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校德育实践教学刍议_教学理论论文

成人高校德育实践教学刍议_教学理论论文

论成人高校德育课的实践性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育论文,成人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部分成人高校德育课的效率不尽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就社会大环境来说,市场经济的重利性加大了成人高校德育教学的难度。市场经济在培养人们自主独立、平等公正、科学理性、积极进取精神的同时,也诱发出人们对个人本位、金钱利益、物质享乐的无尽追求。网络化社会的来临增大了成人高校德育的不可控性。网络在利于学生效率观念、平等意识、全球眼光和多元知识形成的同时,也促成了他们的以个人为中心、社会责任感淡化、价值观偏离、破坏欲扩张甚至计算机犯罪倾向等。社会和党内的腐败现象影响了德育的信度,影响了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有效推行和成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还有部分人存在着一种消极的看法,认为成人高校的大学生已经“成人”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职业知识与技能,没有必要再开设思想政治道德教育课了。就成人高校德育课本身来说,重课堂讲授,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学方法简单,活动课程开辟不足,考试形式不合理等都影响着德育课的教学效果。

德育课教学既要传授知识与技能,更追求德育行为的改善,达到“知行合一”。这是德育课的出发点,也是它的落脚点。实践性是德育课的最大特点,也理所当然成为德育课教学改革和创新的起点。所以,加强实践性教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成为成人高校德育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形式

实践性教学可分为课堂模拟性实践性教学和课外实践性教学两大类,也可分为主体参与模式教学、体验模式教学、情感教育模式教学三大类。笔者在这里按前者进行分类。

1.课堂模拟性实践性教学

①案例分析或行为分析的形式。案例分析或行为分析是指教师根据教学涉及内容,举出1-2个典型的案例或典型的行为,组织学生进行议论,然后由教师予以引导或小结。案例分析或行为分析的形式能使学生在思考、分析中加深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有助于巩固教学的效果。

②讨论、辩论的形式。讨论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提出1-2个问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种讨论可以预选准备,也可在课堂上即兴进行。讨论能使学生互相启发,深化认识。课堂讨论最终应有教师予以归纳、小结,也可由学生自己进行评判、小结。辩论是由教师设计出辩题,将学生分为甲、乙两部分,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辩论。辩论有利于学生探求问题,启发思维;辩论还能够锻炼大学生的口才和思维能力。这两种方式要求教师在讨论前要设计恰当的选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否则,就会“冷场”或“跑题”。

③情景模拟形式。情景模拟教学,是指通过情景设置和学生的情景反应,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集体讨论、评论,使学生从中获得启发,提高认识,改善行为的教学过程。情景模拟的形式,由于可将抽象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化的问题情景,能使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和讨论变得具体、生动、引人入胜,因而这种形式的教学往往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④“把讲台让给学生”的形式。教师与学生角色可以互换,学生选派代表上台讲解,教师事先把讲授的主题、内容、重点告诉学生,指出所需的参考书目,指导学生备课教学。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课外实践性教学

①参观学习。参观是指到现场进行生动的直接观察,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以补充和丰富课堂所获得的知识。这种教学形式能给予学生具体的感知、强烈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②行为训练。是指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通过训练使他们具备独立、主动地选择行为方式的能力,形成与道德认知相一致的行为效果,进而养成经常性的道德行为习惯,并使这种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在新的情境中发生迁移。

③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就某些内容开展各种专题社会活动(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社会公益服务性的、社会调查性的活动等等),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生产、接触群体。如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厂矿、街道开展社会调查,开展扫盲支教、法律咨询、科普宣传或支农服务、社区服务等活动。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无论是在德育,还是在智育方面,都弥补了单纯学校教学的不足,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完善,达到了“受教育,办实事,做贡献,长才干”的目的,但要避免“走马观花”的弊端。

④访问学习先进典型人物。访问学习先进典型人物,以他们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典型事迹,教育学生,他们的示范作用具有实在、可教、可亲、可信、可学的特点,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二、实践性教学的功能整合

1.激活学生道德思想理论认知

道德、思想、政治理论不完全是一种知识,它更是一种信念、价值观和修养。它的特殊性决定了仅靠一般学生的认知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理论的认知,不会取得好的效果,这已经为德育实践所证明。学生在道德、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过程中不是被动地,不加区分地接受各种信息刺激,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对那些他认为没有意义的加以否定、淘汰、抛弃或者虚以应付,只有对那些他认为有意义的才门户开放,对他原有的认知重新建构、补充和创造。学生在道德、思想认知中主动建构的作用是他人无法替代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职责是引导。实践性教学可以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感性认知,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分析、判断的过程中,完成了他对道德观念、政治理论的科学认识,形成对某种道德、价值取向、政治理论的认同感,逐步建构起认知的方式结构。

2.强化学生道德思想理论实践

实践性教学既是思想、道德、政治理论认知的一种形式,也是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实践的一种形式。实践性教学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在学生中集中展开,大学生在体验、分析、选择的实践过程中,得到教师的有效指导,既动口,又动手,更动脑,显然这是一种更典型、更集中,且为学生所乐于参加的教学形式。

