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不同术式在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论文_王林海

临夏县中医医院,眼科主治医师 731800

【摘 要】目的 对比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纳入研究对象,以入院挂号的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分别有4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实验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36/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11%(23/4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3/45),显著优于对照组20.00%(9/45),以上指标均P<0.05,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研究比较得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综合效果最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青光眼与白内障皆为眼科较常见的疾病,治疗不当,随时导致患者失明[1]。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与患者的年龄息息相关,常见于中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为眼内压持续升高,对眼球组织和视功能造成伤害,患者容易产生头痛、呕吐、恶心甚至失明等症状[2]。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与单独治疗其中之一的疾病存在很大的不同,手术难度也更为复杂。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手术方式应用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比较复合式小梁切除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治疗效果以供临床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纳入研究对象,以入院挂号的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对照组:共45例患者,男女患者比例为24:21,年龄在50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66±4.5岁,最高眼压42.5±11.3mmHg。

实验组:共45例患者,男女患者比例为25:20,年龄在53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64±3.5岁,最高眼压43.5±11.7mmHg。

两组患者比较年龄、性别、眼压等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1)术前进行常规检查,使用降眼压药干预,以便手术顺利进行。(2)使用患者的角膜缘作为基底,进行结膜瓣术,对结膜瓣下采用持续二到五分钟,浓度为0.25mg/ml的丝裂霉素C。(3)使用大量林格氏液冲洗,以巩膜瓣两侧经过上方角膜缘下手,缝制可拆除缝线。

实验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1)先对患者进行术前麻醉,在11点钟方位做透明角膜缘切口,切口为3mm。 (2)2点钟方向做复位透明角膜缘切口。在患者前房处注入粘弹剂并在囊膜下做水分离处理。(3)使用原位机械联合超声碎核乳化吸除水分,请除皮质。并且在前房与囊袋处再一次注入粘弹剂,推入折叠后房型人工晶体后清除粘弹剂。(4)使用卡米可林做缩瞳处理,对患者结膜瓣进行恢复,术后为患者注射地塞米松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显效为各指标恢复正常,无其他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出现。有效为各指标均有所缓解,出现些许不良反应情况。无效为以上指标均无缓解。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对数据做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和百分数表示,对比方法使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1 数据可知,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手术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1.11%(23/45)显著低于实验组80.00%(36/45),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出现4例疼痛患者,3例恶心患者,2例头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9/45),明显高于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3/45),其中仅有2例疼痛患者,1例头晕患者。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

3.讨论

青光眼属于比较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类型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该病的形成与眼前段解剖结构异常,瞳孔阻滞有关[3]。白内障则一般由于患者晶状体代谢紊乱所致,导致视力减退。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加重患者疾病,大大增加了治疗难度,目前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段主要时采取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是比较常用的手段。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常规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可调节缝线使用的手术方法,目的在于维持有效滤过泡、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情况。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主要通过置入晶状体来代替人眼晶状体,使得患者前房容积增加,患者晶状体接触平面向后移动。相关学者证明,此法能有效降低眼压,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4]。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1.11%(23/45)显著低于实验组80.00%(36/4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9/45),明显高于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3/45)。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显著,大大降低眼压,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岳煜.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比较[J]. 中国社区医师,2016,32(7):47-48.

[2]吴华.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对比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6):117-118.

[3]周凌丽. 2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147-148.

[4]张宏光,沙爱娟,关文雯,等. 3种手术方式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观察[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2):229-231.

论文作者:王林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4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7

标签:;  ;  ;  ;  ;  ;  ;  ;  

对比不同术式在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论文_王林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