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装备维修保障模式分析论文

美军装备维修保障模式分析论文

美军装备维修保障模式分析

Analysis on U.S.Army Military Equipment Maintence Support Mode

魏重斌 崔天涯 齐鹏/国营洛阳丹城无线电厂

武器装备维修保障调整和改进,是各国为提升军队战斗力较为关注的重要问题。在研究美军装备维修保障工作总体情况基础上,对其管理机制、特点、背景以及下一步改进趋势进行分析,对我国装备维修保障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2017年,随着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上行,全球油气上游投资在连续两年下降后实现增长。未来全球油气开发仍将呈现稳中向上趋势,预计2035年全球油气产量将达到95亿吨,剩余可采储量为2248亿吨。

教师是学生在课上的引路人,教师的教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涯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适时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上课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那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愉悦课堂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面对现代战争作战强度大、速战性强、技术含量高、消耗大的特点,武器装备由原来的按系统单独使用转为体系继承使用,维修保障的复杂性和难度不断增大。美军通过不断调整改革其装备维修保障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多维度地研究美军装备维修保障模式,对于提升我军装备维修保障能力、提高装备战备完好性、推进军民融合装备维修保障模式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 美军装备维修保障模式

经过历次调整与改革,美军形成了高效的装备维修保障模式。

1.1 军队单位保障

它是美军的核心装备保障力量,包括军队主管的后方级修理厂与后方仓库、中继级修理和世界各地军事基地修理站。根据2012财年数据,美国国防部拥有约64.5万名维修保障人员,其中7%是基地级维修联邦文职雇员,约93%是现场级、中继级和基地级维修保障人员;负责约1.48万架飞机、896枚战略导弹、38.66万辆地面车辆、256艘舰船和其他装备的维修保障[1]

1.2 合同商保障

2)地方利益影响掣肘。 位于各州的美军后方级保障机构(后方仓库与后方级修理厂)都是当地的大雇主,对地方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如缅因州的朴次茅斯海军造船厂建于1800年,有雇员4510个;2005年美国国防部决定关闭该造船厂,缅因州的共和党参议员奥林匹亚·斯诺认为:国防部的决定是毁灭性的,令人感到震惊,这是五角大楼所犯的战略错误[2]。之后在多方妥协下,美国海军保留了朴茨茅斯海军造船厂,并与诺福克海军船厂、普吉特湾海军船厂共同作为三个基地级维修单位,转而停止了本来要保留的费城海军船厂的运作。

1.3 军民一体化保障

作为军队单位保障和合同商保障相结合的混合式保障方式。在美军管理机构协调下,相关合同商与军方维修基地和维修站进行合作,促进双方的资金、技术、人员、工艺流程和项目管理等资源配置和优势互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引入合同商的先进维修技术和业务流程,提高军队维修单位设施和其他资源的利用率。如在B-2先进复合材料制造和维修项目合作,合同商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NGSC)和军方的奥格登航空后勤中心(OO-ALC)有着紧密的合作,合作内容包括11种飞行控制面、两种雷达罩的基地维修、413种盖板、舱门和蒙皮的制造和修理。通过合作,不仅能够很好地保证修理周期,还有效控制了费用支出。

2 美军装备维修保障模式的发展沿革

3)促进融合性保障。 在“基于性能保障”基础上,美国国防科学委员会提出了“利用外部人力资源”理论,认为充分利用民间资源和社会力量,不仅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为军队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和经费,并提高保障效率。如海湾战争期间,共有数百家合同商的9200名人员为美军提供价值达2846亿美元的各种保障。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49%的装备保障任务由合同商提供。

初始期: 1812年至二战阶段。在1812年后,美军开始在部队建立装备维修保障机构,并逐渐完善。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形成了分队级、团级、师旅级和基地级的四级装备维修体制;由于武器装备供应商全力从事新装备的生产,美军又建立并扩充了属于公立部门性质的后方级保障(后方级维修与后方仓库),来承担武器装备的维修任务。

美军在装备维修保障模式的改进,现在看来的确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如KC-135加油机基地维修周期由400天缩短至215天,扩展式机动战术卡车基地级维修周期从2000小时缩短至1100小时,F404发动机部件拆卸组装时间从15.5天缩短至1.5天,LAV-25战车基地修理费用减少25%~30%。