3.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①养成教育功能。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在有意识或下意识之中受到矫正和培养,从而使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与学校所倡导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逐渐趋于一致,培养学生文明、科学、健康的行为。②心理健康教育功能。能促进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培养乐观、开朗、向上的情绪,振奋精神,增强自身的心理调适能力。③人文审美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塑造理想人格。④能力培养功能。能促进学生用已学到的理论和实践结合,使他们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宣传能力、管理能力等各种实践工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实践性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

1.做好实践性教学的设计和组织工作

要把实践性教学看作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为了教学任务服务的。在组织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围绕教学的内容和目的,选择合适的形式,务必使之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启发、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又要认真组织好学生参与,还要适当地进行讲评、归纳、提高,以巩固教学的效果。

结合德育课各门课程特点,运用相应的实践性教学形式,使其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如《思想道德修养》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基本理论以及成才标准、道德标准、心理健康、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教育,可以通过举办一些“人生哲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讲座、专题讨论和模拟道德冲突教学等。《法律基础》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理论以及宪法、民法等基本法律知识教育,可以邀请一些法官和律师给学生做报告;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热点和疑难的法律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法庭旁听,熟悉案件的审理程序;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法律专题录像片,或举办模拟法庭,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的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监狱、劳改农场等地参观调查.提高知法守法的自觉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可以举办一些“科学思维和方法”、坚持“无神论”反对“法轮功”等专题讲座,分析与哲学相关的热点问题;可以举办辩论会,提高学生的对哲学课的兴趣和思辨能力。《毛泽东思想概论》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以及建国实践和理论的教育,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反映毛泽东成长经历的电视专题片和反映共产党在各时期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录像片;可以在校内组织毛泽东思想研究会、党章学习小组等学生社团;可以组织学生到革命传统基地做导游和讲解员。《邓小平理论》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视专题片《邓小平》和反映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录像片;可以组织学生到农村、厂矿、企业、街道开展调查,了解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并撰写调研报告和体会文章,把自己对改革开放事业的感性认识提到理性的思考,还可以举办一些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帮助同学们对邓小平理论的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可以举办有关近现代资本主义发展比较以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比较的学术讲座;可以组织观看一些电视录像片、举办征文比赛等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实质等。

2.拓展德育课外延,增强实践性教学的实效性

①坚持实践性教学与学生党建、团建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好业余党校、团校两个教育渠道,向学生宣传党、团的基本知识,举办党课学习班,组织学生学党章,学先进人物事迹,鼓励学生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还可以创建理想道德教育的德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德育基地,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德育工作。

②与大学生社团活动相结合。将德育教学延伸到学生社团是德育课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方式。创办各种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完善人格的特色社团,如“三学小组”、“大学生邓小平理论学习研究会”、“大学生‘三个代表’实践团”等。要求社团目标明确,组织规范,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理论分析解决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和现实问题,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组织大学生参与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农村、社区和企业单位等调查研究,体验生活。

③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人的心理和思想是密不可分酌,一切思想活动都是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不了解学生的心理,就难以把握学生的思想,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我们在德育课教学实践中,把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列为重要专题,介绍心理健康的意义和调适方法,组织研讨和案例分析,把经常性分析学生心理问题和德育教学结合起来。

④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邀请著名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开设人文社科类公共选修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无私奉献的品质和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科学精神。

⑤与网络教育相结合。信息网络化社会的来临要求我们要充分掌握和利用网络这一道德教育的新载体,拓展成人高校德育的教育空间和教育手段。网络承载信息的海量性,网络所提供的人际互动性及年轻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天然亲和性使Internet成为大学生依恋的地方。因此,现代成人高校德育必须进入Internet,借助网络,教育的空间可以从课堂延伸到Internet,教育的内容从书本通达社会的方方面面。通过占领网络阵地,扩大德育受众主体的覆盖面,增强影响力,获得网上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动权。网络教育还可弥补课堂教育限时性,一般化的不足,实现德育的全方位和个别化目标。

3.以实践性教学为突破点,促进德育课的全面改革

①改进教学内容。面对新形势,德育课教学内容应拓宽新视野,充实新内容,不仅要将邓小平科学理论融入其中,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传统教育,同时也要将社会发展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理论及时引入教学内容。如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及时带入课堂,充实德育教学内容。

②提高德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德育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实施者、组织者、引导者,其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德育内容的安排、德育观念的阐释、德育疑难的解答、德育方法的选择、德育环境的调适的效果,影响到学生能力素质水平。知识的更新、信息的激增,要求德育教师不断学习,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具备政治敏锐、思路开阔、功底扎实、善于表达等素质。

③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是当前德育课教学改革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应把投影、录像、CAI、电子教案等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课堂。

④改革德育课评价方式。德育课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传授道德方面的知识,它的目的还在于通过影响教育对象的情感和意志,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道德信念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德行。针对这种教育目的,德育课的考评方式就既要考虑到认知领域,又要考虑到非认知领域,把知、情、意、信、行五大领域的考评结合起来,采取道德实践与道德理论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

标签:;  ;  ;  ;  ;  ;  

成人高校德育实践教学刍议_教学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