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际贸易新现象研究(下)_贸易自由化论文

当代国际贸易新现象研究(下)_贸易自由化论文

当代国际贸易新现象研究(之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二论文,当代论文,国际贸易论文,现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三、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各种矛盾现象的本质

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为贸易自由化趋势的加强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不是偶然的。关税贸易总协定从1986-1993年间,启动了长达7年的乌拉圭回合谈判,世界各国终于达成了从关税措施到非关税措施、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从国际贸易到国际投资的规模空前的贸易自由化协议。按照这些协议,各国实行的非关税壁垒将逐步取消,而关税水平将不断降低。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世界贸易自由化趋势更加明显。然而,从世界贸易组织成立10年的历史看,贸易自由化进程面临3个主要矛盾的挑战。

1.面临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一些天真的人们曾以为,一旦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贸易保护主义就将偃旗息鼓,日渐式微。哪知贸易保护主义不仅依然存在,而且愈演愈烈。其主要表现是:(1)滥用反倾销。所谓倾销是指通过不合理的低价来出口产品,对进口国相关产业造成损害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因此反倾销是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贸易救济措施。但不少国家滥用反倾销,即以反倾销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据WTO统计,从1995-2004年上半年,WTO成员反倾销立案累计达2537起,其中最终采取反倾销措施的累计达1567起,相当多案件属于滥用反倾销。在诉诸世贸组织的贸易争端中,反倾销争端占20%,在已审结的争端中,被申诉的反倾销措施很多都被判定为滥用。(注:WTO网站。转引自辛承越编著:《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商务发展》,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03-206页。)(2)过度实行技术贸易壁垒。技术贸易壁垒是指以指定和实施技术标准来限制进口。技术贸易壁垒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中性的,即制定和实施的技术标准的目的主要是保护消费者,是合理和非歧视性的;另一类的技术标准是过度的、歧视性的,即以保护消费者为名,对生产者实行了不公平竞争。但是,由于合理技术标准的边界难以界定,经常被过度实行。世贸组织成立后受理的这类技术壁垒争端已达30多起。(3)过当采用保障措施。保障措施是指因进口激增对进口国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情况下,进口国采取的进口限制措施。保障措施也是世贸规则允许的贸易救济措施。但过当采用这种措施已经司空见惯。根据统计,1995-2004年10年间,世贸成员共发起保障措施调查157起,从1995年1月至2005年2月,世贸组织受理的保障措施申诉案达32起。

2.世界贸易组织自身面临的困难。10年来,WTO在推动成员间相互开放市场,促进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推动世界经济贸易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WTO力图扮演贸易自由化的“守护神”角色,但在许多方面仍然力不从心,面临重重阻力和困难。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新一轮多个领域的贸易谈判,即多哈回合谈判。该回合谈判一波三折,直到2004年8月1日才达成框架协议。这反映出WTO协调各成员利益矛盾的权威性、有效性都存在明显不足。未来WTO能否在审议各成员贸易政策、妥善处理各成员贸易争端方面发挥有效作用,仍需拭目以待。

3.区域经济合作与多边贸易体制形成既互补又矛盾的现象。WTO在协调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困难和局限性,与区域经济合作,特别是达成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高效率、低成本形成鲜明的对照,激发了各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更大热情。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国对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心理预期的折扣,尽管在口头上都宣称区域经济合作与多边贸易体制是相互补充的,但真实的想法也是心照不宣的。截至2004年上半年,已向WTO通报的新建或扩建的区域贸易协定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分别达到208个和137个,其中50%以上都是1995年以后签订的。(注:引自辛承越编著:《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商务发展》,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9页。)其中跨大洲的国家和地区商签自由贸易协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1995年以前不到8%,1996-2002年间上升到25%,2002-2003年再上升到1/3。(注:WTO:,World Trade Report 2003,p.45.)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主导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主要贸易大国不仅竭力兜售区域贸易安排计划,而且力图追求其主导权。例如美国除了努力推动美洲自由贸易区计划的实现以外,还积极与韩国、南非等磋商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欧盟则不断东扩,已从1995年的15国扩大到2004年的25国,近10年又积极响应亚欧首脑会议的倡议,扩大对话与合作;日本最早鼓吹亚太经济合作,近几年又十分关注与东北亚、东盟的区域合作。

如何正确认识上述矛盾现象,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特别是贸易自由化,是当代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生产要素和国际分工在全球的扩展,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扩张。因此,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各种矛盾现象,实际上都更深刻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基本矛盾的本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的发展,是生产社会化在全球进一步扩展的表现,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贸易自由化、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各国的开放政策都不同程度代表了当代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国际垄断资本也是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跨国化、国际化的结果,它与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要求既对立又统一。当需要维护垄断资本整体在全球扩张的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时,垄断资本与生产社会化处在统一的状态,这时贸易自由化的调子就可以高唱入云;当垄断资本的私人占有造成市场扩张不足,特别是垄断资本在各国发展的不平衡,危及各自的现实利益时,它就与生产社会化的要求处于对立状态。因此,国际垄断资本既高喊贸易自由化,又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既高喊公平竞争和透明度,又操纵标准与规则制定权;既需要世贸组织与多边机制来协调各方利益,又把世贸组织作为要求别的成员放弃和让渡其利益的工具;既鼓吹经济全球化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又暗渡陈仓搞区域自由贸易安排以便捷足先登。因此,要认识这种纷繁复杂现象的本质,才有助于我们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垄断资本在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上升表现为民族国家的矛盾。在国际经贸关系中,许多利益矛盾是以民族国家矛盾的形式出现,但究其实质是垄断资本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因此,充分认识垄断资本在各国发展的不平衡,对于理解当代国际经贸关系中各国的贸易政策以及对外经贸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国际垄断资本发展的不平衡,表现为世界经济的多极化现象。