为适应未来军队作战需要,美军装备维修保障机制也随着整个军队转型不断推进,实现从规模性保障体系向高度敏捷、精准、可靠的保障体系转变。

另外,美军还着力加强军民一体化保障(DMC)。如针对新机型F-117、C-17、B-2等后方基地级维修,美国空军在充分考虑经济性和满足作战使用的条件下与飞机制造商签订多年的长期合同,全面负责飞机的维修、备件供应等保障工作。同时,又要求承包商将一定比例的维修任务转包给有关的空军后勤中心来完成,以实现维修技术的转移,确保部队保持较强的维修能力,形成与承包商的竞合关系,满足部队战训需要。

3 美军装备维修保障模式的特点

1)开放式竞争。 美军在装备维修保障中始终保持多元化方式,形成开放竞争的格局,确保维修保障效率。如美国国防部条令(DoDD)4151.18“军用产品的维修”:鼓励合同商承担武器装备维修保障任务,充分利用民间技术和资源,以提高先进复杂武器装备维修保障的专业化程度、效益和速度。让合同商承担了大量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和技术保障等任务。

2)深度融合。 美军通过经常组织合同商全程参与训练和演习,探索出军队编制力量和社会力量结合运用的最佳方法。如1999年6月美军在本土宾夕法尼亚州卡林塞尔军营举行的“后勤民力增补计划”实兵演习,参演人员上至陆军总部,下至地方合同商共2万余人,模拟对一支2.5万名的维和部队实施后勤、装备保障。这是美军“民力增补计划”历史上最大规模、内容最为全面的一次演习。另外,美军在装备维修保障中倡导合同商与军队修理基地深入合作,以联合体方式提供服务。

3)管理健全高效。 美国国防部设立维修政策、计划与资源副部长帮办助理办公室,管理武器系统和军事装备的维修计划和资源,制定维修政策和法规,解释维修要求和计划,并领导部队和国防机构执行这些要求和计划。在合同商管理上设立合同管理、质量管理、程序管理、信息管理、分包管理和安全管理等程序。设立军种采办执行官及其所属计划执行官和项目办公室,负责签订合同、国防合同管理局及其所属机构负责管理国防部所有合同的履行,监督合同商履行义务。同时,国防部还设立部队合同诉讼事务委员会,对有关合同纠纷向法院起诉的做出评议,决定是否提交法院裁决。

1)军工企业拓展产业链。 为维护在全球的战略优势,美国将武器装备保障作为每年国防投入的重点内容,同时维修保障也成为了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等为代表的军工企业拓展军品产业链、保障企业持续获得收益的重要业务之一。另外,美军为激发军工企业持续提升装备型号全寿命周期综合保障水平的积极性,也积极支持军工企业进入装备维修保障领域。

4)法规体系完善。 美军建立起了一套层次清晰、系统配套、内容完善的法规制度体系,让装备维修保障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法律法规层面,对战场保障力量使用、基于性能的保障、核心维修能力、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相应建设[1]。如野战手册FM100-21《战场上的合同商》是陆军关于在战时如何获得合同保障和确定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法规需求的第1个顶层法规 。

另外,美国国防部设立军队维修保养最高奖凤凰奖(Phoenix Award),以奖励每年在现场级和中继级维修保障中先进团体和单位。2007年该奖项得主为加利福尼亚州美海军陆战队的彭德尔顿营海军陆战队远征部队第一维修大队。此外,美国国防部也设立了罗伯特·梅森奖奖励在基地级维修工作中表现杰出的单位。2008年该奖项获得者是北卡罗来纳州H-1飞机生产项目舰队准备中心东航空站樱桃点[2]

成熟期: 20世纪后半期至冷战结束。尽管20世纪后半期为应对朝鲜、越南及沙漠风暴行动等作战,美军将四级维修模式改为三级:现场级、中继级和后方级,而且将军队保障单位进一步扩大。同时,美国政府开始不断强化合同商保障在军队装备维修保障中的地位。在1988年制定的美国法律第10章2466节(10USC 2466)“执行装备后方级维修的限额”就规定:合同商的工作量可达到40%。

