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处理好坚守与创新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文教学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学需要不断地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需要。但教学应该如何创新?在“变”的同时,什么是应该“守”住的?本文以小学语文课本中不同时代、不同文体的经典课文为例,简要论述如何在“守”与“变”中创新语文教学。 一、坚守“学”与“导”的立场,长文短教可在取舍之间求变 处理好“学”与“导”之间的辩证关系,离不开八个字:“以学定教,以教定导”。“以学定教”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求实效。但“以学定教”并不是消极被动地适应学生,迁就学生,还应与“以教导学”结合起来。教师应在淤塞之处疏通,在阻梗之处点拨,在分叉之处引导,善于寻机点拨,善于启发诱导。这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以使课堂快慢适中,动静结合,收放有致,产生一种波澜起伏的曲线美。 1.另择文脉,独辟蹊径 《鲁智深行侠桃花庄》是一篇经典课文,语言朴实,情节清晰,浅显易懂。以往教学这一课,常常从两个角度着手:要么由事入手,在事件中感受人物形象;要么由人入手,在分析人物特点中了解事情发展。这两种方法都不可避免地将人和事两条线交叉在一起,使得主线不明,思路不清。有位教师在反复思考后,独辟蹊径,另寻切入点——“行侠”。由“行侠”一词引思,“什么样的人能称为‘行侠’”,让学生初步感知;紧接着,再通过“鲁智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启思,让学生感受人物的聪明、自信、仗义。教师又用一句“他想得很周全,他想到了如何去保护刘小姐。他唯独没有想到谁”来促思。这样,一个只想他人、不顾自己的行侠仗义的鲁智深便在学生的心中生了根。“行侠”二字,将“义气深重性洒脱,嫉恶如仇如烈火”的鲁智深那聪明、细腻、自信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再比如陆游的词《诉衷情》的教学,在保证准确深刻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这节课尝试了另辟词的教学新路:初读不走小碎步(整体读四遍),品读不要逐句讲(上阕想象读悟,下阕写话读悟),布局不能走老路(直奔学生疑难点,先中间再上挂下联)。这个整体思路确定了,课堂实践中,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写得有模有样,激情飞扬,个性绽放。 2.借图理线,取疑舍易 一节课有所教,有所不教。何以不教?学生知道的不教,学生能自己读懂的不教,老师讲了学生也不懂的不教。在《少年闰土》这课中,教师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如下图所示),说说文中的“我”回忆了与少年闰土有关的哪些内容。学生在充分预习后,画出相应导读图。导读图将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和对写作思路梳理合二为一。当学生能独立完成并有条理地表达时,说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整体感知水平。老师再借助旁批提示,让学生找出直接表达人物感情的句子,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学生很快就能在数个“不知道”中读出文中的“我”对少年闰土的羡慕和佩服之情。此时老师定位教学的起点不再是学生的一无所知,而是一个比较高的平台,后期的目标就是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再上一个台阶。这样,一节课的效率就迅速得到了提高。 再如《空城计》一文,导图的绘制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故事发展的过程。教师可根据同学们概括的课文内容,直奔重点进行设问:空城计能够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紧扣重点,通过对诸葛亮的语言描写,以及城中的环环相扣的部署加以分析,层层剥笋,得出答案。与其说教师和学生是在因“计”析“计”,不如说教师和学生是在结合关键处析计品人。具体分析详见下图。 3.化繁为简,授之以渔 《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的经典文章,它节选自小说《故乡》。从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来看,这种类型的长文成人阅读起来尚有难度,更何况孩子?需要辩证地处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用新的方法将教与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从写法上看,鲁迅的文章咀嚼之处甚多,但一节课只有40分钟,想做到长文短教,面面俱到的结果往往是面面都不到。于是,教师的取舍显得尤为重要。过去教学《少年闰土》,老师们多数从写人的角度考虑,抓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展开教学,而这对六年级学生而言,是不是新知呢?如果不是,再讲是不是重复呢?于是,我们在写法渗透的指导上,侧重选择了对比的手法。因为这是《少年闰土》这篇文章乃至《故乡》这篇小说中最鲜明的一点写法。从写作方法入手,引领学生去推敲、琢磨、体会具体的内容和语言,能起到化繁为简、授之以渔的作用。 从学法上看,诗的教学也有不少突破。一位教师在执教《枫桥夜泊》时,讲解到“古往今来许多诗人都借月亮、乌鸦来表达内心的愁苦”时,借用宋朝诗人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范仲淹的“明月倚高楼,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和元代词人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等词句,让学生去理解诗人不尽的哀愁。在简介了寒山寺、枫桥因此诗而闻名、留下不少诗人的佳作后,又介绍了陆游《宿枫桥》、顾瑛《泊阊门》、高启《泊枫桥》、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等诗作。这样以一诗带多诗,也是对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学法的指导。从学诗方法入手,引领学生将同类别诗句进行类比、积累、斟酌、互补,从而降低了古诗词的学习难度。 4.