表4说明,从国际直接投资、贸易和国内投资及技术控制等各方面实力看,都呈现多极化现象,而且,发展中经济体实力的崛起更是引人注目。美国垄断资本的力量不足以控制世界经济,欧盟中民族国家众多,各国垄断资本的利益也不完全一致,因此需要联合起来对付美国的垄断资本。其他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中的垄断资本是国际垄断资本的第三极力量,在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中都有自身的利益要维护,并也同样在争夺新的利益。

表4 1998-2000年FDI流动、贸易、国内投资和技术支付的地理分布 单位:%

国家/地区 FDI流入流量 FDI流出流量 出口 进口 国内投资 技术支付 FDI输入存量 FDI输出存量

1998-2000 1998-1999

2000

发达国家

76.3 92.9 68.4

69.774.5 85.666.787.8

西欧

45.8 71.5 41.8

40.427.9 46.039.656.7

欧盟

44.3 67.9 39.4

38.226.5 45.737.652.1

日本

0.8 2.8

6.35.5 17.1 14.20.9 4.7

美国

24.7 14.4 14.2

17.525.3 18.919.620.8

(其他发达国家)5.0 4.0

6.16.2 4.2 6.5 6.6 5.6

发展中经济体

21.4 6.8

27.5

26.223.3 13.131.311.9

资料来源: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1,p.73.

跨国公司的数量及其实力是最能表明国际垄断资本实力的指标,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分布也最能反映国际垄断资本发展的状态。从表5可以看出,全球跨国公司母公司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但其内部分布并不集中,美国跨国公司的数量甚至少于欧洲一些国家和日本,其海外分支机构在数量上也同样不占优势地位。发展中经济体的跨国公司母公司数量已占到1/4弱的比重,并有大量小型海外分支机构。其中,韩国和我国香港、台湾省的跨国公司发展和海外分支机构均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表5 跨国公司母公司和海外分支机构数量分布的最新数据 单位:个、%

母公司数 占比重 海外分支机构数 占比重

世界 61582

926948

欧盟 30709 49.9 64464 7.0

其中:德国6069 9.9

9268

1.0

英国2607 4.2

13176 1.4

法国1267 2.1

10713 1.2

瑞典4260 6.9

4656

0.5

丹麦9356 15.2 2305

0.2

荷兰1608 2.6

3132

0.3

瑞士4506 7.3

5774

0.6

美国3235 5.3

15712 1.7

日本3371 5.5

3870

0.4

发展中经济体 14192 23.0 580638 62.6

其中:韩国7460 12.1 12909 1.4

香港 948 1.5

9132

1.0

台湾省606 1.0

2841

0.3

印尼 313 0.5

2241

0.2

资料来源: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4,pp.273-274.

即使是全球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的分布也表现了一定程度的发散性,虽然主要集中在欧盟和美国,但其他发达国家的实力也不小,特别是发展中经济体的跨国公司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50家发展中经济体的跨国公司实力已经超过14家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实力。

以上数据证明,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并继续发展,国际垄断资本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将在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中进一步加深。由此判断中我们可以得到的认识是:贸易自由化是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国际垄断资本直接推动的,是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进行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它不完全等于资本主义化,更不等于美国化。垄断资本在各国发展的不平衡,是贸易自由化进程中难以解决的矛盾,它们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利益争夺,为发展中国家参与贸易自由化提供了机会和回旋空间。

四、结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以及贸易结构、贸易方式和贸易区域结构的变化是在新技术革命基础上,国际分工深化和跨国公司管理模式和经营战略调整的结果。它是贸易自由化趋势出现的物质基础,反映了生产社会化在全球的扩展,从而构成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即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进一步发展。垄断资本的私人占有,特别是垄断资本在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与生产社会化的全球扩展形成既统一又对立的矛盾,并由此产生了贸易自由化与保护主义、多边贸易体制与区域自由贸易安排、世界贸易组织内部各成员既相互需要又相互排斥等一系列既共存又互逆的现象。由于生产社会化的全球扩展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中占据主要矛盾地位,机遇大于挑战,我们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只有充分地利用这种机遇才能取得对外开放的更大成果,才能在积极参与贸易自由化中趋利避害。

注释:

(24)转引自江小涓等著:《全球化中的科技资源重组与中国产业技术竞争力提升》,第16-18页。

(29)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2001》中文版,第83-85页。

标签:;  ;  ;  ;  

当代国际贸易新现象研究(下)_贸易自由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