4 美军装备维修保障模式的成因

2)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为了揭示区域现实人口数量与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关系,本文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来表征区域实际人口与理论人口承载力的相互关系[20-21],计算公式为

美军方委托装备生产厂家或第三方厂商进行保障,主要提供飞机和发动机大修、部附件的修理与补充、工程技术持续保障及供应链管理。从2009年美军装备维修保障统计情况可以看出,前十大维修保障承包商基本都属于装备供应商前二十之列。

为有效防止羊的肠胃容物出现腐败问题,可利用百分之0.1的高锰酸钾250到500毫升,于每天内对病羊进行两次灌服操作,此外,也可以利用2到3克的磺胺脒以及2到3克的碳酸氢钠的淀粉浆对病羊实施灌服操作。在感觉到患病羊脱水情况较为严重以后,应及时对其进行补液、解毒等治疗,其中,可应用百分之五的葡萄糖溶液250到500毫升、百分之五的碳酸氢钠60到100毫升等对病羊实施静脉注射操作。

该方式是一种综合型通用造价模式,若实际设计方案与通用造价方案在配电装置形式、出现回路数量、主要设备参数等方面均存在非一致性,则应选择相似的方案进行应用。在该造价形式的应用中,需要做出调整的范围较大,可涉及各基础模块的调整以及基础方案的调整,综合多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终确定科学合理的相似造价方案。

3)军队的持续改革。 美军于1988、1991、1993、1995年和2005年,对其全球军事基地进行了5轮关停整合行动,为美军的历次军事转型和战略调整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对美军装备维修保障产生了影响。如位于麦克莱伦空军基地的萨克拉门托空军后勤中心曾确定为F-22飞机的后方级保障机构,保障计划设定为750架的机群规模。但在美国国防部决定关闭麦克莱伦空军基地后,美国空军选择了合同商来保障。

4)维修保障理论的创新。 美军不断创新其装备维修保障理论,2000年3月美国国防采办大学在1998年《国防授权法案》基础上发布了《基于性能的保障——项目经理的产品保障指南》,提出:基于性能的保障策略(PBL策略)是国防部首选的产品保障策略;要求将装备系统保障任务委托给一个或多个产品保障主承包商,负责实现武器装备特定的性能指标。

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如火如荼,中科印刷的管理模式、配备,包括业务类型,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5 未来趋势

改革期: 20世纪末至今。在冷战结束后美军推进改革,对装备维修保障模式进行调整。美国空军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推行“两级维修体制”,取消或缩小中继级维修规模,将发生故障的设备和部件直接送后方修理;陆军取消旅级以上常设保障机构,组建战区维持司令部、远征维持司令部、维持旅、旅保障营等新的保障机构,实现保障力量的模块化和资源的集中;海军航空兵成立6个“机群战备完好性中心”,实现基地级与中继级维修力量的有效集成。

1)进一步提升基地级维修能力。 2007年3月美国国防部修订的DOD4151.18H《基地级维修能力和使用测量手册》规定:基地级维修是美国国防部(DOD)维修系统的最高级别,是对军队“核心能力”保持的重要保证[2]。一些美国专家认为要加强军队单位修理能力,为作战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如兰德公司专家迈克尔·博依托在《美国空军的合同商保障》中认为:“无论是合同商还是成建制部队的后方级修理机构,我们都没有发现哪一家具有明显的内在优势或劣势。但军队有一批技术精湛的人员履行后方级维修工作。如在美国空军飞行中队调防、转场时,使用部队级(基层级)军事维修人员可具备一定的优势。转场到条件艰苦或危险的环境是军事工作类型的一部分,而吸引合同商从事转场保障可能需要成本很高的激励措施[2]。”

2)合同商保障力量进一步增强。 美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运用利益驱动引导合同商参与装备维修保障。比如采用向合同商提供经济补偿、减免税费以及提供额外业务等方法,保障合同商相应利益。1996年,在“联合努力”行动中,美军在匈牙利境内建立一个大型后勤基地,由布朗-鲁特服务公司承包。按照匈牙利政府规定,合同商应缴纳增值税1800多万美元。为了减少合同商的损失,最后由美国政府为合同商交付了全部税款。

美军装备维修保障模式从 “第二次独立战争”开始,历经200年发展而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

