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铁路仍然处在高速发展中,应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方针,坚持机控保安全思路,从调度工作实际出发,从设备功能优化、管理水平提高等方面着手,落实调度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要求,积极构建调度安全保障体系,发挥好铁路运输调度指挥中枢作用,提高运输保障能力。
关键词:铁路调度;集中区段;行车指挥;安全风险
1铁路行车指挥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1)列车运行计划信息。一方面在日常数据读取工作中要加强运输调度管理系统与CTC系统的结合部管理,另一方面核对工作往往需要具体到办理客运业务车站股道等运行图非直观信息层面,列车运行线密集区段的人工核对效果有限,特别是在调图、节假日运输等开行规律变化频繁的情况下,列车调度员手工铺画、修改信息容易发生错调、错删、错改等现象,给列车运行计划信息的正确性带来安全隐患。
(2)信号设备人工操作。列车调度员在调度台车站进路操控终端直接操作集控站信号设备,但当前该终端操作界面主要通过单站画面在一个计算机显示器进行显示,部分车站特别是较大站场存在按钮过多、有效信息显示不充分等情况,增加了人工办理接发车进路错点按钮的几率;不同站场之间的操作需要进行界面切换,不利于列车调度员及时准确操作信号设备。
(3)控制模式转换。控制模式转换造成行车指挥权及车站行车有关事项的交接,也是分散自律行车模式转化的重要环节,不同模式下接发列车执行的标准不同、作业组织流程也不同,控制模式转换涉及内容较多,如列车运行调整计划执行、运统登记的行车设备使用情况、有关行车调度命令等,这些信息一旦在转换过程中发生人为疏漏,就会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如果需要由集控转为站控,考虑到车站常态情况下车务应急值守人员不参与行车工作,必须提醒、确认车站相关人员到场协助处理各项事宜。
(4)调度命令发布。调度命令是列车调度员指挥行车的核心方式,调度命令人为错发、漏发、错传、漏传等问题是必须严格管控的主要行车指挥安全风险。列车调度员根据相关计划、突发事件及现场情况变化发布调度命令组织运输生产,调度命令内容必须正确、完整、清晰,调度命令发布遵循有关程序、用语规定,当前调度集中区段调度命令系统往往通过增补调度命令受令处所的方式向司机发布限速调度命令。
(5)岗位工作量。CTC调度台平均管辖里程近300km,平均管辖车站数超过10个,同一调度管辖区段多趟列车、多个车站同时办理接发的情况普遍存在,与传统一个车站设置一个运转室由车站值班员负责掌握本站接发车相比较,列车调度员以点对面,负责监控多个车站、多趟列车的运行及在站接发情况的同时,还要兼顾各项行车事宜的办理和确认,工作量普遍较大。
2铁路调度集中区段行车指挥安全风险管控对策
2.1优化系统功能
1)完善运行图卡控
从静态、动态数据2个方面做好数据设置并强化冲突自动检查和提示。在列车运行线属性方面,应满足制动力切除、非电力牵引、列控车载设备隔离、超限等特殊行车条件的动态设置,并在运行图上进行标识显示便于直观掌握;在运行图静态数据方面要完善接触网有无电状态、车站接发股道、办客信息、固定径路、图定交路等信息维护;实现通过列车运行线实时显示车站接发车进路触发状况,增强台间计划信息的交互功能,在调整计划下达时自动实施冲突检查并进行提示,提高列车运行计划的准确性,同时开发指定区间列车批量处理功能并关联邻站有关进路序列。
2)加强进路序列操控
提高进路序列操控安全性和可靠性,优化站场进路操控界面便于列车调度员正确选择按钮进行操作,合理、分级设定报警提示信息,具备自动归类功能并采取差异化显示方式,便于列车调度员直观掌握报警原因、准确判断处置并掌握处置结果;与运行图终端通过系统卡控以实现主调、助调岗位的作业互控。例如,当助调岗位在人工办理接发车进路操作时,遇与计划序列不一致、强制执行等情况,通过运行图界面向主调岗位反馈,经主调点击同意按钮后助调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改进调度命令软件
