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00例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调查报告_人工流产论文

12万例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宫内论文,调查报告论文,效果论文,节育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家人口计生委为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中提供安全、可靠的避孕方法,维护亿万育龄妇女身心健康,于2005年在11个省(市)城乡进行了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抽样调查。

1 调查背景与概况

宫内节育器是我国育龄妇女使用的最主要的避孕方法,在2.30亿采用各种避孕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中,有1.14亿妇女正在使用宫内节育器,占49.79%。① 随着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的全面推行,使用宫内节育器的人数还会继续增加。准确掌握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有效性和副反应发生情况,提高宫内节育器质量,有根据地推荐使用宫内节育器直接关系到广大育龄群众的身心健康。

目前,国内使用的宫内节育器有22种、84个型号。多年来尚没有过大规模的、多种宫内节育器的比较研究,难以对宫内节育器的有效性、副反应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国家人口计生委组织的这次调查是目前国内外规模最大的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流行病学回顾调查,调查标准时间为2005年7月1日零时,抽样比为2.35‰,样本规模为122542人,回顾时间长达五年半。调查内容比较丰富,取得了关于宫内节育器避孕有效性、副反应发生及相关影响因素等第一手翔实资料。

调查涉及北京、河北、吉林、江苏、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四川、云南、甘肃等11个省市,共抽取18个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和106个乡级计划生育服务站作为调查样本点。调查对象为调查样本点内2000年1月1日~2005年6月30日零时期间有放置宫内节育器手术记录的全部妇女。本次调查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在方案设计中,广泛听取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进行了三次预试验。各样本点调查员由国家人口计生委直接培训,现场调查组织有序,并进行了严格的质量复查。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全面人工审核、由计算机两次录入、校验和汇总。共1800多名调查人员不辞劳苦、克服困难、求真务实、科学严谨,出色地按预定计划完成了各项任务。

2 调查主要结果

2.1 宫内节育器避孕有效率明显提高。20多年实践证明,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和可逆的避孕方法,被育龄妇女广泛使用。调查表明,2000~2004年宫内节育器五年累计不良停用率(因脱落、脱落妊娠、带器妊娠、移位取出和因症取出的比率)下降到23.31%,与20世纪80年代12省市农村育龄妇女(1978~1982年五年期内)宫内节育器使用效果流行病学调查② 比较,下降了21.49个百分点(见图1)。其中,五年脱落率下降到5.54%,降低了15.16个百分点;五年脱落妊娠率下降到2.27%,降低了11.5个百分点;五年带器妊娠率下降到2.94%,降低了3.86个百分点。

图1 两次调查累计不良停用率变化情况

宫内节育器避孕有效率明显提高,不仅为控制人口数量,稳定低生育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而且减少了广大育龄妇女因终止意外妊娠造成的身心创伤,提高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减轻了国家和家庭的负担。

2.2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调查表明,近年计划生育服务站的技术人员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2005年与2001年相比,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中,大专以上学历技术人员由41.54%上升到50.96%,乡级计划生育服务站中,大专以上学历技术人员由21.67%上升到26.05%。

2000~2005年6月,施术技术人员接受过技术培训1次占6.9%,2次占50.4%,3次占27.2%,4次及以上占12.8%,没有接受过培训的仅占2.7%。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经过专业技术培训,更新了知识,交流了经验,提高了业务能力,有力地推动了优质服务工作深入开展。

调查表明,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以来,技术人员向受术者讲解科学知识和提供咨询指导的比例一直保持在90%以上(见图2),并且逐年上升,从2000年的91.0%,提高到2004年的94.3%。这清楚地表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水平在逐年提高。

图2 2000~2004年计划生育技术人员向受术者讲解科学知识和提供咨询指导的比例

以上数据显示,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管理日趋规范。优质服务的深入发展,体现了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满意、高兴、赞同、拥护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树立了政府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2.3 各种类型宫内节育器不良停用率、续用率存在较大差异。宫内节育器不良停用原因包括脱落、脱落妊娠、带器妊娠、移位取出和因症取出等五种情况。本次调查的不良停用率按照生命表方法计算,反映同批队列妇女放置宫内节育器因不良原因停用的情况。

(1)五年累计不良停用率。调查全部宫内节育器五年累计不良停用率平均为23.31%。其中,比较低的有元宫药铜宫内节育器(16.65%)和TC[,u]220C宫内节育器(20.08%)。调查全部宫内节育器五年续用率平均为65.49%,五年续用率比较高的是元宫铜宫内节育器(74.38%)和活性γ型宫内节育器(72.69%)。

