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调整的精算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算论文,养老保险论文,个人账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识码:A
一、个人账户调整政策
我国从1997年开始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由原来的现收现付模式向部分积累模式转换。现时的养老保险缴费政策为: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缴纳8%,单位则缴纳职工工资的20%(费率各地有一定差别),其中,个人工资的11%划人职工个人账户,剩余部分则划入社会统筹基金。养老保险给付制度规定为,职工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本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20;在1997年以前参加工作的职工,还会获得过渡性养老金。
2005年底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将对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政策进行调整:单位缴费全部划到社会统筹基金,个人账户则只记入个人缴纳8%工资。职工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同时个人账户的给付年限改为按平均预期寿命和退休年龄之差来计算。
现行制度下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给付有两方面资金缺口:一方面是老职工没有或较少个人账户资金积累的养老金给付缺口,现在统筹基金常常不足以支付,挪用在职职工的个人账户资金,因此产生了个人账户空账问题。据统计,到2005年底,我国的个人账户空账已达8000亿元,而且有日益扩大的趋势。第二个方面是退休职工的剩余寿命超过10年时个人账户的给付缺口。目前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是以10年为给付年限,存在天然的缺口,使统筹基金承担了巨大的支付压力。
从调整措施可以看到,个人账户规模缩小到缴费工资的8%,有利于做实个人账户,控制和缓解空账问题。针对个人账户的天然缺口问题,延长个人账户给付年限的措施会在较大程度上缓解原来的状况。
本文将用精算方法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调整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社会养老保险平衡情况及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替代率变化,探讨个人账户的计发方法及计发系数确定。
二、制度调整前后基础养老金的精算平衡比较
为保持社会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职工个人对统筹基金的缴费和退休后基础养老金的给付应基本平衡。本文对不同缴费年限的职工调整前后的平衡状况作比较。
设职工年工资为18405元(2005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工资年增长水平为5%,利息率为2%,退休工资增长率为3%,则在旧制度下,一个从现在开始缴费的n(20≤n≤45)岁的男性职工,若其连续缴费到退休,则其缴费年限为(60-n)年,则该职工未来的养老保险缴费精算现值为:
利用全国从业人口生命表(1989~1990年)的数据,计算制度调整前后不同年龄职工的平衡状况,结果如图(图略,参见原文)。
从图中可见,调整前后的转移给付情况不同,缴费年限越长的人能从养老保险统筹账户的给付中得到更多好处,新制度缴费的激励是行之有效的,但带来的新问题是,多数职工的缴费积累少于退休给付,这部分资金缺口会影响到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的平衡,是养老保险制度的隐患。
三、调整前后个人账户的变化情况
(一)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比较
这次的养老保险的调整将给个人账户养老金带来较大的变动。下面分析个人账户的替代率和养老保险总替代率。所谓养老金替代率,就是退休初年养老金与退休前一年社会平均工资的比例。
当个人账户缴纳的金额为职工工资的11%时,个人账户在退休时的积累额为:
以下进行数据的测算和分析。下文中以一个“标准的”养老保险参保职工来测算,所谓“标准”职工是该职工的所有情况均与社会平均状况相同,年工资水平就等于社会平均工资S。本文关于“标准”职工的数据如下:(1)前十年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g=7%,十年之后g=5%;(2)养老金记账利率为2%;(3)制度调整后的给付年限为60岁退休职工的平均余寿,约为18年;(4)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以广州市社平为例,31020元/年;(5)假设该职工的缴费年限为30年。
表1(略,参见原文)显示,缴费30年后退体的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调整前后替代率分别为42.3%和39.0%,调整后的退休金水平比原来下降了3.3%,总替代率变化不大。表1的计算是按2%的记账利率,如果个人账户能够做实,积累资金投资回报率较高,则仍可以得到较高的养老保险替代率。
(二)个人账户天然缺口的比较
由于有部分退休人员寿命超出平均寿命,个人账户资金给付就会出现缺口。下面比较新旧制度下天然缺口的大小。通过测算一个“标准人”的天然缺口的期望值来比较两种制度下天然缺口的变化情况。
首先计算个人账户的平衡时间T,即职工个人账户的积累额恰好全部用于发放养老金的时间。设职工退休后职工每年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为P,则未来T年内个人账户养老金在该职工退休时的总现值(TPV)为:
如表2(略,参见原文)所示,在新制度下平衡时间显著的延长了,同时天然缺口由人均14.2万下降到不到1.7万,可见与旧制度相比,新制度下个人账户基金运行的稳健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加强,基金失衡的情况明显缓解了,但天然缺口仍然存在。
四、个人账户几种给付方式的比较分析
要消除个人账户的天然缺口,实现保障退休职工生活水平的基本目标和个人账户的均衡运行,必须改变现在的个人账户给付方式,一种很好的方法是以保险中的生存年金方式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
假设职工退休后每年的个人账户生存年金为P,用来表示退休职工在退休后x岁(x>r)依然生存的概率,其中r表示退休年龄,则在退休后的每一年,若该职工生存,则得到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为P,直至该职工死亡为止。根据寿险精算的方法,得到未来生存年金支付在退休时刻的总现值:
下面仍以“标准”男职工为例,在不同投资回报率下比较新制度和生存年金制度下个人账户的替代率水平。
从表3(略,参见原文)得到,新制度下的替代率随着投资回报率的增加有明显的上升;在同样的8%的缴费水平下,生存年金制度的个人账户替代率明显高于新制度下的水平,而且两者之间的差距随着投资回报率的提高迅速提高。
在现行的个人账户的养老金是按积累额分十年给付,计发系数就是120月;在新制度下,假设个人账户的给付年限为18年,则计发系数为216月。如果采用生存年金制度,则计发系数将为:
这里的生存年金P是每年获得的总额,令投资回报率等于2%的记账利率,可算出个人账户生存年金的计发系数为142个月。在生存年金给付方式下,个人账户的计发系数可以保持较低水平,即可达到收支平衡,此时,仍能保证较高的个人账户退休金水平。
五、总结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对养老保险政策的调整有利于解决空账问题。但是,基础养老金的计发方法使统筹基金出现收不抵支的风险加大,对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也使养老金替代率水平有所下降,且仍然存在着支付缺口。若采用生存年金方式计发个人账户养老金,则可提高退休金水平,体现共济性及再分配的功能,同时可避免个人账户支付缺口出现。
标签:养老保险论文; 养老金论文; 增加养老金论文; 养老金调整论文; 法定退休年龄论文; 保险精算论文; 社会保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