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控制复苏在多发骨折合并出血性休克救治中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陈燕南

陈燕南

(常州市肿瘤医院急诊科;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损伤控制复苏在多发骨折合并出血性休克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多发骨折合并出血性休克患者病例中,选取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取损伤控制复苏(DCR组)和传统正压补液(对照组)分别为30例。对入院后24小时内晶体和胶体的入量、乳酸清除时间以及凝血功能等进行对比和分析,进而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结果:在两组患者输液量的对比方面,两组患者在入院后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指标,其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治疗多发骨折并出血性休克患者中,损伤控制复苏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对于纠正代谢异常和凝血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帮助,确保体温迅速恢复正常,将死亡率降至最低。

关键词:损伤控制复苏;出血性休克;正压补液治疗

对于多发骨折的患者来说,会导致低容量休克的出现,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等现象的出现,而且死亡率也比较高。对于损伤控制复苏来说,主要是指在多发骨折合并出血性休克患者在入院时,需对低体温、凝血机制异常等同时处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2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多发骨折合并出血性休克患者中,DCR组采用损伤控制复苏治疗方式,男女分别为15例、15例,年龄为20~58岁,平均年龄为(35.88±4.29)岁。在致伤原因中,主要包括交通伤、高空坠落、挤压伤等,其例数分别为15例、9例、6例等。而对照组采取传统正压补液,男女分别为18例、12例,年龄为18~57岁,平均年龄为(33.99±4.01)岁。致伤原因,交通伤、高处坠落伤以及挤压伤分别为16例、8例、6例等。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其差异并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DR组患者采取损伤控制性液体复苏。对生命体征予以密切关注,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实施损伤控制性外科手术。如果病情得以稳定,要确定性手术。在具体措施中,首先,损伤控制性复苏。患者收缩压控制控制在90mmhg为最佳【1】。如果患者的血压不升,可以实施微量泵注多巴胺,这对于迅速升压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血压也要予以有效控制。其次,损伤控制性外科手术。在初步复苏以后,应结合止血和控制污染,实施损伤性外科手术,手术完成时间控制在90分钟左右,然后对患者生命体征实施稳定,在病情稳定以后,再实施确定性手术。

对照组采取传统正压补液治疗方式,应迅速输注晶体液和胶体液,并对浓缩红细胞和少量血浆实施输注。在初步复苏以后【2】,损伤控制性外科手术的开展,在病情恢复以后,再实施确定性手术。

1.3观察指标

在患者入院的24小时内,对晶体和胶体的入量、乳酸清除时间以及凝血功能等进行对比,并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选用SPSS 15.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输液量的对比

对比输入液晶体量、胶体量以及红细胞等,两组患者在入院后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3.讨论

在处理创伤性低血容量休克中,应对病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复苏措施,将器官的血液灌注予以恢复,将缺血缺氧状态改善到最佳程度。而对于损伤控制复苏来说,主要是指控制液体输注速度【3】,控制好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血压,达到止血的目的。

DCR以血浆,作为主要复苏液体,其凝血因子比较丰富,含有的免疫球蛋白和清蛋白比较多。其扩充血容量的作用比较显著,并且对于消除创伤组织水肿也具有一定的便利性。其中,在本次研究中,DCR组患者补充晶体量、胶体量等,要比传统补液组要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在治疗多发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损伤控制复苏治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代谢异常和凝血功能障碍具有显著的效果,将体温迅速恢复上来,防止突发死亡现象。

参考文献:

[1]朱腾飞,赵文国,郑翰林,吴嘉祥.损伤控制技术在严重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骨伤,2018,31(02):145-149.

[2]付常国.骨盆型严重多发伤的损伤控制复苏[J].中国骨伤,2015,28(05):399-403.

[3]付常国.损伤控制复苏在多发骨折合并出血性休克救治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骨伤,2014,27(06):518-521.

论文作者:陈燕南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7月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损伤控制复苏在多发骨折合并出血性休克救治中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陈燕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