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意人物画中的笔法运用论文_肖一凡

浅谈写意人物画中的笔法运用论文_肖一凡

(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摘要:在创作写意人物画当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有内容,题材,构图,色彩,用笔等多种因素,每一种因素都是完成一幅优秀作品必不可少的需要考虑到的问题,只有每一种因素都考虑周全运用合理,才能称之为一个合格的作品。在创作中,笔法的运用也是格外的重要,不同人物所用的笔法不同,所呈现的效果不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多皴擦,年轻人光滑的皮肤用笔柔和等。本文主要讨论写意人物画中的用笔。

关键词:中国画;人物画;用笔;技法应用

一、写意人物画的笔法分类及特点

中国的写意人物画可以追溯到唐朝,当代人物画在继承前人传统的同时也有了较大的改变。古AI写作意人物画追求“意”的表达,用笔洒脱,写神写意,南宋画家梁凯的《泼墨仙人图》就是古AI写作意人物画的优秀代表,寥寥几笔勾勒了一个憨态可掬的“仙人”形象,画家运用了泼墨画法,将“仙人”勾勒的轻松洒脱,由于笔法的完美运用,贴合人物,突出了人物的形象特点。现AI写作意人物画受到西方绘画理论知识的强烈影响,与古代相比差别甚大,主要分为“京”派和“浙”派。

(一)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京”派

徐悲鸿是写意人物画的优秀代表画家,他自幼学画,年轻时曾在法国巴黎留学,学习绘画,这对于中国写意人物画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开始。徐悲鸿由于受西方美学思想的影响,他每天进行素描油画等的人体的基本训练,使得他在中国写意人物画有这样的理论:“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的”。写实主义是徐悲鸿人物画特点,作品主要是以素描的手法,运用干擦的笔法,将人物造型塑造出来,这样塑造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造型写实,多偏向于西方的塑造方法,只不过是运用了中国画的材料。“京派”手法主要以“干笔”被擦出素描效果并且着色力求达到素描效果。蒋兆和、叶浅予对京派的影响较大,“京派”的形成主要分成:徐悲鸿为领袖的理论和素描人物画,蒋兆和的水墨人物,叶浅予的线条。可以说京派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干笔被擦的素描法。如徐悲鸿的《愚公移山》,用毛笔着墨被擦出素描效果来体现人体画,把结构表现的栩栩如生,着色更是淋漓尽致,在国画中是一大突破。

(二)以潘天寿为代表的“浙”派

画家潘天寿与徐悲鸿的画法大不相同,他没有出国留学的经验,由于中西方的差距较大,导致作品差别也很大。潘天寿多以湿笔的手法,遵循中国画中的以形写神。“浙派”的主要特点就是利用西画式的造型,但用湿笔,不用或极少用干笔被擦,所以“浙派”主要强调传统笔墨,以“写”为主且“擦”法用的极少,干笔擦出素描感基本不会出现。这与潘天寿强调中西画要拉大距离息息相关。“浙派”画家以方增先最突出,刘文西、陈光建等贡献巨大。

总而言之,“京派”和“浙派”对国画都有很大的影响,50至70年代,这两派在中国画坛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人物画家不是“京”弟子,即是“浙”弟子,“京”、“浙”同门的也为数不少,成为中国人物画的中流砒柱。“京派“无论在理论抑或实践受徐悲鸿极大的影响,徐悲鸿画派即“京派”,属于徐悲鸿教育体系的产物。潘天寿是“浙派”的领尊人和指导者,但潘天寿大多是理论方面,自己不画人物画;所以,一般说来,“浙派”不称为潘天寿画派,但“浙派”更重传统、更活跃、更讲究笔墨效果,都是潘天寿具体指导的成就。“浙派”和“京派”有着本质性的区别,这有劳于潘天寿的艺术思想,因此,在潘天寿的指导下“浙派“由此而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写意人物画的笔法运用