(2)分原因五年累计停用率。五年累计脱落率最低的是元宫药铜宫内节育器,为3.23%。五年累计脱落妊娠率最低的是元宫药铜宫内节育器,为0.46%。五年累计带器妊娠率最低的是元宫铜宫内节育器,为1.12%。五年累计移位取出率最低的是金塑铜宫内节育器,为0.83%。从调查数据看出,尽管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效果总体已经有很大进步,但各种宫内节育器仍不同程度存在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因此,进一步研究改进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性能,研制出一种或数种各项指标均达到理想标准的宫内节育器,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2.4 宫内节育器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下降。20年来,虽然宫内节育器避孕有效率明显提高,品种大量增加,但副反应(出血、感染、腹痛、腰痛)却没有下降。因症取出是因副反应严重而导致取出宫内节育器,是描述宫内节育器副反应的一项重要指标。利用本次调查资料可以观察两组妇女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副反应情况:

(1)因症取出宫内节育器妇女的副反应。调查全部宫内节育器三年累计因症取出率为6.25%,其中,因出血取出为3.48%,因感染取出为0.99%,因腹痛取出为0.91%,因腰痛取出为0.81%。五年累计因症取出率为9.45%,其中,因出血取出为4.75%,因感染取出为1.79%,因腹痛取出为1.22%,因腰痛取出为1.61%(见图3)。和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有关研究比较,副反应没有降低,有的甚至有所升高。

图3 分原因宫内节育器因症取出构成情况

观察不同类型宫内节育器,副反应有很大差异。三年累计因症取出率比较低的是元宫药铜宫内节育器(4.42%),含药铜宫腔形宫内节育器(4.67%)和活性γ型宫内节育器(4.79%)。其中,因出血取出比较低的是活性γ型宫内节育器(2.52%),元宫铜宫内节育器2.53%和元宫药铜宫内节育器(2.65%);因感染取出比较低的是爱母MCu宫内节育器(0.08%),元宫药铜宫内节育器(0.50%)和活性γ型宫内节育器(0.51%);因腹痛取出比较低的是金塑铜宫内节育器(0.36%)和含药铜宫腔形宫内节育器(0.38%);因腰痛取出比较低的是含药铜宫腔形宫内节育器(0.26%)。

五年累计因症取出率比较低的是含药铜宫腔形宫内节育器(7.17%),元宫药铜宫内节育器(7.65%)和活性γ型宫内节育器(7.75%)。其中,因出血取出发生率比较低的是元宫药铜宫内节育器(3.42%),含药铜宫腔形宫内节育器(4.09%)和高支撑力含铜宫内节育器(4.14%);因感染取出发生率比较低的是活性γ型宫内节育器(0.89%),元宫铜宫内节育器(0.93%)和含铜宫腔形宫内节育器(1.3%);因腹痛取出发生率比较低的是金塑铜宫内节育器(0.36%),含药铜官腔形宫内节育器(0.54%)和元宫铜宫内节育器(0.74%);因腰痛取出发生率比较低的是高支撑力含铜含药宫内节育器(0.51%),元宫药铜宫内节育器(0.65%)和元宫铜宫内节育器(0.71%)。

本次调查还发现,某些由国外引进的宫内节育器,中国妇女使用的避孕效果与报道存在差异。如TCu380A宫内节育器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铜表面积比较大的宫内节育器,被国外的一些研究机构推荐使用。本次调查结果显示,TC[,u]380A宫内节育器避孕有效性比较低,副反应发生率也比较高,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2)继续使用宫内节育器妇女的副反应。通过对正在使用宫内节育器妇女的调查,发现阴道不规则出血发生率为4.81%,其中,出血比较少的有含药铜宫腔形宫内节育器(3.09%)、元宫药铜宫内节育器(3.12%)和活性γ型宫内节育器(3.52%)。

以上数据表明,各种宫内节育器引发的副反应,在继续使用的妇女与因症取出的妇女中,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这些数据为推进避孕方法知情选择提供了重要信息,为改进宫内节育器性能提供了科学的参考数据,为研发新型宫内节育器明确了主攻方向。

2.5 妇女群体差异对宫内节育器避孕有效性有明显影响。妇女年龄、受教育程度、产次、人工流产次数、劳动类型与职业对宫内节育器使用效果的影响呈现出一定规律性。

(1)年轻妇女宫内节育器不良停用率高。五年累计不良停用率最高的是24岁及以下组,为29.55%。其中,因脱落停用、带器妊娠和移位停用最高的都是24岁及以下组,分别为9.94%和8.17%,因症取出第二高的也是24岁及以下组,为11.44%。在继续使用宫内节育器妇女的副反应中,出血发生率最高的是25~29岁组,为5.06%。或许与年轻妇女子宫功能相对活跃,对异物反应敏感有关,使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有效性相对较低。