护理后,中医护理管理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4.12%(24例非常满意、24例满意、3例不满意),传统护理组的患者满意度为70.59%(16例非常满意、20例满意、15例不满意),中医护理管理组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P<0.05)。

4)推进预测性维修方式。 美国空军建立了F-35飞机的“预测与状态管理”系统,其采用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基于模型的故障征兆检测与分析、剩余寿命预测、装备状态实时监测等多种先进技术。据估计采用这些系统后,装备的维修人力将减少20%~40%,保障规模缩小50%,出动架次率提高25%,使用与保障费用减少50%以上。美国陆军在M1A2SEP主战坦克(艾布拉姆斯)、M3战车(布莱德利)等装备上应用第三代便携式维修辅助设备(一种在维修点上使用的移动计算机设备),不仅能在显示器上显示查找、诊断、隔离、排故整个维修过程,还能自动申请所需备件,并根据获得装备状态数据指定维修计划,实现故障诊断、故障隔离、备件申请和维修规划的有机结合。因此,未来预测性维修的推进必将对装备保障机制产生较大的影响。

6 启示与借鉴

美军通过多年的战争和训练实践,不断推进装备维修保障理论的创新,形成适应现代战争条件的装备维修保障模式,其理论和方式对我国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1)提升军队单位保障能力。 武器装备保障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要应对特殊环境任务,需要一支装备维修保障力量。因此,在军民融合式保障机制下,按照核心保障能力理念,优化提升现有军队单位保障能力,与装备生产单位共同构成多层次的保障能力体系,并实现一定的能力冗余度,满足任何条件下装备维修保障需求,确保“招之能修,修之能战,战之能赢”。

2)建立军民融合式保障体系。 随着高新武器装备的大量列装,要加强军地双方合作,从合同管理、技术支援、器材设备保障、技术资料编配、人员培训上加强部队维修机构、地方承制单位的合作,在实践中大胆突破、大胆创新,实现军民一体化保障。美国国防部几乎所有武器装备保障力量都由军方建制机构和承包商保障力量组合而成的,我国也必须基于性能的保障策略(PBL策略)建立军民融合式保障体系,提升保障能力。

3)完善装备维修保障的法规制度。 美军的一个重要做法是,全面综合应用法律约束和制度规范等多种手段,构建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机制。参照美军经验,我国应构建起3个层级的法规制度体系:第一层级是政策法律,通过修订《国防法》《动员法》等,确立各主体在军队装备维修保障中的关系、职责等,规范维修保障建设原则问题,并制定专门的法律规范;第二层级是完善《装备条例》《装备维修工作条例》等现行法规,规范装备维修保障的有关资质认证、合同管理、过程监控、综合评估等内容;第三层级是修改完善各类规范,细化、量化装备维修保障的任务分配、检验验收、经费计算等。

治疗前后对照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血钙、血磷水平未出现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血磷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钙水平未出现明显降低(P>0.05),见表1。

4)改进装备维修保障管理机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合同制维修的管理机制,明确各种维修机构的责、权、利关系,按照一定的比例拨出专门的维修经费,采用竞标的方式获得维修保障合同,在充分发挥各承制单位的技术优势,提升雷达电子、光学、机械等专业的武器装备维修生产线,承担装备返厂修理任务,既减少军方预算超支的风险,又能促进地方工业部门从设计阶段开始,充分考虑综合保障设计,提高武器装备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水平,自觉落实武器系统的标准化要求,科学合理地做好保障规划,从而在提高装备设计水平的同时获得一定的维修保障效益,取得双赢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陈少春,等.美军武器装备维修保障特点分析[J],飞航导弹,2016(10).

[2]蔡丽影,等.美军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法规建设与启示[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14(3).

[3]WarHazardsCompensationAct,http//www.amequity.com/longshore_inside/article/war-hazards-compensation-act.

[4]Louis C Army Regulation715-9:Contractors Accompanying the Force[R],Jole B H.FM100-10-2:Contracting Support on the Battlefield[R],Eric K S.FM3-100.21 Contractors on the Battlefield[R].Washington DC:Headquarters Department of the Army,2003.

标签:;  ;  ;  ;  

美军装备维修保障模式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