提高调度命令发布安全卡控功能,减少人工拟写作业量。实现在区间封锁、列车慢行、接触网停送电、动车组控制模转换等情况下的调度命令与列车运行图终端数据自动关联,具备相关调度命令自动生成功能;具备调度命令发布状态与列车运行线信息的关联,实现调度命令与列控限速数据的关联,开发调度命令预览、会签等功能。例如,将临时限速调度命令司机签收情况与列车运行线自动关联,当比对到列车未收到调度命令时进行提示,或者自动调整有关列车运行计划。
2.2强化调度基础管理
1)提高技能培训效果
从调度基本业务和应急处置能力2个方面入手,以岗位必知必会为重点扎实开展规章制度、设备操作等业务学习,积极构建调度仿真平台,适时开展跨专业培训交流,认真组织调度责任事故案例教育,利用手机、微信等移动终端或软件创新业务学习讨论,及时针对日常问题开展业务补强培训,同时坚持开展全场景的模拟演练,以及技术比武等活动,全面提高调度队伍业务素质。
2)加强技术规章管理
按照“把简单留给作业层”的思路,全面梳理调度相关规章文电并积极开展清理,降低现场作业单位对调度命令或口头指示的过分依赖,提高调度组织措施办法等技术规章的可执行性,进一步明确调度集中区段各类设备的修、管、用办法,明确定义行车设备范围及设备停用情况下的行车限制,同时积极优化、精简调度岗位作业指导书,促进调度作业标准化。
3)加强基础制度管理
根据人员配备及实际工作量等情况,合理划分调度管辖范围和配置调度班制,做好职工休假权利保障,完善替班、请假等基础制度,切实加强交接班、班组管理制度执行,同时积极开展按台别分类的技术资料汇总、更新,优化完善调度作业质量考核办法,科学制定调度员奖惩制度,健全调度基础制度。
2.3规范调度安全管理
1)强化关键环节控制
切实做好行车指挥关键环节有关的错发、漏发、错排、错操等安全风险管控,根据天气变化、防洪要求、季节特点及重点工作事项等情况,提前开展安全风险动态研判并组织做好防控,认真落实安全安全分析、检查、帮促、预警、评价、督办制度要求,提高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能力,通过班组自控、岗位互控、干部盯控实现调度安全关键的有效管控。
2)转变安全管理理念
针对近年来调度现职人员增长较快现象,积极借鉴车务站段安全管理经验,形成各调度工种协同动作共保安全的合力,加大安保设备开发和应用力度,完善调度命令检查系统,实现调度命令全覆盖检查和差错自动归类统计,健全防错办设备功能,积极探索大数据应用,研究开发调度安全智能化管控设备,通过自动化技术及系统,实现调度工作状态的自动采集、分析和干预。
3)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从管理源头入手,健全各级管理岗位的安全职责、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进一步明晰安全管理内容,督促管理岗位落实责任,实现安全风险管控与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完善调度安全考核特别是调度命令考核要求,充分发挥奖惩机制作用,严格列车放行条件确认、临时限速等调度安全红线管理,提高调度安全管理能力。
结语
强化行车调度员的行车指挥安全工作,控制行车调度员行车指挥安全风险,意义重大而又深远。相信调度部门通过不断地强化行车调度安全基础工作,能够有效地控制行车调度员行车指挥安全风险,对保障铁路运输安全、构建和谐铁路以及铁路建设、发展事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刚。我国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持续发展的研究与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4,36(9):1-6.
[2]王瑞斌。高速铁路调度指挥安全保障的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3,35(12):37-40.
[3]李宛玉,戴贤春,刘敬辉。基于POT模型的铁路事故定量风险度量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3,35(6):1-4,14.
论文作者:周晓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9
标签:列车论文; 进路论文; 行车论文; 调度员论文; 命令论文; 车站论文; 区段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