(2)在有分娩史的妇女中,分娩次数越少,不良停用率越高。分娩1次后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妇女不良停用率最高,为24.12%。其中,因脱落停用、带器妊娠和移位停用以及因症取出最高的均为分娩1次后放置的妇女群体,分别为8.18%、6.18%和9.76%。在继续使用宫内节育器妇女的副反应中,初产后(5.04%)比二次分娩后(3.34%)的妇女出血发生率要高。

(3)妇女放置宫内节育器前人工流产次数越多,不良停用率越高。不良停用率最高的是人工流产3次及以上的妇女群体,为28.40%。其中,只有因脱落停用最高的是未做过人工流产的妇女,为8.38%,其他(带器妊娠和移位停用、因症取出停用)均为人工流产3次及以上者停用率最高,分别为7.85%和14.37%。在继续使用宫内节育器妇女的副反应中,除移位是人工流产2次者最多(5.96%)之外,其他(出血、腹痛、腰痛)都是曾做过3次及以上人工流产的妇女发生率最高,分别为6.96%、13.51%和24.84%。上述数据说明,人工流产次数增多对宫内节育器避孕有效性和副反应发生都有负面影响。

(4)从事脑力劳动的妇女不良停用率最高。脑力劳动妇女组不良停用率为31.88%。其中,脱落停用、带器妊娠和移位停用以及因症取出都是脑力劳动者最高,分别为10.12%、7.93%和13.83%。

上述情况表明,妇女的年龄、劳动类型对宫内节育器使用效果有明显影响。年龄大、从事家务和较重体力劳动的妇女不良停用率都比较“低”,这种现象应当引起注意。一般而言这些妇女参与社会活动机会比较少,生殖保健意识比较淡薄,许多人有病而不能及时诊治,不能及时停用有副反应的宫内节育器,造成了不良停用率比较低的假象。

为这部分人群提供她们所需要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是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利益的具体体现,这项工作应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

2.6 施术人员技术背景对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有一定影响

(1)累计施术例数较少技术人员放置的宫内节育器不良停用率较高,施术500例及以下技术人员放置宫内节育器的不良停用率为24.98%。其中,脱落停用率、带器妊娠和移位的发生率为9.57%和6.59%。在继续使用宫内节育器妇女的副反应中,施术500例及以下的技术人员放置的宫内节育器出血、腹痛、腰痛发生率均比较高,分别为5.96%、9.49%和21.45%。

(2)从业时间短的施术人员放置的宫内节育器不良停用率较高,从业1~4年最高,为28.46%。其中,带器妊娠和移位停用率、因症取出停用率都比较高,分别为8.13%和15.12%。在继续使用宫内节育器妇女的副反应中,从业1~4年的施术人员放置的宫内节育器出血、腹痛、腰痛发生率均为最高,分别为5.61%、11.11%和24.84%。

上述情况表明,施术人员的实践经验对放置的宫内节育器避孕有效性和副反应都有一定影响。

2.7 提高宫内节育器避孕有效性、减少人工流产仍然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样本点2000年1月~2005年6月合计施行人工流产手术41586例。其中,因宫内节育器脱落、带器妊娠导致的人工流产占20.20%,其他避孕措施失败导致的人工流产占24.09%,因无避孕措施导致的人工流产占55.71%(见图4)。

图4 分原因人工流产构成情况

如果经过努力,把宫内节育器不良停用率降低一半,每年就将减少100多万例人工流产。同时还要注意到,提高其他避孕措施的有效率和及时落实各种避孕措施,避免意外妊娠,还能大幅度减少人工流产的数量。由此看来,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任重而道远。及时落实各种避孕措施,提高避孕有效性,大幅度减少人工流产,维护妇女身心健康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以上是本次调查主要结果的概述。我们将充分利用这次调查资料,进一步深入分析比较各种宫内节育器的优缺点,为修订《计划生育避孕药具政府采购目录》、为亿万妇女选择适宜的宫内节育器提供可靠依据,为“十一五”计划生育科技攻关提供基础信息。我们要把提高宫内节育器避孕有效性、减少副反应发生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利益的切入点,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收稿时间 2007—08

注释:

① 国家计生委.2001年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调查数据。

② 刘云嵘.1986年12省市农村高龄妇女宫内节育器使用效果流行病调查。

标签:;  ;  

120000例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调查报告_人工流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