能习得与巩固,这种情况下,具备相应的知识基础才能习得与巩固。而人文学科往往不然,是注重学生的德育品质的塑造与培养,其设置的内容往往就是对后进生进行教育辅导的绝佳教材。这类学科,对知识基础积累不高,所以,人文学科往往是促使这类学生学业成绩提升的突破口。

其次,优化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如果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过高,教学内容过难,“学困生”经过努力仍然接受不到的话,他们将产生严重的习得无助感,产生人们常常说到的“破罐破摔”的自暴自弃心理。这样,旧知识缺陷依旧,新知识未能全面掌握,于是,“学困生”在后进之路上愈走愈远:另方面,学生的精力在课堂上得不到合理的发挥和分配,心理健康和品行问题也会变得更加严峻,势必影响课堂教学秩序,甚至造成影响社会的恶性事件。优化教学内容,分层教学是个很好的方法。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层次分布,制定切合这类学生的方案,适当地降低或者浅化教学内容难度、适当地补充些背景知识,使之最大限度地接近他们的知识基础,使其“跳-跳就能摘着果实”,从而获得学习成功感:对于“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教师都应该给予关注,衷心“赏识”。这样,就能够从知识上,心理上双管齐下,全面都应该给予关注,衷心“赏意”。这样,就能够从知识上,心理上双管齐下,全面扶助后他们世纪而上,走出落后的阴影。

最后,在解决“学困生”知识不足这个问题时,要从多角度,全方位去关注帮助他们。转化过程中,个案分析是关键。他们与优生有所不同。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补习计划,并密切追踪,关注进程。班级课堂教学时,提倡合作学习,营造班级和乐气氛,使他们能在学习上有较好的同学的带动下提高学习动力,逐渐弥补知识的缺陷,尝试模仿并掌握优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技巧,在此过程中,逐渐强化兴趣和自信。

结语

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是标,教育才是本。只有肯于默默地做好这类学生的转化工作,才能做到正本清源,标本兼治。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在转化“学困生"方面,单纯的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还必须寻求来自家庭、社会的积极配合。

参考文献

[1]《现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李芳编著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教育心理学》 张大均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3]《《班级管理学》 马俊豪主编广 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4]《现代教育理论》 扈中平主编高等 教育出版社

[5]《小学班主任概论》 邓人忠 李德弟编著中 山大学出版社

[6]《教育管理与督导》2001、 4.

论文作者:周霞丽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  ;  ;  ;  ;  ;  ;  ;  

“学困生”成因溯源及其促进策略论文_周霞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