取整舍零,详略分明 《雪》是鲁迅先生的经典散文诗。老师通常让学生整体感受江南的雪、朔方的雪不同的特点,通过品词析句感受特点,最后升华情感,了解作者表达的内涵。这样的教学流程尽管还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如果每个部分平均用力,往往耗费了时间,也不能给学生强烈对比的感受。我们采取“零存整取”的方式设计教学,在初步感受了两个地方雪的特点后,重点抓住江南的“雪野之景”和朔方的“飞雪之图”来对比学,中间贯穿的江南雪的二、三自然段,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自己感受江南的雪带给他们戏雪之乐、融雪之憾。这样详—略—详的时间分配,个人—小组—个人的方式变化,柔美—轻松—壮美的风格改变,让文章深邃的思想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引导中逐渐迸发出来。 教师执教《诉衷情》时,整节课以“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这个学生疑难处为主线,先质疑关河梦里有什么,联系上句,想象揣摩,读中悟情;再顺势引导,梦醒梦断,貂裘尘暗,推测陆游心里会想些什么。而词的下阕,教师大胆采用“以写促读”的方法,以写激情,引导学生咀嚼品味关键字眼,取舍得当。上阕和下阕的处理详略得当,还巧用引语对比,做好聚焦与联系,强化整体感受。课堂上呈现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自主学习氛围,强化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二、坚守语文的言语意识,深文意会可在读悟之间求变 语文的属性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还具有言语性。所谓言语性,指的是“个人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的语言运用与表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由于课堂教学常常遵循内容—意义这一学习途径,学生的言语意识常常被催眠了。语文学习应该同时睁大两只眼睛,一只注视思想内容,一只聚焦语言形式,言意必须兼得。还是以《少年闰土》为例,多数老师重点关注理解“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一处含义深刻的句子,把读懂、读深、读透当做语文教学主要的甚至是全部的内容,殊不知得了“意”忘了“言”。《少年闰土》虽是节选的插叙片断,但言语形式非常有特点。文章开头“月夜瓜地刺猹”这幅静谧神异的图景,不仅凸现了闰土机敏勇敢的少年形象,而且巧妙地打开了记忆的大门,一下子就把读者带进了鲁迅所描绘的奇异世界里,突破了时空的局限。然后按照“盼闰土—见闰土—识闰土—别闰土”的顺序娓娓道来,故事最后在一句“但从此没有再见面”的无尽思念中悄然结束。看似水注东海的无痕与自然,却和文章的开头那一段神异的画面脉脉相通。这种首尾情通意合、一脉贯底的完美结构,应该是孩子们学习写回忆文章的典范。我们应该引导孩子细细品味鲁迅的文字,让一个鲜活的“少年闰土”带领他们去亲近鲁迅,去感受鲁迅的精神世界。我们可以这样尝试唤醒意会:“同桌合作读读这段对话,试着体会人物感情,抓住关键词语说说自己的体会。”“明明是好朋友间的一段对话,干嘛加入这一段?去掉行不行?”“听着闰土滔滔不绝的讲述,对比着自己的经历,文中的‘我’会想些什么呢?”“读着闰土和我的对话,此时此刻你有更深的感受吗?”教师一次又一次地传递、激活、启示、引领着孩子在读悟理解文本的同时关注语言表达。读的,自然就是那原汁原味的文字,而悟呢?一要悟言语形式,一要悟意象情味;入则言语形式,出则意象情味;悟不离读,读不离悟。就在这一次次的读悟之间,深刻的思想得到顿悟,孩子的言语意识得到了切实的觉醒。语文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言语上的自我实现达成对人存在的确认,从而达到一种言语人生、诗意人生的境界。 三、坚守正确的价值取向,旧文新教可在解读中求新 语文具有人文性,担负着价值培养的任务。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对教材进行新的解读和建构,既要站在儿童的立场,更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但一味承接以前的解读之法,则毫无突破;一味求新的解读,也更不可歪曲正确的价值导向。 《空城计》中的诸葛亮,他之所以能施计成功,不仅是靠他的聪明、智慧,更表现在他“知己知彼知变通,心思缜密好胆识”上;《鲁智深行侠桃花庄》告诉我们的,也绝不仅仅是那么一个行侠仗义的鲁智深,他的“粗中有细”“有谋有略”,才是让他真正称得上是“行侠”英雄的原因;鲁迅写《雪》,绝不是简单地表达内心的喜好,他更是在借江南的雪赞美生命的美好,托朔方的雪颂扬精神的力量…… 在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也能带给我们新的解读,教师要善于捕捉。比如,在执教《少年闰土》时,有个孩子说:“我觉得闰土也像一只井底之蛙,他也不知道城里的新鲜事,只不过他们的生活环境不一样而已。”对这个理解显然是老师没有预设到的。此时老师的引导要做到辩证思考和换位思考。这位教师当时说:“你觉得闰土也像井底之蛙,只不过他的‘天空’与‘我’的‘天空’不同而已,对吗?你的见解很独特。你能读出与众不同的感受,真不简单。他们怎么做才会知道更多的知识呢?”学生接着回答:“‘我’应该去大自然中,这样才会懂得更多的知识,懂得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闰土如果也像‘我’一样读读书,就会知道书本上的许多知识。”孩子稚嫩的语音落地,场下掌声雷动,教师趁势总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来我们要了解更多的事情,不但要读书本上的有字书,还要走出家门,到大自然、社会中去读无字书。”教师给了孩子展示个性的空间,同时也给予了他正确的引导。课堂因这么一个另类的答案和这么一个巧妙的引导而显得更有魅力。 教学创新不是无源之水,不是异想天开,而是把握课程与教学的本质,以促进学生在认知与情感上的发展为目的,作出策略与方法上的改进与创造。在“变”之前,先应该“守”。在教学创新中除了上文中提出的三类“守”与“变”的关系外,还有其他一些矛盾关系可以纳入思考,比如教学创新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关系、教学科学与学习科学的关系等。万变不离其宗,守住学生学习的规律,守住课程的本质,守住教学的目的,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语文教学中应处理好坚持与创新的关系_少年闰土论文
语文教学中应处理好坚持与创新的关系_少年闰土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