中国水墨笔法主要是对墨、笔、纸的一个认知、熟悉和熟练的过程,然后在强调也是“神韵”,苏轼曾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更是强调精气神,追求“得意忘形,象外传神”,他们不以造型为主要描述手法但因神又把形体会的淋漓尽致,造型与形在意义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义,不过与造型并不是背道而驰的。造型要与形、神等互相融合进而成为一体化才能把中国写意水墨人物画的内在更有力的表现出来。“文人画”更是如此,现代人物画从意象精神上要把握好这一点。较而言之西方绘画就只是单纯的视觉艺术绘画,因此西方绘画也在汲取并吸收国画中的一些精华。故中国绘画从传统的到现当代都有着自身艺术的特定规律,所以并不是说把西画造型的基本功掌握扎实了,在中国人物画造型上就可以随心所欲。毕竟国画和西式绘画在国土和本质上有着天囊之别,有着不同的绘画传统技法、画面等表现规律和外在的一些特殊表现。

中国写意水墨人物画主要是水墨和纸与水的配合,书画同源是其最根本的语言表达形式,要“骨法用笔”、“以书入画”并把握好线条的停顿、粗细、长短、曲直、转折要经过长时间的修炼和一定量的积累,并掌握好线本身固有的一整套规律,中国画的“线”之所以美与其受力度节奏变化有极大的影响,线与形如影相随井然有序;当然西画也用线,但其用线的目的主要是塑造形体本身也就是使用轮廓线,用明暗与光影来塑造形体;而中国画人物画的造型是其本身所呈现的固有的色彩和结构,也会考虑到留白的作用;取舍得当并且需要对比的主观处理,达到笔断气连的效果,留白处是为了不让画家影响参观者的联想而设计的。油画

对留白从不多家考虑,用色彩填满每个角落是其一大特征,即便是白色也必须用颜料调成冷暖不同的色调填充好每一笔。而中国写意人物画无论在造型上还是笔法上则显得更巧妙些许,前后大小主次方圆等都是根据画面的需要展开布局散点透视更加突出,中国画中画者有很强自主性。总而言之,中国画在造型上灵活性较强,绘画本人能巧妙的把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实际结合起来,而写实性较强的西方人物绘画较为注重客观事实的比例还原,不过西画逐渐也开始汲取中国画中的精华。中国水墨技法主要是对墨、笔、纸的一个认知、熟悉和熟练的过程,然后在融合专业知识、专业素养等因素,线条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墨色的运用。国画中常用的有五个技法:笔法、墨法、破法、水法、章法。常用技法:墨分五色,写意画讲究“运墨而五色具。”④“五色”说法有几种,或指焦、浓、重、淡、清;或指浓、淡、干、湿、黑;也有加“白”,合称“六彩”的,总之指墨色运用上的丰富变化。“十八描”也是技法中的一种,“描法古今一十八等”⑤,包括:高古游丝描(极细的尖笔线条,顾恺之用之);琴弦描(略粗些);铁线描(又粗些);行云流水描;马蝗描(马和之用之,近似兰叶描);钉头鼠尾;混描;撅头丁(撅,一作撅,秃笔线描,马远、夏圭用之);曹衣描(有两说,一指曹仲达用之,一指曹不兴用之);折芦描(尖笔细长,梁楷用之);橄榄描(颜辉用之);枣核描(尖的大笔);柳叶描(吴道子用之);竹叶描;战笔水纹描(粗大减笔);减笔描(马远、梁楷用之);柴笔描(另一种粗大减笔);蛆叫描。常用于写意水墨人物中的技法是:没骨,主要表现是不用墨笔为骨,直接用彩色或墨色描绘物象。中国写意人物画在构图方法上采用散点透视法,主观性较大,因此构图上较为灵活自由,且画面视野更为宽广辽阔,并冲破了时、空等种种的局限。传统国画讲究诗、书、画、印的结合,四者必然地被连于一体,非常巧妙,充分体现出中国画文化底蕴的深厚,并扎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中,相得益彰的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形式美和内容美。现存的许多传统国画都有题诗意或款书,将诗情画意与书法融为一体,淋漓尽致的体现了书画同源理论,诗书基本出现在画幅的边角空白处,主要用来调整画面的不足,或者协调整体的构图,其内容或抒发观感、增加画趣,或指明画意、品论画艺,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此中国写意水墨人物画基本上是以“写”为“画”,无论是从线条还是没骨都可以看出“书”一气呵成的迹象。

因此,一个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是发现并且完善自我的助推器,对我们真正建构起个人的语言形式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论文作者:肖一凡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10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  ;  ;  ;  ;  ;  ;  ;  

浅谈写意人物画中的笔法运用论文_肖一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